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7700000014

第14章 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

一、文学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

前面,我们讲了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实际上都是在讨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本体论和创作论的角度看,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反映对象;从功用论和鉴赏论的角度看,社会生活又是文学的反作用或者服务对象。由此决定,文学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它与作为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我们今天来考察这个过程,不能就文学谈文学,必须把它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文学的发展作出规律性的说明。

1.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的社会生活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考察文学的起源问题,只能从分析原始文学与原始人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入手。

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个关系,作了种种探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始文学起源于原始人对自然的摹仿,这就是所谓的“摹仿说”;德国诗人席勒认为,原始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游戏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原始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的宗教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宗教魔法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原始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的感情表现和传达,这就是所谓的“心灵表现说”。

我们认为,这些说法虽有部分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讲,都是错误的。拿原始人的社会生活来说,其中固然有摹仿自然的内容、游戏的内容、宗教魔法的内容,以及心灵表现的内容,然而,最基本的内容,不是这些,而是为了生存和温饱而进行的生产劳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都认为,原始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的社会生活,首先和主要的,是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学起源问题的这一论述,和他们关于人类社会生活起源问题的论述是一致的。根据恩格斯的分析,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生产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生产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的大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创造了人的语言和意识活动。文学作为人的大脑以语言为工具的审美意识活动,毫无疑问,它也只能是原始人的生产劳动的产物。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在留存下来的原始文学资料中得到证实。从内容看,原始文学不外乎是关于生产劳动的场面描写和支配自然的幻想表现;从形式看,原始文学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这一切,应当说都是为原始人以生产劳动为主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产物。

2.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以上我们考察了文学的起源和原始人的社会生活的关系,这只是考察文学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考察文学发展过程的另一个环节是,沿着历史的线索,来看看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

拿原始文学与今天的文学作以比较,无论谁都会承认,文学有了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和形象内容由开始的较为简单、浅显变得日趋复杂、深刻;一是语言形式由开始的较为粗糙、单一变得日趋精致、多样。

文学的这种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在总的趋向上,在大的轮廓上是吻合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吻合呢?答案只能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去寻找。

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番又一番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发展,不仅以崭新的人物和事件为文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内容,而且以崭新的精神需要和美学观念,召唤并且孕育了文学新形式的产生。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这才导致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从粗糙到精致、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

这里,特别需要提一下,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社会分工,对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从积极方面讲,恰恰是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物质劳动,专门去从事文学创作的精神劳动,从而使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消极方面讲,又恰恰是社会分工,使作家在脱离物质劳动的同时,也脱离了从事物质劳动的人民群众,影响了他们创作才能的极大发挥,也剥夺了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文学创造的正当权利,从而使文学发展受到严重障碍。如果说,在分工出现的前期,主要是积极的影响在起作用,那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分工的消极影响就显得越来越大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分工陷入畸形,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学的病态。

二、文学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在局部上的不平衡性

1.两种发展过程是又平衡又不平衡的

通过以上对文学起源和文学发展这两个环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文学的发展过程,要受社会生活发展过程的决定,因而,两种发展过程,也就存在着某种大体对应的关系。

我们这样说,仅仅就两种发展过程的总趋向和大轮廓而言。实际上,文学的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只是大体对应,并非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两种发展过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在局部上是不平衡的。

文学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在局部上的不平衡性,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最先发现并提出来的。他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文学史的大量事实,可以为马克思的理论发现提供证据。具体说来,所谓不成比例,即局部的不平衡,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文学的发展落在了社会生活发展、经济发展的后面,这就是所谓的错后。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发展更多地是反映了社会生活发展、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另一种情况是,文学的发展又走在了社会生活发展、经济发展的前面,这就是所谓的赶前。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发展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这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有其普遍性,我们常说创作落后于生活,就是这个意思。后一种情况在文学史上也有,但一般比较少见。

我们承认文学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有赶前或错后的不平衡情况,这不是对社会生活发展过程、经济发展过程要决定文学发展过程,因而两种发展过程总体保持平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否定,而恰巧是对这一原理的补充。因为不管是赶前也好,错后也好,它们都只是围绕着两种发展过程的总体平衡状态上下波动而已。波动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总体平衡;波动的结果,也正好体现了总体平衡。

2.产生局部不平衡的根源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像以上那样为马克思指出的局部不平衡现象提供例证,进行一般性解释,而是如何从两种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产生局部不平现象的根源进行深入的探讨。

文学的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会有局部的不平衡现象呢?其中的根源在于:

第一,文学发展的情况是复杂的。它除了要受社会生活发展的决定以外,还要受本身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制约。从前一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发展是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后一个意义讲,文学的发展又是它自身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的产物。前者,即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后者,即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以上这两个矛盾运动,通过文学鉴赏与创新的矛盾运动这一中介环节,由外到内衔接在一起,环环紧扣,层层传递,从而使文学的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在总体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往往有局部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第二,单就作为外因的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来说,情况也是复杂的。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由多方面的矛盾因素构成,而这些因素,正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那样,在与文学的矛盾运动中,处在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经济作为基础,起的是最终的决定作用:政治作为核心的上层建筑,起的是直接的干预和指导作用;其它如道德、宗教、哲学等,作为与文学并列的社会意识,起的则是彼此的渗透作用。以上这些矛盾因素,通过社会生活的整体结构综合在一起,相互冲撞,彼此抵消,从而使文学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的发展过程,在总体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也往往有局部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3.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

我们说,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那么,这个外部原因到底是如何过渡和转化为内部原因而推动文学的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我们知道,社会生活对于文学,既是反映对象,也是服务对象。社会生活作为反映对象,它与文学作为反映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反映是不是得体的问题,即所谓适应不适应的问题;社会生活作为服务对象,它与文学作为服务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服务是不是满意的问题,即所谓适应不适应的问题。由此决定,社会生活与文学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反映对象与反映者、服务对象与服务者适应不适应的关系。

一般说来,旧的文学和旧的社会生活在旧的基础上是适应的。如果社会生活发展了,文学没有发展;或者社会生活发展了,文学也发展了,但文学的发展赶不上社会生活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和社会生活之间就不适应了。于是,文学为了继续存在下去,不至于被生活所淘汰,就必须相应地来一个发展。通过发展,求得新的文学和新的社会生活在新的基础上的适应。

以上所描述的从适应到不适应、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的过程,也是文学在这种矛盾运动的推动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活一般是走在前面的。它以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许多新的反映对象、新的审美特征,为文学提供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服务对象(读者)、新的审美观念,向文学提出发展的需要。前一方面,是就文学创作而言;而后一方面,则是就文学欣赏而言。所以,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实际上也就是文学本身鉴赏与创作的矛盾运动。文学创作,面临着如何使社会生活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的问题;文学鉴赏,面临着如何使社会生活提出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突破旧的文学的框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创新。而要创新,又必须继承,于是,又引起了文学创作本身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

同类推荐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岁月如流,我们每个人都已学着自己长大。人生遭际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的故事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追求的泪水以及选择的苦痛、生命的挣扎。正因为如此,生命的色彩才缤纷,内容才丰富。即使是落叶的季节,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因为你丰盈的生命足以抚慰你的心灵。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指尖上的中国:山水旧城谙》在对诸如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十里洋场、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等各城市代表建筑和名胜的回忆中,我们不得不感叹民国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氛围,尤其是在沧桑的历史轮转中,每一座历史名城都演绎过精彩的故事,留下过无数动人的传说。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位面默示录

    位面默示录

    一代又一代英杰死去,一代又一代新秀崛起,世界总是在不断轮回,无数文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生命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无比渺小。开天辟地唯吾族独存,吾族战天战地,吾乃——
  • 软妹子重生记

    软妹子重生记

    重生目标:吃得饱喝得足玩得开、护闺蜜拐竹马、学赚钱当学霸。这是一个软妹子重生回初一经历逗比青春的欢乐故事。
  • 虚空意志

    虚空意志

    一片虚无之地,于混沌中诞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是空无一物,而今却有万物,现在的繁华世界,但是,万物有幸衰,凋零后又重归虚无,顾万物有终而虚无常在
  • 爱如雨思念如梦

    爱如雨思念如梦

    上天让我命运去此而你们却一个个的伤我,我爱过,我恨过,也痛过但我还是舍弃了这份执念,从此以后,我只想在做一只闲云野鹤罢了且看后面精彩内容~………
  • 这一次我一定能拯救你

    这一次我一定能拯救你

    一個男人為了拯救愛人而不惜消耗生命穿越的故事(本人是一名中美混血兒)所以中文不好勿噴由於母親是香港人所以只會繁體中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古申论

    古申论

    《古申论:全本〈东莱博议〉今译》主要内容:《博议》在当时传钞者众,辗转沿讹,故虽宋元旧本,误字甚多。今参合明本、元本、文澜阁本及平湖胡氏所藏宋椠本,悉心雠校,无虑数过。第各本讹谬错见,不能定从一本。欲分载异同于逐句之下,又苦文繁,碍于循览。且《博议》非周秦古书之比,字句得失,按文义而可知。故今参校诸本,舍短从长,衷于一是,不复分注,以便观览。其有字义可疑而各本皆同,无从质正,如“苟惟不然”,“惟”疑作“为”,《盗杀伋寿》篇末疑脱误之类,悉仍其旧,不敢臆为窜改,以贻“壮月牡丹“之诮。
  • 苍狼惊世录

    苍狼惊世录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草原都陷入了战火!年轻的世子目睹了这一切,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会夺回属于他的一切!然而,他却和他的敌人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当天下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站在她面前时,她却选择了一个不会武术、没有权利和金钱的读书人……
  • 帝天图

    帝天图

    一张图,图霸天下;一把剑,剑绝古今;一世情,情系你我;一场梦,梦醒犹存。
  • 五府修仙传

    五府修仙传

    八脉之中有五处废脉,且丹田无法聚集灵气的小猎人,在深山里布了个对付猛兽的陷阱,却不想,猎到了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