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而成。儿子喜上眉梢,想象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掠过了嗖嗖箭声,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的一声拔出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宛若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他的意志轰然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时,又是多么危险!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天助自助者,只有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才能获得最踏实的成功。
人为万物之灵。通过智慧的思考、观测,我们能够清醒地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感觉及行为拥有清楚的认识。我们还能通过自己的意志信念去控制、改变自己的言行。在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总能相当准确地把握到那些明显的、外在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我们便会产生一定的整体认识,这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避免一些偏见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时还要巧妙地运用阿Q战术,占领心理上的制高点。比如说,如果你曾为自己的身材不高苦恼过,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矮个子长寿”、“矮个子聪明”的说法不无道理,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这种态度来看待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其他问题的话,你的自卑感便会有所减缓,甚至得以消除。
假如经过自己的乐观评判后,仍然无法避免自卑感的产生,这时你就要学会有效地对待自卑。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某种自卑感,你就不用再欺骗自己,而要真诚地面对它,力争用最好的方法加以克服,这样你才可能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别人,但上帝是公平的,只要努力,你总会在另外一些方面胜过别人。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关键要能够扬长避短,一个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就不要对自己在体育方面有过多的强求,适当地转换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很可能会在心智活动方面发现自己的特长。俗话说得好,“条条大道通罗马”。走向成功的路有许多,不要执着于某一方面的失利而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
或许没有什么比自信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了。良好的自信可以使我们冲破困难的阻挠,摆脱失败的痛苦,走出事业的低谷,踏上光明的征程。生活中,信心不足会使我们丧失许多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信心不足,会使本能做好的一些工作中途而废。我们常见一些尖子学生考场失利,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发挥失常,这其实都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结果。
提倡自信,并不是要让大家盲目乐观,真正的自信建立于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充分评价之上。只有真正意识到了自身的某些优点,我们才能真正确立自信。马俊仁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马俊仁以前只是一个体育教师,他通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了王军霞、曲云霞等一批世界冠军,让世人深感震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在成绩面前表现得十分自信和淡定,特别是当后来“马家军”由于诸多因素突然解体,马俊仁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克服了自身疾病的干扰,重新着手踏上征程,终于在“八运会”上再创辉煌,这不能不使人对他表示由衷的赞叹。“马俊仁现象”表明:自信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实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自信又能加强自身的实力,使自我登上新的高度。
面对自卑,我们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出现补偿过度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由于自己的交际能力差而深感自卑,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向了工作。这种过度的补偿使他整日为工作不顾一切,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平衡;还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平时很少受人重视,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促使他们从学习外的其他方面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破坏性或抵抗性的活动中,通过不适当的方式来利用自己的能量,例如经常逃课,沉溺于打电子游戏,甚至抽烟、酗酒、赌博,或者打架,慢慢地,这些人就成了公认的坏孩子。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些内部机制的存在,就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心理补偿的程度,避免其超越正常的界限。
通过对自卑的产生过程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了解,我们应形成这样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情绪,强者和弱者都会自卑,但强者会转化自卑或控制自卑,让自信占领心理的制高点。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自卑对个人潜能的激发作用,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保持自信,这样就能成为“常胜将军”。
推销是一个极易产生自卑感的工作。许多推销员心中都笼罩着一片阴影,他们往往以“不能”的观念看待事物。对事情,他们总是推说“不可能”、“办不到”。正是这种狭隘的观念一直困扰着推销员。
自卑的人总感觉处处不如别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不行”、“我没希望”、“我会失败”等话总是挂在嘴边。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极强,自卑与自尊经常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会造成极其浮躁的心理。谁都曾有过自卑的念头,但千万不要让这种危险的念头主宰了你,你要相信,你会战胜自卑的。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的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就此还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总是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后来竟然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可是,就在两年之后,霍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两人因此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假如弗兰克林是个积极自信的人,坚信自己的假说,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一伟大的发现将永远记载在他的英名之下。
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以下这些: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认识就会受到影响,自己也低估自己。心理学家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性格内向的人,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当然越比越觉得自不如人,越比越泄气,自卑感油然而生。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性格内向的人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信心就会受到抑制,紧张情绪顿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在学习和交往中,就不敢放开手脚,就会限制能力的发挥,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无疑印证了自卑者消极的自我认识,使自卑感成为一种固定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人们在遭受挫折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反应,或反抗,或妥协,或固执。有的人在遭受某种挫折后,就会变得消极悲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由于神经过敏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稍微受挫就会给予他沉重的打击,使他变得自卑。
4.生理方面的不足。生理方面的缺陷对心理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如有的人因为身体矮小或相貌丑陋而感到自卑,有的人因为自己的身体有残疾而自卑。
怎么克服自卑感呢?
1.正确认识自卑,完善自我评价。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当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比自己优越时,就疑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和自己交往,因而感到压抑而产生自卑。只有正确认识到自我的位置,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才能提高自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和进取的决心。随着追求目标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态度也就会随之改变了。
2.通过补偿作用,提高自信心。瞎子看不见东西,耳朵就特别灵,这就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同生理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就会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摆脱由于自我压抑而造成的自卑。
3.积极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内部,朝向自我,自己就难免会形成多疑心理,感到心理压抑而产生自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心理活动范围扩大了,你就会受到他人喜怒哀乐的影响,进而改变自己喜欢独处的心理,使注意力由自我转向他人。
4.注意自我激励,保持自信心。当取得一定成绩时,一定要注意自我激励。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好现在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让自己的心情放飞,不知不觉中自卑也就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