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的阿里山,长满了名贵的树,还有成串的金线兰。
在这些树木中,有一株远近闻名的三代木,它就在阿里山的崇山峻岭中。
当我远游到这里伫立在它面前的时候,当我面对着它想象它沧桑的历史和可能经历的苦涩岁月的时候,我为这树顽强的生命精神所震撼,为它所表现的不朽的生命情调所折服。
它的第一代,只留下如磐的根基。单是根基,高有两人,阔有十围。根下不知何年何月早已空洞,人过其间,犹如步过凯旋门。那四面伸展的根的分支如盘龙枯柏,展露粗朗的纹路,沟壑纵横而坚韧如铁,船锚似的张开利爪,深入到湿润的泥土中。想必来到此地的游人总会来看它,看它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抚摸它的缘故,主根的每一个分支都锃锃发亮,钢索一般。在这一代树根的上面一侧,又有一盘树根,摞在这一代树根的后上方,高出一米多,粗也有数围,上面挂有匾额,写着二代木。这一定是第一代木被砍伐了以后,从树根上又发出新芽,新芽又长成大树,大树又被砍伐,于是在根之上,又留下一盘根来。这根的分根,就是一代木的分根了。一代木倒下了,可它还用它的乳汁,将第二代抚养成才!也许人们在看到第二代木时陡生怜悯情怀,便不忍再爬上二层来,于是二代木的根便能守候宁静的岁月,一任根磐上长出滋润的绿苔,丝丝缕缕,牵牵挂挂,垂帘一般,似乎想尽力为第一代木遮点儿风霜雨雪。更奇的是在这二代木根的一侧,又长出一棵树来,悬在空中,悬在一代木的凯旋门之上,人们也给它挂上牌子:“三代木”!这三代木正值中年,虽然皮色斑驳,但却风姿绰约,粗可合围,高入云霄,潇洒倜傥,枝繁叶茂。它的根似乎更牢固,基础似乎更踏实,长在城堡上的一杆旗帜似的,在浩瀚的山风里恣意荡漾。它是在用生命的招展,表达祖辈们的顽强么?那苍劲如化石的老根,是怎样供奉给它营养的啊!周围其他的树木,都向着它,不,是向着它们,投来敬意。向它们簇拥,向它们瞻仰。
这使我想象,难道不能移动、没有思想的生命,也会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么?含羞草为什么在害羞的时候会闭合?蒲公英为什么在种子成熟的时候会让它的蕤松动,使它可以驾着清风飘飞到任何的地方?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移动?这三代木的传继和延续又是怎样一个脉络!一代木倒下了,它的生命不死;就像时间过去了,历史不死一样。它是出于何种思考,在生命遭受劫难的时候,调动它的智慧和器官,去孕育再生的表现形态,成全崭新的发展与继承?那株从张着壑嘴一般的树根的隙缝里探出头来的小生命,干涸与雷雨,高风与严霜,摩擦与争夺,它是怎样脱颖而出,在晨光和熹微里壮大自己成长自己升华自己张扬自己的光彩的?它在阿里山莽莽林海中,倒下就倒下了吧,谁在意它的消失谁在意它的抗争呢,它却一次次地崛起,一次次地把生命推向极致,一次次地使看到它的人们发生感动发生感慨发生联想!那前赴后继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是想展示一个什么过程,张扬一种什么启示,暗示一种什么哲理么?
生命的竞争是无情的;生命的存在是宝贵的;生命的关怀更是伟大的。人类从历史走来,不管经受多少次劫难;生命从过去走来,不管经受多少种洗礼;历史总要发展,生命总要延续。这忽然使我想起了我们的民族,想起了我们的祖国,想起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还想起了关于阿里山的那首美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