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100000033

第33章 当代民族问题与国家(4)

“原住民”,英文为“indigenouspeoples”,又译作“土著民族”、“土著人”,国际上尚无明确的定义。本世纪70年代,乔治·曼纽(GeorgeManuel)在加拿大设立了一个机构“世界原住民族委员会”(WorldCouncilofIndigenouspeoples),同时宣称这是一个“第四世界组织”(TheFourthWorldOrganization)。所谓“第四世界”,成立于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原住民族事务工作组”(TheInternationalWorkGroupforIndigenousaffairs[IWGIA])定义为:“第四世界是指所有在一个国家内的原有疆土与财富已被部分或完全剥夺了的原住民后代,……我们所指称的族群包括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萨米人(欧洲土著)、澳洲土著及其他非、亚和大洋洲的原住民等。”所以,这里的“第四世界”即指原住民。原住民相对于后来的外来民族而言。一般来讲,外来民族通过武力征服或其他手段进入原住民地区,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先进和人口的多数常处于统治或优势地位,而原住民则处于不利地位。正如联合国原住民工作组主席戴埃斯教授所指出的:“几乎无例外,土著民族一直未能成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他们无机会参与现代宪法之制定和国家之决策。在某些国家,他们或被法律排除,或被强力排除;而在很多国家,他们由于语言、贫穷、悲惨等原因,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并受非土著居民的歧视。”所以,原住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和处境的不公正,以及他们为改变这种状况而进行的斗争就成为原住民运动的根源和内容。

应该说,原住民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地位进行了长期的努力。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洲印第安人代表就向驻日内瓦和国际联盟请求帮助,但未引起重视。联合国成立之初,原住民代表又发出呼吁,但仍未得到具体反应。50、60年代蓬勃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原住民的斗争勇气,他们不断建立自己的组织,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推动国际社会关心原住民问题。美洲印第安人是一个庞大的原住民群体。美洲国家独立以来,大多数国家都在理论上承认了印第安人与其他居民具有相同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却又推行同化性质的“非印第安化”政策。这一政策并未见效。现在印第安人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已拥有4000多万的庞大人口。同化印第安人的政策在1980年以来被各国放弃。当今印第安人不仅要求参与为他们制定政策,而且要求参与国家事务。在整个美洲,印第安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要求他们自己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政策和策略。

爱斯基摩人(又称“因纽特人”)是位于北极圈附近的特殊印第安人群体,他们也逐渐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1980年6月底7月初,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境内的300多名因纽特人代表集会,发表了《爱斯基摩人盟约书》,并根据盟约书正式成立了“泛爱斯基摩人联盟”。他们声称爱斯基摩人对沿北极圈一带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任何人在与他们达成协助议之前无权对这一带地区进行任何开发。

美洲以外的原住民运动也有发展。澳大利亚自70年代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土著人认为他们已是一个民族,也愿意是一个民族,甚至还制作了民族旗帜,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前搭起土著人帐篷,称为土著大使馆003我国台湾省自80年代以来也出现了原住民运动。1983年5月,一群原住民大学生发行了一本署名“高山青”的刊物,内容在于唤起原住民的民族意识及促进他们的团结。1984年12月台北一些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了“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原权会”)。1991年4月,原住民又宣布成立了“台湾原住民自治区议会”筹备会,并发表宣言,声称要求除国防、外交外,关于原住民的政治、经济、土地、社会、教育、文化习俗、语言等皆应由原住民自己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原住民运动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显露出排拒汉人、趋向台湾独立的分离意识,这是值得警惕的。

原住民运动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93年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年”,联合国土著居民工作组通过了《关于土著人权利的联合国宣言草案》,内容包括保留和发展民族及其文化特点;防止种族屠杀和种族灭绝行为;拥有或使用土著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权利;保持传统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该年9月“土著人问题国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45个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500人出席会议。11月又在吉隆坡举行了“土著人民的前进之路”国际研讨会,38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机构350多人出席。在国际年活动中,土著人代表进一步要求通过有效的行政和立法手段来承认和保障土著人民的权利,要求联合国宣布1994—2003年为世界土著人十年,显示了土著人运动的强劲实力。土著人运动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其原因在于其运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它冲击了不合理的民族歧视和不公正现象,但却没有破坏既有的社会秩序,这是能够为世人所理解,也是有生命力的。然而当它超出合理的范围,冲击既有的社会秩序,损害国家或其他民族利益的时候,恐怕就会遭到谴责和抑制,失去其进步意义了。

(四)泛民族主义运动

“泛民族主义”(macro—nationalism),又称“宏观民族主义”;基于泛民族主义的运动即“泛民族主义运动”,或称作“泛群运动”(panmovement)。《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SocialSociences)释义称:“泛群运动指一地理区域、语言群体、民族、人种或宗教等的联合。”与此略有不同,斯奈德(LouisL·Snyder)对此定义为:“泛群运动是一种政治一文化运动,它旨在增进和加强具有共同或相近语言、相似文化、同一历史传统和地理邻接关系的民族的团聚。这种运动主张民族(nation)要在世界不同的民族联合体(communityofnations)范围内扩展。”泛民族主义运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运动,但它以唤起“民族”感情为基础,又是在文化、语言、宗教和地域等方面接近的民族的联合运动,故将其视为一种民族主义也是有道理的。斯奈德认为,与民族主义并行的有两种“周边民族主义(peripheralnationalism):一种是在已建立的民族国家内部发生的小规模的民族运动,一些族体试图通过这种运动从大的国家中分离出去。这种运动是一种“微观民族主义”(mini-nationalism)。另一种发生在更高层面上,“当已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扩展成一种超民族的形式(supemationalform)时,就会形成一种更大的泛民族主义。”

泛民族主义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中世纪,基督教联邦或欧洲联邦的梦想就在欧洲萦绕。近代法国的拿破仑在遭放逐的日子里,向人们表示的全部希望就是在他领导下建立一个欧洲各民族联合的欧洲合众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不仅穿着德国军服,而且披着泛日耳曼领导人的斗篷。这位纳粹独裁者实际上将整个西欧置于他的统治之下,使之成为他的千年帝国梦想的第一步。”此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泛斯拉夫主义,泛突厥主义、泛阿拉伯主义、泛非主义等也都给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象。泛民族主义最常以种族或拟想的种族因素作为构建基础。例如,所谓“斯拉夫种族”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19世纪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却号召斯拉夫人实现“种族解放”,认为日耳曼民族和拉丁民族已经衰败,他们的辉煌已成为过去,而生气勃勃的斯拉夫人正在成为历史的主角;所有的斯拉夫人都有共同的过去,他们的生存有赖于他们政治上的统一。与此对应,泛日耳曼主义者也把自己看作是一种无可争辩的优越的“印欧雅利安诺底克条顿种族。”此外,文化、宗教和地域也都常被作为泛民族主义的构建因素。

应该说,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泛民族主义大多已经衰退,但以鲜明的宗教特征为纽带的泛伊斯兰主义在当代却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伊斯兰是一个传布广泛的世界宗教,它在西亚、北非、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或居重要地位。伊斯兰教地区的民族问题历来与宗教问题纠合在一起,民族问题往往以宗教问题反映出来。当今泛伊斯兰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所谓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Islam-fundamentalism)。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主张“归真”、“返古”,要求严格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全面实施伊斯兰法则,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时清除一切外来学说和影响。公元13世纪伊本·泰米叶倡导的“回到《古兰经》里去”,18世纪时伊本·瓦哈卜领导的“瓦哈比运动”,以及19世纪末在苏丹兴起的“马赫迪运动”等都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先声。1979年发生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革命胜利后的伊朗宣布“一切民法、私法、行政、金融、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以及其他所有法规都必须建立在伊斯兰标准之上。”强调伊斯兰教既是精神上的指导原则,又是社会政治的理论。于是伊朗成了“真正的伊斯兰国家的现实模式”。①8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发展十分迅猛。1989年,原教旨主义组织苏丹全国伊斯兰阵线执掌了苏丹政权。苏联解体和其军事力量撤出阿富汗后,:1992年阿富汗的政权也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所接管。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提出的“不要宪法、不要法律,只要《古兰经》”,使它在1992年12月的首次多党选举中一度击败了执政30多年的民族解放阵线,几乎夺取了政权。埃及的原教旨主义与世俗政权一直处于对抗状态,萨达特总统在1981年10月被伊斯兰激进分子所刺杀,继任的穆巴拉克又多次险遭暗算。90年代以来,埃及的原教旨主义者制造了多起暴力事件,并积极发展成员,力图推翻世俗政府,建立纯粹的伊斯兰国家。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深受霍梅尼的影响,力主用“圣战”解放巴勒斯坦,消灭以色列,建立一个从地中海到约旦河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②因此,它反对与以色列和解,不断进行恐怖活动,尤其1996年对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刺杀和接二连三的自杀性爆炸事件极大地震惊了世界。哈马斯的活动严重干扰了中东的和平进程。以原教旨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泛伊斯兰主义如今已渗入到世界广泛地区。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兄弟会伊斯兰圣战组织、黎巴嫩的真主党、尼日利亚的非洲伊斯兰组织、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复兴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促进会、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党等都积极进行着活动。原教旨主义甚至在欧洲也有相当的影响。波黑独立后的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宣言》一书中写道:他的梦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从摩洛哥到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联合体”。他认为“伊斯兰信仰和非伊斯兰社会政治机制之间不可能和平共处。”强调“伊斯兰制度是信仰和社会政治体制的统一。”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穆斯林对自身生存环境恶化的抗争和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反对西方干涉的深层历史原因。但它反对世俗文明,提倡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各国的穆斯林起来反对世俗政权,解放“被压迫”的穆斯林,蔑视既有的国际秩序,特别是以恐怖暴力作为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国际准则和人类公认的社会道义,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威胁,这是与世界文明所背道而驰的。

同类推荐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
  •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她总在寻找一个温暖的怀抱,苦苦追寻,是否会得到他的青睐。
  • 九域风云录

    九域风云录

    仙道已衰,武道正兴,一场场的生离死别,一场场的爱恨情仇,十里妖莲、燃夜之花、凝梦永殇。有人以武证道,妄图成仙;有人心系苍生,黯然伤情;有人天地浮萍,何处可依?
  • 特战奇兵

    特战奇兵

    一群大学生初入特战军营,历经炼狱般的训练后,终于百炼成钢。在面对国家应急事件中表现优异,为稳固国防,捍卫祖国主权及保护人民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书中揭露了特战营变态的训练方法,纠集了屌丝男和官二代、军二代和富二代的情感纠纷。在后期的境外作战内添加了大量YY性质内容,期盼铁血、期盼狼性的朋友们请千万不要错过!
  • 万古逍遥

    万古逍遥

    全球七千人凭空消失,他们有的是商业精英,有的是股市高手,有的少年天才,有的智商爆表……不幸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张锋也在其中。不得已,张锋踏上了一个万千世界争霸的旅程,一吼风起云涌,一脚地震山摇。浩瀚无边的世界,无数传奇的人生。
  • 美人鼎

    美人鼎

    小公务员陆羽某天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仙侠的世界。道法、仙剑、长生……
  • 爱上你,是我无可救药

    爱上你,是我无可救药

    风景如画的林中小屋,年轻英俊又颓废萎靡的明星画家,忽然闯进来的陌生女孩子,撕心裂肺的爱情故事一点点露出真容。宋安濂这样一个男人,让林宛湄爱得情不自禁,又无可奈何。这个人,明明才认识不久,可是仿佛,他在自己的生命里已经很久很久了。伤痛会让人面目全非,但你的温热会为我驱散阵阵阴霾,请相信,爱会超脱时间跟生命,我多么想亲手延续你的幸福。
  • 全职修真高手

    全职修真高手

    罗锋,华夏国王牌特种部队“龙刺”小组最年轻的队长,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龙刺”十组不幸遭到敌人的埋伏,为了挽救战友性命,他果断燃烧“苍龙”命格,以致经脉受损,饮恨退伍。伤愈归来,罗锋受命保护一个任性的校花,原本只想安静的当个小保镖,然而有一天,一个神奇而又坑爹的“运气手环”再次让他看到了武道修炼的希望。于是乎,一个妖孽般的男人就此诞生了,他纵横校园,驰骋商场,泡校花,灭黑帮,只要是崇拜强者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传说!
  •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历史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们为人处世的精华,读者这一幕幕历史话剧,听着他们一席席精彩台词,我们逐渐学会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更勇敢地选择拿起和放下,更豁达地看待得到和失去。本书通过通俗简短的历史故事,生动真实的历史人物,深刻明了的感悟,以及相关的名言俗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启示。让人们在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使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 蓝莓联盟

    蓝莓联盟

    这个世界并不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