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石述柱同志心系全村人民,乡亲们的喜怒哀乐连着周身的神经。村民刘亮元患上腿疼病倒在压沙的工地上,是他拉上架子车把刘亮元送到了卫生院;刘亮元无钱治病从医院“逃走”后,是他号召全村人集资给刘亮元治好了病;是他帮助家庭异常困难的青年石承中租房子、开商店、办砖厂,成了资产逾百万的富裕户……正是这种与乡亲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品德,才使他赢得全村群众的尊敬、信赖、理解和支持,成为他们心中遮风挡沙的参天大树。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他的坚定信念就是:“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铁棒也能磨成针,黄土也能变成金。”他的执著、他的追求终成现实。昔日黄沙窝,今朝万亩园。宋和林场,成了民勤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8页、342页。三、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宋和人建造万亩林场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沙漠中栽树难度极大,沙层下的土质硬,挖树坑难;栽上树必须立即浇水,担水难;要想使树成活,必须浇几次水,每浇一次水必须挖掉树周围的沙;栽一棵树难,栽十亩、百亩、万亩更难。如果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没有拼命硬干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民族之魂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命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民族的脊梁。被人们称为“治沙愚公”的石述柱及和他一起与沙患斗争的宋和人就是民族的脊梁。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事要想成功,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治沙愚公石述柱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四、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宋和人在治沙种树的前八年,在村南边的沙窝里立沙障,插风墙,栽红柳,植沙枣,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可一到冬天,他们看到的只是风沙中东一棵,西一棵左右摇摆的枯树枝,还有那残缺不全的破风墙。石述柱面对失败沉着思考,积极探索科学的压沙方法。并从治沙实验站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无数次潜心观察和研究,他们终于摸透了风沙的怪脾气,找到了治沙的新办法。在后来的治沙实践中,他们用网格状双眉式压沙的新办法代替了多年的黏土压沙的老办法,还对“固沙削顶”式的治沙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在沙丘周围构筑立体固沙体系,先把沙丘固定下来,挡住流动的沙丘,再在固定沙丘的怀抱里种庄稼。并且对治沙布局、林木品种、管护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完善,从而构筑了乔灌草三位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治理沙患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了治沙效果。
实践出真知,科学显神威。宋和人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不但找到了科学的压沙方法,锁住了黄龙,栽活了树,而且在沙窝里种出了粮食,扩大了耕地,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正是这种靠实践、靠科学、靠创新的胆识和魄力,创造出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学习“石述柱”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宗旨意识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治沙愚公”石述柱正是这样一位心里装着乡亲们,时刻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好支书。在他任职的四十六年中,宋和村没有他处理不了的事。原因有二,一是他心胸坦荡,深沉厚重,品德高尚,深孚众望,是伟大的人格力量起作用;二是不偏不袒,公道办事,公平处事。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公道公平了,人人心里也就亮堂了,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在这几年民事纠纷不断,上访群众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石述柱同志不愧是党的基层优秀干部,共产党员的典范和榜样。
2002年1月15日治沙愚公留给我们的思考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党支部书记石述柱最近被中共民勤县委、民勤县人民政府授予“治沙愚公”的光荣称号。他的事迹见诸报刊及新闻媒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听完石述柱治沙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我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林带看护得好、管理得好。宋和人把树当成了人生价值中最主要的部分,因而看护得非常好。栽树重要,看护更重要,如果10人栽树,1人毁,也不会有今天宋和的植树规模。自我国全民义务植树20年来,我国栽的树不少。按统计数字可以把国土栽几遍,可现在栽活的树究竟有多少?在西部大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更应深思这个问题。
二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干劲。沙漠中栽树难度极大。沙层下的土质硬,挖树坑难;栽上树必须立即浇水,担水难;要想使树活,必须浇几次水,每浇一次水必须挖掉树周围的沙;栽一棵树难,栽十亩、百亩、万亩更难。如果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没有拼命硬干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学习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自己的一滴汗水、一片爱心与一腔热血。
三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没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在一片荒漠上建成万亩林场是很难的。凡事要想成功,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这种精神是我们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如果我们人人都有这种崇高的品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河西走廊”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四是公而忘私,心里装着群众的高贵品质。石述柱扎根宋和,一心一意治沙种树,只为一个目的,正如他所说:“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职责,我心甘情愿。”当林场有了收入以后,他给每个生产社买上了电视机;他给村上无依无靠的人每人每年补助200元生活费,承包地由村委会集体种;娶不上媳妇的大龄青年,村委会给当红娘,村委会给补助。他不让宋和村的每一个人掉队,他要让宋和村的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他一心扑在村里的事情上,自家的事情顾及的就少了,以至于苦了家人。为了减轻妻子的劳动强度,他起五更睡半夜地赶着干自家的活,但公家的东西,他一分钱也不拿,一根草不动。他说:“公家的东西一夜之间可以使人由穷变富,也可以使人鬼迷心窍,误入歧途,但做人名声要紧啊!”他既是一个公而忘私的人,又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中,他是一名镜子,在我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时,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五是淡泊名利、公道处事的高尚情操。在他任职的36年中,宋和村没有他处理不了的事。一是他淡泊名利、心胸坦荡,体现了伟大的人格力量;二是他一心为公,公平处事。在这几年上访群众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从他身上看到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他是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2003年2月26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是关系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动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的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执政要求。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一性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内容。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起,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一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而,党员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基础
相同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就是一次系统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
(二)奋斗目标
相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要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必须把党建设好,使党成为能力卓越的坚强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党员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三)道德规范
相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道德重建,并且要求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四)法制环境
相同党员先进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司法公平公正,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不仅要靠道德规范来调整,更需要靠法律来介入维护。法律最能体现公平正义,最能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层次性
(一)党员先进性的四个层次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是:胸怀远大理想、带头学习、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本领,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共产党员应该在学习、生活与工作实践中自觉以模范形象出现在群众面前,努力做群众的表率。而且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党员的精神境界不能降低,人格力量不能弱化。要有刚直不阿、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的精神操守。
概括起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表现在: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业务能力强。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争当时代英雄。
第二层次,争做民族脊梁。
第三层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层次,不混同于一般群众。
第三、第四层次就是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第二层次是关键时刻能表现得出来;第一层次就是在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不怕牺牲。
(二)和谐社会的四个层次
社会和谐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并特别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历史上更有众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墨子提出的“兼相爱”、康有为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儒家的重要经典《中庸》中也提出“唯天下至诚,方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里主要阐述的是儒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但仔细分析,它同样体现出社会和谐的四个层次。
一是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身心内外的和谐是指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承认并尊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使能力强的人有多作贡献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则要关爱比自己能力弱的人,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样,一国之内,各民族团结友好,整个世界也能和睦相处,进一步凸显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
二是社会的和谐。
首先指社会公正公平、民主法制健全;其次指和睦亲善。中华民族自古弘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提倡人际之间要亲善和睦,仁慈为怀,相互帮助,从而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国家之间要“协和万邦”,睦邻友好,平等共处。
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二者和谐了,大自然就会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充裕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不竭的资源和多彩的生物链。
四是宇宙的和谐。
宇宙的和谐就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既天人合一,这是最高境界的和谐,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世界大同。
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模范作用的发挥,从而产生的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执政能力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分别为和谐社会的四个层次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党员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渗透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都是在探索和实践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的社会建设问题。先进性建设侧重党的建设,目的是用先进性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领导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谐社会建设则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入手,要求全体公民参与,以“五个统筹”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社会良性互动、有序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