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生意一起做,有钱大家赚。”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合伙经营才是成功之道。李嘉诚说:“人要去求生意,生意就难做,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李嘉诚深深地懂得,只有让他人得到相应的利益,他人才会为自己带来财富。他说:“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他说:“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钢从1999年开第一家店,到上市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是什么让年轻的“小肥羊”取得了如此的成就,用张刚的话来说就是“充分信任合作者、乐于利益分享”。
在创办小肥羊之前,还在上技校的张钢就和朋友们一起摆地摊,做小买卖。后来毕业后还倒卖过服装和手机。在那个年轻人还靠铁饭碗吃饭的年代,张钢已在商海中游弋,而且乐此不疲。
正是这些经历使张钢练就了商业的好眼光。后来在小肥羊发展初期选店址时,他到任何城市转一圈,就能知道小肥羊在这个城市中的定位、选址,立即就能拿出基本正确的方案。同时,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张刚也明白了人才的重要,明白了合作的重要。
卢文兵就是张刚引进的重要人才,现在已经是“小肥羊”总裁。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时候卢文兵还在蒙牛任职。这一天,卢文兵被蒙牛副总孙先红一起拉去小肥羊“看看”。
在当时小肥羊租的一间小写字楼里,两位客人和张钢在他不大的办公室畅谈近了两个小时。期间,张钢对卢文兵的问题回答得很坦率,而且对两位客人的见解很感兴趣。
仅仅是这第一次见面后,张钢就给了孙先红和卢文兵两人5%的股份。
“嗯,只见了一面,就入股。”多年之后,卢文兵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对张钢对他这样的信任和办事速度感到惊讶。
这一年入完股之后,从2002年到卢文兵2004年加入小肥羊之前,张钢与卢文兵的接触,仍然仅限于每年一次的董事会。
直到2004年张钢向卢文兵下了“最后通牒”,卢文兵认为这个人是值得合作的人,这个公司“是有机会的”。于是这年秋天,国庆节刚过,卢文兵就正式走进了包头的小肥羊大厦,担任常务副总裁一职。
常务副总裁掌管公司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种事务,仅仅凭借之前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张钢为何就敢让他承担如此重任?
张钢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包括他之后与别人的合作过程中。他的合作者们分析说,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任别人。他不首先把一个人设计成坏人,任何人做他的部下,他都先把你看成一个好人去看待——信任而不是去防范。当然用过的人也有不好的,也有失误,但是如果绝大部分是好的,那么他就成功了。
卢文兵上任之后,张钢就放手让他去干。即使卢文兵不久就换掉了90%以上的部门负责人,也没有引起张钢的猜疑和审慎。
卢文兵自己深感这种信任,其他的公司高层和同事,也能感到张钢的这种“放任”管理和对大伙的信任。连在包头的员工都说,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次大老板,有时候开会,他也仅仅就是坐一坐,听个开头就走了。
张钢不同于一般私营老板的地方,更体现在他愿意吸收别人来入股,而不是对别人有所防备。
创始之初,张钢和另外一个创始人陈洪凯两个人拥有100%的股份,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更多的股东进入,使得两个人的股份降到40%,到最后上市,两人仅剩余20%多。
在分权上张钢不吝惜,在利益上,张钢也能做到有钱大家赚。这种利益分享,使得每一个进入公司的人才,都愿意用心工作,这也是“小肥羊”不断壮大的原因。
刚走出内蒙古的“小肥羊”来到一片新市场中,张钢会选择多股合作的形式,小肥羊占一定的股份,代理占一定股份,再加上其他的合作伙伴。股东的积极性和打工者的积极性不能相提并论,这种利润分配的方式,使得各方都尽心尽力。
盘子大了、市值大了,份额尽管小了,但是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各方都有钱赚,张钢应得的部分也大了。张钢深谙这个道理,通过散财而笼络人才。
用人以充分的信任,加上不吝惜手中的利益,加上天生的经商悟性,成就了今天的张钢。
从当年“下海”之初,为节约钱而睡过火车椅下,为拉贷款和银行的人喝酒喝到晚上需要吃速效救心丸,到现在的成功上市,走上一个新起点,张钢自己更明白这个过程中,众人拾柴火烟高的道理。
2006年,小肥羊引入来自英国的风投3I和普凯基金,给公司注入新能量,成为后来上市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时的全球3I亚洲区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彭德恩,就很欣赏张钢的这种做法,“我们选择小肥羊作为业务伙伴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其成功的业务模式和中国餐饮市场的快速增长。但是我个人最为钦佩的是小肥羊董事长张钢的为人和他建立起来的管理团队,他很乐于和他的团队分享。”
商场上需要的是互利合作,是双赢、共赢,商人需要双赢的心态才可以走出盲目竞争的怪圈,才能为集群竞争和协作提供前提。商场就如战场,但商场到底不是战场,商场的竞争是多元化的,不能盲目牺牲以换取胜利。市场竞争的要义,只是争夺消费者。谁能够拥有更多的、热心的、忠诚的消费者,谁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并不是非得你死我活。对手失败了,不见得你就成功,同样,对手成功了,不一定你就失败。有时候,甚至可以说竞争双方是可以互利的,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共赢。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不要试着去消灭你的对手,有时候更要乐于看到对手的强盛。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因此一个相称的对手的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产品的市场定位过程。在百事可乐最初的70年里,它一直是一种地方性的饮料品牌。直到20世纪初,它找准了一个对手——老牌的可口可乐,并相应制定出“年轻一代”的品牌策略。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于是这对伟大的对手,从彼此的身上找到了灵感和冲动,并造就了一场伟大的竞争。正如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评论的:“百事可乐的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一个成功的对手。”
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竞争最好的结果不是你吃掉我或是我吃掉你,而是双赢。
作为一名低学历的男人来说,创业之初是很艰难的,这时候更加需要与别人合作。与别人一起做生意,不但可以积聚更多的资金、人力,还能在最大限度上分担风险。有人说:“宁可在10个项目上和人合作,每个项目投资1万元;也不要单独在1个项目上投资10万元。”
靠自己单打独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不能够竞争的人会被淘汰,不会合作的人更会被时代遗弃。只有敢于与人合作,乐于一起赚钱,才能真正地赚到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