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图报是中国人的基本道德之一,也是被世界上其他民族所认同的美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甚至忘恩负义,其形象、声誉都会受损,也会落入“失道寡助”的境地。人的罪孽之大,莫过于忘恩负义。忘恩负义之徒,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不惜用卑鄙手段去得到,什么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恩人,统统都抛到九霄云外。一个人如果忘恩负义,往往会失去众人的信赖,并受到人们的唾骂,想在社会上立足都难,更别说生活得幸福快乐了。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典型,他就是吕布吕奉先。吕布能在东汉末年粉墨登场,完全是靠丁原的帮助。丁原对吕布可以说是恩宠有加。他提拔吕布做了主簿,平时对吕布也十分照顾。所谓知遇之恩,指的也就是吕布这种情况了。然而,本该知恩图报的吕布却背叛了良心。公元189年,汉灵帝逝世。何进准备趁机诛杀专断朝政的宦官,丁原奉召率兵赴洛阳。不料,何进事败,宦官为乱,董卓趁机率兵进入洛阳。董卓想杀掉丁原,吞并他的部众。在物色可杀丁原的人选时,他选中了吕布,于是派人利诱。吕布立即转投董卓,在丁原轻信自己、不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杀死。董卓当即任命吕布为骑都尉,信赖喜爱吕布超逾常人。
二人发誓,谊同父子。此后,吕布的官职渐渐升到中郎将,受封为都亭侯。吕布背叛并谋害了恩人丁原后,新主子董卓对他比丁原还好,但吕布对董卓又是怎样做的呢?此时的吕布,一边享受着厚爱,一边却与董卓的侍婢私通。为了避免此事被董卓察觉,在王允等人的劝说下,吕布又向恩人董卓下毒手了。初平三年四月,汉献帝患病刚刚痊愈,在未央殿大会朝臣,董卓身着朝服进宫。为防意外,他在道路两旁陈列兵众,左面步兵,右面骑兵,从他的营帐排起,一直排到宫门,还让吕布等亲信将领紧随左右。董卓的车一进门,便遭李肃举戟猛刺。由于他内穿铠甲,戟刺不进去,只刺伤了他的臂膀。董卓惊惧不已,坠落车下,想求吕布援助,回头呼喊:“吕布在哪里!”吕布应声答道:“奉诏诛讨贼臣董卓!”董卓大骂道:“庸狗!竟敢如此!”吕布面对唾骂,脸不红心不跳,抢步上前,挺矛刺杀董卓,并催促部众将董卓的头颅斩下。之后,他从怀中取出诏书,大声号令:“奉诏诛贼臣董卓,其余不予追究!”于是,董卓部下将士都立在原地不动,大呼万岁。凭借杀死董卓的功劳,吕布晋升为奋武将军,还被封为温侯。此时的吕布荣耀无比,但他忘恩负义的举动为他带来的恶果也开始显现了。董卓死后,其部将攻入长安,吕布逃了出来,想投靠南阳的袁术。然而,袁术对忘恩负义的吕布十分厌恶,坚决不予收留。无奈之下,吕布又先后投靠张杨、袁绍、张邈,但最终都不能安身。后来,吕布投到刘备军中。
可是,过了一段太平日子后,吕布接到袁术相约夹击刘备的书信,又开始对有收留之恩的刘备下手了。他在接信后,率兵攻占了下邳,反客为主,做起主人来。后来,他更是赶走刘备,独霸了刘备的地盘。此后,吕布依附曹操,约定讨伐袁术,接受曹操的封赏,后又归附袁术,相约攻曹,拿袁术的好处,极尽忘恩负义之能事。刘备、曹操并不是好欺负的。他们立即联合起来征讨反复无常的吕布。很快,吕布就被曹操活捉了。吕布一见曹操,便说:“从今以后,天下大事可定。”曹操反问:“何以如此说呢?”吕布说:“您所担忧的不过是我吕布罢了。如今我已折服。如果让我率领骑兵,您率领步兵,平定天下将易如反掌。”曹操听了,有些动心。当时,吕布被绳子捆得很紧,而刘备正与曹操坐在一起,于是,吕布便回头对刘备说:“玄德,如今你是座上客,我是阶下囚。这绳子捆得太紧了,你就不能替我说句话吗?”曹操闻言大笑,说道:“缚虎不能不急!”当即想下令为吕布松绑。刘备劝阻说:“不能这样。您难道忘了丁原、董卓的教训吗?”对于忘恩负义的吕布,刘备早恨之入骨,当然不会说好话。就连曹操也认为刘备说得太对了,觉得留着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于是一声令下,将吕布推出去杀掉了。吕布一身武艺,罕有对手,谋略也算中上之资,本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可是,他接连做出忘恩负义的事,谁也不敢收留他,都怕自己会成为董卓第二。吕布的悲剧,就是因为他不知恩义的结果。中国人在受到恩惠时,不一定说出要报恩的话。但在观念上,无论是否发过誓,恩都是要报的。忘恩者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指责,负恩者更会受到唾骂,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