登陆注册
6140900000008

第8章 奠基之作独具慧眼 法国康城名落孙山

“邵氏公司”的开山之作《貂蝉》一鸣惊人,在第五届亚洲影展上“五子登科”,获得五项大奖。这不仅奠定了邵逸夫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同时也一炮轰红了导演李翰祥,让他从此在香港影坛出人头地。继《貂蝉》之后,《江山美人》再次夺冠,让“邵氏”名声大振。但是《倩女幽魂》参赛法国“康城电影节”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胜败乃兵家常事”,邵逸夫又出奇招……

1958年,邵逸夫的“邵氏公司”正式开始拍摄影片。邵逸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开拍《貂婵》。

《貂婵》是他开拍的第一部影片,可以说是“邵氏公司”在香港的奠基之作。这是一部彩色戏曲片。此时,邵逸夫却独出心裁,决定用只有在大陆江南一带才流行的“黄梅调”。

对于公司的奠基之作,邵逸夫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有悖常理的决定呢?

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香港不是大陆内地,更不是江南,说“国语”的人少,知道黄梅戏的人就更不多了。在这里居住的人大多是广东福建人,说的都是“广东白话”(粤语)。你却要拍摄一部黄梅调的国语地方戏曲片,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吗?

但是,邵逸夫通过对香港电影市场的现状认真考察之后,发现当时香港影坛的国语片一直萧条冷落,很少有重头戏爆火走俏。这就给国语片的生存留下了一个难得的空间,一个急待开发的市场。邵逸夫见行情如此,他决心拿出一部上乘之作,既可以作为“邵氏公司”在香港影坛奠基的开山之作,又可以为拯救国语片之颓风。在通过反复的市场考察,并同郑文怀等人认真地分析了这种现状之后,才作出了上述决定。应该说,这就是邵逸夫的独到之处。

邵逸夫给自己的“邵氏公司”定下的宗旨就是“振兴国语片”。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邵逸夫曾公开地向新闻界表明,他的公司,每年要生产二十六部国语片,十二部粤语片。“邵氏公司”的口号是:“邵氏出品,必属佳作。”

这种口号,在当时国语片不景气的香港,是很有号召力的。通过报界的宣传和郑文怀等人的舆论策划,“邵氏出品”还没有上市,就在香港被炒得纷纷扬扬,令多少观众翘首以待。在商场滚了半辈子,邵逸夫是很懂得“吆喝”的作用,这就叫“先声夺人”。

而在当时,又是什么原因,让邵逸夫决定开拍《貂蝉》这样的影片呢?看来这完全是邵逸夫的“福至心灵。”

因为当时在邵逸夫的眼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几乎就是当年上海滩二三十年代的翻版——在绮丽糜烂的浮华背后,到处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醉生梦死。一种怀旧复古的情绪,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衍生出来。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乱之后,无论是从日寇的炮火下劫后余生的香港居民,还是五十年代初,从大陆仓皇出逃而来的前朝遗民,几乎都有一种“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心理。但是,只要到了夜阑更深,酒醒梦回之时,却又有了一种“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失落与惆怅。这些人需要安慰,需要慰藉,更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于是,邵逸夫就决定投其所好,把他们带到远离现实的历史之中去,让他回到那远古的时代,去寻找一方净土,去觅得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时,他又想到当年自己和三哥在南洋奔波,大哥和二哥在上海主持“天一”时,也是在时下类似的情况下,从稗官野吏和民间文学中,找出许多若有若无的“孟姜女”、“梁山伯”、“唐伯虎”之流,推出一系列的“古装片”,结果是一时声誉鹊起,门庭若市。他更没有忘记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笼时不仅轰动了大上海,而且震动了南洋的盛况。

因此,邵逸夫便认识到,中国人的现实,永远都和历史连在一起,“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因为这部五千年的“历史”,太耐人寻味了。当年,在“天一公司”大拍古装片的同时,上海的“大中华百合公司”也曾拍过一部上下集的《美人计》,在当年可算是大制作。这部影片就是取材于《三国演义》,演的就是“貂蝉”的故事,在当时一上演竟一时轰动,效果很好。这些往事,让邵逸夫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准备拍摄《貂蝉》之前,邵逸夫也想到了拍艺术片,也看了许多港岛的名家高手,为他的公司炮制的剧本。但是,这些剧本都让邵逸夫给退回去了,一一给予了回绝。他从心底里,也承认这些剧本有许多是大手笔,在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方面,的确是入木三分。但是,这时他想到的却是观众的口味和兴趣,想到的是赚钱,是投观众之所好,是让观众愿意掏钱买戏票,看自己的电影。

在这一点上,邵逸夫的观点是明朗而又鲜明的,从来都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闪烁其辞。在很多的场合,甚至在公司的员工大会上,他都是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商人。他常常一针见血地对那些怀有“浪漫情怀”的员工们指出,我们是办公司,不是办“艺术沙龙”。

他曾经说过:“我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我要拍一部纯艺术的电影,我不敢肯定这种戏会有多少人中意看!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所以我就专门从大家都中意看的娱乐片着手。”

作为一位商人,难得的就是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是商人。这是需要勇气和真诚,也是需要气度和胆识的。这样的商人,不可能是“奸商”,往往是具有竞争实力的巨商。邵逸夫就是这样的一位商人。而那类“老千”(即骗子)式的摊贩和“八股索”之流,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基于上面的这些想法,邵逸夫便在众多的剧本和构想中,选择了《貂蝉》。

一天,邵逸夫把郑文怀和公司的导演李翰祥请了来。待他们坐定之后,邵逸夫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暂时不可能去做艺术家,只能做一位商人,只要不做”老千“就行。貂婵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不仅美貌无比,更令人动心的是她的故事本身。一位那样的弱女子,为了一个不可药救的王朝,可以置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不顾,这种精神是称得歌颂的。何况自古以来,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永远都是娱乐界永恒的话题。”

郑文怀很同意邵逸夫的想法。他说:“把貂蝉搬上银幕,一定很受欢迎。”

“我想是这样。这出戏就请翰祥你来导演。”邵逸夫神情严肃地对坐在一旁的李翰祥说。

李翰祥从邵村人时代开始,就在“邵氏”效力,他对邵氏兄弟是很了解的。尤其是对邵逸夫这位新老板的为人和魄力,更是佩服有加。这时听到邵逸夫点了他的“将”,顿时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不由得动了一动身子,连忙说:“我?我行吗?这可是我们公司的第一部……”

“翰祥,别没志气。我说你行你就行。”邵逸夫大声说:“你跟我二哥在邵氏也干了几年了,现在也该你出人头地了!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的汉学功底,你的戏路,我心中有数。”

邵逸夫这席话,说得李翰祥心都热起来了。这让李翰祥不由得回想起这十年来,自己在香港的日日夜夜——

李翰祥,1926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后在当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肄业。走出校门后,毕业文凭都没有一张,加上时局动荡,谋职无门,便在1948年来到香港,开始涉足电影业。先在“大中华”公司当特约演员,跑跑“龙套”;同时,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先后在“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任布景师、场记、服装管理等。直到五十年代初,才与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签约,开始了干导演这一行。1954年,“邵氏父子公司”拍摄由前苏联的小说《在底层》改编的《雪里红》一片,才由李翰祥第一次执导。《雪里红》是李翰祥导演生涯的处女作,由当时的大红影星李丽华主演。这是一部黑白片,影片面市后反响平平。李翰祥并没有由此而一鸣惊人。

接着,李翰祥又在“邵氏”拍了一连串的喜剧和肥皂剧,其中有由林黛主演的《黄花闺女》,还有《给我一个吻》、《全家福》等等。当时的反映都是有起有跌,有输有赢,最终还是没有让李翰祥脱颖而出,一举成名。所以,在这近十年的从影生涯中,李翰祥在香港影坛导演这一行当中,一直是名不见经,事业上很不得志。其原因就是邵逸夫所说的“戏路”——也就是他风格,在当时是很难得到一般老板的赏识,往往得不到重用。

李翰祥虽然是学艺术的,但他的汉字功底尤为深厚,尤其是对历史人物、历史掌故他都能博问强记,非常精通。这种本事在“邵氏”门下,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在拍戏风格上,他既擅长拍古装戏,也善于拍历史题材的“大制作”。他每次都能以高层建筑的气势,把握住“大江东去”般的壮阔场面。对于拍那种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风月片,对那些古典“文戏”的处理,他同样又有“小桥流水”般的独到之处。说到底,在风格上,李翰祥是“厚古薄今”;在手法上,他又能“文武兼备”。对于李翰祥的这些招数,邵逸夫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这一次他知人善用,亲自点名要李翰祥执导这部举足轻重的影片《貂蝉》。

现在听到自己的老板这么一说,李翰祥何尝不想“出人头地”。面对这种信任、理解和器重,他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当时就答应下来了。

接下来是讨论主角“貂蝉”一角由谁扮演。这时李翰祥大胆地进了一言,他说:“据我看,饰貂蝉者,非林黛莫属。”

邵逸夫一听,先没有表态,只是笑着问:“为什么非她莫属?最近加盟邵氏的明星这么多人?难道李丽华就不行么?文怀,你说说看。”

郑文怀一听,只是习惯地把眼镜往上推了推,谦逊地笑了笑:“这事还是听李导的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说得三人都笑了。

李翰祥说“那我就说说吧。我认为林黛时下不仅年轻貌美,又是港岛红极一时的影后,正在风头上,对观众有明显的号召力;更主要的是,通过我几次与她合作,觉得她的身世、她的经历、还有她的气质都与我相像中的那位貂蝉貌合神更合。她生性孤傲、心比天高,却又命比纸薄、多灾多难,整一个无可奈何的薄命红颜。她演貂蝉,一定能喜不忘忧,悲不渎职,最后是兴尽悲来,凄艳动人。”

“好!好一个”喜不忘忧,悲不渎职“,我要的就是这八个字。翰祥,告诉你吧,在人选上,我也想到饰貂蝉者,林黛也。除了剧情的要求之外,我还有一个商业上的要求,就是要让”电懋“的大老板陆运涛到时候大跌眼镜!”邵逸夫信心百倍地说。

邓文怀这时才说了一句很合时宜的话:“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嘛!对不对?”

三个人又一阵大笑。

不过,后来在讨论采用黄梅调这个问题上,却有了小小的分歧——关于貂蝉的故事,较早有过京剧《凤仪亭》、三十年代有过《美人计》,用的都不是“黄梅调”。在李翰祥看来,黄梅调只不过一种地方小调,没有昆曲的力度,没有京腔的气势。这样的小调美则美矣,但只适合表现那些村姑牧童的“小放牛”之类的调情斗趣,打情骂俏,于这样的历史题材恐怕不合适。

当年香港的“长城电影公司”由黄域导演,拍制了第一部黄梅调电影《借亲记》,上映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所以,李翰祥就认为不宜用黄梅调。

但是邵逸夫却有自己的一套。他认为《借亲记》虽然反响平平,但是,大陆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上演时,却是轰动一时,这关键不在曲调的本身,而在于运用是否得法。再说,京腔昆曲气势倒是不错,但年轻的香港人对那种有板有眼的京腔京白,听得懂的恐怕不多。如果连唱腔道白都得一字一句地上字幕,势必会影响效果。黄梅调与国语相去不多,这与他们“邵氏公司”倡导的振兴国言片的宗旨也不谋而合。

经过几番讨论,最后还是定了黄梅调。这时,邵逸夫特别提醒李翰祥,要他不要认为“董卓”、“吕布”、“王允”之流都是朝阁重臣、无敌天下的大将军,但在这出戏中,表现的不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沙场秋点兵”,也不是廷争殿谏的社稷江山大计。虽然事关宏旨,但在剧中所体现的却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私生活”。人有七情六欲,自然少不了儿女私情。如果没有这种“儿女私情”,就没有貂蝉的成功和失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英雄难过美人关”。

邵逸夫的这种提示,实在是画龙点睛。从而让李翰祥接受了“黄梅调”,全身心地投入了《貂蝉》一片的制作之中。

《貂蝉》一片杀青封镜,一上市果然轰动了整个香港,盛况空前。连续放映半月,场场爆满,给“邵氏”创下了丰厚的票房价值。

更可喜的是,在当年的第五届亚洲影展上,《貂蝉》一片“五子登科”,一举夺得五项大奖——李翰祥获“最佳导演奖”、林黛获“最佳女主角奖”、高立获“最佳编剧奖”、姜兴隆获“最佳剪辑奖”、王纯获“最佳音乐奖”。

尽管这一届的“最佳故事片奖”被“电懋”的《四千金》夺走了,但“邵氏”的《貂蝉》还是一炮打响,名利双收。

《貂蝉》一片轰动之后,其中最得利者,当然是“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但是,除了邵逸夫之外,导演李翰祥也是大得其利。李翰祥来香港创业整整十年,一直是时运不济,默默无闻,不料这一次却时来运转,一炮走红。不仅成了“邵氏公司”的头牌导演,而且一夜之间,成了香港影坛炙手可热的红人。李翰祥走红之后,香港许多影业公司便都打起了他的主意,纷纷来抢挖李翰祥加盟自己的门下。但是,李翰祥却不为金钱所诱惑,只是想到要在这清水湾的摄影棚,为这个新老板邵逸夫效力。

李翰祥之所以愿意这样做,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李翰祥从邵村人主持“邵氏父子公司”时,就来到“邵氏”门下,是邵村人第一次起用他为导演;这一次邵逸夫又慧眼识真金,信任他,器重他,将自己的开山之作交给他去执导,结果让他一炮走红。因此,对于“邵氏兄弟”的知遇之恩李翰祥是不能忘记的。所以,他不能一时因名利所惑,为金钱所动,去投靠别人。他不能做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不过,后来李翰祥与邵逸夫不欢而散,那是事出有因。此是后话。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翰祥当年加入“邵氏”时,就同邵村人签约了一份为期八年的合约。

当时,李翰祥为什么要签这么一份合约,事后他在回忆中说:

“那时我才三十岁,八年一点都不觉得长。老实讲,不要说八年,就是八十年我都签。那年头,只要有人肯出钱叫我导演,怎么说怎么行。”

李翰祥真不愧是一条东北汉子,敢于实话实说。从这段话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当年李翰祥那种落魄的窘迫和无奈。如果不是“邵氏”兄弟发现了他,并且能及时地重用他,他的出名是不会有这么早,这么顺利的。

1958年,这份合同还没有到期,这也是李翰祥没有见异思迁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李翰祥这时没有离开“邵氏”的主要原因——一位名导演,难道还会被一纸合同缚住了手脚,关键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和一种相互之间感情的维系。后来,在合同还没有到期的时候,李翰祥不是“跳槽”了吗?那时,尽管被邵逸夫告到法庭也在所不辞。

所以,李翰祥这时没有离开“邵氏公司”,主要考虑的并不是这张八年的合同,而是他觉得这位邵逸夫,在当时的香港影坛上,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是一位能成大器的人物。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明主而事——对中国文化有相当造诣的李翰祥,当然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对于邵逸夫的信任和器重,让才情独具的大导演李翰祥,再一次在“邵氏”大展身手。

这时,已经是1959年的春天。《貂蝉》一片的成功,终于让“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稳定了脚根,并且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让第一次独立掌坛,正式制片的邵逸夫信心倍增。

继《貂蝉》之后,李翰祥又在开始为“邵氏”执导另一部影片《江山美人》。《江山美人》是一部大型古装片。影片中仍然用黄梅调作音乐,仍然用林黛饰演主角。这时,邵逸夫对古装片和黄梅调几乎是情有独钟,而导演李翰祥则是对林黛的演技信任有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江山美人》开机了。

在开机拍摄《江山美人》的同时,郑文怀也加大了宣传的攻势。影片还在拍摄之中,就在香港的街头巷尾被炒得沸沸扬扬。此时,香港的大报小报上,也经常出现许多“拍摄花絮”之类的“花边新闻”,连篇累牍,天天都在撩人心弦。

有一则“片场花絮”说:导演李翰祥对布景的要求极其严格,“造假”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在一场戏中,有几根立在大厅里的木柱子。李导演为了逼真,除了用原木作柱子外,他还要求“制景”用喷火器将这些原木烧焦,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用沙纸将这些焦木磨光打亮,使之现出来的木纹就像陈年朽木上的一样,栩栩如生。

这则新闻,并不是小报记者的“妙笔生花”,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李翰祥对影片中的每一处景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慎而又慎。这种精神,连邵逸夫都感动了。当时,邵逸夫想到了上海三十年代拍古装片的情景,就对李翰祥说:“李大导,如果现在拍古装片,再让乾隆皇帝留着一分为二的大背头,让林妹妹穿上开叉极高的缎子旗袍,脚蹬高跟皮鞋,你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李翰祥不屑一顾地说:“那同样有效果,一种荒诞片的效果。”

邵逸夫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不用担心李翰祥会把《江山美人》拍成荒诞由于李翰祥的精雕细刻,《江山美人》一片上映之后,果然又一次轰动。邵逸夫给予了李翰祥充分的信任和充裕的资金,使他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学构想。李翰祥也不负邵逸夫的期许,当《江山美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它那宏阔华丽、美仑美奂的影像,它那史诗式的风格,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该剧还是王纯作曲。由于在《貂蝉》一片中成功地运用了黄梅调,并获得了“最佳音乐奖”,因此王纯被称为“港台黄梅调第一功臣”。王纯以黄梅戏唱腔为主体,糅合了江南小调和流行歌曲的元素,用单纯的曲调创造了一种醇厚婉转的意蕴,使得其中的一些唱段,如《扮皇帝》、《戏凤》等流传至今。于是,《江山美人》一上映就受到空前的欢迎。

这一次,“邵氏公司”出品的《江山美人》不仅在放映国产片的二三流戏院上映,而且第一次挤进了香港豪华的“西方大世界”电影院,在那里进行放映。要知道,当年香港的“西方大世界”,是专门放映西片的电影院,国产的或者是本地的影片,是很难有机会到这里上演。由于《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公司”的名声一下子打出来了。前来订购该片拷贝的不仅有中国片商,连许多不可一世的西片公司,也来向邵逸夫买拷贝。这一下,不仅让邵逸夫、李翰祥、郑文怀等人得意开怀,也让港岛上的华人扬眉吐气,让许多中国同胞脸上有光。

《江山美人》上映后,久盛不衰,再一次刷新“邵氏”影片的票房记录。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突破四十万港币大关,让邵逸夫大发其财。

更值得庆贺的是,在1959年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江山美人》又一举夺魁,获得“最佳影片奖”。

这时,香港所有的电影公司,不得不对这家刚刚起步的“邵氏公司”另眼相待,刮目相看了。一时间,邵逸夫也成了香港的风云人物,成为香港新闻界抢镜头的“焦点”。他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香港的许多大小报刊上。他开始在各种酒会、宴会、茶话会上频频露面。

当时邵逸夫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在拍摄影片和获奖上,在其他方面他也是突飞猛进。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以后,从6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在香港、新加坡推出“每月一院”,选择适当地点大开影院。短短几年,邵氏影院星罗棋布,迅速增至130余家,形成一张巨大的发行网络。应该说,正是“邵氏兄弟”的成功,才加速了60年代香港电影的繁荣。当时的“邵氏”经常在亚洲影展中夺得奖项,旗下拥有大量著名影星。其获奖的影片如《貂蝉》、《江山美人》还有后来的《独臂刀》,均是脍炙人口的影片,从而开创了香港电影业的新时代。“邵氏出品,必属佳作”,不再是一句口号,一种梦想,而是一种有目共睹的存在。

面对暂时的成功,邵逸夫并没由此而陶醉。继《貂蝉》和《江山美人》之后,邵逸夫又在构思他的第三部影片。这时,他想到的不仅仅是在香港,在亚洲地区拿大奖,出人头地;他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赛中拿奖。当时,他来香港创业时,就立下了这种宏愿。他要把香港作为他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夺得一席之地。

1959年,邵逸夫决定参加一年一度的法国“康城电影节”,拿下最高的荣誉“金棕榈奖”——因为法国的康城电影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以及德国的柏林电影节一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如果能在法国康城电影节获奖,那么“邵氏出品”就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承认了。

于是,邵逸夫就和李翰祥、郑文怀等人商量,决定抓住这个机遇,争取早日走向世界。这时又在紧张地策划选题,定剧本,选演员。有一次在商量剧本的时候,李翰祥快人快语地说:

“六叔,我想剧本就定《倩女幽魂》吧。这个剧本是根据《聊斋志异》的《聂小倩》改编的,我看……”

“等等,翰祥,你等等,”邵逸夫连忙打断李翰祥的话说,“你刚才叫我什么?六叔?”

“对呀!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您啊!难道就要我一个人称为”波士“(老板)?”李翰祥奇怪地问。

因为当时在“邵氏公司”中,上下的职员都不叫邵逸夫做老板,而叫他“六叔”。原因是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加上他又为人随和,不摆老板的架子,年纪也有五十多了,便觉得叫老板有些疏慢,不知是那位“甜嘴妹”带的头,称他为“六叔”。于是,“六叔”这一个称呼这样就传开了。后来,在香港和亚洲的电影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称他为“六叔”。从此,“六叔”就成了对邵逸夫的一种尊称。当时邵逸夫听了也没有异议,六叔就六叔吧,就算是接受了。不过,李翰祥还是第一次这么称呼他,所以,他听起来就觉得有点奇怪。现在听李翰祥这么一问,也只好笑着说:

“好,翰祥,六叔就六叔吧,反正我也是五十多岁的人,做你的叔叔也绰绰有余,我就认了吧!”

“好,多谢六叔不见外。”李翰祥便趁热打铁地补了一句,接着说,“我看《倩女幽魂》这种剧本,拍起来很有戏,同时,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把它拍成一部很有韵味的影片,一定能拿个大奖。”

邵逸夫一听,就说:“翰祥,这个想法不错。我看《聊斋志异》就是个好东西,我们中国人喜欢,我想外国人也喜欢。那就拍拍这个”聂小倩“吧。”

李翰祥接着说:“不过,我想改变一下的原著的风格,尽量往艺术片靠一靠,不要拍得太冷涩了,争取做到雅俗共赏。”

邵逸夫一听,更是高兴。他觉得李翰祥是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各方面都想磨练、尝试一下。他就说:“多种风格多条路,你就去试一试吧。在这样的年头,还不晓得哪一招,才可以”吃遍天“呢!要是能到法国拿个奖回来,那就更好了。”

于是,他便同意了李翰祥的想法,叫他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拍出水平来。

《貂蝉》和《江山美人》走俏,李翰祥风头正盛,他的确想多几种尝试,就怕“六叔”不同意。现在看到邵逸夫这样支持自己,信赖自己,李翰祥自然无话可说。从此,他就全力以赴,进行《倩女幽魂》的制作。在用人方面,他却一反常态,不再启用他的老搭档林黛。他认为如果再用林黛再去主演,不仅让观众觉得“邵氏”无人,也会让挑剔的观众腻味。于是,他就决定启用“邵氏”的老牌影星李丽华,由她担纲主演。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拍摄,一部具有东方文化情趣的艺术片《倩女幽魂》终于杀青封镜。这时,法国康城电影节在即,邵逸夫就亲自出马,同李翰祥双双飞往法国南部著名的影城康城去了。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参赛康城电影节的影片。不知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距,还是那些外国评委们的偏见,在康城电影节上,“邵氏公司”精心打造的《倩女幽魂》竟名落孙山。搞得邵逸夫和李翰祥一伙人,真是乘兴而去,结果却是败兴而归。

真是“祸不单行”——《倩女幽魂》不仅让邵逸夫没有捧个金灿灿的“金棕榈”奖杯回来,而且在香港上映时,竟然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上映后观众反映冷淡,再也没有《貂蝉》与《江山美人》上映时的那种轰动效果。这真不得不令满怀希望的大导演李翰祥大失所望,也让邵逸夫感到不妙。因为这部电影,从选题到拍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慎重的,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如果这部影片再次走红,那么“邵氏”的事业也就会更上一层楼。结果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难道是这种选择一开始就错了么?李翰祥觉得愧对信任自己的“六叔”,心情很不佳,整天的闷闷不乐。

“翰祥,我发现你近来有些不对头。”

一天,邵逸夫把李翰祥找到自己的房间,同他谈心。他语重心长地对李翰祥说:“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倩女幽魂》出师不利,是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什么值得耿耿于怀的。商场如战场,现在香港的影坛也就是战场,你想想,在战场上哪有常用将军呢!哈哈哈哈……”

邵逸夫一阵爽朗的笑声,让李翰祥打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感激,一种温暖和鼓励。他愧疚地说:“六叔,我真有点怀疑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邵逸夫说:“何必说这种话,你的才气和人气是有目共睹的。在电影这一行中,我刚才说过,有谁敢说他是常胜将军呢?”

李翰祥点了点头说;“这倒是,感谢六叔对我的鼓励。”

邵逸夫说;“我今天找你来,并不是要你感谢我。我是要和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李翰祥不解地望着邵逸夫。

邵逸夫神秘地笑了笑说:“今年的”香港小姐“选美”在即,我想请你策划一下,搞一部与“选美”有关的影片。因为“选美”这件事在香港由来已久,现在又是越炒越热,香港市民对此都很感兴趣。我想,如果搞一部这样的题材的影片,一定会受到市场的青睐。你说呢?

“六叔的眼光真有独到之处。”李翰祥不由得佩服地说。

“什么独到之处,”邵逸夫笑着说,“还不是商人的眼光。市场需要什么,欢迎什么,我们就拍什么。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你说是不是?”

李翰祥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邵逸夫的话有道理。他说:“六叔,我尽力而为吧,让我考虑一下,过几天,我会找你谈谈。”

邵逸夫说:“行,我等着你的消息。”

李翰祥告辞了。

“邵氏公司”又在酝酿着一次新的行动,准备参与“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不知这次“选美”能不能爆个“冷门”,让邵逸夫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德彪西(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德彪西(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德彪西的音乐,像月光一样,从他深邃的灵魂中漂洒向广袤的世界。没有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没有急风暴雨翻天复地,没有呐喊和喧嚣,只有真诚的低言细语,精美的幻想迷醉,无言的激情,含而不露的思想。创新的冲击力融化在拉丁化的柔和形式中。
  •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柳萍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柳家有女初长成”、“闻道梅花圻晓风”、“花开时节漫凤城”、“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内容。
  • 雨果

    雨果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不仅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尊崇的文学家。贯穿雨果一生的不仅是他优秀的文笔、天然的才情,更多的还是他伟大的人格。一起来翻阅《雨果》吧!
  •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封印的世界

    封印的世界

    阴阳相合,非仙即魔,三灾九劫,天地难灭。一群大学生无意中被神秘人引导进入仙魔妖兽并存的神奇大陆。看他们如何一路斗智斗勇,过关斩将,帮助主人公称霸世界成就仙魔尊位。多灾多难的主人公如何成就宇内第一高手,君临天下。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exo血族禁狱

    exo血族禁狱

    她以前活泼可爱,长得像芭比娃娃的脸,引来了杀身之祸,她以前把她当姐妹,却被陷害连他们都不相信自己,她被她害死,他们很伤心。。。她却很高兴终于没人和她抢了装着一副可怜伤心的样子博取他们的同情心。。。。。如今的她有多重身份,残忍血腥,六亲不认。以新身份重生的她回归了。。。。。。。。。。。。。。
  • 锦鸿嫡女之娘子别想逃

    锦鸿嫡女之娘子别想逃

    有几个附近高房价和国际化房交会国际化风格反对广泛
  • 盛世之恋:遇见幸福到永远

    盛世之恋:遇见幸福到永远

    前世,她是修炼天才,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为了他,她荒废自己的修为,只顾专心为他谋高就。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她只是一笑而过。但是,当血淋淋的真相就摆在她的眼前时,她却傻了眼,被逼跳崖。苍天终有好生之德,重生,就是为了报复!这一世,她发誓,好好做自己。但不料,遇见了他。慢慢地,时间已经到了期限,爱情的种子却不知何时埋下,为了他的幸福,她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解他的毒。以寥寥数语绝情离开,五年后的再次遇见,她身边带着属于他们的爱之结晶,当秘密被揭开,他们之间的缘分,却远远不只是这一世。两世的爱情,注定的幸福。
  • 独言者

    独言者

    孤儿唐言降世北斗大陆,身伴古册《剑心》修剑自强。踏枯骨前行,踩人王修练。登天路,泣天歌,以剑证道。渡红尘,炼帝心,逆天而行。孤歌凄凄,悲鸣嘶嘶,且看唐言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全职武神

    全职武神

    一弹指星辰具碎,袖袍一挥万古俱灭。仙人族和人仙族的纠葛,人族与巨人族的仇恨。大千世界,种族千万,一个具有消失已久的上古神祗血脉的少年。觉醒了全属性之力,看他如何武动九霄。
  • 阔少的俏皮公主

    阔少的俏皮公主

    这是一个千金小姐和花花公子哥的故事,她们故事会摩擦出什么火花呢?尽请期待!!作者第一次写,不喜误喷。谢谢!!
  • 名门狂少

    名门狂少

    【水煮白菜最新力作,百万读者追捧好书,免费火爆畅读】名门之后李亦辰意外获得一款来自天庭的APP,可以随时连通天界,与神仙们聊天交友,没事儿抢抢红包,跟太上老君学学炼丹、客串一下嫦娥姐姐的经纪人,友情为百花仙子的产品做代言,李亦辰火了,一下成了天庭红人,不停赚取大量仙币,捆仙绳、镇妖塔、轩辕剑,紫金红葫芦,全都买买买,李亦辰逐渐开始牛逼起来。校花:“亦辰哥哥,你家还缺宠物不,胸大腿长念过书的那种,求抱走。”
  • 龙战九州

    龙战九州

    气,包容万象;气之极,冲星河震八荒;给我一缕气,可洞穿整个世界。——欢迎收看《龙战九州》抒梦带你走进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