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是稍晚于古代希腊的欧洲历史上另一个奴隶制大国。它诞生于南欧的意大利半岛上。从公元前8世纪在半岛的拉丁姆平原(Latium)上建立罗马城开始,经过六七百年的武力扩张,最后终于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各地,逐渐形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历史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前8—前6世纪);共和时期(前6—前1世纪);帝国时期(前1世纪—5世纪)。前后绵延达一千多年之久。在欧洲历史上除古希腊外,古罗马也可称之为历史最悠久的另一个古代奴隶制国家。
就历史学的发展来说,比起古希腊史学来古罗马的史学兴起较晚,从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开始到前3世纪的五百年间,古罗马虽然也曾经有过一些由祭司们为编制历法,简单地记载一些大事。如:宗教节日、日食月食、奇闻异变、自然灾害等所谓的“年代纪”。但并没有出现系统正规的历史叙述和著作,最早堪称历史著作的罗马史都还是由希腊史学家用希腊文撰写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共和国和位于北非地中海南岸的另一个奴隶制大国迦太基(由腓尼基人建国,位于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一带地区)进行了一场将近百年的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一场大规模、长时期战争即布匿战争以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年)取得胜利后不久,罗马人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年),就在这次战争期间,古罗马才开始出现了真正的历史著作。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场与迦太基人所进行的生死存亡的战争,关系到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生死存亡,激发了罗马人的爱国热忱,使他们想到祖辈创业之艰难和自身责任之重大,所以要编写历史以教育后人,巩固先辈创立的国家。其次,由于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在辽阔的地区内进行的,几乎跨越了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大片地区,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大大开阔了罗马人的眼界,这次战争取得胜利后,罗马由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大帝国,有利于历史编纂学的发展。第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开始吸收希腊文化,希腊人杰出的史学成就成为罗马人学习的榜样,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罗马学者受希腊史学的影响,认识到研究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性,才开始撰写罗马历史,由于当时罗马的拉丁语言还很原始,无法表达复杂的历史事件,所以,最初的罗马史家大都是用希腊文从事历史写作的,可以说古代罗马文化是在继承希腊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史学当然也不例外。
从总体来看,罗马古典史学始终未能超过希腊古典史学的水平,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独特的进展,在西方史学发展的道路上也曾经树立过几座丰碑,例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如费边·毕克托(Fabius pietor前254—?年)、老加图(Cato the Elder前234—前149年)、萨鲁斯特(Sallust前86—前34年),他们也都撰写了不少传世的历史佳作,但我认为在古罗马史上最具天才、最富于特色和魅力的史学家当属该尤斯·尤里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
我这篇文章重点在于介绍罗马奴隶制共和国末期的政治联盟——“前三头”同盟(庞培Penpey、老拉苏Crass as、恺撒Lius caesar)之一的作为史学家的恺撒。
恺撒,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军事家,出生公元前102年,卒于公元前44年,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人物,也是以后的罗马帝国真正的奠基者。他生后的时代,罗马共和国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由于罗马人连年征战,使这个领土广阔的国家危机四伏,矛盾迭起。统治阶级内部元老贵族和骑士民主派之间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出生于名门贵族,“前三头同盟”之一的恺撒作为骑士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摧毁了旧的贵族共和制,初步完成了罗马向军事独裁专制帝国的过渡,所以,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古罗马由共和向帝制的转变,实际上是从恺撒开始的,恺撒实际上是罗马奴隶制军事专制帝国的开创者,这话并不过分。
恺撒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天才的军事统帅、才华横溢的雄辩家、语言学家、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在古代就有人夸张地说:“到过罗马的人,每走一步,都会感触到恺撒的天才。”我在这篇文章中只想着重地谈谈作为史学家的恺撒及其在史学上的业绩。
恺撒一生在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之际,写下了大量著作,除了最著名的传世之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之外,还著有《论类比》、《反加图》等著作,可惜后者均已失传久矣。
《高卢战记》是恺撒的代表作,仅这部书就足以显示恺撒的史才。这部书的写作背景是公元前58年恺撒任高卢地区(今意大利北部、法国及比利时一带直到大西洋的大片土地)总督。当时的高卢地区尚未被罗马人所征服,原先居住在那一带的克尔特人等部落互相争雄、战争不断。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8年间(前58年—前49年)在积累了大量钱财的同时,还经营、训练了一支得心应手的军队。他以分化离间及武力镇压的两手政策终于征服了高卢地区,进一步越过莱茵河侵入日耳曼人居住地区(今法国一带),甚至曾渡海侵入不列颠岛(今英国一带),恺撒一直到前49年才班师回到意大利,其征服战争长达八九年之久,为他日后建立个人独裁统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此期间,他写成了他的传世历史名著《高卢战记》和《内战记》,特别是《高卢战记》可称其为恺撒的代表作。
《高卢战记》是恺撒的代表作。“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这是我国史学史上用来称赞史家才能的话。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评价恺撒的史才,恺撒史才的最大特点在于善叙事,寓论于史。
史学名著《高卢战记》一书共分8卷。前7卷是恺撒本人写的,基本上是将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记述他在高卢征战的经过,以及他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情况。最后1卷(第八卷)是由其副将代写的。这部书原来可能是在高卢战争期间,恺撒每年要向罗马共和国元老院做的书面报告的发言稿,恺撒针对元老院里的一些政敌(如庞培等元老贵族)对他的诬蔑攻击和不实之词(如攻击他对高卢的战争并未取得元老院的同意等等),他以这部著作对其政敌进行了委婉的、曲折的、用正面叙述事实经过的形式为自己进行了有力的辩解,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征服高卢地区的丰功伟绩。
恺撒《高卢战记》一书的特点及其对西方史学的贡献:
第一,《高卢战记》在编撰体裁上的最大特点是寓论于史,寓功过是非于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对其政敌的诬蔑攻击等不实之词,恺撒并不采取直接答辩的方式,而是从头至尾都用比较客观的第三人称称呼自己,通篇都用异常冷静、简洁的笔调叙述这场战争的经过,丝毫不暴露自己的爱憎情感,他既不怪怨政敌,也不吹捧自己,即或在一两处地方提到自己的伟大、宽容和仁慈,也都只是客观地转述别人对他的看法,从而更增加了其著作的真实感。
恺撒在《高卢战记》中行文之巧妙,可谓别具匠心。他还谦虚地把《高卢战记》叫做《随记》或《手记》,以表示他不敢自诩为是一部著作,只是陈述客观发生过的事实而已。这种写法的效果是更增加了其著作的真实感。
第二,在《高卢战记》中,恺撒不仅记载了罗马共和国末期征服高卢地区的战争,也真实地记载了他亲眼目睹过的这一地区西、北部克尔特人及莱茵河以东地区的山川形势、不列颠人的风俗民情、北部克尔特人的民族习惯等有关情况,可称是了解和研究公元前1世纪欧洲、日耳曼人各部落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国家出现这个历史过渡阶段的第一手资料,《高卢战记》也可称之为有关这一地区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恩格斯很重视恺撒的著作。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马尔克》等著作中都引用过不少《高卢战记》中的材料,把本书当做重要的参考文献,足可证明其史料价值。
第三,恺撒的《高卢战记》是一部真实地记载公元前1世纪中期古罗马人征服高卢大片地区的战争回忆录,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很长,规模也很大,再加上本书是由这场战争的主要指挥官恺撒本人所写,更增强了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高卢战记》为研究古代的战争艺术提供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战例和战术。对研究西方军事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所以也为历代军事史家所推崇。
第四,恺撒的《高卢战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历史上公认的文学佳作。恺撒的《高卢战记》文体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自然之美,文笔自然流畅,叙事简明扼要,用词富于表达力,通篇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朗朗上口。就连和他同时代古罗马最著名的文学家西塞罗在读到《高卢战记》时也曾赞扬地说:“此书叙事明快、开门见山,而且引人入胜,因此他理应受到最高的赞赏。他的文章朴质自然,绝无半点雕琢的痕迹。这恍如天生丽质,无须衣饰增美……。在历史著作中,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比这种一清如水、简明扼要的文笔更令人悦目赏心了。”(转引自彼得·盖伊等所编之《史学家的业绩》(第一卷)因此,称恺撒为古罗马最卓越的文学家、散文作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许多人都读过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深夜,在罗马郊外的圣·西伯斯坦陵墓中,盗首罗杰·范巴借着暗淡的油灯微光,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他读的是那样聚精会神,以致当有人进出时,竟没有听到脚步声,并特地声称,这本书是他最爱读的。”罗杰·范巴读的是一部什么书呢?这就是恺撒所著史学名著《高卢战记》。
盗首在陵墓中夜读《高卢战记》的情节,富有浪漫与诗意,这当然是作家大仲马的一个虚构,但这种虚构,却包含了历史真实的客观基础和史学的巨大魅力。他十分形象地告诉人们:恺撒的《高卢战记》在西方民间流传之广泛及影响之深远。在西方,恺撒的《高卢战记》曾长久作为学校的课本,直到现在,仍被人们当做拉丁文的范文来读,博得历史上爱好古罗马历史与拉丁文学的读者们的一致推崇。
往事如烟,恺撒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史才却依然光彩照人,富有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