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整个麦当劳的发家史,可以发现它的辉煌历史基本上都是在上市后创造的,1965年上市,1968年之后的5年中,分店就从100家猛增到500家。麦当劳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大量便宜的资金,迅速开拓市场,挤跨或者收购对手。
麦当劳的聪明之处,在于它认识到了资本市场的本质。资本市场只认两个同:赢利、增K。这两个词可以用一个指标表示:P/E/G,其中,P/E(P-price,E-earning)为市赢率,反应了公司赢利状况,G(growth)为成妊率,P/E/G则为市赢率和成长率的比值,这个值越小越好。
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市场更青眯“增长”一词。对于上市公司,即使现在没有利润,只要具有很高的成长性,也会吸引大量资金追捧。
相反,即使现在利润很高,但公司已经没有了成长性,利润再高,也吸引不到什么资金。因此,上市公司最怕的就足没有“成长性”。
在西方社会,上市公司都知道,成功的秘诀在于“成长”再“成长”,麦当劳就在“成长性”上大做文章,并创造了一种赢利模式:和做汉堡包相比,麦当劳更像一个融资高手,会计花招得到第一桶金,启动了整个正循环;正循环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大蛰的资金可以购买适合经营用的房地产,保汪了正循环的不断延续;当成长达到极限时,最先抛弃麦当劳的也是资本市场,殷价大跌,麦当劳赢利增长的神话破裂。
正是由于当初麦当劳在赢利模式上稍微走到了其他快餐公可的前面(最早在账面上做出“利润”,并且把这种“利润”通过不断增加分店数量而达到几百倍的增长),才使得麦当劳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只有当神话破裂时。人们才会仔细研究一家快餐公司真正发迹的原因:汉堡包做得再好,不如账面的利润重要;账面的利润再好,不如每年的成妊重要;每年的成长,不在于每家分店的成长,而在于总的分店数量在增加。因此,麦当劳就在不停地融资、买房子、装修、出租,汉堡包只是个载体,真正的内容是房子的租金和融资。只要房子的租金收入大于融来的资金成本(包括银行的借款和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麦当劳就成功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实际上,当初有很多快餐企业在做汉堡包上和麦当劳一样优秀,只不过麦当劳最先发明了一种“盈利模式”,并且充分利用了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速了“赢利模式”的实现,消灭了大多数昔日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