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使大便排出的药物,即称泻下药。
泻下药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大便,以清除胃肠积滞及其他有害物质,或清热泻火,使热毒火毒通过泻下,得到缓解或消除,或逐水退肿,使水湿痰饮从大小便排出。
根据泻下药药性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3类:攻下药有大黄、芒硝、芦荟;润下药有火麻仁、郁李仁、桃仁;峻下逐水药有牵牛子、大腹皮。
服用泻药须知道攻下逐水药均有毒,用量宜小,炮制后再用,有禁忌者不可用。
1.大黄
常用名:川军、生军、熟军。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消肿散积。
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积,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泻痢,黄疸水肿。
用量:3~9G。
用法:不宜久煎,入药后下,外用适量,酒制清上部火,炒炭化瘀止血。
注意:月经期,孕妇,哺乳期禁用,虚症慎用。
2.芒硝
常用名:朴硝、玄明粉。
性味:咸、苦、寒。
归经:胃、大肠。
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积,痛肿疗毒,目赤肿痛,喉痹口疮。
用量:3~6G。
用法:冲入药剂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3.番泻叶
常用名:泻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大肠。
功效:泻热导滞,行水消胀。
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水膨胀。
用量:2~5G。
用法:入煎剂后下,也可少许泡水服。
注意:体虚,孕妇忌服。量大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
4.芦荟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通便,清肝除烦,杀虫。
主治:肝经实热,头痛目赤,便秘,经闭,小儿疳积,惊风。
用量:1~2G。
用法:宜入丸、散。
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忌服。
5.火麻仁
常用名:麻子仁。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大肠。
功效:润燥、滑肠。
主治:血虚津亏,肠燥便秘;胃肠燥结,脾虚便秘。
用量:3~10G。
用法:入煎剂,也可入丸散。
6.郁李仁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脾、大小肠。
功效: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主治:大肠气滞,燥结不通,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用量:3~9G。
注意:孕妇慎用。
7.桃仁
性味:平、苦、甘。
归经:心、肝、大肠。
功效:破血祛瘀,润燥滑肠。
主治: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肠燥便秘。
用量:3~9G。
注意:孕妇慎用。
8.牵牛子
常用名:二丑、黑丑、白丑。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肾、大肠。
功效:泻下去积,逐水、杀虫。
主治:腹水、喘满、腹胀、便秘、虫积。
用量:1~3G。
注意:孕妇忌服,畏巴豆。
9.大腹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脾、胃、大小肠。
功效:行水、下气、宽中。
主治:胸腹胀满,水肿。
用量: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