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6200000003

第3章 礼仪的概念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反映。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成功的重要路径,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在学习礼仪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准确把握礼仪的内涵,这是我们掌握各种礼仪规范,正确运用礼仪的基础。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不是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就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2.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3.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人们交际交往时固定的礼仪。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二、礼仪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1.礼、礼貌、礼节与礼仪。礼的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它既可以指表示敬意和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还特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中国礼仪大辞典》将“礼”定义为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方式。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礼”是人际间乃至国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礼貌,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仪表及言谈举止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它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与道德水准,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仪,包括“礼”和“仪”两部分。“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容”、“仪式”,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从狭义的角度讲,通常是指在较大或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

2.礼、礼貌、礼节、礼仪之间的关系。礼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社会交际中的行为准则。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是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礼貌”、“礼节”、“礼仪”三者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重人、关心人。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往往容易失礼;谙熟礼节却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客套。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礼貌礼节所构成,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3.现代礼仪的含义。自古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原始社会,礼仪作为人类一种很不自觉的文化行为,通过人伦关系代代传承。进入阶级社会后,礼仪一跃而成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高下尊卑贵贱。在现代人看来,礼仪泛指由一定时代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约定俗成的礼俗节序与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人伦道德、文明礼貌以及严格的纪律、整洁的仪表、优雅的环境等一系列做文明人的准则。综上所述,现代礼仪已经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就要对那里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貌的表现。

其次,礼仪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称、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表现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来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再次,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的艺术。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会逐步建立起来。

三、中华礼仪的发展

礼仪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动态的文化现象,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不断变换而发展着。中华礼仪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产生同步发展的,不了解中华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没有对中华古代传统礼仪的继承和扬弃,就不可能有我们当代的礼仪。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代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进行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彼此尊重。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礼”看做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荀子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做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礼者,人道之极也。”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把“礼”看做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家的第一支柱,认为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礼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西汉武帝时期,政府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从而也确立了两千多年来礼治思想的统治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礼”在不断地增添着新的内容,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在内的“礼”的体系。到唐朝《唐律疏议》颁布时,封建礼制基本完备。“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可以说是礼法文化的产物。封建礼制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教化,使礼制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商周时代的尊君思想在封建社会也进一步发展为“君权神授”的理论体系,而“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为“仁、义、礼、智、信”)成为封建礼制的核心原则。到了封建社会的中晚期,即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封建礼制进一步发展出了作为妇女行为规范的“三从四德”。无论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还是“三从四德”,都是适应一定时代要求的制度性规范,服务于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对于调整封建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抑制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这一时期的礼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

5.现代礼仪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和礼教制度受到强烈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了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国,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许多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变革,现代礼仪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大量的礼仪书籍相继出版,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日趋火红,人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礼仪必将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

四、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东方礼仪主要指以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是血缘关系。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他们将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

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各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在礼品馈赠方面。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品后,一般不当面拆看礼物,唯恐对方因礼物过轻或不尽如人意而难堪,或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

4.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东西方礼仪在对待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上也有许多观念和表达上的差异。东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西方礼仪崇尚自由平等,在人际交往中,等级的强调没有东方礼仪那么突出,而且西方人独立意识强,不愿老,不服老,特别忌讳“老”。

5.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出门常带记事本,记录日程和安排,有约必须提前到达,至少要准时,且不随意改动。西方人不仅惜时如金,而且常将交往方是否遵守时间当做判断其工作是否负责、是否值得与其合作的重要依据,在他们看来这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遵守时间秩序,养成了西方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办起事来井井有条。西方人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区别分明,休假时间不打电话谈论工作,甚至在休假期间断绝非生活范畴的交往。相对来讲,中国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时间观念比较淡漠。诸如改变原定的时间和先后顺序,开会迟到,老师上课拖堂,开会作报告任意延长时间等在中国人眼中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这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不尊重别人的时间是最大的不敬。

6.在对待隐私权方面。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将个人的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在西方,冒犯对方“私人的”所有权利,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同样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拥有,强调群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邻里间的相互关心,嘘寒问暖,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人生

    怎样为个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名字并不像附号那么简单,起名字也不有随意为之。一个好名字有时能决定一个人、一个产品的命运。
热门推荐
  • 超越时空的呼唤:时钟少女

    超越时空的呼唤:时钟少女

    一切都已经变了,不只是时间,更多的是一个人!
  • 七杀剑意

    七杀剑意

    主角是没落家族的普通少年因拥有不错的修真灵根,占据了族长之子的修真名额,族长心生歹念,暗中派人谋害,主角被抛尸深谷,身体支离破碎,更遭野狗啃尸......然而凡人之躯都是父之精母之血,遭此劫难焉有不死,且看落难少年会有怎样一番仙缘,最终突破重重困难,成就一代传奇!
  • 天机破之贺兰王都

    天机破之贺兰王都

    上古酒樽牵动孙家命运是诅咒还是谋杀?黄金城中的鬼魅正在慢慢走出大漠是灾难还是命运?当四个盗墓家族后人拨开重重迷雾的同时究竟是什么在等待着他们?他们的危险来自那里上古王都中幽灵?还是人心迷茫的虚伪?天机破,探险系列之一将让我们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观作品,黄金城;魄魂岛;贺兰王都让众人亲临冒险一同解开重重迷雾。
  • 灵魂旅途

    灵魂旅途

    灵魂到底存在吗?看灵魂穿越异世界的王龙怎样潇洒走一回。体验奇妙的异界之旅:神奇的魔法,强大的斗气,凶残的魔兽,诡异的召唤兽,怪异的空间……还有那奇特的恶魔和半兽人……
  • 体香

    体香

    我叫曲灵犀,女伴男装只为养活自己与五岁的弟弟,继承的家业,也只有爹爹生前的“曲家布庄”与两株桃花他叫宇彩轩,宇太师的九公子,绝美容颜加上淡然体香,使我留恋可他的“皇子病”却将他折磨的苦不堪言所谓皇子病,就是富贵的象征,棉被下若有一粒黄米,都使他无法安睡,物品上面有浮雕,便会磨的手疼,闻到怪味道,也会呕吐不止,身子只能穿丝绸,棉布会起疹子性格嘛:“臭小子!我要喝水!”臭小子?为何总这般唤我
  • EXO之腐女的助攻之路

    EXO之腐女的助攻之路

    作为一个EXO的cp粉我决定要做个神助攻,但这路非常的坎坷,来看看我是怎么撮合一对又一对的男男夫夫吧“嘿,别打扰我观察情况,听见没有你个挡路的”某女说“我说你这是在干嘛这么神神秘秘的”某男渐渐靠近某女“喂!警告你别再靠近了。啊,干嘛啊!”“干你喽”某男说到
  • 轮回抉择

    轮回抉择

    人死后会去哪?灰飞烟灭还是步入轮回?当步入轮回时,发现下一世家庭条件、天赋属性、外貌特征都可以选择,甚至前尘往事也可以选择是否能被记起,应该怎样抉择?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前尘旧事,往事如烟。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 倾城绝世毒舌女神医

    倾城绝世毒舌女神医

    21世纪的倾城医学系学院校花,因为一个某然的机会,而穿越回了古代,成了一名——毒舌女神医!谁说美女一定是小巧玲珑,只会求抱抱,但是她却不一样~
  • 说好的,不分离

    说好的,不分离

    世界上有一种人,明明被别人厌倦却依旧还爱。只是这一次我真的坚持下去了。或许真的不该相信爱情。从这里跳下去就解脱了,我也选择了和妈妈一样的路了,明明自己那么厌倦那样却依旧选择了。世勋,有缘再见。秀晶,下辈子再见。智恩,一定要幸福。
  • 洞渊集-长筌子

    洞渊集-长筌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