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900000055

第55章 知人善任,重在于德

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有见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无不提供任人惟贤,但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却并不那么容易。元朝以蒙古人人主中国,极力压制汉族人,在用人方面,只论出身,不论才能,完全抛弃了任人惟贤的原则。权衡在《庚申外史》中曾评论说:“元朝之法,取士用人,惟论根脚(即出身、家世)。当时能参与国家大政、担任宰相的,都是根脚人;担任各级监察部门首脑的,都是根脚人;担任各级衙门长官的,也都是根脚人。”对于元朝的做法,朱元璋十分反感,他曾对御史台官员说:“元朝时任用官员,只重用本族人,而轻视汉族人,甚至规定南人不得担任监察官员,这怎么能算公道!朕任用官员,惟才是举,不管他是南人,还是北人。”

朱元璋多次申明:“国家用人,惟才是举。如果是贤能之人,虽疏远也要加以任用;如果是不肖之人,虽亲近也要加以摒弃。”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朱元璋起用了大批有才能的故元官吏以及长期与他对立的陈友谅、张士城、方国珍、陈支定等人的部属。朱元璋的老部下们见有些人刚刚归附,就位居自己之上,心中大是不服。朱元璋了解到他们的这种情绪,特意召见武臣,对他们说:“你们从一开始就跟随着我,攻城略地,功劳很多。近来新归附的人,有的受到提升,地位在你们之上,你们反居其下,这并不是我要弃旧取新。现在天下一家,用人之道,自当大公无私。他们有智谋才略,能够建功立业,所以才位居你们之上。只有具备杰出的才能,出众的智慧,才能得到超人的爵赏。你们如果能多和儒士们接近,开阔眼界,增长智慧,努力去建立功勋,还怕得不到显贵的爵位吗?”朱元璋还赏赐绣衣给这些武臣,以示慰勉。

明初官员缺乏,朱元璋还四方搜罗人才,对于得到的人才,都予以大胆使用,特别是因某种原因受到他重视和信任的人,更往往得到破格提升。当时,由一介书生或低级官员而骤升为高级官员者,不乏其人。如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西安知府李焕文、宝抄提拔为郎中、知府、知州等官,不久又将费震提升为户部尚书。朱元璋曾提示户部说:“资格是为普通人设立的,如果确有才能,当然应该破格任用。”有人对不拘资格的用人政策提出异议,认为儒士们刚从乡里出来,一下子就成为大官,这样会显得朝廷不爱惜名爵。朱元璋说:“朝廷设立爵禄就是用以待士的,他们才能卓越,怎么能用资格加以局限呢?朝廷只希望得到贤才,绝不吝惜名爵。如果说来自乡里,不应当骤然任用,那么当年伊尹在莘野,诸葛亮在隆中,一旦出仕,地位就处在其他官员之上,终于建功立业,商汤、刘备在任用他们的时候,何尝拘泥于资历!朕担心的是得不到贤才,如果得到贤才,任用时绝不考虑资格。”

在明代笔记中,记载着一些朱元璋识才、用才的趣事。

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访,走进了一家小酒馆,遇到一位国子生。当时座位已满,朱元璋见一个供奉土地神的桌子旁边有两把椅子,便把土地神移到地上,与国子生对面而坐。谈论间,知道这位国子生是四川重庆人,便口出一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国子生应声对曰:“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见他才思敏捷,十分高兴,又指着神龛下的小木让他赋诗,国子生略加沉思,即吟诵道:“寸木原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时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间治不平。”朱元璋觉得此人胸怀大志,更加喜欢。第二天,朱元璋宣召那位国子生入朝陛见,国子生见昨天与自己对饮的竟是大明天子,连忙叩头谢罪。朱元璋说:“你不是想登台端吗?今天就遂了你的心愿。只是你要真个为人间治不平才好。”当即任命这位国子生为按察使。

中国古人曾反复述说,一个人有其长处,也必有其短处,对人才绝不可求全责备。如《吕氏春秋·用众》指出: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论衡·书解篇》也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对于这些论述,朱元璋深契于心,并作为自己选才用人的准则。他曾阐述说:“人之才智,或有长于彼而短于此者,若因其短而摒弃其长,则天下之才难矣。”朱元璋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的用人思想,把德才兼备列为理想标准,但这样的人才毕竟较少,如果退而求其次,朱元璋明确提出以德为首。他品评说:“才德俱优者,上也:才不及德者,其次也;才有余而德不足,又其次也;苟两者俱无,此不足论矣。”朱元璋认为,用人的关键,是“因才而授职”,即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把每个人都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倘若用非所长,“则人才不得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矣”。朱元璋反复告诫大臣们说:“人的才能很少有全备的。宽厚慈祥的人,可以让他去治理民众,勤敏通达的人,可以让他去办理事务,只有量能授官,才会做出成绩。”又说:“人的才能各有长短,就像工匠各有专门技能一样。善于制造木器的不会制造石器,善于制造车轮的不会制造舟船。如果在用人的时候,量能授官,就没有不能使用的人才了。你们都是朕的股肱耳目,应当为朕广泛访求贤才,以供任用,不要求全责备于一人。”朱元璋还诏令天下,在访求人才时,“凡有一善可称、一才可录者,皆具实以闻,朕将随其才而擢用之”。

在坚持“惟才是与”的同时,朱元璋还提出另一项用人方针,这就是“宥过而用”。在朱元璋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因为有一件事情上的失误就舍弃一人,则天下就没有全人了”。他反复告诫吏部官员:“治理国家,以任用贤才为本。对于作奸犯科的人,不能因为有小才就宽恕他;如果真是贤能的人,不要因为有小疵就舍弃他。奸者必惩,庶不废法;宥过而用,则无弃人。”

他宣布那些因犯小过而被罢黜的人,都可以重新录用,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安庆知府周昌上书说:“士人有因小过被罢黜者,其才能足堪任用,而按照现有条例,不能再举荐他们。请求皇帝特赐宽宥,允许有关部门荐举他们。”吏部大臣表示反对,认为有罪复用,无以示惩。朱元璋说:“好的工匠,不会因为有一点瑕疵,就放弃一块美玉。朝廷用人,必须赦免小过。改过迁善,圣人都曾加以赞扬。录长弃短,是君主应尽的职责。”

他还特地颁布敕令:“凡士人因小过罢黜及迁谪远方者,知其才能果优,并听举用。”

在洪武年间,确有许多被罢官甚至判罪服役的官员,重新得到启用。当然也应指出,朱元璋虽提出了“宥过而用”的原则,但他实行得不够好。由于他对官员的不法行为非常痛恨,常大开杀戒以示警惩,不少官员仅因小过就丢了性命,以致茹太素在一份奏疏中指出:“才能之土,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

同类推荐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浮光微尘

    浮光微尘

    林云溪,字如若,丰都八公子之一,人称“倾云公子”风雅清绝,才情无双,有济世之才,心有丘壑,世人皆知。可谁又知这其中的真或假一日复一日,一朝换一朝往昔倾云公子,如今长乐郡君,你可知哪一个又是其真实的她相顾无言,谁又听谁低沉如诉只忆往昔,她太过痴傻,今朝攻于谋算身死处,谁带她逃离这一场盛大的搏杀千般过境又是谁甘愿沉醉于这红尘紫陌,溺于幻境时光荏苒,她将与谁观庭前花开花落,看窗外云卷云舒托鸿雁南去不知今夕何夕只道当时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 未见青山怀扶苏

    未见青山怀扶苏

    “……民间传说,昆仑有莲,百年得灵识,千年得人形,其貌清雅无双,眸似繁华流转,名曰:颜。”暖日乘风何处,寒酒醉怀扶苏。命格无双的青莲遇见乱世中步履维艰的扶苏。前世今生,谁错过惊世的真相。天命轮回,偏不信命。一子落错,便是满盘皆输。了悟轮回生灭,又孑然如初,了悟福德因果,又有始无终。裴颜:“这千万年岁月,无你,就是孤寂,这江川山河,无你,就不成风景,你什么时候回来,扶苏。”扶苏:“你要等我,哪怕山河破碎,草木几千度枯荣。”魏长风:“我是他如何,不是如何,都不过我心悦你。”陆南意:“我与她隔着长风深谷,近不得,退不舍。”
  • 守方志

    守方志

    本书主要讲的是封神之战八百年后发生的事儿。当时周朝覆灭,天下扰攘,各诸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相互攻伐,人不安生。战争由人间波及到三界,这场战争的时间跨度和惨烈程度远超封神之战,更是后期玄奘法师西游,走一路打一路所不能比拟的。这场战争既有圣人的陨落,隐退。也有小人物的奋斗,得道。但更多的是消亡,残酷的攻伐带来的消亡,不管出场时多么得意,多么落寞,最后都随着战争而消亡。随着战争的进行,事件的发生本书将故事分为三部分:龙华聚首,函关化胡,真武荡魔。
  • 朝天阙之九重贯霄

    朝天阙之九重贯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阳,是世界的起点。阴,是世界的终点。当世界即将终结,最后的希望,也许就埋藏在那九霄之上的宫阙。朝天阙,朝天之阙楼,诸神诞生之处,凌驾于九重天之上,睥睨世间万物,凌霄宝殿也不过是它足畔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伏羲、轩辕、少昊、帝俊、颛顼,即传说中的五方天帝,就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并不是为了享受他们作为天帝的荣耀。他们在这里,充当着虔诚的信徒,朝拜着真正的天。究竟真正的天是什么,是至高无上,睥睨众生,还是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这些虚空的想法,以后再去思考吧。我所知道的是,通向朝天阙的旅途,就在我的脚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谁的安好有晴天

    谁的安好有晴天

    女孩子天生有一项技能,结交闺蜜组成小团体,这个小团体里面的成员不一定相互之间都完全掏心掏肺,但是却怎么都散不了。如今的闺蜜之间已不会如当初读书时候那样无话不谈,但也一定是可以交心的,当然谈的最多的、出现最频繁的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八卦。娱乐圈的八卦、同事之间的八卦、朋友的八卦,另外,仿佛约定俗成一样,只要闺蜜聚会谁没有出现,那就聊那个没有出现的人的八卦。至于为什么会八卦,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反正这就是女人和女人的好朋友——闺蜜之间的故事。
  • 翻不过军人那座山

    翻不过军人那座山

    爱情,亘古不衰的话题军人,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当军人变成一座关于爱情的山有人就再也没有爬过去……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对爱情保有着最纯粹热情的人们并真诚的祝愿他们快乐、开心拥有真正的幸福……说到大韦,郑源禁不住笑了。大韦也姓郑,身高183厘米,体重80公斤,绝对是个坦克级的人物。他和许凯峰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经常开玩笑说,除了老婆什么都可以共用,连团里的领导都知道他们俩是黄金搭档。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大韦的另外一个身份——老团长的未来女婿。
  • 妖妃临门:冰山王爷别装死

    妖妃临门:冰山王爷别装死

    堂堂妖王却重生为将门废柴,这合理吗?被阎王坑了一把的千语尧很生气,偏偏总有不怕死的往枪口撞。虚伪亲爹?不想死就自觉跟她保持距离。阴险姨娘?你过来,我有两颗“仙丹”想给你尝尝。嚣张庶姐?呵呵,她活了万八千年,还从来没遇到比她更嚣张的人,因为比她更嚣张的都活不了几天。好不容易适应了将门嫡女的身份,一道圣旨却彻底打破了她闲适的凡间生活。“小姐,那逸王可是个活死人,自从两年前重伤昏迷后就再也没醒过,您可千万不能答应这桩婚事啊……”活死人?千语尧勾了勾唇,很好,非常好,她要的就是这样的夫君!
  • 黑暗之杀戮王庭

    黑暗之杀戮王庭

    杀戮王庭,这是一篇你从未读过的黑暗历史,它是如此的····
  • 这个娘亲有点贪

    这个娘亲有点贪

    一朝穿越,她的灵魂附在了一名被人毒死的王府小妾身上。带着两份记忆,向晚晚重生了!她本是府中最懦弱的小妾,被人陷害至死,再度睁开眼时,惜日胆怯的目光变成了凌厉狠绝的冷眸。这具身子原先所受的气,所吃的苦,她向晚晚会从这些人的身上一个一个的讨回来!向晚晚宗旨:有恩百倍还,有仇千倍报!你不仁,我把你往死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