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41

第41章 书斋内外(3)

我们生活学习的那个四合院里有两株桂花(木犀)树,它和我们朝夕相伴,它带给我们芳香和快乐。不开花的时节,我们也没有冷落它,大家常在树下打井水,洗脸,洗澡,洗衣物。有炫耀体质的男生,从井里打了水,从头上往下淋。带着体味的水缓缓地浸入桂花的根部,滋润着它。一到开花时节,满树金灿灿的。每朵粒米大小的花,都倾尽全力地喷射香味,太阳出来了,香气浓郁;月光之下,香气悠悠的;上课时,香气透着窗子和门楣,飘进课堂和老师争人气。睡觉时,那香气也一阵阵钻入鼻孔,扰人清梦。桂花在花卉稀缺的中秋时节,独步一时。

昙华林里树木花草自然是很多的,但我对那强势的夹竹桃,霸道的梧桐树和护道的女贞子,都印象不深了。唯独不忘昙花、银杏、桂花。古人讲格物致知,我没有那么高深,我不过是一种联想罢了。象昙花,仅仅“一现”,而遗香久远。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而追求生命的亮度,哪怕只是一瞬。这是怎么一种生命形态,是怎样一种壮美啊!

银杏呢,它悠然、恬然、淡然,面对一切,是个体的形态,更是族种的形态,经受了远古的天崩地裂,经受新生代的雪封水淹直到现代,处惊不变,延续着生命,延续着族种,傲然挺立。这是怎样一种深沉!这是怎样一种智慧!

桂花是我们熟悉的花卉,很少思考它的生命形态,它以朵为单位,但朵却极少用来计量桂花,一朵根本算不得什么,成簇、成团,满树,一片林却形成了冲天香阵,给人间送芳芬。我只觉得自己便是其中的某一朵,融入社会,融入群体,尽粒米之力,个人微不足道,但无怨无悔地不遗余力地奉献足矣!

我的校园——昙华林,花木布局形成了浓浓书院气息,花木的灵气透露出哲学的深邃。

二、难忘的老师、温馨的课堂

在昙华林,我认识了很多我仰慕的老师,他们在温馨的课堂上用知识的甘露滋润我们。使我们终生难忘。在我刚入学时,高庆赐教授、方步灜教授、石声淮教授、王凌云教授、杨潜斋教授、万立丰教授等是早已是杏坛名宿,而邢福义、汪文汉、王庆生、刘兴策等实力派也已崭露头角。在昙华林听课很多时候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王凌云老师讲课声情并茂,他讲《诗经》说:“《诗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国风”,“风”就是民歌,政府派人下去搜集民歌叫“采风”,是了解民情的一种方式。“风是可以唱的。”于是他开始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字正,腔并不怎么圆。于是课堂粲然,师生同乐。

高庆赐教授讲课神情严肃,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这堂课讲古汉语的几种特殊句式。”接着板书授课的内容重点。或先讲后板书,板书是结论;或先板书后讲解,讲解是对板书典型例句的解说。一节课下来,绝对地是刚好讲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他的每节课堪称示范课。还有一点是他的板书都是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内容都是授课的重点-是必考的内容。他上课准时到,下课准时走,从不和同学们交淡。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他是司徒雷登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受过伤害,所以有些自我封闭。

听石声淮老师讲课很轻松,他乐哈哈的,他讲汉字“六书”很透彻,举例看似很随意,实际上又恰到好处。他随手写一个“休”字,然后又写一个篆字的“休”,说:“人靠在木下,就是休息吧。”又举出“束”、“旦”、“刄”等讲古人造字的道理。不过后来听说在文革中被人冤枉,说他讲“母”字,耍流氓。实在是太离谱了。“流氓”与这位年高德劭的老先生真是沾不上边的。

杨潜斋老师讲语言学,如天马行空。从斯大林的见解,讲到索绪尔的见解,又讲到他对契诃巴娃的不认同,再纵谈自己对语言学的主张。我资质愚钝,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好在有教材,下课自学。

方步灜老师讲《红楼梦》,让我佩服不已,他对书中人物分析,对作者曹雪芹的分析见解独到新颖。听人说他对《红楼梦》熟悉到倒背如流。我不信真能背,但还是佩服他研究得深。

最让人难忘的是刘兴策老师的那节语音课。我是从农村来的,中学读书时,教课的老师都用方言教学,我的普通话自然不过关(现在仍然没有过关),没想到刘老师在课堂点名让我读一段文章。师命难违,我只得结结巴巴的用宜城普通话读完那段文字,引得满堂大笑。我窘极了。刘老师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笑,他能用普通话朗读就算不错了,他的家乡方言更难懂。”接着刘老师自己讲了一句典型的宜城方言话:“把牛娃子拴在树娃子上。”他说:“宜城人读“牛”为“油”,读“子”像俄语中的颤音“P”,“拴”读成“翻”,“树”读成“富”。他学得惟妙惟肖,连我也忍不住的笑了。刘老师又让另外几个方言较重的同学读指定的文句。读完后他又分析各地区方言的发音特点:如,天沔一带读“面”如“命”,黄陂人说“八月十五吃月饼,越吃越喝越有味”,他们将“月”“越”读得像“热”。刘老师最后总结说:“这些同学都来自湖北省不同的地区,都在一个省,方言的读音差别就如此之大,彼此言语交流会有不少困难”。比如咸宁人请你吃饭,他说:“你掐,你掐!”你敢动筷子吗?你到北京买鞋子,说成“买孩子”,那还得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普通话,我们将来是要当语文老师的,那就更要学好普通话了。”课堂安静了,我们不仅仅是被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而且从他身上明白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为这节课要花费多少精力啊!

这就是我的老师在我的课堂展示的风采。

三、忘不了那一路同行的同学。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不必担心孤单,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一些与你有缘的人与你一路同行。在大学阶段,我的华中师大中文系6102班,30多名同学便是我一路同行的最贴近的伴侣。李茂生,徐善堂,周翔等老大哥带领我们把我们班营造成了一个温馨的集体。大家如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丰富的感情弥补了物质的匮乏。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其乐融融。四年的相聚,四十几年的怀念。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让人难于忘怀。才华横溢的李汉元、王继超、刘子香、张德善,热情似火的毛艾伦、周宝珠、李应芝、鲁正定,助人为乐的卢淑琴、楚晋、蒋正英、殷明全,刻苦勤奋的冷治安、毛熙应、江水源、章鹤林,朴实忠厚的高则炜、温生龙、王典新、张湘娥等等同学都常常让人怀念。

我常常怀念那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周治清。对他,大家大多时候不叫他的大名,而叫他“红鼻子”(因为他的鼻头红红的,类似酒糟鼻)。他从不生气。“红鼻子!”“嗯!”“再讲个笑话!”“好!”这时整个宿命就充满了期待。他慢条斯理地说:“有一次,我弟弟写了一封信,清早就住县城赶,他写好信封,贴好邮票交到邮局就回家了。不曾想他刚到家门口,邮递员就叫住了他:‘喂,有你们家一封信!’他接过了一看,正是他早上寄出去的那封信。”“喂,怎么回事?”有同学问。周治清不屑看那同学一眼说:“还不明白?他把地址写反了!”于是宿舍里充满了哄笑声。这个笑话可能是他编的。但在入学之初却闹了一个真实的笑话:大家发现他上街,总是出东门,朝螃蟹岬方向走。问他为什么,他说是拉他到校的三轮车师傅说的,说这是从学校到长江大桥最近的路。他太善良了。他被骗了,被骗还深信不疑。真不知道他后来当《荆州日报》的总编是怎么混的。

善良总是好的,因善良而犯的错误都显得那么美,因善良而做了错事都可以原谅。憨厚的陈泽范曾经犯过一个“立场错误”。那是1963年社教期间,有一天早上看到一个老农民在挑水,那农民那么老弱,担一担水走得颤悠悠的。他上前,要接那担水,那老农不肯,陈泽范不由分说,抢下担子,帮人家挑回去了。下午工作队的负责人问他:“你早上是不是帮一个人挑了水?”陈泽范憨憨地谦虚道:“没什么,应该的。”“还应该?”“咋啦?”“那个人是个老地主!你这是犯了立场错误!”“我不知道啊,我……”有时候犯错误折射出高尚的品格。

最难忘陈褔章的那一盒糖精。有一次,吃早餐时,陈褔章拿出一个小铁盒,说:“哪位想吃甜的,我这里有糖精。”于是大家蜂拥而上。陈褔章挨个给一点点。有个同学不耐烦了,抢过去自己用筷子粘。有人粘多了,不甜反而苦,陈褔章说:“别搞多了,搞多了苦。”“不早说,苦死了!”一会儿,那盒糖精便遭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的命运。陈褔章拿回盒子一看,有人不失机宜地问:“多乎哉?”陈褔章回答:“不多也!我已经不多了。”那个早餐是大家吃到的最甜的一个早餐了。

和谐的集体也遇到过不和谐的时刻。一次大家看完《耕云播雨》都谈论李双双。好像是陈世卫说了一句:“李双双,你双双,我单单!”被老大哥李茂生听到了,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二十一了,怎么啦?”“怎么啦,年纪轻轻不学好,还‘我单单'!”大家看到陈世卫一副无辜的样子,个个都乐不可支。

我们班同学关系都很好,班级工作很好开展,我当体育委员,开展活动时,一声吆喝,大家都去了。学习委员说要办墙报,不几天,《树人》,《苗圃》等图文并茂的墙报上墙了。只有毛艾论这个文艺委员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有一次,她说下午扫舞盲,下午到男生宿舍一看,空空如也,都溜了。有一个人没溜,他就是邹少卿,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邹少卿同学,去跳舞嘛!”“不去!”“去嘛!去嘛!”“不去!不去!”“你是老大哥,你就去嘛!”“不去!不去!不去!”毛艾伦向李茂生告状。李茂生说:“他倔,谁也拿他没办法,他是个有故事的人。”邹少卿的故事耐人寻味。邹少卿入学前几年,也就是大跃进年代,他当大队长,公社要各大队报粮食单产计划。第一次他报了单产1000斤,别人早已是双千斤、5000斤了。公社书记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家要敢想敢干,回去想好了再重新报。”第二次,别人已经上万斤了。报纸上报道了麻城有中稻单产52000斤了。郭沫若有诗写道:“麻城中稻五万二,超过繁昌四万三,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他反倒死活只肯报八百斤。书记当场发怒:“你人最年轻,思想最保守。”他也当场火了:“我没这个本事,我不干了。”后来他还真不干了。公社到处找他,只差下通缉令了。他挨批之后,又去读书。后来考入华师。邹少卿倔得可爱。有时候,倔和坚持真理之间是等号。

这就是我的同学,我的班。

四十几年过去,很多事淡忘了,但昙华林的那段时光,那些花草树木,那些可敬的老师,那些可爱的同学,时常让人想起。我知道,人和人的相逢都是偶然的,人和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但人对人的怀念却是有选择的。怀念美好的物,美好的事,美好的人可提高幸福的指数。于是我常常想到昙华林里浓浓的书院气、浓浓的师生谊、浓浓的同学情。

(骆道书,1961年入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往事并非昙花一现

【伍明万】

在昙华林百年沧桑的历史中,我们华师中文系61级只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波浪,在华师百年孕育的一代又一代学子中,我们只是这文脉传承中的一辈人,也许因为20世纪六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厚重特殊,我们在昙华林度过的四个春秋,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难忘的记忆,给我们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学子的人格在昙华林深厚的文化中熏陶,我们的执著从文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虽然一别昙华林五十年,但昙华林怀抱中的眷恋深情,学友朝夕相处的感情,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真情,任时间冲刷、风雨吹打,依然保鲜浓烈。每接到老学友打来的一个电话,他在那头,我在这头,却心有灵犀一点通,从对方的第一个音符传来,就可以神奇般地呈现那段岁月的情景,一下子就回到了昙华林那个天地,文华楼那个小院子,寝室那个温暖的窝子,在我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形成人格精神的时期,我们正是在昙华林经历那感情的纯真、学习的切磋、生活的关爱、困难的相帮,凝聚成人间最宝贵的友情,成为我们人生记忆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昙华林往事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弥久不衰,在心中永驻!

跨进昙华林那是1961年的七月,我,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的一个学子,激动地接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在祖国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一切都过紧日子的时代,能跨进大学的殿堂,能不感到幸运高兴吗?更何况我们崇拜的母校的老师们,有很多是华师毕业的,我的姐夫哥就是华师中文系毕业的。对华师、对昙华林,心中充满憧憬,当我坐上东方红大轮,随着大江东去,平生第一次走出三峡,来到白云黄鹤的大武汉,面对武汉关大钟奏响人生新的进行曲,武汉关码头的轮渡把我领向中华路码头,我人生的新的起点,华师五八级的一位老大哥在迎新站把我接到昙华林,开启了我在昙华林的大学生活。昙华林成了我人生字典中如同我的出生地籍贯一样重要、如同故乡老家一样亲切的关键词,五十年来,昙华林一直像磁铁石一样吸引我,今生今世永不消失!

“1961年”这是在共和国编年史上难忘的一年,这是继1958年大跃进后,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是穿着家里省出来的布票赶制的新衣跨进校门,我们是怀揣着母亲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票开始大学生活的。当然,我们61级是幸运的,1962年春回大地、形势好转,我们早餐那盛着“洪湖水浪打浪”的稀饭碗里开始增加内容,多了油水;接着1963年春风三月,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热潮,我们在团支部的带领下,也走上大东门公共汽车站值勤,助人为乐。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是领袖的教导,也是左右我们人生航程的座标;那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办学指向的是投入三大革命实践,文科以社会为工厂,阶级斗争是我们的一门主课,这便决定了我们在大学四年中,走出昙华林,打起背包走向农村,在领袖教导的广阔天地里,同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1963年11月14日听动员报告开始,18日出发到黄陂,我们在鲁台公社参加了第一次阶级斗争实践,历时一个多月,于12月25日返校。1964年5月,正是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参加了孝感“四清”,这次政治运动将近一年,我主要抽在大队查账,同中文系黄曼君老师在一起。书生气十足的我,开始感到很紧张,黄老师的平易近人、乐观率真、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我排解了很多焦虑和不安,现在回忆起来,两次政治运动增加了我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了我们的社会知识,在政治上强化了我们的阶级斗争意识。

同类推荐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九重昆仑

    九重昆仑

    有道是一念成魔,可爹妈偏偏给我取名叫“一念”,所以我毫无意外的成魔了。有道是邪不胜正,可我却偏偏重生在神山“昆仑”,所以我毫无意外的被压了。有道是因祸得福,好容易得到开挂神器想逆转人生,可却是个鸡肋的全能辅助。张一念背负“无能辅助”阴阳碑,一把鼻涕一把辛酸泪,为魔证道踏上昆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九转魔猿

    九转魔猿

    他被世人称为鬼将,他以为自己的复仇大记万无一失,直到死时方才知晓原来一切都是圈套!
  •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犹如大河奔流,一日千里。高新技术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国的竞争有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竞争,但其最终的支撑点都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 灵幻帝神——兰馨传

    灵幻帝神——兰馨传

    她是被族人唾弃废人,他是被世人仰望一代强者,直到她遇见了他,她才发现其实自己拥有惊天的潜力。天下最强一定是男的吗?天下的女子难道在修炼上都不如男子吗?难道女子就不能在修为上胜过男子吗?看主角如何打破这不变的神话,斩天地,舞乾坤,逍遥天下,站在世界巅峰。
  • 重生两面:天使与恶魔

    重生两面:天使与恶魔

    她被后母和拖油瓶妹妹还有最信任的老公杀害,家破人亡,她被阎王爷传到另一个世界,是25世纪,成为世界首席杀手,顶级黑客,金牌神偷,世界首席集团的最高统治者,在黑与白中间遨游,她带着恨,重生回到21世纪的被杀害的婴儿时期,人前,她是温柔天使,人后,她是从地狱爬出来的女王!
  • 幻冰灵月

    幻冰灵月

    泪为武,螲为伴。世代诅咒,永伴孤独。永恒,断情。
  • 铁骑三国

    铁骑三国

    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通的人,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在打开游戏的那一霎那,他来到了三国上庸。这个时候,刚刚结束了讨伐董卓,董卓火烧洛阳,跑到了长安。他一步步慢慢的发展,等待着董卓死后也来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董卓没死,而且董卓竟然懂得了发展内政!三国再一次变得风云莫测。他没有绝世的武艺,没有超级的头脑,只是知道一些三国的历史却变得没有了作用。他将怎样玩转三国呢?
  • 萌妻进行时

    萌妻进行时

    许忆梦端过金婉手里的酒,仰头一口气喝下去,那酒很烈,许忆梦被呛得直咳嗽,“咳咳……婉儿,现在我们可以回去了吧!”
  • 警察岁月

    警察岁月

    这本书,并不是真实的事件,但是,给我们展现了人的两面~善良和邪恶,让我们领略故事带给我们的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