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宦官势力强大,掌握重要的兵权,所以他们想要谋计去除昭宗,重立太子李裕为皇帝。
十一月初,昭宗在禁苑打猎,设宴饮酒,直到半夜,才酩酊大醉地回到宫里,又杀了几个宦官和侍女。第二天早上,已经是辰巳时分,宫门还没有打开。
刘季述到中书省告诉宰相崔胤,说:“宫中一定有变故,我是内臣,能够根据情况自行处理,请求进宫察看。”于是,刘季述率领禁兵一千人破门而入,经过讯问审查,了解了具体情况。
刘季述出来,对崔胤说:“主上如此行为,怎么能管理国家?废黜昏君,拥立明主,自古就有这样的先例。这是为了国家大计,并不是叛逆。”崔胤害怕被杀,不敢违抗。
十一月初六,刘季述召集文武百官,在殿前空地陈列军队,草拟了崔胤等人请求太子代理朝政的联名状,拿给文武官员看,让他们签名。崔胤与文武百官不得已,只好都签了名。
昭宗在乞巧楼,刘季述、王仲先在门外埋伏了一千甲兵,与宣武进奏官程岩等十几个人进去请求奏事。刘季述、王仲先刚刚登上大殿,将士大声呼喊,突然冲入宣化门,冲到思政殿前,遇到宫人就杀。昭宗看见有士兵进来,吓得掉到御床下,爬起来想要逃走。刘季述、王仲先架着他,让他坐下。
宫人跑去禀报皇后,何皇后赶来对刘季述等人行礼,请求说:“军容使不要惊吓皇上,有事尽管请军容使商量。”
刘季述等人就拿出文武百官的联名状,禀告昭宗,说:“陛下厌倦帝位,朝廷内外众人的心意,都希望太子代理国政,请陛下在东宫颐养天年。”
昭宗说:“昨天与大家游乐饮酒,不觉喝得多了点,何至于这样呢?”
刘季述等人回答说:“联名状不是我们写的,是南司百官的心意,难以遏止!请陛下暂且移驾东宫,等到事情稍稍安定,再迎接陛下回归大内。”
何皇后说:“皇上赶快答应军容使!”立刻取出传国玺印交给刘季述。宦官扶着昭宗与何皇后同乘一辆车,与嫔妃侍从十几人前往少阳院。
刘季述用银马鞭在地上比划,数落昭宗,说:“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没有听从过我的意见,这是罪过之一。”这样数落了几十次,还没有数落完。
刘季述亲手锁上少阳院的门,熔化铁水将锁封死,派遣左军副使李师虔率领士兵包围少阳院,昭宗有什么动静都向刘季述报告。刘季述还命人在墙上凿出孔洞,递送饮食,兵器针刀都不准递进去,昭宗想要些钱帛也不给,要些纸笔也不给。当时天气十分寒冷,嫔妃公主没有衣服被子,号哭的声音外面都能听到。
刘季述等人假传昭宗的诏令,命令太子代理国事,迎接太子入宫。十一月初七,刘季述等人又假传昭宗的诏令,让太子继承皇位,改名为李缜。以昭宗为太上皇,何皇后为太上皇后。初十,太子即皇帝位,把少阳院改名为问安宫。
但这次政变维持的时间很短,到次年正月初一,对政变不满的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受崔胤鼓动,在宫中发动事变,诛杀王仲先,救出昭宗,又与崔胤等一起诛杀了刘季述及其党羽。昭宗复位,将太子贬为德王,并恢复本名李裕,任孙德昭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