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即将教学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让学生作出选择后进行分别教育。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
文理分科,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因为这一选择将决定将来孩子进入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往远了说这一选择将决定他将来走一条什么样的事业之路。
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重要性,所以,不但孩子自己很重视,父母也往往给予很多的关注,纠结其中。可以说,是文是理的选择,远不仅是孩子自己的一个决定,而是一个家庭所共同面临的慎重选择。其带来的困惑与冲击,也就尤其复杂而深远。
困惑:最大的困惑,莫过于选择之难。到底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在分科之前,很多孩子和父母都面临着这个艰难的选择。
其次,对文理科作出自己的选择后,孩子就会面临一个新的课程设计和要求,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三是分科后的心理变化。无论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孩子的心理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对未来既渴望,又隐隐担忧。
四是学习压力的加大。分科之后,孩子会感觉到越来越近的高考的脚步,学习压力陡然增加。
五是班级重组后的困惑。分科后,有的班级会被撤消,有的班级会被兼并,有的班级会迎来新同学。同学、老师都会有所调整。
对策:分科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而孩子的人生阅历、对事物的判断、对未来的把握,还都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和孩子共同探讨,作出正确的选择,顺利完成过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高考。
一、帮助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唯其意义重大,所以,帮助孩子在关键时刻,作出切合自身的正确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到底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这是每一个高中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孩子的文理科选择上,父母永远只做参谋和助手,而不要强行干涉孩子的选择。高中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家长应该让孩子对自己负责,通过思考做出选择。而且,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肯定和尊重,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他就会认真对待,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如果这个决定是父母做的,或者是父母逼迫孩子做的,孩子会有推卸责任的心理,觉得做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问题。
首先是不要盲目,避免盲从。分科的时候,孩子容易一边倒,班里选哪科的人多就跟着选哪科;二是实用主义,认为哪科将来有前途,就选哪科;三是态度不当,认为哪科省力好念就选哪科;四是冲动选择,为了某个好朋友,或舍不得原班集体和班主任老师而选科;五是根据家长的要求而选科等。这样的选科结果,不是出于对自身的客观真实考量而作出的慎重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很容易在日后后悔。
其次是克服两种偏见。一种偏见是对高考的错误判断,认为文科不好考,理科好考,所以,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理科;另一个偏见是对未来的片面认识,认为文科出路窄,理科将来就业面广,就业机会多。
其实,文科固然招生少,但报考人数也比理科少得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多需要的管理人才会越来越多。同时,因为理科难度较高,确实有一些学生是因为理科学不下去,才无奈地选择了文科,以致一些喜欢文科的同学,怕选了文科后成为二等公民,而放弃学文。
第三,尊重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孩子的奋斗目标。那么选择与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学科,不但对此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且,使自己离理想目标逐步靠近。很多孩子,在面临文理科选择时,羞于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仅仅是出于将来择业的考虑,而作出实用主义的选择,这是十分可惜的。
第四,兴趣特长优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使听课和学习都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若自己在生活中对某方面感兴趣,很关注,或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
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一个人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学科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你就应该考虑,相应的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的那科。
曾经有个文科状元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的强项是理科,但我从小钟爱文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选了文科并取得成功。”
第五,成绩是必要的参考。成绩是文理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并据此作出具体的比较分析,看自己哪科更具竞争力,从而作出最后的选择。
二、尽快适应分科之后的学习。文理分科后,学习压力剧增,身边原本水平相当的同学也会加快学习步伐,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高二文理分科,课程少了,有的孩子会觉得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不少。事实上,学习的任务只会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而越来越紧张。这就需要孩子们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找到感觉,巩固基础,乘势而上。
文科的学习:文科学习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记忆量大。因此,孩子在学习文科课程时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就必然要明显不同于理科。同时,文科不同于理科的一点是,侧重平时的积累,潜移默化地起作用。
一是要注重课堂笔记。文科课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师讲过的内容会很快忘记一部分,即使当时没有忘记,时间长了也会印象不深刻。如果上课不记笔记,那么遗忘的部分将永远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当然,笔记不是流水账,不是句句实录,而是择其要领。
二是听课要投入,集中注意力,思路跟着老师走,思维要活跃。
三是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课本知识是基础,课外知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应用课本的知识。课外知识丰富了,阅读、分析、理解、写作水平也就上去了。平时,同学间可多讨论,以提高表达能力。
理科学习:理科的学习特点,与文科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渐进性,理科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必须要充分掌握基础的概念,才能进行运算。二是逻辑性,理科学习逻辑性很强,学科知识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三是技能型,理科学习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动手,许多课程都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运算、制图等来完成。
一是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既能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又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的听课总能更多地解决问题,同时还会思考出新的问题。
二是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的精力要集中在理解上而不是在记忆上,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养成及时反思、总结、回顾的习惯。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不能以听懂为满足,下课后,要自己认真琢磨一番,看是否还有没有消化的问题。
四是多做课外题,学会举一反三。四是学习方法的完善和思维习惯的改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学会学习,不仅要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学生迅速融入新班级。文理分科后,紧接着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新分班,有的孩子原来所在的班级,可以能被整体撤消,分并到其他班级。重新组合过的班级,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集体。
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对原班级的老师、同学有一定的恋旧情绪。尽管在原班级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未必和谐,但俗话说“失去的总是最好的”,来到新的班级后总会有意无意的拿现在老师的缺点和原来老师的优点相比较,拿现在的同学和以前的同学相对比,心理容易失衡,产生失落感,不合群。
同时,在经历了一年高中的学习后,孩子大致都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大都是和原班级老师相适应的。与新的老师、新的方法,也有一个互相磨合适应的过程。
帮助孩子适应新班级,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是相互信任。对于新组建的班级来说,信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还必须让学生信任自己。而要争取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信用是不可缺的。
二是建立交流平台,拉近师生距离,做学生心灵的朋友。高中生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心里话往往不大愿意再与别人说,特别是对老师,认为什么话都和老师讲,显得很幼稚。这就需要想办法创设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的平台,来为师生之间轻松、融洽、真诚的交流服务,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是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从小事入手,以理服人的同时做到以情感人,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让孩子心服口服。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