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0900000015

第15章 管家策反另立嘉禾 港岛影坛楚汉相争

有“邵氏”大管家之称的郑文怀拉帮结派,组成“午膳俱乐部”,并在私下与“邵氏”员工签约阴谋策反,方逸华的加盟又让他大权旁落,最终让他与“六叔”分道扬镳,自创“嘉禾”与“邵氏”对撼,港岛影坛楚汉相争又起波澜;“嘉禾”拍开山之作《独臂刀大战盲侠》与“邵氏”的《独臂刀》叫板,最后闹上法庭好戏连台。为扭转战局“邵氏”大拍“风月片”,结果引起一片哗然。

1970年6月,加盟“邵氏”11年郑文怀,终于同邵逸夫分道扬镳,离开了“邵氏”,自己成立了一家“嘉禾影业公司”。在以后的日子,“嘉禾”成了“邵氏”在香港影坛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从此,“邵氏”、“嘉禾”之间的楚汉相争,又让香港影坛风云骤起,战事不断。

郑文怀脱离“邵氏”之心由来已久,但真正显露端倪却是在1969年方逸华加盟“邵氏”之后。

方逸华加盟“邵氏”之后,郑文怀为什么要激流勇退离开“邵氏公司”呢?

《南北极》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这样说:

“过去郑文怀极得邵逸夫的信任,一般性的付款凭郑的签字便可以向出纳领取。但自从方逸华到了影城,掌管财政大权后,则多了一个严格的关隘。就算有了郑文怀的签字亦未必领得到款项。即使有的能领到,却减少了一大截。”

这段话似乎道出了郑文怀离开“邵氏”的原因,无非是大权旁落,受人掣肘,当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方逸华何许人也?怎么一进“邵氏”,就能掌握“邵氏”财政大权,把“二号人物”郑文怀挤兑得别无选择,只有“叛逃”一条路呢?

方逸华,英文名Mona Fong(蒙娜),祖籍广东,1931年生于上海。她的母亲方文霞,是三十年代上海的“舞国红星”。方逸华随母亲姓方。

四十年代末,她母女二人来到香港。方文霞曾一度在中环“百乐门”伴舞。当时,母女俩住在坚拿道西,隔壁是一家“红鹰公寓”。从1949年冬到1950年秋天,“红鹰公寓”中住了不少外地人,也有舞女与所谓的“南国名雌”。

由于家中经济状况欠佳,方逸华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她母亲是希望她能“克绍箕裘”的,因此,方逸华有过短暂的、被称为“过渡时期”的日子。当时,方逸华特别喜欢西洋音乐,与一外籍乐队接触频繁,爱唱英文歌曲。结束了“过渡时期”,方逸华便去歌坛登台,开始了她的另一种生涯。

1950年,来自上海的歌星屈云云,首次赴新、马登台,以她那动人的歌喉咙,开创了“蕉风椰雨之乡”的“淘金”之路。从此以后,差不多所有的歌星,都要去新、马发点小财回来。方逸华自然也不例外,随后也去新加坡淘金去了。

1952年,方逸华他乡遇故知——在新加坡认识了从上海去那里打天下的邵逸夫。邵逸夫那时正值盛年,年富力强又事业有成,闲暇之余便常去歌厅泡泡。这样一来二去,便与方逸华相识。当时,方逸华的歌也唱得实在动听,不同凡响。邵逸夫就成了她的“歌迷”。

至于他们之间当时的关系发展得怎样,这就很难说。因为四十年前的新加坡,还是个十分保守的地方。当地一些富商的太太,对来自香港的歌星深恶痛绝,有一种天生的反应。原因当然是担心自己的丈夫红杏出墙,迷上这些歌星。所以,她们只要怀疑自己的丈夫有这种嫌疑,在追某位歌星,她们就理直气壮地向官方投诉,并倒打一耙,说是这位歌星在勾引自己的丈夫。

官方接到这种投拆之后,不管有无证据,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被投拆的歌星列入“黑名单”。这样,很多歌星就不明不白地蒙受了这种不白之冤。上了“黑名单”的歌星,如果想第二次再申请去新加坡,那是不可能的,决不批准。除非她改头换面,变换另一种身份才予以考虑。但那样既麻烦,又不大可能。因此,凡是上了“黑名单”的歌星,几乎都失去了再度去新加坡发财的机会。

当时,方逸华和她的好友顾媚都曾蒙受过这种冤屈,一度被列入“黑名单”。方逸华是不是因为邵夫人黄美珍女士去投拆了,这就不得而知。

方逸华结束了“蕉风椰雨之乡”的淘金生活,返回香港后,就在湾仔巴拉莎舞厅演唱。五十年代初,她能讲些简单的英语,对流行歌曲中的美国音,讲得极准,几乎胜过任何一位歌星。这种本事,也曾让她风光一时。后来,她也曾去美国的一些城市,在夜总会献艺。

除了美国,方逸华还去菲律宾唱过歌。她在马尼拉曾录过唱片,其中一首《Romatica》,很受当地人士欢迎。

五十年代后期,方逸华还在香港与英国百代唱片公司(今EMI的前身)签过约,录制了不少中英文歌曲,其中最畅销,最流行的便是那首《花月佳期》。

方逸华当年的患难好友顾媚,1965年与“邵氏”有过接触,曾在“邵氏”摄制的《小云雀》一片中客串演出。方逸华是什么时候,同十六七年前的老相识邵逸夫又重续旧梦,这并没有什么记载,但她却于1969年正式进入了“邵氏”。

方逸华初进“邵氏”时,并没有参与制片工作,只是将公司采购物资的大权抓到了手。她进“邵氏”时,还带了她当时的两位好友,一位是曾做过歌星,在无线电视主持歌唱节目的詹小萍,另一位是当年百代唱片公司香港方面的主持人汪淑卫。

这两位女士同方逸华进入“邵氏”后,一直是方逸华的左膀右臂。但是,当后来方逸华在“邵氏”大权大握,红极一时后,她们都先后悄然隐退,离开了“邵氏”,没有再去趋炎附势,谋一席之地了。

方逸华独揽“邵氏”大权之后,郑文怀便开始坐冷板凳。面对这种冷遇,郑文怀开始有了隐退之心。当然,话又说回来,郑文怀的“隐退”并不完全是由于方逸华当红的缘故。方逸华的当红,只不过是加快了他隐退的步伐,起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而已。

早在方逸华当红之前,郑文怀在“邵氏”就有了一个半公开半地下的“午膳俱乐部”,地点是在影城宿舍赵耀俊的家里。这个赵耀俊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角色,他在“邵氏”的头衔是“总工程师”,后来兼管彩色冲印室。这个彩色冲印室,在“邵氏影城”可是一个要害部门,“邵氏公司”所有出品的影片,都是在这里产生的。加上这个彩色冲印室的设置既先进又昂贵,都是进口玩艺儿。在这里每个月可冲胶片150万到200万英尺。也就是说,可以生产150到200个拷贝。所以,赵耀俊这时在“邵氏”,也算是一个被委以重任的人物。不过他对“邵氏”事业的发展,也的确是很有贡献的。

当时赵耀俊的家就在影城宿舍,因此每到中午,他就经常招待那些家住在市区的高级职员吃午饭。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午膳俱乐部”。来这里吃午饭的,经常有郑文怀、何冠昌、梁风等人。这些人慢慢地由“饭友”变在了“朋友”,彼此之间无话不谈。逐渐形成了一种帮派势力,结成了一个“赵公馆小组”。这些人又都是“邵氏公司”中的佼佼者,头面人物,主管宣传、冲印等,属于那种上层的或有技术的职员,彼此自然意气相投,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所以对以方逸华为首的那些会计、出纳、财务和采购等人员,就有一种不大在乎的心理。但是,这些会计、出纳和采买等人又都是老板的心腹,是公司“财权”和“物权”的直接执行者,大权在手,自然也不卖“赵公馆小组”的账。就这样,两派之间最后发展到开始勾心斗角,互相拆台。

公司其他那些无帮无派的职中员,权衡利弊得失,便向“赵公馆”靠拢,一有什么情况,就去“赵公馆”通风报信。于是,郑文怀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策反”,发展自己的势力,想拉一帮子人马离开“邵氏”,自立山头。他在私下和一些导演、演员签订合约,准备“起义”,出去办自己的公司。

郑文怀等人的这些暗中动作,便慢慢地传到邵逸夫耳朵里去了。邵逸夫也知道郑文怀不是久留之人,在公司呆了十多年,又大权在握,快要盘根错节了。他如果想走,还是让他走好了。刚好这时,张彻已加入了“邵氏”,邵逸又有了新的帮手,也就不十分的在乎郑文怀了。

当时,邵逸夫曾征求过张彻的看法。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张彻也同意让郑文怀出去。

不过,后来让邵逸夫最伤脑筋的就是,这个雷蒙又在学当年李翰祥出走时的样子,不仅自己走,而且还准备拉走公司的一部分人马。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据邵逸夫掌握的确凿证据表明,郑文怀已经在做这件事,暗中同许多人签订了合同。甚至连导演程刚这样的人,也都已经和郑文怀签了合约。当时邵逸夫手上还有程刚与郑文怀签约的副本。

这一下可让邵逸夫受不了,他知道是到了该和郑文怀摊牌的时候了。如果再容忍郑文怀在公司这样的搞下去,那么到头来就难以收拾。于是,邵逸夫就打定了主意,叫郑文怀“开路”。

据说是一天深夜,邵逸夫突然一个电话把郑文怀“请”到了自己的清水湾公寓,而不是在公司的办公室里。郑文怀刚一进门,邵逸夫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同程刚签的那份合同甩到郑文怀的面前,对郑文怀大声说:

“雷蒙,你认识这个东西吗?你给我说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邵逸夫这迅雷不及掩耳的一招,的确有雷霆万钧之力,一下子就把一向老谋深算的郑文怀给击倒了。郑文怀一见到这份副本,知道事情败露了,也知道自己已经被人出卖了,便只好开诚布公,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对邵逸夫说,自己准备离开“邵氏”。

这次会面就这样不欢而散。

据说郑文怀出门时,还伸出手来想和邵逸夫最后握手告辞,但邵老板却把手放在背后不伸出来……

1970年6月,郑文怀带着“午膳俱乐部”的赵耀俊、何冠昌、梁风等几位骨干,正式离开了“邵氏公司”,自立门户,很快就创办了“嘉禾影业公司”。随郑文怀一同去“嘉禾”的导演还有罗臻、徐增宏、黄枫、叶祖荣等人,演员有王羽和张翼。其它的人,虽然在“赵公馆小组”的策反时,也有过动摇,但到头来还是没挪窝,依然留在“邵氏”。不过那些人的离去,尤其是像罗臻、徐增宏,还有王羽等人的离去,的确让“邵氏公司”在人才资源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郑文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邵氏”分裂出去的。

所以,“嘉禾公司”一成立,就和“邵氏公司”斗上了。虽然他们兵微将寡,人力财力都有限,但是却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于是对“邵氏”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分庭抗礼,鼎足而立的地步。这样,让“邵氏”的事业又面临一个多事之秋。郑文怀自己做老板之后,有很多的策略和动作方式都是针对“邵氏公司”的,他完全是有意识地同自己当年的老板邵逸夫对着干。郑文怀知道,当时的香港影坛上,只有“邵氏公司”才是阻挠自己的“嘉禾公司”的发展,其他的那些影业公司都不值得一提。只有斗败了“邵氏”,自己的公司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发展壮大。

比如,“邵氏公司”当时有一本杂志叫《南国电影》,是邵逸夫1957年到香港创业伊始时创办的,是“邵氏”的机关刊物或者是官方刊物,主要是宣传和扩大“邵氏公司”的影响。郑文怀加盟“邵氏”后,就由他一直任《南国电影》的主编。因为他是报人出身,当然懂得宣传舆论的重要性。当时他又是刚到“邵氏”,总得拿出自己的高招以赢得老板的青睐,表明自己不是来“吃干饭”的——哪怕自己是邵逸夫“三顾茅庐”请来的。所以这份杂志办得很不错,在香港影坛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嘉禾公司”成立后不久,郑文怀就立即针锋相对,也马上创办一份《嘉禾电影》来宣传自己的公司,与“邵氏”的《南国电影》抗衡。

又比如,“邵氏公司”的体制是“家长式”的公司,公司的一切都属于老板一人;而“嘉禾公司”从开始创办就立即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股份式的分红制”,参与者既是老板又是股东。让在“嘉禾”的人都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公司,在这里工作不再是为老板一个人打工卖命了。所以后来“嘉禾公司”发展很快,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这种公司体制,也是当年郑文怀刻意追求的一种公司结构形式。当年李翰祥因片酬一事毁约跳槽时,郑文怀就建议邵逸夫改变公司体制结构,走股份制公司这条路。但是,当时邵逸夫宁可提高李翰祥的片酬,就是不同意搞什么“股份制”。现在,郑文怀就把自己当年的这种想法,在自己的“嘉禾公司”变成现实了。

“嘉禾”的体制一变,立即引起了许多电影界人士的兴趣,很快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演艺人员加盟。像当时在香港有一定名声的苗可秀、茅瑛等一批演员立即加盟“嘉禾。”嘉禾成立不久,就开始拍片了。

“嘉禾公司”一开局拍摄的第一部“奠基之作”,就是武侠片《独臂刀大战盲侠》——这也是针对“邵氏公司”的《独臂刀》而拍的。

当时,正是张彻加入“邵氏”不久,由他执导的一部武侠片《独臂刀》轰动一时,使整个香港影坛的风向又倒向了武侠片。于是,香港影坛基本上是“邵氏”武侠片的一统天下,由张彻执导的《独臂刀》和胡金铨拍摄的《大醉侠》独领风骚。于是,“嘉禾”就来了个针锋相对,也开拍武侠片。

不过,“嘉禾”的这部开山之作《独臂刀大战盲侠》,其实就是“邵氏”的《独臂刀》的翻版。两部影片似是而非,“同”曲同工。于是一开局,就让“邵氏”和“嘉禾”的矛盾公开化了,最后闹上公堂,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独臂刀大战盲侠》一片是由日本明星胜新太郎与台湾公司合作,“嘉禾”占有股份并负责在香港地区发行。由于影片的故事结构、人物情节与“邵氏”出品的《独臂刀》同出一辙;同时,曾在“邵氏”因主演《独臂刀》而一举成名的武打小生王羽,这时又在《独臂刀大战盲侠》中主演,实在有混淆视听之嫌。结果《独臂刀大战盲侠》一出来就让邵逸夫抓到了把柄,找到了诉讼的由头。

1971年年初,《独臂刀大战盲侠》一片上映,当年四月份,邵逸夫就一纸诉状递到香港高等法院,状告“嘉禾”侵权。尽管邵逸夫自己也一向声称,电影这东西是可以“模仿抄袭”或者是“改头换面”的。但是,你就是“抄袭”也得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得讲点“技巧”。你去抄袭一下古人的和外国人的,那就成了“无头案”一桩;如果你这样明目张胆地在当时当地“就地取材”,针锋相对地“改头换面”,那你就犯了“抄袭”之大忌。所以在这一点上,郑文怀和他同盟者们就比邵逸夫略逊一筹了。

接下来,这一场官司真真是好戏连台,打得有声有色。邵逸夫不仅花大本钱,聘请了阵容整齐的律师团,而且专程从英国请来了大律师。在开庭审理时,他还和“嘉禾公司”的总裁郑文怀两个人,降尊纡贵,分别以“原告”和“被告”身份,亲自上了法庭。对簿公堂。

香港高等法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法庭调查和审理,于当年5月7日,作出了一审判决——判定“邵氏公司”败诉。

对于第一个回合的败诉,邵逸夫毫不在乎,似乎早就成竹在胸。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对“邵氏公司”的律师团说了两个字:“上诉!”

1972年3月,第二个回合又拉开了战幕。“邵氏公司”上诉到合议庭。又经过一个月的纠缠,终于在四月,合议庭宣判“邵氏”胜诉。

合议庭判定“邵氏”胜诉的当天,郑文怀立即发表声明,要横渡大西洋,上诉到英国伦敦枢密院。五月,“嘉禾公司”上诉的申请获得批准,这场官司并没有结束。

事后有人分析,邵逸夫状告“嘉禾”的《独臂刀大战盲侠》,是“打蛇打七寸”的战略,借此来个“小题目大做文章”,想以此遏制“嘉禾”的发展。“邵氏”使用 是“消耗战术”。他要想方设法,尽量消耗“嘉禾”的力量。他的战术是:交手回合越多越好,反正他有用不完的财力和人力,最后总有一天,会把对方弄得精疲力竭,山穷水尽。于是,竟有人相信:如果“邵氏公司”在第一回合中就旗开得胜,那反倒不是邵逸夫所希望的,否则,“消耗战”就打不下去了。他是要长期地将“嘉禾”置于困扰之中!

看来这种说法也许是有道理。

也有人分析说,“邵氏”使用的是“消耗战术”,而“嘉禾”的使用的则是“拖延战术”。他在第二个回合“败诉”之后再次“上诉”就是这种战术。这样的官司最后解决问题的,不是人力和财力,恐怕更主要的是“时间”。时间长了,也许就会不了了之。所以,这就不难看出,郑文怀在“邵氏”修炼了十一年之后,已经不是等闲之辈了。

这场官司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但从此,“邵氏”与“嘉禾”就势不两立了。

“邵氏”的口号是“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而“嘉禾”打出的口号也是“嘉禾贡献,最佳影片”。这实在是一种公开叫战。于是“佳片”和“最佳”便混战一场。

1970年,“邵氏公司”凭《报仇》一片,在第十六届亚洲“影展”中,再次夺得“最佳导演奖”(张彻)、“最佳男主角奖”(姜大卫)。

但是,到1971年以后,“邵氏”的“风水”却转了——后起之秀“嘉禾”凭《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三部影片,把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翻了个底朝天,彻底扭转了以前那种格局,打破了“邵氏”独霸香港影坛多年的一统天下,终于在香港影坛形成了“嘉禾”与“邵氏”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这时,“邵氏”为了扭转颓局,夺回被“嘉禾”占据的半壁江山,便放弃武侠片,大拍“风月片”,在“出品”中加强色情成分,以争取观众。但是,“邵氏”的这种转变,却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的不满和抨击,邵逸夫也感到十分为难。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邵逸夫说:

“我相信这不是邵氏公司独有的转变,电影潮流的变化是世界性的,欧美各国的电影要比香港奇特得多。就说色情和暴力吧,假如算他们十二分,我们只有三四分而已,问题是我们尚未习惯!”

当记者问到“中国电影中的色情成份,是否有必要跟西洋潮流呢”?

邵逸夫解释说:“这不是跟随的问题,电影是要反映现实,配合时代的!假如现实如此,电影是无须代为隐瞒的。”

邵逸夫的这种说法,是否有其合理性呢?

据影城的一位老编剧说,邵老板也许是为了反映“现实”吧,见到剧本有描写男女私情之处的戏,常爱用红笔加批:“此处可以加黄色。”

这位编剧的说法,也许真有其事,也许只是一个“个案”。

不过,这时“邵氏公司”的所谓“风月片”,并不等于后来的“三级片”,这是两种概念——后面还会有交待——邵逸夫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他曾多次表过态,就是当年他对郑文怀说的那句“名言”——“风流但不下流!”

邵逸夫的这句话,后来还在香港大才子黄霑面前也说过。他说他为人是有“准则”的,对待女人也是有“准则”的。所以,他的“邵氏出品”在这方面也是有“准则”的——这个“准则”也就是这他自己的那种“准则”,那就是“风流而不下流。”

不过,“邵氏公司”的影片风格的这种改变,在当时的确引起了社会舆论界的不满。

例如,1971年1月1日创刊的《南北极》杂志,第一期曾刊出了“邵逸夫致意”的全版广告。然而到了当年的第三期,由刘绍铭执笔的《基金会与文化》一文,就含蓄地表示了对“邵氏”的不满。

作者刘绍铭在文中说,某“必属佳片”的电影公司,“每年拿出仅相当于一件女明星貂皮大衣价值的金钱,在台湾设立一个象征性的戏剧奖学金,居然还说是为中国培养电影艺术人才”!

后来在1973年9月号的《南北极》杂志上,还刊登了一封《一群文化工作者给邵逸夫的公开信》,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这封“公开信”说:

邵先生大鉴:

当我们最初听到《天下第一拳》在欧美疯魔中外人士时,我们感到无限的喜悦,我们真的以为国片终于冒出头来了。但近期欧美华人的来函(见《明报》海外书、《南北极》的读者来信及影评),顿使这种无名的喜悦变成无名的羞愧。当羞愧之余,我们不期然想到几个问题:

(一)谁操纵了国片的命运?

(二)操纵了国片命运的人为国片作了些什么贡献?

(三)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除了赚钱之外,他可要负起一点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

“邵氏”每年均赚近亿元,但我们却费尽思量,不解邵先生为什么从来不愿意放弃那短视的生意眼,去拍一部内容较有深度的电影?……

顺祝

生意兴隆,

商德日进!

一群文化工作者

七月二十八日

这封公开信的刊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响强烈。

事后,邵逸夫对此作出了他的“解释”,他说:

“没有人希望做亏本生意,要我拍摄只有一小撮人懂得欣赏的艺术电影,我宁愿拿钱直接支持艺术节。”

这种大胆而又直白的“解释”,恐怕只有邵逸夫才敢于如此的快人快语。

在商言商,这往往是很无奈的,这也是邵逸夫的难言之隐。曾记得,在“邵氏”开创之初,从1958年到1962年之间,“邵氏”在亚洲“影展”中,获各种大小奖46项之多,堪称“中国电影获奖之最”。但是,“邵氏”出品的那几部艺术性较强的大制作,如《杨贵妃》、《王昭君》、《武则天》、《倾国倾城》等,却出力不讨好,花钱没人看,在社会上反映平平,让他们的票房价值一跌再跌。李翰祥当时呕心沥血拍出来的《一毛钱》那就更惨了。

看来,任何一种艺术,一旦变成了商品,就只能是从商品的本身去评价。亚圣孟子所说的“鱼翅熊掌不可得兼”,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邵逸夫还在他的公司作出一条新规定:凡是“邵氏出品”的影片,每一部除印上英文幕之外,还必须同时印上中文字幕。这在香港众多的影业公司中,这恐怕是邵逸夫的首创和发明。“邵氏公司”并把这条规定,一直持之以恒不改初衷——作为一位“制片商”,能做到这一点,应该说他为“国片”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吧。尤其在海外,许多地方的“中文”被当地政府扼杀之后,这种“国片”的传播,也许更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意义和作用。

当时,在“嘉禾”的紧逼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邵氏公司”几乎是背腹受敌,处于两面夹攻之中。到后来,由于大红影星李小龙和许冠文的加盟,“嘉禾公司”更是来势凶猛,步步紧逼。

不过,在七十年代初期的香港影坛,仍然是“邵氏公司”的黄金时期,香港电影市场,依然是他们的天下。

下面,有一个当时的“香港十大卖座电影”排行榜,其中表明了从1970年到1975年,“邵氏出品”在其中所占的份额——

1970年,“邵氏”5部;1971年,“邵氏”6部;

1972年,“邵氏”7部;1973年,“邵氏”5部;

1974年,“邵氏”6部;1975年,“邵氏”5部。

从以上数据就不难看出,当年香港香港电影市场的确是“邵氏”的天下。

不过,还有一个数据,那就是从香港开埠以来,到1976年的“十大中西卖座片排行榜”的排名,却说明另外一个问题——

一、《半斤八两》(嘉禾)二、《鬼马双星》(嘉禾)

三、《火烧摩天楼》(嘉禾)四、《七十二家房客》(邵氏)、

五、《大白鲨》(西片)六、《猛龙过江》(嘉禾)

七、《天才与白痴》(香港)八、《精武门》(嘉禾)

九、《海神号历险记》(西片)十、《跳灰》(西片)

在以上10部“卖座片”中,“嘉禾”占5部,西片占3部,香港独立制片1部。“邵氏出品”的,仅仅只有李翰祥导演的一部《七十二家房客》。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很明显,这就说明了“邵氏公司”的影片在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卖座”,走的还不完全是“通俗”的市场路线;同时也说明了郑文怀的“嘉禾影业公司”的确是“邵氏公司”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一上来就对“邵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事实表明也的确如此。郑文怀另立“嘉禾”之后,仅仅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后来居上,压倒了“邵氏”。到了1976年以后,形势对“邵氏”更为严峻。郑文怀亲自捧着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的功夫片走出国门,到日本去打天下,到世界各地去推销,结果在全球掀起了“李小龙功夫片”的热潮。尤其是在日本,兴起的“布鲁斯·李(Bruce le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热”,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竟持续了六七年之久。

日本兴起“李小龙热”之后,郑文怀又把许冠文主演的《半斤八两》改名为《布先生》投入日本市场。影片尚未上市,宣传攻势早就铺天盖地,让日本人都知道有位可爱的“布先生”要来。结果《布先生》一公映,日本又是一阵哄动。许冠文也被日本影评家称为“卓别林二世”。在1980年短短的一年间,日本先后接连上映了许冠文主演的四部影片,每部都叫座。

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的影片在日本获得成功之后,郑文怀后来又包装了成龙,结果又旗开得胜,连连得手。在日本又掀起了“成龙热”,同前面的“李小龙热”和“布先生热”相比,并不逊色,可谓真是“半斤八两”。

到1979年10月,郑文怀在先生美国的好莱坞影城财大气粗地宣布:“嘉禾公司”将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六部有国际巨星参演的大制作。其气派之大,足以让“邵氏公司”望而止步了。

在郑文怀的挤兑下,“邵氏公司”也想斥巨资拍片。1969年,“邵氏”曾买下了由英国作家兼制片家卡路·科文的剧本《大班》的版权。《大班》是根据詹姆斯·克维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当时“邵氏”预计投资1000万美元拍摄,并准备高薪聘请史提夫·麦昆担纲主演。后来,因为史提夫·麦昆安排不过来而搁浅了。一直拖到1977年,制作费已上涨到2300万美元。这时,邵逸夫见已经没有收回投资的把握,只好忍痛割爱,将《大班》版权转让给瑞士的一家制片商。

到这时,“邵氏公司”除了准备开拍的《大班》以外,再也没有打算投资每部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制作了。邵逸夫觉得在这方面,没有必要再和郑文怀拼下去了,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香港娱乐圈中有一位记的者说,郑文怀是一只得天独厚的“狐狸”,他在“邵氏”修炼了十一年之后,终于得到了师父邵逸夫的“三味真传”,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行超过了师父。

这种比喻是调侃,也是事实。如果没有在“邵氏”十一年的磨炼,郑文怀恐怕不会有这种辉煌。

郑文怀刚从“邵氏”一出道,就显示了他的“道行”——

在与“邵氏”的那场“独臂刀”的官司之初,“邵氏”明显处于优势。以当时形势而言,“嘉禾”似乎只有寻求和解一法。但郑文怀不愧是“小诸葛”,他冒险行招,竟与势大财雄的“邵氏”对撼!他要借此良机,让全香港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嘉禾公司”。因为这比花上一大笔钱做广告还有效。

同时,由于郑文怀追随邵逸夫十一年,对“六叔”的心思摸得太透了,如果当时要求和解,那么“六叔”是会漫天要价的,起码得赔上几十万给“邵氏”。自己“嘉禾”创业伊始,经济基础薄弱,拍《独臂刀大战盲侠》一片,已占去大部分资金。再赔出几十万元,岂非雪上加霜?刚刚出道的“嘉禾”弄得不好就会倾家荡产。在此形势下,郑文怀只有硬着头皮打官司。他大胆地使出一条“拖刀计”,跟“六叔”比“轻功”,和他慢慢的磨。而这场官司,最终也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所以,郑文怀的这种“拖刀计”,也自有其高明和阴险之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嘉禾”的“拖刀计”是成功的。几年后,“嘉禾公司”迅速发展,从弱不禁风的一根小树苗,很快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郑文怀的“策反”,让邵逸夫在事业上遇上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过,方逸华的加盟,又让“邵氏”得到了一位将才。

香港《壹周刊》曾有一段文字如是说:

七十年代入主“邵氏”的方逸华,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邵逸夫要开拍二十部影片,身为老板重臣的方逸华自然又要张罗一番。她曾频频给过去曾效力“邵氏”的一批电影人打电话,邀请他们再度出山。

以往,那些电影人在工作上都是直接与方逸华接触,所以,不少旧人说他们是给方小姐面子……

所以,方逸华的加入,使邵逸夫的“邵氏”却并没有因郑文怀的出走而蒙受多大的损失;相反,却让他找到了一位伴他终生的“红颜知己”。

正是“邵氏”同“嘉禾”这种剧烈对决,才使当年的香港影坛变得多姿多彩,进一步推动电影风格的多元化的形成。不过,后来由于一种意外的原因,“邵氏”和“嘉禾”又握手言和,当年的对手又成了联手出击的“盟友”。看来影坛风云,也是这样的变幻莫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邵氏”和“嘉禾”最终握手言和,成为盟友呢?

同类推荐
  •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生平拒绝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但是却鲜有一位开国元首在死后仍然赢得人们一致的尊敬与称誉。美国人会拿柯立芝、布什开涮,却绝没有人会调侃华盛顿、林肯,提到他们的“国父”,他们都是一脸的向往与自豪。人们总喜欢排列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然而无论怎么排,华盛顿始终位居前列。他是一位罕有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赢得了名副其实“伟人”称号的人。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卿自怜

    卿自怜

    颜卿,世族贵女,十六岁成为当朝太后。皇帝懦弱无能,却总想保护她;当朝大将军手段阴狠毒辣,本欲坐上皇位号令天下,却因为她迟迟不肯夺位;他,一朝红装褪去,化为男儿身,所有的温柔只为给她。到最后,卿指点江山,又是谁伴在她身旁?虽为世家贵女,却一生坎坷,家族是她的致命弱点,有人疼又如何?有人爱又如何?君不怜卿卿自怜!
  • 谜书

    谜书

    我在现实梦到了青春,那么的离奇,却又那么的真实
  • 逆天小姐

    逆天小姐

    祭祀大典上,封印在夏府地下的封印突然解开,一位男子将从神墓里带出来的女子打回家里,教她法术和元素,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强势回归,可是却没有他,原来她回来只是为了找到他,可是她未曾找到他就在她的身边,他为了帮她扫除一切障碍,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一直以灵魂状态陪伴在她的身边,终于有一天,她知道了他的存在,开始了复活他的道路。。。。。
  • 史上第一名侦探

    史上第一名侦探

    【好书推荐】他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猥琐好色的吊丝。但是每当有事件发生,他就会化身成为最聪明的救世主。精湛的密室杀人案!恐怖的干尸复仇!会走动的尸体!传说千百年的红衣女鬼!不可能存在的人类凶手!完美的手法!千万不能错过,史上第一贱,名侦探登场!
  • 重生之嫡女绝

    重生之嫡女绝

    上一世为心爱的夫君谋皇位,天天在生死间挣扎,却在他登上帝位后惨遭无情抛弃打入冷宫,庶妹像一朵白莲花的一样的面容嘴里却说出了无比恶毒的话,被割掉舌头挖去眼睛,,再听闻外公丞相府被满门抄斩,心里凉凉的,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别人踏上帝位,帝后的踏脚石。心里满满的恨,死不瞑目,若有来世,绝不与人为善,负尽天下人,也绝不天下人负我!再次醒来,却是回到了三年前,且看这世她如何斗姨娘,杀小人,虐渣男,得爱情登上权利的高峰。。
  •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本书提取了众多成功学大师的理论精髓,又引述各领域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敢想敢做敢为,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你就能成功!
  • 不要放开我的手好吗

    不要放开我的手好吗

    从一个平平凡凡的中学生到现在一个浑身充满神秘气息的女孩,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同样平凡的一个个男孩,她了解过他们所有的事,但一切都从那个熟悉的国庆开始发生改变...
  • 红楼之林家庶子

    红楼之林家庶子

    在任务中丧生的林封借尸还魂重生在这方世界成为江南世家林家的庶子,且看林封如何在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 妖孽陛下神秘妃

    妖孽陛下神秘妃

    她苏醒之时,重生于第四世,生息大陆,强者至尊,生生息息,源源不断。她时常带着银纹面具,一袭狂傲红衣,她实力神秘,无心无情,游走世间魔道神路,逍遥九天。原来……这就是爱啊。一朝缘分相遇,她站在树下,冷清垂眸,“看够了吗,旁观者。”“我没有情根。”“没事,有我。”“我不会在意你。”“不,你在意了。”她身份神秘,置身红尘却纤尘不染。他邪魅尊贵,只为他一人宠溺无暇。【宠文无虐!偶尔小虐增添温情!欢迎入坑么么哒!】
  • 魔破无极

    魔破无极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各族之间争斗不休。渐渐的,弱小的种族被消灭、奴役,而强大的种族却在这乱战中占领了大片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