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大富大贵了,一定来报答他!”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生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能早一天报答就不要晚一天,以免留下遗憾,错失了良机。“等我大富大贵时再回来报答这份恩情”的想法是很普遍的,而且自古就有。帮助汉高祖平定天下的大将军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韩信住在淮阴,家中非常贫寒。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韩信常遭别人冷眼。实在没办法,韩信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钓到的鱼换饭吃。但韩信钓鱼的技巧并不高明,因此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漂絮,清洗棉絮或旧衣布。这些漂母每天来洗絮的时候都是自己带饭。其中有一个看到韩信没饭吃,很可怜他,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此后,漂母每天去河边漂絮,也每天分饭给韩信吃,一直到她这次漂絮的工作做完。这时,漂母告诉韩信说:“这次的活干完了,明天我就不来了。以后吃饭的问题你得自己想办法。”韩信感激地说:“谢谢大娘,将来我发达了,一定厚报。”漂母笑了一声,说:“你堂堂男子汉,竟然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周济你的,难道是图你日后的报答吗?我只希望你奋发图强,日后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在漂母的激励下,韩信重拾雄心,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来,他被刘邦重用,成了功高盖世的大人物。汉朝建立后,韩信由齐王被改封为楚王,到了楚国都城下邳。他想:自己少年之时穷困潦倒,曾蒙人怜恤。现在发达了,必须逐一报答。论起有恩之人,要算漂母第一。她是一个贫苦妇女,又与我素不相识,萍水相逢,只因可怜我没饭吃,竟肯一连数十日给我送饭,毫无厌倦之色,而且并不指望我报答她。此种胸襟度量,天下能有几人?谁知竟出在一个妇女身上。现在我得享富贵,自然应该从重报答。于是,韩信便派人到淮阴去打听漂母的下落。
使者到了淮阴,查知漂母的下落,奉韩信之命,把她带来相见。漂母容貌比以前苍老了许多,而且仍以漂絮为生。韩信见了漂母,命左右取出黄金白银相赠,并说:“区区薄礼,聊报昔日赠饭之恩。”漂母也受之不辞,拜别韩信而去。她得了这一笔钱财,养老已是有余,便不再去漂絮了。这就是后来成语“一饭千金”的来历。可惜,漂母没享几天福就死了。韩信得知后,又令十万大军每人包一兜土堆在漂母坟上,造就了很巨大的一座坟堆,表示自己对漂母的感激。在旁人看来,韩信可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楷模,其实不然。韩信很早就做了官,特别是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率军征战四方,地位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报答漂母的机会多得是。可是,在这一段时间,他都没有过报恩的举动。直到漂母垂垂老矣,韩信才赶去报恩。年迈的漂母得了那么多谢礼,却没能享受多少就死了。那十万大军堆起的坟堆对漂母又有什么用处呢?可以说,韩信这次报恩对漂母是没太大意义的。不过还好,韩信在漂母活着的时候做了报答。如果那时漂母已经死了,韩信还有何面目面对世人呢?按照韩信的初衷,是要等功成名就、大富大贵时再来报答。这本身就没有太多诚意。难道不能功成名就,恩就可以不报了吗?谁又能确信自己帮助过的人会是个王侯将相的种呢?所以,受了恩惠,就应及时回报,不能拖延。拖延只能让我们失去报恩的热忱,也会让对方寒心。而当许久之后我们突然想起报恩,却遭遇为时已晚的尴尬时,报恩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报恩的行动一定要尽早实施,不要让它成为深深的遗憾,永远压在心头,令我们一生追悔、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