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500000020

第20章 平静就是一种灾难(1)

总裁患上“焦虑症”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必然的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

——任正非

在很多人看来,任正非就是一个“焦虑症患者”。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是这样,因为不管华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任正非对其始终都充满了担忧。

当年,华为用两年时间进行研发、实验以及市场推广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终于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取得了规模商用,成为了广大农村通信市场的主流设备之一。这是华为在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华为员工为此欢欣鼓舞,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而此时的任正非并没有与他的员工一同陷入喜悦中,而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任正非看来,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世界范围内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因而必然会出现拼死争夺的情势。国内外产品齐聚很容易导致市场严重过剩的危机局面,而为了获得市场,大家一定会拼命削价,展开一场价格竞争的恶战。那些跨国企业本身就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早已占领了大部分中国市场,因而这样的局势并不会对它们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国还维持着分散经营的企业来说,必将困难重重。

1996年,华为全年销售额达到26亿元,华为渐入顺利发展的佳境。就在人人都喜气洋洋的时候,任正非却尖锐地提出:面对眼前的成功,华为人要有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否则成功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危机。

就在这一年,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起了惊天动地的“市场部领导集体辞职”的运动。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会给华为造成混乱。可事实上,市场部经过整改后,连续三个月创造了历史最佳业绩,月销售额甚至升至3.15亿元。在这一段时期内,华为捷报频传,首先与深圳商业网、广东视聆通等顺利地签订合同,然后与天津HONET签订并实施综合接入系统备忘录,之后中国联通深圳公司与深圳市邮电局纷纷使用08机做专用接口局……每一项目带给华为的不止是利益,新领域、新市场的拓展,都是战略性的突破。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任正非向奋战在前线并做出成绩的华为人,提出了表扬,并号召全公司的工作人员向他们学习。在庆功会上,任正非还不忘提醒大家警惕危机。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着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关于对危机的阐述,任正非最著名的言论还要属他的“冬天论”。在华为的发展史上,任正非总共四次拉响“冬天”的警报。每一次,他都要求华为的高层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戒骄戒躁。

2000年,任正非第一次发出“冬天”预警,这也是他最具影响的危机预言。此时,人们正处在新世纪的狂欢中,IT行业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世界各地的IT精英们都充满了乐观与自信,他们深信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这一年,华为的销售额突破到152亿元人民币,以29亿元的净利润抢占全国电子百强之首的位置。而任正非却在这时以极其冷峻的口吻宣布道:华为的冬天到来了。

任正非的宣告并非危言耸听。放眼全球,这一年的局势并不乐观——美国科技股暴跌,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仅一年的时间就下跌了56%;思科、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公司也都停止了持续增长的状态;朗讯和北电等纷纷掉入亏损的局面……

任正非认为,网络股的暴跌至少会对建设预期产生两到三年的影响,而电信设备制造业也必然会惯性地进入收缩。

事实证明,任正非的预期并没有错。之后不久,整个业界都进入了低迷期,所有的IT行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事实上,危机意识并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专属,很多企业家也都习惯保持高度警惕。

作为公认的成功企业家,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常常告诫他的员工——“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以使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之一,他也曾描述过自己的经营感受——“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由此可见,每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领导,大多可以撑起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取得胜利时,他最关注的不是企业的成功,而是企业还能走多远,又或者企业是否有可能会面临危机,怎样的危机,以及该如何应对危机。

企业家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命脉,它反映出的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一个组织越是沉浸于过去的辉煌,就越容易跳入安逸的温水中,从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一旦危机来临,他们只能陷入措手不及的慌乱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缺乏危机意识绝对是一个致命伤。领导者没有危机意识,就没有变革的意愿,渐渐地丧失的就是变革的能力和转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而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只能停滞不前,因而在未来的竞争中也没有任何战力可言,落败只是早晚的事。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任正非显然是中国讲危机最多且最尖锐的一个企业家,甚至是把危机“常态化”了的企业家。他把危机意识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中,然后传递到每一个人,让员工也无时无刻地处在这种紧张的忧患环境中,为的就是抑制他们的盲目乐观,从而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经营危机的事业,任正非更是将危机的经营发挥到了极致。任正非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思考,已经将华为的成长基调推向了一个一般中国企业所不能企及的思想高度,这也是华为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失败这一天终会到来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任正非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生命的轮回一样。企业也不例外,按照这种说法,企业最后的结局便是失败、破产、灭亡。任正非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最深刻的,他的危机意识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让他预见到了最坏的结果,即华为的末路。

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从哲学上,从任何自然规律上来说,我们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这个时候的到来。

任正非坚信,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而,他也一直在呼吁全体员工准备迎接。在他看来,只要做出了准备,即便不能避免危机,至少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受损。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的,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

所以,任正非坚持把这种失败即将来临的意识传递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华为不止需要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某个管理决策层具有危机意识,而是全体员工“严阵以待”。

为了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任正非甚至将这种思想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华为基本法”中亦有明确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这条规定出台后,曾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大家也就此在讨论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反对方认为,“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个决定是不明智的。在当时的多数人看来,发展信息服务业不仅能对促进企业现有产品的销售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它本身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其利润可能要比传统的硬件设备收入更可观。总之,他们认为华为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对于华为为什么不走信息服务的道路,任正非最后做出了解释:

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我们绝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

进入信息服务业有什么坏处呢?自己的网络卖自己产品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对优良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理解也会淡化,有问题也会互相推诿,这样企业是必死无疑了。在国外我们经常碰到参与电信私营化这样的机会,我们均没有参加。当然,我们不参加,以后卖设备会比现在还困难得多,这迫使企业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出去。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批评,通过这种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我们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会把我们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不得不承认,任正非的视角是独特的,但其说出的道理也是无可辩驳的。因而,他最终还是将这大多数人给说服了。

任正非说得虽然肯定,但预见性的事情谁也没有保证。对于可能到来的失败,人们好似并不能做什么,但也一定不能什么都不做。他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就是希望他们做出应对的准备。

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风暴雨,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管网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纤细的丝织补。数千年来没有人去赞美蜘蛛,它们仍然勤奋,不屈不挠,生生不息。我最欣赏的是蜜蜂,由于它给人们蜂蜜,尽管它有时会蜇人,人们都对它赞不绝口。不管您如何称赞,蜜蜂仍孜孜不倦地酿蜜,天天埋头苦干,并不因为赞美产蜜少一些。胜不骄,败不馁,从它们身上完全反射出来。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像一潭湖水,这就是华为应具有的心胸与内涵。

华为未必会走到穷途末路的那一天,但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狂风暴雨是一定会有的,任正非对此坚信不疑。他希望华为真到那一天的时候,华为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像蜘蛛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坚强面对,然后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应对危机。

躲不过的“寒冬”,迎面直击

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

——任正非

如果说任正非不是一位“焦虑症患者”的话,那么,他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个预言家。“萎缩和破产一定会到来”的论断让人记忆犹新,而“没有什么事物可逃脱衰退和死亡”也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华为虽未走向衰败,但它也先后经历了几次冬季的蛰伏期。

1998年,华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长为国内通信制造业霸主,甚至取代上海贝尔成为国内通信市场的领军企业。但此时,国内电信行业的局势却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电信市场的分拆。

受电信市场分拆的影响,各地的电信部门都在进行组织调整和企业内部建设,因而网络建设工作也出现了停滞的状态。面对这种局面,华为出现了自创业以来首次年增长率没有超过50%的状况。于是,任正非感受到了“寒意”。

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成为了全球电信产业下滑的导火索,而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于难,华为自然也要受到牵连。另外,由于策略的失误还错失了小灵通和CDMA这两大业务,更加阻滞了华为的增长态势。

同年,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阐述了“失败一定会到来”的观点,并预言“华为冬天”的到来。对于一个正处在上升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这一信息确实显得有些突兀,但任正非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头人,任正非当然也希望公司能够长期处于稳定发展中,太平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这却是事物发展规律所不允许的。结合现状,任正非便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要)在春天与夏天就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因为)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做好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经济低迷将许多企业都带入了困境,但华为也借此寻找到了新的出路。此后,华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海外,开始调整海外业务的进攻姿态。

2002年,华为的整体销售额虽然下降了17%,但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却增加了210%。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华为的海外复合增长率为122%。至此,华为已经恢复元气,仅2004年这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60亿元,实现了新的突破。

然而,就在这大好形势下,任正非第二次宣告了“冬天”的到来。电信行业已经回暖,所以,这一次是华为自己的问题。华为同其旧部李一男所率领的港湾之间的竞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电信巨头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华为,开始注意其动向。英国的《经济学家》曾评论道:“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如此情形,那些跨国大公司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思科就与华为发生了知识产权纠纷。

华为最终还是挺过了冬日的严寒,继续上路前行。到了2009年,华为的收入从十年前的15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18亿美元,一跃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然而,就在大家为此感到无比骄傲的时候,“冬天”的警报又拉响了,华为再次进入“过冬”预警状态。这次的“冬天”是就经济大环境而言的,但对华为来说其实称得上是“暖冬”。

经济危机确实波及到了很多行业,但电讯还是要继续发展的。糟糕的经济环境反而会促使人们在价格上多做考虑,而这恰恰对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有利。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曾分析说:“未来4~5年,就是华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在战略、组织、制度层面改善提升,以应对下一轮的经济复苏。”

当时,任正非给华为的核心管理层及部分产品线的高管写了一封邮件,内容是他转发的《财富》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思科准备过冬》的短文,以及他为此文写下按语,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同类推荐
  • 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

    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

    本书讲述如何通过淘宝创业将大学在校生打造成为“超级毕业生”。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从事淘宝创业的理论基础、学以致用的操作指南,以及可资借鉴的案例。书中的理念篇可供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高校教师参考;实战篇提出的“淘宝十二招”,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案例篇讲述了十位成功在校创业大学生的故事,主要供学生参考。读完本书,相信凡是关注大学教育者或希望通过淘宝创业的大学生,皆能从中获得启发,对创业从无心变有心,从有心变行动,亲身投入或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 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

    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的率先到来,企业间剧烈竞争的现实传达出一个基本的事实:企业的竞争模式已经开发生了变化。把无形的知识“有形化”并有效利用,是构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于是,智力资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与青睐。本书分析了国内外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现状,系统回顾了智力资本管理在学科演进和企业实践应用上的整个发展中揭示了智力酱管理中的7个关键问题。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本书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工作行为,深入分析个体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绩效与组织成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认知、态度之间关系的奥秘。
  • 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易经》是历代君主将相必参之经,素有“群经之首”之称。其中所涵盖的领导智慧涉及了如何修身、用人、沟通、经营、决策、用权、把握中庸之道以及如何协调各方等方方面面,这些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智者之虑,对于各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及高级管理者以及对国学感兴趣的人群来说,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傻世界 笨生意

    傻世界 笨生意

    本书从《全球商业经典》之中精选了二十篇文章,以亲历者的视野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多元化。日本人的刻板,美国人的懒散,印度人的“不靠谱”,民主意识觉醒的亚洲人和习惯情绪游行的欧洲人。他们不同于我们的生意经以及生活状态不及电视上可爱,也并非报刊上的枯燥。
热门推荐
  • 天极神武

    天极神武

    有一个地方叫做天极,那里是武者的世界,一个寻找身世的少年,踏着腥风血雨走出一条神武之路。
  • 恶魔校草,丫头不许跑

    恶魔校草,丫头不许跑

    那夜被灌醉了,初吻被夺,可恨的是那家伙不承认,某女脸涨红说到:“韩时曦,你混蛋”“你是我老婆,为什么不能亲”某男不要脸说。某女在心里想到:妈咪,你怎能把你的宝贝女儿给他,虽然我们是青梅竹马,但是也不带这样啊~~~
  • 双魂帝尊

    双魂帝尊

    一声轻叹,一片痴心。轻唤一声:妹妹可知宝玉心?妃子轻启朱唇:前世之约,今生之定,生生世世,此心不渝。这里是修炼盛行的世界。。武者,修真者,魔兽,神兽,甚至是魔人。。还有。。大脸民族的—忍者!面对家族仇恨他怒杀当朝宰相。。手刃邪教教主。。面对外族入侵他主动出击。。血屠整个本日国。。与魔兽至尊八歧大蛇一较高下。。他不再是《红楼梦》中文弱的宝哥哥。。而是豪气冲天的玉公子!龙有逆鳞触之必杀!谁敢动我身边的人。。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一个双魂共体的贾宝玉。。。一方面是修炼大家的嫡传子孙。。。另一方面却是二十一世纪的充满奇异思想的研究生。。。一名双魂共体的少年。。。一名倾国倾城的佳人。。。一个性格憨厚的傻大个子。。。还有一条自称为龙的七彩小蛇。。。这组奇怪的组合会迸发出什么样的激情呢。。。
  • 城市罪恶之大地的裂变

    城市罪恶之大地的裂变

    霓虹擦亮我的唇彩,香水里弥漫着醉人的味道,今夜月色撩人,一刻千金。迫不及待想看我的魔术秀?代价不菲哦,成为我的傀儡吧!你是打算主动臣服,还是,想要玩儿硬的?
  • 请叫我魔王大人

    请叫我魔王大人

    在伊古诺拉海上,有座以广袤的中央大陆为中心,把东南西北的大陆划分成十字架的岛屿,这便是由诸神守护的“安特·伊苏啦”。在“安特.伊苏啦”魔王撒旦可谓无人不知,他统治着可谓有众多妖魔鬼怪肆虐的魔界,被人们视为恐怖残忍的代名词,魔王撒旦其野心是统治人类世界,构建妖魔鬼怪的王道乐土。魔王还有四名心腹——四大天王,亚多拉·马克,路西菲尔,艾尔西儿,马纳果达,四名恶魔大元帅分别向四个方向的大陆发起进攻,大战一触即发!!
  • 幻乾坤

    幻乾坤

    混沌开,欲大道,勘两仪,引四象,成圆极,一贯之,乾坤鉴,掌生死,铸我身。数万年前,世界混乱,四圣兽合力平定动乱,之后,创立宗门,意在监视天下大势,以免惨剧重演。如今男主角恰逢盛世,真的一切如此平淡?怎样的阴谋在诞生,怎样的经历会来临,跟随男主的脚步一起掌控乾坤,成就无上大道。
  • 进击瓦罗兰

    进击瓦罗兰

    在遥远的瓦罗兰大陆上,有神圣的王国,霸气的帝国,也有古老的城邦;那里有战争,有和平,有正义也有黑暗。生活在那的英雄们,他们之间有追寻,有别离,有思念,也有守护。他们的心中有执念,有迷茫,有仇恨也有孤独。一个现代人的来到,会让它们更加浓重,还是破坏了这一切......
  • 血洗星河

    血洗星河

    他,本是一统天地的世界之主——神帝帝天,在一次阴谋的叛乱之中,他将计就计,转世百生,只为看清人性的真面目,突破自己最后一次的瓶颈,经历过长达千万年之久的一劫后,达到大圆满。转世之后的他,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造就了一个我主沉浮,谁敢不服的霸者心态。一路上他踏碎仙神路,血洗星河海,再造乾坤门,宣扬三藏行,让世界从此清平,永享太平。
  • 星空中荡漾着的都市

    星空中荡漾着的都市

    一个睿智的人,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当今都市所面临的顽疾。包括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垃圾处理,雾霾,水污染等等。为人们建立一个遍地青翠,满天繁星的美好世界。
  • 重生之再做一次自己

    重生之再做一次自己

    任何人都有想抹掉的过去,估计大家心中也都隐藏着一个梦想,完全变成别人,体会完全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