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取“澜清”二字做为我的名,百家姓“郑”排第七位便是我的姓,祖籍河南固始县。我太祖父郑小福曾是一位反清义士,参加过捻军反抗过满清朝廷。
说到捻军,“捻”,原意是把绳子、纸条之类用手指搓转成一股。故而在皖北方言里,“捻”就是“聚合成群”的意思,所谓“捻党”、“捻军”,不过是“一群人”、“一伙兵”的意思,成员基本上都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民,多是些生计毫无保障者,其实,捻党之所以产生,并最终演化成捻军,不过是底层民众在政府无法为他们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背景下,不得已而自发结成的一个自我保障的一个体系,一直以“填饱肚子”为最高奋斗目标。最初只是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护送私盐,后来在天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影响下与清政府发生武装冲突,后甚而起义攻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张乐行[1]率捻军乘虚袭占了淮河流域的商业重镇三河尖(今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获得了大量物资,为了补充了大批人员加入捻军,特有那歌谣:
想老乐[2],盼老乐,老乐来了有吃喝;
他打仗,咱跟着,一齐同把清妖捉。
要想活命快入捻,穷汉子跟着老乐干。
你拿刀,我拿铲,非得搬掉皇家官。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赐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我祖爷爷郑小福取“福”字,家里人就是希望他能一辈子福福气气。然而福兮祸兮,清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战乱不断持续数年,官军与义军常有对阵,杀伐甚重,百姓深受其苦。往往战事过后,尸横遍野,死的人实在太多,附近的老百姓就算想埋都埋不过来,大部分尸体都没人处理,无数的血肉之躯就这么的暴尸荒野,任凭各种野物啃啄变成白骨。战场上的尸体太多,来不及掩埋的尸体便开始腐烂发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疫情。郑小福的父母便是死于这场瘟疫之中,家里也没有什么亲戚,变成了孤儿,好在郑小福已长大成人。
郑小福自从双亲去世以后,无依无靠,民谚有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他偏偏好吃懒做,先把家里剩的几分薄地变卖,拿着钱经常去胡吃海塞,约莫半年光景,便把钱败了个精光,最后家里穷得就剩一间破房子。最后没办法想去各家各户干点杂活,好来讨口饭吃,可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混口饭吃谈何容易,近年的天灾人祸不断,各家的粮食仅仅都只是自己混个温饱,哪有多余的粮食分给别人。郑小福只好勒紧肚皮,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天夜里,郑小福横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饿得翻来覆去的也睡不着,瞧着家里室徒四壁,不禁感叹自己弄化造人,生活艰难,没能够投个好人家享受荣华富贵,这越想肚里越是咕咕叫,郑小福摸摸自己的肚子,心里琢磨着得去外面弄点什么吃的来充饥,要不然实在太难受了。
想到这,郑小福不再怠慢,便走出房门四下寻探,看看能找点什么东西吃。可就是寻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找到半点食物,郑小福有心想去养鸡的人家去偷只鸡,怕的是惊动了主人家,拿住了少不得一顿好打,未免会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做罢。郑小福只好围着村子边寻觅食物边向天上的神仙祈祷:“小人却是生来命苦,父母早日身亡,现如今眼下无计着,早已两三日不沾米汤,还望天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显灵,赐于小人一些米面粮油为生,日后小人发达,必会给您上香烧钱..“
正当郑小福祷告之际,发现前方有一冷火闪动,举目四望看看走到了什么地方,只见月冷星稀,枯树荒草,那草丛间坟丘起伏,无数坟丘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石碑嶙峋。原来是走到了村北的坟茔之中,心里不禁打怵,转身正要离去,正在这时,忽然从坟地之中爬出一条橄榄色长蛇,郑小福愣了一下,看看那蛇,知是水蛇,专吃淡水杂鱼和泥鳅,无毒。心里暗道,难不成观音菩萨显灵,这是赐给我的食物?可抬眼打量一下四周的坟茔,现在正值中夜,坟地里鬼火闪动,偶尔有一两只夜猫从草丛间窜出,不时从坟地深处传来一阵怪异响动,听得冷汗直出,心想作罢,抬脚便要离去,可肚里五脏庙久未享受供奉,虽是想离开此地,可实在是迈不开脚了。
郑小福瞧着那游走而来的长蛇,心中暗下杀机,当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捡起一块砖块,三两步走到青蛇旁边,道:“蛇兄,对不住了。今日杀你也是迫不得已。”说罢闭眼举起砖块向青蛇砸去,说来也奇怪,就在郑小福说话之际,那蛇突地张开大嘴,吐着蛇信,盯着郑小福像是咧开嘴笑了一般。郑小福闭眼砸蛇没看到这般诡异的场景,砖块砸中了蛇的脑袋,扭巴了几下便不再动弹。郑小福拾起死蛇慌忙离开坟地,赶回家中,把家中唯一的一口烂锅洗刷干净,添水加柴,待锅中水烧得半沸,把死蛇宰杀洗剥抛进锅里,少焉之间,热水滚开起来,锅里异香扑鼻,郑小福闻得肉香,不禁食指大动,当即捞起蛇肉狼吞虎咽吃了个一扫而空。
郑小福饱餐一顿,躺在床上,觉得人生在世,如果能经常吃到这样一锅食肉,也真没白来世这上这一趟,回味良久。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今日肚子有了料,可日后怎么办,还是免不了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心里不免惨然。“是了,如今天下大乱,前几日捻党攻占了三河尖镇,每日里都在募集团练,何不去投军。至少能混口饭吃,总好过这样流落为生。”想到这,郑小福趁着肚饱睡了个囫囵觉,待鸡鸣拂晓之后,便去镇里报了名号。就这样,郑小福参加了捻军,正是“一身只进捻子党,从此半点不由人。”
[1]张乐行:1811-1863,又名张洛行,乳名香儿,安徽涡阳县人。咸丰二张乐行被推选为捻军首领。后于太平军协同作战,被封成天仪,后改封沃王。因被叛徒出卖,在涡阳义门被俘遇害。
[2]老乐:指张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