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团结,讲求同存异,这样能够和平共处,将冲突转化为合作。
我们要了解下面的技巧,才能把与头痛人物的关系由冲突转向合作,和自己所关心的人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两种基本技巧:同化和转向
团结则和平共存,分裂则两败俱伤,这是从人际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准则。倘若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只会造成两者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导致冲突的产生。
在与人沟通之前,我们能够先找到共同的立场,如此会让我们相处容易些。其实我们和周围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难缠人物,都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主要不同在于朋友之间的冲突会因彼此之间共同的立场而逐渐缓和。对于难缠人物的法宝就是减少差异,寻找两者共同的立场。
怎样减少不同呢?必须运用同化和转向。所谓的同化即以自己的行动来减少彼此之间的差异,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来达到共同的立场。同化能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转向能利用融洽的关系来改变互动的方式。
作为一项基本的沟通技巧,同化在人们沟通立场、加深关系时用途很广。我们不必惊奇,实际上同化会不时地出现在你我身边。
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说,你在与其他人交谈的时候,说不定会发现,你们俩是同一地方长大的,这样双方内心的距离减少了,彼此感觉亲近多了,这就是同化的结果。
当你与别人一同进餐时,你会说:“你吃什么?”实际上你是在发送友谊的讯号,而不是真的在于对方的口味。如果对方要了点饮料,那么你也会跟着来点。这也是同化的例子。
当你看到心爱的孩子从游乐场回来,而膝盖受了伤,眼中含着泪光,你会弯下腰向孩子关切地注视着,甚至用手抚摸着膝盖,用关怀的口气说:“这儿痛吧?”这也是一种同化。
在你与乡音很重的人交谈时,你说话的腔调也时常会出现点乡音的味道。实际上这是你想和喜欢的人打成一片的本能反应。
当你西装革履去某个地方,发现当地人都穿短裤、T 恤时,你会感到自己太格格不入了。
能够用许多方法来同化。脸部的表情、反应的多寡、身体的动作、语言上的音量和速度,以及言辞都能够用来与其他人同化。倘若我们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那么我们很难收到同化的效果,甚至造成差异的扩大,那是很严重的。
没有人会跟与自己对立的人合作。可惜人际关系中没有中间地带,你我之间不是冷漠就是熟悉,不是差之千里,就是观点一样,没有其他的选择。
不管你在倾心了解他人,还是要他人了解自己,同化往往处于第一位。只有先利用同化作用,与他人包括难缠人物建立一些关系之后,才能启发转变的方向,获得意料之外的结果。
下面所讲的策略,对你和难缠人物的沟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学了这些同化和转向的技巧后,并且成功地运用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来同化
有的人能够用手说话,而有的人则用嘴巴说话;有人对任何的人都笑容满面,而有人则满面愁容……这些不一样的风格都可能成为被人误会、产生幻觉的原因。用手势说话的男人常会不客气地认为光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墨守成规呆板极了;而只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就会认为说话时手舞足蹈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喜欢微笑的人,认为愁容满面实在令人生厌;而喜欢皱眉头的人,则会认为满脸赔笑的人阴险。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当人们相处得正欢时,他们的动作、表情乃至神韵都非常相似。比如说,如果你对别人笑,别人也会报以微笑;一旦你同一种跷着二郎脚的人应谈甚欢,过不了多长时间,你也会把脚跷起来,当他放下脚后,你也会随着做一样的动作。更有甚者,当对方挠头时,你也许会感到头上同一地方很痒。
你可以观察自己是怎样与别人同化,而其他人又是怎样与你同化的,特别要注意双方非语言动作同化的过程。非语言的同化大都是自然发生,而一般双方都不自觉。比如说,一对夫妻吵架时,他们之间有许多不同动作,却很少有同化。同化使人们之间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气氛,倘若处理不当的话,人们之间就会出现信任危机。怎样在有害气氛的情况下对付难缠人物呢?那你尽量在身体动作、脸部表情上尽量与对方同化。让对方感觉到,你们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非语言的同化是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吗?其实不是那样的,那只会让对方觉得在讥讽对方。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要引起对方的注意。同化往往在双方相处甚欢时才会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动作行为上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去同化。比如说,你跟一个喜欢抖脚的人在一起,起先你也许不会抖脚,但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你的脚可能会跟着他的脚有节奏地抖起来。
要注意的是,对有敌意的动作,你要克制,千万不要被同化。如果有人对你挥拳大喊:“你是个蠢货!”千万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也是个蠢货!”这已超出了同化的范围。当然,我们对于强暴、侵略性的同化是不赞成的。
以声音的音量和速度来同化
为了与其他人加强沟通,我们必须加强在音量和速度上的同化。如果对方说话越来越大声,你也会越来越大声;如果对方越说越快,你也会紧跟其后。说话快的人要的是速度,不然会感到别扭;说话慢的人喜欢享受自在感。安静的人讨厌和爱热闹的人在一起,爱热闹的人不喜欢和安静的人在一块。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和别人在音量和速度上同化,不然可能会产生极大的误会。
在日常生活,特别在家庭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着似乎无法调和的不同,这其实不是爱得是否够的问题,而是因为双方同化得不够。比如说,由于双方的语气,说话方式的差异,使双方无法沟通,从而进一步拉大双方的距离,甚至到了家庭破裂的地步。
如何消除这种非主观因素呢?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互相理解,进而认识到语音的音量大,速度快并不代表生气,并且双方尽量在音量和速度上互相同化,使相互的沟通成功。
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别人
1.人人都需要被倾听和被了解。
每个人在以言语表达自我的时候,即使在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急切希望获得别人的倾听和了解。如果在一起的几个人都想同时让别人倾听和了解自己,但不把倾听别人和了解别人放在首位,那么只会弄得不欢而散。
不知你能不能做到,在自己最不乐意时,将自己被倾听和了解的需求放在一旁,而去了解和帮助头痛人物,让他们充分地表达他们自己,倘若你能做到,那么他们能够、甚至愿意倾听你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加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倾听和了解,然后就会减轻自己的心理包袱。
2.学会倾听。
大多数人一生中十分之七的时间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沟通:写作、说话和倾听。我们大都上过写作、说话课,可又有谁正式上过倾听课呢?我们不得不学会沟通过程中的这种最重要的技巧。
约翰·洛克菲勒特别注重倾听。他所实行的政策往往是经过倾听大家的意见,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连最后一点证据都经过论证才下结论。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只有懂得倾听的人才有可能在感情、事业、家庭等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把握住其他人错过的机会。
不要小瞧了倾听练习,就是这一点点倾听练习可以创造出令人难以预料的结果。倘若你听了长者的劝告,人生道路上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如果你注意倾听顾客真正的需求,就可以避免把金钱,时间浪费在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上。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倾听原则:
(1)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在倾听时要使心理高度保持自觉性,努力捕捉对方倾谈的重点。
(2)切勿多话。亿万富翁富卡以少说多听而著称,曾在关键业务会上做到一言不发。他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张嘴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的。”同时说和听并不容易,为了避免因话多而丧失开发业务的机会,有人在利用所谓的“火柴燃烧法”,设想你手里拿着一支燃烧的火柴,当你认为火焰即将烧到手指的时候,你要停止说话,寻求别人的回应。
(3)切勿耀武扬威或咬文嚼字。面对你谈话的对象,有的需要保持沉默,表现出你想倾听对方意见的意思。
(4)表示兴趣。出自真心地去倾听,会让被倾听的人受宠若惊,他们会感到自己是“重要人物”了。
(5)专心。如果你经常心不在焉,你可以练习怎样才能排除使你分;乙的事情来培养专业的能力。
(6)切勿速下论断。下结论之前,你必须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然后才能拿出一个中肯的意见。
(7)切勿花所有的时间去思索你的下一个反应。
我们注意到,在课堂上经常发言的一般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把时间花在思索下一步该怎样说的问题上。
(8)鼓励别人多说。我们在谈话时不妨先言不及义地闲聊一阵子,然后出自诚心地鼓励别人拿出精辟的见解、有意义的陈述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你也要时常称赞一下,这样才能激发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谈话。
(9)听意见而不是词汇。在你大脑中形成的是整体,而不是零零碎碎的东西。
(10)选择性。要专注对方谈话中关键的事实,抓住实质的东西。
(11)让别人知道你在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保持视线接触,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倾听;二是偶尔答一句话或点点头,告诉对方,我们在有兴趣地听。
(12)无声的停顿。在现实中,我们也许会遇到沉默或缺乏反应的场面,那我们可以偶尔地作暂停回答、点头这些反应,或许能激发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13)停止焦虑。情绪不集中时,如何能很好地接受信息呢?
(14)对事不对人。不管对别人的态度或感觉怎样,哪怕是仇人,也有值得我们听的地方。
(15)注意非语言性的暗示。我们要学会解读情境,注意对方的话和非语言方面表达的差异。
(16)注意弦外之音。注意未说出的话,未讨论的信息或者来不及答复及答复不完全的问题。
(17)记录你所听到的。在一些重要的情况下,你可以拿出纸笔或录音机,但最好放在被倾听人的视线之外,否则会使对方害羞或者谈话过于谨慎。
(18)接受并提出回应。把刚说的重点复述一遍,是最佳的方法。
(19)善于利用听到的东西。
办理业务的人员要特别注意这一原则,应该利用所倾听到的顾客意见来达到销售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