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之后,王卫就开始思考顺丰的发展模式,精明的他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过苦于当时顺丰资金不足,没有机会涉足相关产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顺丰的首次亏损更是让王卫不得不思考顺丰的未来,单腿行走的顺丰太容易跌倒了。考虑到顺丰在快递行业经营多年,运输方面已经拥有足够实力,王卫决定以快递业为主,向两侧拓展顺丰的业务,增强顺丰在遇到危机时的抗打击能力。
具体打算怎么做,其实在2011年王卫少见的媒体采访中,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目前的物流业处于高速成长而又细分的关键时期,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将是每个企业都想发展、扩张的方向,也是顺丰将要开拓的方向。”话语间,王卫流露出了深埋心底的野心。虽然王卫有着建立顺丰庞大商业帝国的野心,不过目前看来,顺丰还差得远。
王卫所推崇的“三流”发展方向,目前顺丰做得比较好的只有信息流。顺丰因为要连通全国快递网点,与深圳电信合作建立了顺丰呼叫中心和“全球眼”追踪定位系统。这也是王卫颇引以为自豪的地方,顺丰的信息系统足以支撑物流全国化,不过相比于国际快递巨头,顺丰只相当于四大快递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08年金融危机后,王卫发现快递业投入周期太大,资金回流周期太长,一旦遇到风险,再庞大的企业也可能因为现金流不足而猝死,他必须拓展全新的现金流业务,未雨绸缪。而能充分利用快递运输优势的现金业务只有零售业。
2010年以后,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领域迅猛发展,王卫也坐不住了,不过由于下手太晚,淘宝快递订单早就被瓜分干净,王卫能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目前,淘宝和京东等成熟的商城早已把大至汽车,小到指甲刀的琳琅商品全部罗列进去,王卫如果继续投资类似的电商领域,必死无疑。经过琢磨之后,王卫发现电商领域内销售生鲜等冷冻、冷藏商品的很少,而生鲜商品拥有潜在的商机,所以他将目光瞄准了冷冻、冷藏商品。
为何淘宝和京东会视巨大的冷链商品市场而不见,原因就是冷链运输不成熟。冷链物流与常规物流完全不同,不仅要求全程低温,而且要求速度更快,一套成熟的冷链物流不仅需要陆路运输的支持,航空运输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期的资金投入让众多电商大佬们望而却步。如今王卫决定啃这一块硬骨头,不仅因为这是电商领域留下的最后一块高利润蛋糕,也因为这是发展自营冷链商品的运输需求。
同时王卫还尝试实体零售店,多渠道地进入现金流业务圈。顺丰便利店在2010年面世,这不仅是零售业的试水活动,更是进一步培养人们前往便利店寄取快递的习惯。这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惯例,譬如日本,人们已完全习惯于就近寻找便利店寄取快递。
从王卫的这些跨界尝试中,不难看出他在以“三流”分立为方向拓展顺丰的业务范围:目前信息流虽然领先国内,但其实还尚待改进;现金流业务虽然已经开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至于冷链物流,则是还在起步阶段。王卫的商业帝国理想虽然美好,但其实还差之千里。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畅想一下“三流”发展起来的那一天,或者探讨王卫选择这“三流”进行拓展顺丰业务的真实原因。
如果顺丰的信息流、现金流、物流三流真能如王卫所愿,发展壮大起来,三流合一之后,一个庞大的零售商帝国就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在零售业中最难保证质量就是生鲜等需要冷链物流运送的商品,如果顺丰建立起目前国内空白的冷链物流系统,将彻底解决零售业的最后一道难题。到那时,所有零售商品从产地到面对顾客的整个流程都将由顺丰包办,形成自给自足、不受外力干扰的闭路商业系统,顺丰只要利用目前在全国建立的快递网络,转化为零售网络,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零售帝国,第二个沃尔玛初具雏形,也许这才是王卫内心深处的顺丰未来。那时的顺丰快递只能算作副业,顺丰将会利用自己实体零售的优势,“调教”人们习惯前往实体零售店寄取快递。
理想总是很美好的,王卫的商业帝国看上去十分完美,零售业也的确是远比快递市场庞大的行业,要知道零售业上千亿规模并不是很难,但是快递业最多也就是几百亿的规模。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有太多的人在追逐远超自己能力的理想中迷失了方向,甚至丢掉了曾经最初的理想,人心不足蛇吞象,谨慎的王卫需要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