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1894~1989),日本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的首创者。松下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仅以2007年为例,全年销售总额为70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59位。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技术合作项目达160多项,建立合资独资企业50多家。1961年松下幸之助获得“日本广告奖”。1965年被《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1981年获得“一等旭日大绶勋章”,这是日本国最高的奖章。
“松下”是一个人、一个品牌、一个时代的符号,电视上、广告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常听到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现代家庭,谁能离开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而“松下”这个牌子,无疑是许多人心仪的选择。创造这个品牌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是一个瘦削、果敢、坚毅的人,他成长的故事有着令世人难忘的“三部曲”。
第一部:失意的少年时代,饱尝失父、失学和失业的苦痛。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由于生活穷困,他的哥哥、姐姐一个个都夭折了,贫病交加的父亲饱受生意失败的折磨,痛苦不堪。9岁那年,读了四年学的松下,只好离开家乡到大阪去当学徒。那是一家火盆店,松下在这里落脚后,既当学徒,又要帮照看小孩。出身贫苦的他并不感到工作上的劳累和辛苦,毕竟年龄太小,在夜里孤独的时候会时常想念母亲。12岁那年,父亲再也经受不了疾病和债务的煎熬,撒手人间,松下也成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松下是个吃苦耐劳的人,白天在火盆店打工,晚上还要到“五代自行车”店挣一份工钱。后来,随着电气行业的兴旺,松下又跳槽来到一家电器公司做练习工。他希望能学习一些电器技术。可是谋职是非常艰难的。矮小瘦弱、衣服又破又脏的他被公司的人事部门主管谢绝了:
“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来是一句推托的话,可是一个月后他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看了看又敷衍说,过几天再说。隔了几天他又来了,如此反复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了真话:
“你这么脏是进不了我们公司的。”
松下听了,不但没有自卑和气馁,还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这一次,那位负责人又认真地实话实说:
“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
“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弥补。”
这位人事主管盯着态度诚恳的他看了半天,不得不承认,自己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从未遇到像松下这样来找工作的。他的耐心和韧性打动了这位主管,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那家公司工作。
这样,他每天都会推着装满工具和材料的手推车走街串巷,给居民们安装电灯、电线等。也正是在电灯售后服务中,松下学到了一些电器知识,但是他明显感到知识不足,主动上了夜间大学。学习新知识为松下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也在他的心田里播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1917年6月20日,松下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的电灯插座后,决定辞职自己办公司。他的人生掀开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第二部:创业之路从一个插座开始,10天只赚10元,靠把衣物送进当铺换钱渡过难关。
1917年,松下终于生产出了这种改良后的电灯插座。第二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又雇佣了几个员工,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可是,怎么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呢?他派人到各地推销,连续10天只赚了10元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没有资金,员工也拿不到薪水,公司里的人只好另谋出路,剩下的只有松下的妻子、内弟和松下这三个人。这种深陷谷底的黑暗,令松下悲伤不已,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仍然坚信这种新产品有市场。山穷水尽的时候,松下一家甚至无饭可吃,他把自己和妻子的衣物送进了当铺,继续咬牙坚持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18年12月,经过改良的新灯座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有了第一张订单。然后,松下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思路经营,新插座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
随后,松下带领他的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第三部:“第二次世界战”后,日本经济大萧条,松下公司欠税款在日本是全国第一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国内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一些大公司,如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松下还被要求辞职,是员工们大力挽留才使他的位置保留下来,但是松下和他企业的命运又一次跌到了最低谷:当时,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人们领不到工资;到了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日本第一。不要说一般的工人,就连松下本人也入不敷出,只能靠借贷度日。怎么办?常规的办法是停产减员,可是松下认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减员根本是不必要的。他丢弃不下那些和自己共患难、同甘苦的员工。这种品质也是他日后兴旺发展的力量之一。
后来,美国逐渐改变了对日政策。日本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许多磨难的他,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和深谋远虑。松下开始给自己的企业重新定位,提出了已经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这句口号,一直激励松下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一种唤醒员工发奋图强的企业精神。不久,松下的制作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松下本人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十五亿多美元的遗产。
这就是松下:穷困窘迫里竭力奋起,一波三折中永不言败!
松下的人生坎坎坷坷,事业曲曲折折,可是他依靠顽强的意志和人格风范,把企业经营上升为一种哲学:不做富有心机的老板,真诚坦率地做人,让员工生活得好一些!因此,企业的发展是他的智能与人格魅力的水到渠成般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