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妃的传说,主要有两种。第一个是喜剧结局:香妃天生丽质,身有异香,美貌绝伦。她家世居南疆,兄长因不满霍集占虐政,举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对霍集占之乱中,心向清朝,并立下功劳。他们受召到了京师,后来长住北京。香妃入宫,受到皇太后的喜爱和乾隆帝的宠幸,生活过得很幸福。香妃死后,乾隆帝闻讯,悲痛不已,恩准将香妃尸骨运回新疆喀什入葬。现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及香妃木棺依然完好。当地维吾尔族流传的也是这个传说。
另一个是香妃的悲剧结局:香妃是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掳进皇宫的。乾隆因其貌美,且体有异香,而册封为香妃,并对她大加恩宠。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怀刃,准备杀乾隆帝报仇。皇太后闻讯,召她入宫,赐死,后葬到清东陵。
然而事实并不如这两种说法那样。
乾隆皇帝一生多情,然而在众多的嫔妃中,有着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姑娘却是他一生最为宠爱的,她就是维族名门霍卓氏之女。当年,霍卓氏入宫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岁了,似乎已经过了风华正茂的年龄,但是由于她身着维族的服装,而且还遍体生香,与其他女子很是不同。
曾经有一天夜里,乾隆皇帝梦见了一个来自西域、跨骑黄龙的仙女,一手捧镀金白玉天印,一手执钢枝银叶金瓣花,腾云驾雾来到面前,自称奉真主之命嫁于陛下为妃。事后,乾隆皇帝觉得只是一个梦,就没在意。但是,当他看见这个维族女子,玉容未近,芳气先来,既不是花香,又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芬异馥,沁人心脾。走近御座前,乾隆皇帝见她柳眉微蹙,杏脸含颦,粉颈琢玉,低鬟垂云,柳腰袅娜,香肩双斜;双手玲珑纤洁,几乎是白玉雕成似的,这才恍然大悟,于是非常怜爱她,并立即封她为和贵人。二十九岁时,又被册封为容妃,她的哥哥也被封为辅国公。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容妃随行,到过扬州、苏州、南京、杭州等地。乾隆皇帝曾特意按维族习俗,赏她羊肚片、炖羊肉等清真食物。而在容妃随乾隆皇帝到盛京之时,在塞外的中秋之夜,还特意赏赐了她“奶子月饼”。乾隆皇帝为容妃安排了维族厨师,为她做维族清真饭菜。最为重要的是,为了照顾容妃的饮食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乾隆皇帝还特地为她修建了宝月楼。
宝月楼就是今中南海新华门门楼。清朝在乾隆以前,没有维族妃嫔的先例。容妃以维族女子嫁给皇帝,乾隆皇帝不把她安置在后宫,特营建西苑宝月楼,作为金屋藏娇之所。当时,八旗以外的所有百姓都住外城。唯独回回营近在咫尺,依靠九重,这是乾隆皇帝爱屋及乌的缘故。
容妃是维族姑娘,从小就讲维语,不便与那些后宫的妃嫔进行交流,所以,乾隆皇帝为了容妃能够舒服自在地生活,就将她单独安置在宝月楼,这里同皇宫既联系又分割,环境幽雅,湖水涟漪。而乾隆皇帝会维吾尔语,可以同容妃用维语直接交谈。而且,饮食习惯上容妃也与其他嫔妃不同。皇后的正宫坤宁宫兼作萨满祭祀的场所。坤宁宫每日进猪两口,在神案上宰猪,在大锅里煮猪肉,祭祀敬神。春、秋两大祭,元旦祭祀等等,各宫的妃嫔自当侍从。那个时候需要食用一种猪肉米饭,这是回教徒所万万不能忍受之事。所以乾隆皇帝为容妃单独安置一个生活区域。
乾隆皇帝筑宝月楼于瀛台之南,则随时可以驾幸西苑,而不必如临圆明园,路途既远,又烦出驾。容妃在这里则可免去与其他妃嫔争宠之忧。当然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就是,容妃与其他嫔妃乃至整个清朝王室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满族的宗教是萨满教,乾隆皇帝又崇奉喇嘛教。维族信奉伊斯兰教,要做礼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长安街而对回回营,建回教礼拜堂及民舍,并使内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容妃站在楼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回回营”,可解思念之情。
1766年,乾隆帝的皇后去世了,但他没有再立任何人为皇后。虽然他很想将这个维族女子扶上正位,但是无奈宫中的规矩,也只能通过赏赐等办法来弥补这一缺憾。
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陪伴了乾隆皇帝近三十个春秋的异族女子就这样离开了,乾隆帝将她葬在了清东陵,待自己百年之后还要与她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