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受汉族影响,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和腊八粥这些食品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很受欢迎。除了这六种年节文化食俗外,我国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还因历史文化、居住条件、生活习性、语言文字等原因,形成了各自的膳食结构和食礼食风,拥有自己独特的食俗。例如,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习惯吃牛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则以稻米为主食……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鲜明的饮食特色,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少数民族食俗。
蒙古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南方的云南地区,这里主要介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居民的食俗。蒙古族因居住环境的原因,饮食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其中肉类主要是牛肉、绵羊肉,其次是山羊肉,也食用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还有捕猎黄羊肉为食的;奶类分为食用奶和饮用奶,食用奶主要有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饮用奶主要有鲜奶、酸奶、奶酒、奶茶等。
蒙古族吃羊肉最有特点,方法有整羊背子、手抓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整羊背子是蒙古族宴请尊贵客人时的传统佳肴,首先,客人要按习俗从贵宾、长辈开始依次入席,然后主人用四方形木制大盘端来一只煮熟的全羊,摆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面,全羊四条腿盘卧在木头盘子里,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摆放好后,主人举起银碗向各位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表示以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欢迎客人。蒙古人也很喜欢手抓羊肉,就是不加任何调料用白水清煮羊肉,煮熟后,大块的羊肉热气腾腾,肥厚多汁,香气四溢,人们一手抓着一大块肉,一手用蒙古刀割着吃。吃肉离不开酒,蒙古人不分男女都很擅长豪饮,宴席上,主人斟满三银碗的酒,手捧白色的哈达,高唱祝酒歌向客人敬酒以示真诚,按习俗,客人要先用右手中指蘸上少许的酒,向上向下各弹一次,表示敬天地,然后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如果过分推辞会被视为有失诚意。总之,蒙古族人民热情、豪爽,其食俗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其中以西藏地区的藏族居民饮食最具特色。西藏地区的藏族以牧业为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多特产,除了著名的藏系绵羊、山羊和牦牛外,还有冬虫夏草、蘑菇、雪鸡和人参果,其中虫草炖雪鸡、蘑菇炖羊肉、人参果酥油大米饭被誉为藏北三珍,是不可多得的佳肴。
但是,这些特产都不能代表藏族人民的饮食特色,他们的共同嗜好是酥油茶、青稞面、牛肉、羊肉和奶制品。首先,凡是去过西藏的人,都喝过酥油茶,因为藏族是以酥油茶敬客的,客人喝酥油茶时必须喝三碗,第一碗不能喝尽,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三碗之后,如果不想再喝,可将茶渣泼到地上,否则主人会一直劝客人喝下去。其次,在藏族家庭中,肉和奶一般都很富足,因此人们较喜欢食用粮食,青稞面是藏族人民的宝贝。另外,藏民一般不吃马、驴等牲畜,也不吃鱼和鸡、鸭、鹅等禽类,而只喜欢吃猪、牛、羊,尤其是风干的牛肉,在高原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的风干牛肉在藏区极为常见。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他们的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因盛产瓜果,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冬季还常吃核桃、杏干、杏仁、葡萄干、沙枣、红枣、桃干等干果。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喝茶、奶子、酸奶、各种干果泡制的果汁、果子露、葡萄水等。在维吾尔族的饮食中,最有特色的是烤制食品,尤其是羊肉串,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有一些饮食禁忌和习俗,他们还尤为重视饮用水的清洁,吃手抓饭前要洗手三次,吃饭时不得随意拨弄盘中食品,不能让饭菜掉到地上,与别人同盘吃饭时,不可把自己抓起的饭团再放回盘里。有客人时,客人就餐前必须洗手,且不可顺手甩水,要用毛巾擦干手后行了谢主礼再就餐,客人如果吃不了饭菜,可双手捧还给主人,主人会万分高兴,这预示着主人家有吃有余,若主人家招待客人有困难时,邻人会主动代为招待。
回族:和维吾尔族一样,回族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虽与汉族杂居,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与汉族人相比,回族饮食最大的禁忌就是不吃猪肉,此外,他们还禁食狗肉、马肉、骡肉、无鳞鱼以及一切未经屠宰而死的动物肉,饮酒也被严格禁止。由于饮食禁忌甚严,因此在城镇中,回族都有自己开的清真餐馆,他们创造的清真菜及清真小吃,如涮羊肉、香酥鸡、金陵桂花鸭、红烧鲤鱼、油烹大虾、蜜裸子、牛奶阴米酥、羊肉臊子信钻面、马家烧卖、伊斯兰烧饼、牛肉米粉等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另外,回民接待客人、准备婚宴和办丧事都有一些习俗。回民很好客,有一套招待来客的礼俗,在回民家,来客必有茶点,亲密的客人还要备饭菜,尊贵的客人轻则宰鸡,重则宰羊,甚至会摆出“全羊席”。回族结婚宴席一般都要有八至十二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办丧事时,三天不动烟火,由近邻亲友送食,禁止请客。安葬之后方请亲友吃饭,并送油香表示感谢。
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等地。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善于制作糯米食品,其中五色糯米饭、米花糖和大粽子是节日的佳点。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猎食烹调野味、昆虫,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壮族人民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炒即出锅,以保持其新鲜。
壮族的年节食礼颇为讲究,菜样和吃法各有章程,例如,壮族人过年要吃用猪肉泥和豆腐、鱼、虾等做成的肉馅豆腐丸;元宵夜则要偷偷地去别人的园中摘瓜菜煮食,主人不恼反而高兴;中秋节要品芋头,舂扁米,邻里间还互相赠送;每年稻谷成熟时,还要过尝新节,饭前要将每样饭菜盛一些让狗先吃……此外,米酒是壮族人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在米酒中配上鸡胆、鸡杂或猪肝,就称为鸡胆酒、鸡杂酒或猪肝酒,饮用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上述几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五个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食俗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除此以外,我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很多独特的食俗。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聚居着一些少数民族,其中食俗较有特色的是居住在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和三江平原一带的赫哲族。朝鲜族的食品首先讲究鲜、香、脆、嫩,多采用生拌、腌制、汤煮的烹调方法,有传统风味的生拌牛肉丝、生拌鲜鱼片,尤其是朝鲜族拌菜久负盛名。其次,朝鲜族人民喜食狗肉,用狗肉为原料可以做出许多美味的菜肴,如沙锅狗肉、狗肉火锅以及各种汤菜等。再次,朝鲜族还擅长做米饭,不仅用水、用火十分讲究,用的铁锅也具有底深、收口、盖严的特点,能焖住热气,使米饭受热均匀,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此外,朝鲜族还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以大米为主料,配料有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赫哲族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沿岸,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保留了生食的习俗,形成了很多独特的“鱼餐”,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杀生鱼”,就是用生鱼肉拌上用开水烫过的土豆丝、绿豆芽、韭菜,以及辣椒油、醋、盐、酱油,吃起来清香鲜嫩。此外,赫哲族还有一种冬季吃的冻鱼片,以及拌鱼松或鱼肉等的“拉拉饭”和“莫温古饭”,十分有特色。
除了朝鲜族和赫哲族外,东北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居住在大兴安岭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还保持着“食肉饮酪”的原始食风,经常可以吃到鹿奶鹿肉、狍子宴、雪兔肉、野鸡等人间珍馐,其食俗也别具特色。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其中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是西南各少数民族中最注重节庆饮食的,几乎每种节日都有相应的食品。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猪头肉;三月节吃蒸糕和凉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白族也有饮食忌讳: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办丧事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苗族也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苗族人民深居高山,缺少食盐,因此其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菜肴,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其中以酸汤最为著名。在苗族家庭中,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酸坛”,他们保存食物也普遍采用腌制的方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除苗族外,居住在贵州的侗族人也特别喜欢酸食,家家都有酸白菜、酸竹笋、酸猪肉、酸草鱼,另外,侗族的腌鸭肉酱、腌鱼、腌姜也颇有名气,特别是腌鱼,要密封储存埋在地下三年,甚至七八年才启封。
瑶族是我国的另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的山区。瑶族人最大的特点是有冷食的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所以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劳动时,就取出来直接使用。另外,瑶族不少食俗颇有些趣味,例如男方求婚时会带上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姑娘出嫁时,会向乡里邻居赠送焦黄豆;离婚仪式是“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喝完后砍破竹筒,就此和气分手。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繁多,除上述几个民族外,其他民族的食俗也各具特色,如纳西族擅长腌制食品,其“琵琶猪”远近闻名,可存放十年不变质;羌族讲究药膳、喜食烟酒;独龙族民间保留着很多古朴的烹制方法,其中以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远近闻名;哈尼族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辉映,有十月节、六月节、波突、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等民俗节庆,形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傈僳族居住在河谷地区,以大米为主食,以包谷、洋芋一类杂粮为辅食;毛南族喜欢酸食,其中被称为“毛南三酸”的腩醒、瓮煨和索发最受欢迎。
此外,在我国海南省五指山地区,还居住着一个喜食鼠肉的民族—黎族,黎族人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副,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还是松鼠均可捕食。黎族人习惯将捕来的鼠烧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内放些盐、生姜等配料,在火上烤熟或煮熟吃。此外,黎族人还喜欢嚼槟榔,视其为健体长寿的食品。
在宝岛台湾省,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高山族,高山族的十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其中典型的有腌肉和咂酒,腌肉是泰雅人和阿美人的特长,泰雅人的腌猴肉和阿美人的腌鹿肉、野猪肉别具一格,而咂酒是排湾人、布农人的特长,是他们用土法酿制的一种米酒。另外,高山人热情豪放,经常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我国的少数民族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其食俗无不别具特色,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食俗更是别具特色,只有了解这些民族饮食的风俗和禁忌,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爱。因此,了解少数民族食俗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更有着重要的民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