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来说,一个重要的自我教育过程就是多读书,安安静静地读书。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忠告老师:“把每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
教师必要用心地去读书,写出读书心得,然后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分享你的快乐,分享每一句哲理,分享每一处感动,那么学生终将会被感染,这样,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就被鼓动起来了。
真正的教师,必须爱读书,这样他的读书习惯才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为学生学会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让他们健康成长。
善于思考是读书的前提,书要有选择地去读,坚持怀疑的观点,不尽信书,不以书惟上。
勤于做笔记,善于做反思也是读书的要求。
读书时间从何而来?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是社会太丰富多彩了,周围诱惑太多,心太浮躁,打发时间的活动太多了,再说,工作繁忙也是原因之一。
但,只要想读书,时间总会有,车上、飞机上、床头上,都有读书的时间。
读书和思考写作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是会有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得有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书读得多了,心中自然就有了东西,那么东西越积越多,达到厚积薄发,再表达出来,就会轻而易举。
教师读书当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却是根本目的。所以,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和学生一起读。
教师要乘着新教育的东风,把一个教师、学生人人热爱书籍的“读书时代”给培养起来。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一个老师要想受学生赞赏和佩服,就必须得有学问。
当然,不同级别的老师,就该具有不同级别的渊博知识。
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既广又深地去掌握自己所教专业的知识。
他必须要高出同行老师,同行懂的、会的他必要懂要会,此外他还要比同行老师懂的、会的更多一些。
他得是他所教的学科的专家。
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
和学生一起读,就得和学生交流。
阅读交流对阅读成败有决定性作用,关于阅读交流的重要性,阿巴斯·阿卡德说的好:“你的思想是一个思想。你的感觉是一个感觉……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相会,借助你的感觉与另一种感觉相会,那么,事情就不止于此了:你的思想变成了两个思想,或者,你的感觉变成了两种感觉,你的想象变成了两个想象。绝不仅仅如此!由于这一相会,你的思想变成了数百个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想。”
教师读书的好处:语言积累不断增高,通过不断锤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仅有良好语言的积累,还不够。
悟性较好的人,性格外向,说话练习日常也很重视,那么可能语言表达能力就很不错。
但是有的人天性内向,遇到生人就害羞腼腆,那么即使胸有千言,也无处可泄。
正像一句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这样的情况也很不少,那么如何做呢?方法是不断练习。多说,多练,且带着目的,有针对性。要是语音不标准,跟着广播、录音去听去一字一句地练习。把练习中的话再录成录音,反复比较播放出来的录音,坚持下去,时间一长,说话水平就会提高。
老师在与学生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阅读交流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老师经常与学生一块在阅览室读书,那么就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出来,让学生传阅着看看,告诉学生自己的读书计划,与学生互相交流。
这样,学生就能了解老师是怎样阅读的,从而也会去效仿,并且在师生互动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还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召开师生共读交流会,这样不但能够让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习好的学生通过交流,就能够提出见解独到、感悟深刻的观点;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阅读水平会得到提高;后进的学生也收获到了读书的方法,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点评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激励、启发,肯定学生的每一次阅读进步,从而让他们感到自信和自豪;进行阅读成果展览,组织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览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此外组织表演性交流也是一个好方法,各式各样的表演活动都可以积极开展,像诗歌朗诵、诗歌配画表演、唐诗情境故事表演等活动。
当然,在与学生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师要整体全面地进行指导,要时时留意学生阅读集中点所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