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西部,有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长期依靠中央财政的补贴和国家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国家银行一向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当国家银行垄断市场高速发展时,落后地区可以得到同样的银行信贷支持。但是进入90年代,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资金外流、财政信贷投入减少和银行机构萎缩的问题,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更加扩大,对此,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责任做出政策上的调整,扭转不利趋势的发展。
90年代的中国金融形势有几项重要的变化:
1.发达地区的证券市场迅速崛起,高水平的市场收益率和安全度吸引落后地区的企业、银行和个人把资金由落后地区大量调到发达地区运作,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更加缺乏资金投入。
2.1993~1994年外汇改革之后,人民币的现金投放渠道由原来的财政信贷转变为中央银行的外汇买入,在地区分布上也由落后地区转向了发达地区,使得落后地区的银行清偿力陷于不足。
3.1993~1996年,3年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加了838亿美元,这等于有近7000 亿元的财政信贷资金转入了外汇储备的账户,财政信贷因此被迫紧缩的压力大部分都落在了落后的地区。
4.1996年末,外国银行开始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使得国家商业银行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此专业银行要加快转变成商业银行的改革,就必须撤并和关闭其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分布多数都在落后地区,撤并之后,落后地区的金融发展必然更加困难。
金融形势的变化可能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当地的政府需要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对策。根据新的形势,落后地区要挽回资金流失和加快金融发展,必须有一个大的政策调整,建议如下:
1.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到发达地区的证券市场上市。
2.以政府的地产和财政收入做抵押,争取到发达地区的证券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
这两条是组织资金回流的重要手段,要使本地的金融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还必须:
(1)减少对商业银行投资贷款和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府行政干预,严格立法和执法,为商业银行和各类机构的投资贷款提高社会和市场的信用安全度,以此吸引金融资本到本地多设机构。
(2)降低税率和地租,减少对企业和银行的各种摊派,帮助提高当地企业的利润水平,吸引资金投入。
(3)拨专款设立人力资本的培训计划,聘请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和选择最优秀的教材,大批培养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为金融业在当地的发展解决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
经济建设需要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的投入,很长时期,各地政府已经习惯于向财政伸手和向银行施加压力,现在要转向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自然会有很大的困难,但这已经是形势所迫,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任何其他的路可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奋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金融发展的不利趋势,摆脱经济落后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