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本书不涉及的政治型人才外,几乎所有自然数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都不屑于高官厚禄,看不惯乘坚策肥。其中确有不少仁人志士倜傥不羁,维民所止,披肝沥胆,为民请命。
例7-11唐代风流倜傥的一代大诗人李白(701~762)
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吉尔吉斯斯坦北边),他即出生于此。李白5岁随父迁居四川,25岁离川。年少时逸才突出,性格倜傥豪放、俊逸潇洒。唐玄宗天宝初到长安,得明皇赏识,召见金銮殿,命供奉翰林。常不拘礼仪、放荡不羁,被杨贵妃、高力士排挤,仅一年多就辞官,从此浪迹江湖,淡泊功名利禄,终日沉饮,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名。都督江陵的永王璘,很赏识李白,任他为幕僚。璘造反不成被擒,李白也被问罪,流放途中又被赦还。后因病在当涂去世。
李白一生藏诗集30卷,今编诗25卷。诗风雄奇奔放,韵律和谐,表达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对政治腐败作过尖刻批判。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至今脍炙人口。
例7-12元朝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关汉卿
生辰年月和幼时经历已不可考。传说他青少年时期机智幽默,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擅长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等各种技艺,无所不能。他秉性愤世嫉俗、不求闻达,曾在太医院供职,但却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冤假错案迭出、人欲横流、民不聊生,权贵们欺上压下、妇女们饱受欺凌而深恶痛绝,下定决心要通过杂剧加以揭露。那时流行的杂剧是民间说唱故事的一种特别吸引人的戏剧形式,上至达官贵人、下抵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关汉卿编写的杂剧不是为了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为了诉说百姓的疾苦。不久便辞去官职,到民间体验社会休戚、人民疾苦,用他那枝得心应手的笔写出民间的深层恩怨、人情冷暖、苦海茫茫、生离死别。当时,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经常和他们交往,甚至亲自导演和上台演出。在他写的一支曲子里,他描述自己坚强、耿直的人格时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所以,他创作的剧本,不仅深刻反映出民间疾苦,也渗透着意气风发的战斗精神。在他的笔下,受压迫、欺凌的最底层百姓不甘心在苦难中呻吟,更有一股正义凛然、敢于同恶势力不共戴天、同仇敌忾的气魄。一生编有杂剧67部,其中大都流失,至今有目共赏的有14部,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调风月》、《单刀会》、《蝴蝶梦》、《玉镜台》、《金线池》、《谢天香》、《绯衣梦》、《西蜀梦》、《哭存孝》等。《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3部仅存残曲。另有散曲作品10多套,小令50多首。作品大都以社会下层人物为主角,揭露封建统治黑暗腐朽,歌颂和同情受压迫敢于反抗的小人物,特别是封建压榨下的妇女。关汉卿的杂剧内容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如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的悲惨遭遇,在他笔下写得最出色的这些普通妇女形象,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官僚权贵们的肆意蹂躏、糟蹋、凌辱和迫害。慷慨悲歌,乐观拼搏,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关汉卿同时也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封建势力搏斗、至死不屈的勇敢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主旋律。例如著名的悲剧《窦娥冤》就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讲述窦娥可歌可泣的经历。几百年来,这出戏一旦上演,始终能让观众热泪盈眶。它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所作剧本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曲词质朴精练,艺术造诣极深。他非常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心理,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他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包括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之首,称他是“东方莎士比亚”。
1958年,为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开展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目。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今天回顾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从他创作的剧本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一位人民艺术家的高大形象。
例7-13唐朝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专家孙思邈(581~682)
孙思邈幼年多病,家境贫寒,其童年是在贫病交困中度过的,但是他资质聪颖,7岁能日诵千言,被人称为“圣童”;20岁已精通百家学说,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精通佛家经典著作。他博览群书,喜读经史,尤其好医学与养生学。他一生不为利禄所惑,毕生研究医药和养生之道,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谢绝。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宛如少年,十分佩服。李世民想授孙思邈官职,仍被拒绝。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被敬谢不敏。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马和已故鄱阳公主的宅邸。他多次遁隐于太白、终南、峨眉等山,采药考察,行医于穷乡僻壤,治病救人。7世纪中后期,他完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这两部书合称《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朝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对学习和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记述了本草、制药、内外妇儿等多科病种,还涉及古代养生、导引、体疗、按摩等多方面医疗知识。《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内容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232门,收方5300首。《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其中收录了唐朝以前本草书中未载入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收载药物800余种。《千金方》还影响朝鲜、韩国、日本的医药学。有历史记载,608年来中国学医的日本医生把《千金方》带回去,对他们举足轻重的汉医界影响极其深远。
孙思邈有生之年为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采药行医对富人穷人一视同仁,而且在配药、施治之际特别照顾那些无依无靠的一般老百姓,因此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说明历代人民对一位谋求他人幸福、宁愿牺牲自我的医学大师永远的、无限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