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对职高生进行一个评价的话,恐怕很多人会给他们戴上这样几顶帽子:落后生,困难生,问题生。这显然有失公允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待职高生认识上的偏见。确实,最后选择进入了职高的孩子,大多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让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但是,将他们与落后生、困难生,甚至是问题生简单地划上等号,却是十分片面、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其实,职高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在通过三年的职高学习,走向社会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动者。
矛盾与困惑
连成人社会都难免产生这样片面的认识,可见刚入学的职高生将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面临多少的困惑。与重高生、普高生比起来,他们对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就显得更加艰难,任务也更加艰巨。
自我认知上的误区。进入职高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多是、或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他们往往长期得不到关注,或长期遭受负性评价,久而久之,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隐患。职高生错误的自我认知表现在——
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落后生,不是读书的料,永远不如别人。学习没劲,成绩不好,表现很差。不但认为自己在父母、老师、同学的眼中,不是好学生,他们自己也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
自我期待不高。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将来也无非是找个工作,混口饭吃,心中没有理想,没有清晰的目标,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
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更不明白怎样去努力奋斗,因而找不到自己准确的位置,无法给自己一个明晰的定位,只能随波逐流。
因为自我认知上的误区,导致职高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个性心理懦弱、胆怯、抑郁,缺乏自信心和勇气;有的悲观失落,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意识;有的形成了自暴自弃或敌对、暴躁、逆反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心理波动很大,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心灰意懒;时而兴奋亢进,时而又垂头丧气;时而决心很大,时而又怯懦逃避。总是处于飘忽不定,难以持久的状态。
厌学情绪。职高生大多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及至因为中考成绩差,而不得不进了职高。这些孩子,往往情绪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甚至对抗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严重的厌学会导致逃学、学校恐怖症等。
职高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重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学习的动机。很多职高生认为,进职高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混一张毕业证,找到一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
二是缺少成功的体验。这些孩子往往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比较吃力,考试经常不及格,很少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因此,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
三是家庭环境不良的影响。不少职高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或者父母离异,或者是留守学生,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在家庭中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安定的学习环境,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四是师生关系紧张。在学校,因为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由讨厌任课教师到讨厌所学科目,最终导致讨厌学习。
严重的自卑感。中考之后,原来的同学发生了分化,走进了不同的学校,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必然迥异。这让职高生产生极强的自卑感。职高生往往自觉低人一等,在那些考进了理想学校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同时,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歧视眼光,也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情绪。
自卑使这些孩子容易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以前的同学来往,不愿意与比自己强的孩子交往,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困惑、犹疑向别人倾诉,不愿意真诚地敞开怀抱。
自卑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看不到未来。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出路,感到没有希望,前途渺茫,从而心灰意冷,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心灵孤寂。职高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来自城区的,也有来自农村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城市和乡村孩子生活习惯的差异,住校和不住校的同学在学校作息时间上的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气质、性格的差异,等等等等,导致新入学的职高生彼此不了解,难融洽,有的孩子在入学一个月后,尚不能与班里其他同学相熟,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感到孤独无助。
早恋倾向。职高学生多数来源于升重高和普高无望,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差,又缺少学习的信心,因此学习起来依然可能并不轻松,对学习产生畏惧。同时,十六、七岁的职高生又正好处于青春期晚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是必然的,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甚至是根本没有父母的爱抚,缺少心灵的慰藉……在诸多原因的驱使下,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从学习上转移了,开始盲目的追求成人化的生活,寻找精神支柱,早恋,成了他们摆脱现实的一个最佳途径。
对策:职高生,你的名字不是弱者
针对职高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我认为,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提振信心,确定人生目标,是职高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树立了信心,明确了目标,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信心提振。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带着疑惑、无奈的心情,走进职高的,对自己不自信,对学习没兴趣,对未来很迷茫。提振他们的信心,就成了当务之急。
告诉孩子,你能行。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说“你能行”,是一种有效的赏识教育。对即将成人的职高生来说,这句话,会不会显得幼稚了一点?我告诉你,在任何时候,这句话都不会失去它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对职高生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遭受了一次次的打击,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你能行”,是外在的鼓励,更是内在的激励。
发现孩子的一技之长。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长处,那不是孩子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你的眼光、你的评判,出了问题。一旦发现孩子的长处,除了给予及时的鼓励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他搭一个平台,创造机会,让他施展自己的才能。
成功的体验。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个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功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职高生缺少的,就是这种成功的快乐体验。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文娱活动,技能比赛,手工技巧,为孩子提供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打破因学习成绩差而“一丑遮百优”的状况,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参与、表现、竞争而带来的成功,获得掌声和自尊。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成功的体验是长久的,会带来孩子自信心的显著变化。
确立目标。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职高生也有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只是这个梦想,可能因为学习不好,学校不理想,感到实现无望;也可能觉得自己的目标不太伟大,而不愿意示人,变得逐渐模糊。当然,还有可能因为屡遭失败的打击,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进入职高后,人生的道路,也发生了转折,有的孩子会觉得,无非是将来找个工作,糊口度日罢了,还需要什么目标,谈什么人生理想?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观点,因为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也就必然是迷茫的。
目标的意义有很多。目标能够使你清楚自己的使命,发现人生的意义;目标能让你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人生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目标可以引导你发挥潜能,将自己发挥到极致;目标使你有能力把握现在,而不会空虚无聊;目标为你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朝着目标的每一步迈进,都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快乐;目标能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很多职高生,只有职业预期,而没有人生规划。职业预期是短期目标,而企求在自己的职业上,最终获得成就,则上升到了人生的目标。两者并不矛盾,但唯有将人生理想作为终极目标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尊重孩子。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职高生更不例外。事实上,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获得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职高生在人格、行为上,表现出的问题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一个总是不被尊重的人,就既不可能尊重别人,也少有自尊。因此,职高生更渴望尊重,更需要支持。
尊重可以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走近了,关系亲密了,才会将你当成知心朋友,才会将心理话讲给你听;尊重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都对孩子充满了期待,但是,却得不到孩子的积极呼应,其原因就是父母的期待是单方面的,命令式的,野蛮的,孩子不能接受;尊重孩子,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进步与求知的欲望。
对孩子的尊重,既包括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包括对孩子选择的尊重。
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也才能真正支持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在你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下,走好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