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消除了关于资本市场的意识形态障碍,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萌芽之后又很快通过了初期的试验阶段。1996 年,利率大幅度下调之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资本市场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当前,我们又面对着新的障碍,宏观经济管理的落后、金融监管的落后和金融法规建设的落后正在阻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资本市场要开始全面的发展和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克服存在的障碍。
当前宏观经济管理的落后,突出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和经济管理的科学理论作指导,1993~1994年外汇改革的同时,继续大幅度提高利率,引起外汇游资的大量进入,冲击人民币发行,迫使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紧缩。1994~1996年,外汇储备净增加了838亿美元,为此有近7000亿元的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资金转入了外汇储备的账户。
1996年,虽然有了银行存款利率的两次大幅度下调,但是对比国际金融市场的水平仍然很高,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仍然实行高达 8.28%的利率,远远高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1.98%的水平,继续造成市场利率水平的高居不下。高的市场利率水平加上外汇储备剧增压迫人民币升值,必然吸引外汇资本更加流入,造成外汇储备更趋增加,为控制货币发行,财政信贷必须更加紧缩,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目前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发展。财政信贷3年紧缩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其一是高利率吸引大量的居民储蓄从物质生产领域游离出来,成为冲击证券市场造成市场剧烈波动的游资,影响市场的稳定。其二是导致了国家财力的严重流失,中央财政被迫发行大量国债来维持日常的预算开支,造成了金融资产脱离物质生产的虚增。其三是严重削弱国家运用财政资金的力量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力度,影响资本市场向着纵深层次的发展。最后是大批生产企业和很多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陷入了严重的资金短缺,造成失业增加、国企改革进展困难和大批乡镇企业被迫停产。
以外汇储备经营亏损、中央银行对准备金付息和国家银行资本预期收益与上缴财政收入之比三项指标衡量的国家财力流失,在 1986~1993 年已经达到了大约中央财政开支的一半,而自1994年起更是增加一倍,超过了当年中央财政的开支。
金融监管的落后具体表现在:(1)对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市场交易风险,缺乏有效的技术性防范措施;(2)对大量外汇游资的涌入,冲击货币金融制度和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3)国家商业银行的改革因为缺乏来自金融监管的压力而迟迟不见进展,很多参与市场和对外竞争的金融业务缺少成本约束,亏损严重;(4)现行的很多监管限制仍然违背市场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基本规则,实施结果不是归于无效,就是成为扭曲正常经济行为和阻碍金融业健康成长的障碍;(5)作为执行金融监管的权威机构,人民银行的众多分支还在继续从事各种商业性金融投资活动,不仅分散精力,而且还直接损害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金融监管落后的结果是: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占全国信贷总量70%之多的国家商业银行,它们的经营管理严重落后于各类金融证券和资本产权交易的市场发展,使得市场发展起来之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明显增大,影响金融制度的稳定。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外国银行和外资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取消对本国银行的政策保护,中国的商业银行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直接面对外国银行的竞争,加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落后,就很容易出现信用崩溃的局面。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自1993 年起,人民银行已经采取了限制金融机构设立、禁止商业银行持有证券(股票、国债、期货和企业产权)和推迟批准外国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措施,这些措施自然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转向国际化的进程。
完备的金融法规和高效有力的执法监督是金融机构加快改革、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对外开放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1995 年中国政府一举颁布了八个金融法规和违法处罚条例,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做准备,很多法规的内容还仅仅是政策性阐述和原则性要求,缺乏经济管理所要求的对经济行为可以识别和量度的标准,无法转为具体的金融执法操作。在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的条件下,中央政府的统一金融立法也很难反映部分发达地区加快金融发展和落后地区适当保护的要求,使得法规条例的内容与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严重脱节,也是造成执法监督难以进行的重要原因。此外,这些法规的内容还远远不能涵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活动,还有很多内容只能属于传统计划体制的要求,并不有利于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同资本市场关系更为密切的证券法至今还难以出台,这些都对资本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当前,一是需要有一个能够充分驾驭市场经济和比较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帮助平抑市场波动,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健康发展和挽回国家财力的流失。二是需要有财政资金的力量来帮助组建各类企业基金,帮助减轻生产企业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减少新技术开发利用的市场风险负担,以此推动企业加快改革和引导市场资金进入物质生产领域。三是必须控制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入,适当保护和扶助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维持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缓和因为民族经济落后和失业扩大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四是必须花大力气加快金融监管和金融法规的建设,迅速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使金融机构积极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加风险防范的技术性措施,消除和降低金融制度存在的各种隐患。
根据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要求和当前面对的障碍,惟一的对策只能是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核心首先是中央银行的改革,因为中央银行的分工职责就是操作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金融行政管理的落后最终都要归结为中央银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明确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关于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立法的授权,调动地方政府的力量和利用地区之间的互相竞争,加快地方金融法规的建设,弥补中央立法的不足和加强地方金融的执法监督。
中央银行的改革,一是要明确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对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监督,内容要包括货币发行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为之付出的代价、货币政策有关的改革措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等。二是要增加中央银行决策的独立性,实行中央银行包销国债的做法和把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降低为零,以此排除财政部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干预,使得中央银行有可能充分根据宏观经济的综合状况来决定利率政策的选择,并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具体操作和因此产生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要根据经济核算的要求来改革中央银行的会计财务制度,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外汇储备的经营和一般银行业务实行分别独立核算的制度,改变目前只做统计,没有经济核算,所有开支项目列入国家预算,预算不足又依靠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来弥补的错误做法。货币发行和外汇储备的收支盈亏必须直接计入国家财政的账户。一般银行业务包括中央银行在国债二级市场操作、与金融机构的存贷往来和再贴现、货币结算和金融监管服务、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等,要规定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开支只能来自一般银行业务的收入,此外的一切收入,特别是从事商业性经营业务的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并且停止在国家预算口的一切开支。四是人民银行要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需要,调整内部机构组织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机构调整要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和业务开展的收入状况决定机构的设置和撤并,明确每个机构的职责分工和考核标准,去掉职责不明和职责范围有重复的机构,集中力量做好中央银行的本职工作。改革人事制度要对专业干部实行凭职业证书上岗的制度,进行岗位责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严格培训,同时也要建立对不称职或者没有能力称职的干部实行免职或降职的制度。五是要建立一个由社会公认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决策、金融监管和内部行政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和提出咨询意见。
1984年人民银行实行改革,上同财政部分家,下同商业银行分家,成为授权的中央银行,当时因为缺乏理论准备,其内部的会计财务、干部人事、机构设置和由此形成的利益驱动都没有做根本的改变,传统体制一套做法全部沿袭至今。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和资本市场尚未兴起的阶段,并不构成严重的障碍,但是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已经初步形成、资本市场开始推动生产资源充分流动之后,体制的障碍就变得十分严重了,使得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因为这种体制落后而产生的各种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也因此决定了当前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首先对中央银行实行全面的改革,采取经济管理的科学方法,促使正确、高效和有力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承担起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的重任。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论是加强政府监督还是中央银行改革,不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是金融监管,也不论是金融法规的建设还是金融市场的管理,当前要把这些工作向前推进,关键都还有一个如何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问题。中国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经济管理部门和附属的学术研究机构,继续以完全传统的行政程序产生领导人选,再根据职位的要求授予当任领导以专业职称,以此取代直接聘任真正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的人才。中国人在经济改革之前的人生选择,没有发财和出国的路,也没有成名成家的路,只有进政府机关等待升官晋级一条路,所以尽管政府机关的各种陈规陋习严重压抑个人的才华,政府机关还是集中了整个民族的大部分优秀分子。但是,中国在 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各路都开了绿灯,从此,在政府机关和国营部门就开始了一个人才分流的过程,特别是到了80年代末,人才分流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人才分流的结果,一方面是优秀人才大量进入市场,市场因此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加吸引人;另一方面也使平庸之辈在政府机关的沉淀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很多重要职位,在有些部门甚至还形成了排斥人才的气候,使得政府部门履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变得越来越困难。进入90年代,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已经很难找到有职业专长和富有经验的人来担任领导职务了,这在人民银行表现得最为典型,一方面是操作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中央银行行长的职业技能、组织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却是行长的人选因为达不到要求而只好频繁地换。最近两年,整个官僚机构的弊病已经十分严重,甚至连行政公文作为官僚机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也出现了行文水平普遍下降的问题。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需要有一批真正懂管理、有经验和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优秀干部,而经济管理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经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又都附着在具体的人身上,不可能因为岗位授权而获得,因此,政府部门要想真正把改革的事业向前推进,建立一个能够顺应市场基础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打破陈规,起用一批真正懂管理、有经验、孚众望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来承担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任。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是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前进中的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困难,认清形势,勇敢地向前推进,障碍总是最终要排除的,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很快排除障碍,迎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