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宁夏志》载,“宁夏本古戎狄地”。早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宁夏地近“荒服”,因为这里生活着许多游牧部落古民族,史书称他们为鬼方、猃狁和西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内部兼并、聚合和融合,势力强大者大约有7个,其中在西北包括今宁夏境内有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等小方国,中原大国把他们称为“西戎”或“犬戎”。另外,自传说中的炎黄氏族集团至夏、商、周三代,最早由游牧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并进入中原地区的华夏汉族群体逐渐形成,开始将华夏四周的古代少数民族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因宁夏地处祖国西北,故有“古戎狄地”的历史记录。
早在西周时,居于今宁夏固原和甘肃庆阳一带,势力较为强大的义渠戎方国首先成了周王朝的重点打击目标,周人曾大败义渠戎,并俘虏了戎王。其实,周人面临的对手是西北各戎族部落,并非义渠戎一支。周穆王、周夷王和周宣王当政时,不断出兵征伐西北各戎,但都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相反,在周幽王时,各戎部还联合起来进攻西周京畿,周幽王因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历史悲剧。其子周平王被迫放弃都城镐京,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王室迁都洛阳后,原来在西陲负责给周王室养马的秦人逐渐代替周在西部的地位,同时也成为诸戎新的攻击对象,秦戎矛盾上升为西部的主要矛盾。此时,在今宁夏南部势力较大的有义渠戎方国、乌氏戎方国,北部有朐衍戎方国。秦人与戎族的斗争旷日持久,异常激烈,最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后世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诸戎失败后,或内迁融合于华夏,或远徙加入到匈奴和边远地区其他民族的行列,从此西戎、犬戎不复存在。
北宋中期编纂的《元丰九域志》把西夏控制的地区称为“化外州”。当时,宁夏大部分地方均在“化外”之列,故明代编修的《宣德宁夏志》也有“宋为境外”之说。史志书籍所称“化外州”,实际就是西夏国的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