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帙卷丰繁,浩如烟海,并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大特产,给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朵奇葩,不失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遗产。
认可地方志为奇葩、瑰宝,因为它是以特殊的体例、章法汇集而成的信史佳作。除出版的地方志外,近似于地方志或地方志书类丛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历史资料更为翔实。
就全国而言,历代政权支持旧文人编纂的志书存世者即逾万种,达11万卷之巨,约占我国全部汉文典籍总量的1/10.就宁夏而言,存世的冠名为行政区域名称的综合旧志有25部,冠名为志的专业旧志和志书类书籍也有32种,近百卷,仅清末编纂的《朔方道志》就有31卷,民国时编写具有宁夏省志资料长编性质的《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达百万字。各类旧志和志书类书籍占宁夏现存古籍的绝大多数,为宁夏保留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了研究宁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盛世修志已在全国蔚然成风,编纂成就十分显著。到2005年,全国省、市、县级志书已经出版了5000多部,约合35亿字之巨。此外,还出现了4万多部专业志、部门志、名山大川志、乡镇志,整理了相当数量的地情书和旧方志,编辑了大量的地方综合年鉴。新编地方志集中记述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辉煌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国策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宁夏首部新编志书问世。之后,全区有市县级综合志书和厅局级专业志书先后付梓出版。特别自2001年起,随着《宁夏年鉴》《宁夏通志》大型文化工程的启动,带动了各级综合志书的编修和各类年鉴的编辑。带有政府公报性质的、汇总年度资料的《宁夏年鉴》《银川年鉴》一年一刊成为定例,并以短、频、快的速度为世人提供系统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各类科研人员特别是研究现实问题的科研人员直接提供了经过加工整理、归类的基础资料。年鉴一般分设特载、领导人名录、大事记、综览、市县区情、农业、工业等多个部类,其另一作用是以年度资料的形式,为续修志书提供了基础资料。有了年鉴,今后的志书续修会省力、省时,趋就捷径。《宁夏通志》是在自治区主要领导直接领导下实施的一项系统文化工程,全书共25卷,预计2000多万字。《宁夏通志》的最终出版,将成为宁夏历史上时限跨度最大、字数最多、内容最为全面的一部书籍,可视为宁夏“百科全书”和宁夏“实录”。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主席马启智、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先后亲自为《宁夏通志》撰写总序。
截至2006年,宁夏共公开出版各类新编志书、年鉴百余部,由方志工作人员公开和非公开出版志书类书籍、地情丛书也达百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