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33

第33章 学缘师恩(8)

那时我对哲学一窍不通,对哲学名词一知半解,只是慕名而来。陶军讲哲学没有讲义,也没有书,信口道来,娓娓动听。他讲尼采、康德、黑格尔,讲马克思,当然也讲到列宁的名著《哲学笔记》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他将欧洲的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前后贯串起来。将枯燥乏味的哲学讲得生动活泼。加上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我这个本来对逻辑思维毫无兴趣者也听得津津有味,更令我惊奇的是他还不时蹦出几句本来当时鲜为人熟悉的战国时大哲学家老子、庄子的“语录”。逼得我好奇地还要去翻一翻这两位古代圣人的原著。从心底里佩服陶军中外贯通,古今相融的博学。

第一课听入了迷,此后,陶军每次来中文系给老师讲课时,我总当“旁听生”。听课的老师也从来不管。我不迟到,也不早退,总在开讲前二、三分钟,找个空位坐,静静地听,也不记笔记。讲课者渊博的知识、抑扬顿挫的声调、妙语连珠的幽默,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使听者完全沉浸在学术的氛围中,欣赏他讲授时的学者风度。有位同学看我每至星期六不思回家,却跑去听哲学课而不解,问我:你怎么对索然无味的哲学感兴趣?我笑笑,个中滋味,不能为外人道也。时间长了,我听到一些关于陶军的轶闻。这些不胫而走的口头传说,难分真假,但我听了,很合胃口,还不时“扩散”一下。即使是人们夸张,即使子虚乌有,我也不想去弄清楚,这对我并不重要。如有人说:陶军是武汉解放后,接收大学的军代表。他当时一身“土八路”的打扮,身穿棉军大衣,头戴棉军帽,配上那副架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臃肿的外衣,使他的身材更不起眼。这种不土不洋、土洋结合的装束,出现在武汉许多大学的教授、学者面前时,很为些人看不上眼。陶军第一次给这些满肚子学问的教授作报告时,他一开口,竟是地道的高级知识分子腔,他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接收高校的方针政策,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他分析问题的马列主义水平,加上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使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但依然有一些喝过洋墨水,留过几年洋的洋教授瞧不起,想出他的洋相,于是在陶军作报告时,用英文向他提问,写在小纸条上递上去。陶军看后,将其压在讲台上,继续他的报告。这些洋教授可得意了,以为难倒陶军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在小纸片上用英文提问,讲台上的小纸片多起来了。

待报告作完后,陶军才不紧不慢地看小纸片上提的问题。看完后说:诸位用英文向我提问题,我就满足大家的心愿。说完竟用英语回答,讲得十分流利,是地道的英语,对所提问题逐个解答。这时全场肃静,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而这些洋教授对陶军的回答,竟不能完全听懂,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陶军的这一举动,震动了武汉学术界,那些喝洋墨水的的教授也从内心佩服,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个子并不太高的军代表,这一举动奠定了陶军在武汉学界的地位。

又有人说:“陶军是资深的新华社记者,是曾驻伦敦的记者,若英语不好,能在大英帝国当记者吗?”

又有人说,中国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陶军曾是随行的顾问之一。

又有人说:按陶军之才,决非一个大学的教务长。因为他犯过“右倾”错误,所以未得到重用云云。

这些传言,是否真假,我无法去弄清。但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它为陶军增加了正面影响,增加了一些传奇色彩。我当时就有点异想天开,认为陶军是个才华出众、口才极佳,又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的学者型的党的高级干部。他若搞外交,肯定是一把好手,也能充分发挥他的专长,我想到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国际论坛上纵横驰骋的羊枣、夏衍、乔冠华、胡愈之等一批学者型的政治家,陶军何其相似,这不是谀词。

1962年10月,当中印边界发生武装冲突,中国进行自卫反击战后,陶军在中文系作了一个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记得那一天下午,中文、历史两系的师生将有一千多座位的中文系大礼堂坐得满满的,不少不常出门的老教授亦来听陶军的报告。

作报告的陶军按时到会,穿着依旧潇洒,手摇折扇,在讲坛的靠背椅就坐,会场内开始安静。当中文系总支书记张洪致了简单的欢迎词后,礼堂内掌声四起。陶军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张纸压在麦克风下,这就是他的报告提纲。他一共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讲了些什么,当时未做笔记,现在也很难记得起来。但他报告中关于中印两国边界争端的历史由来,关于英国人制造强加给中国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历届中国政府拒绝的史实以及国际法的相关内容和他自己的精当看法,给听者以深刻的印象。当他讲中印边界的历史渊源时,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地理学家;当他讲印度政府蛮不讲理,试图以武力压中国政府就范时,又义正词严地驳斥,是一个外交家;当他批驳英国制造的非法麦克马洪线时,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的声调,那无懈可击,逻辑性强的驳词,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哲学家。整个报告过程,鸦雀无声,无一人中途退席,尤其是走廊里的学生,在日晒下,汗湿透了全身,也坚持听完。报告完后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报告是成功的。若干年后,我在长江日报读到《印度的对华战争》一书,是一位英国的记者撰写的,其主要观点竟与我在1962年10月下旬听到的陶军的报告如出一辙。而这位记者的著作,却晚于陶军报告多年。特别是对麦克马洪线的批评,与陶军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见陶军又是一位严肃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

听完这次报告后,我再也未听过陶军的其它报告,也很少看到他。在十年“文革”中,我见到同学或老师也打听过他的情况,按“四人帮”的“逻辑”,陶军当一个“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是不成问题的。后来听说,他不到七十岁,就匆匆走完了人生之路。

我和陶军未讲过一句话,他并不认识我。我也不过是旁听过他的哲学课、和大家一起听过他十分精彩的时事报告中的一位无名的学生而已。但他优雅的举止,锦绣的谈吐,雄辩的口才以及他手摇折扇驰骋于三尺讲台的学者风度却栩栩如生,清晰地映现在我眼前,几十年而不淡化、不消失。

(章重,1961年入中文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经济师。曾任湖北省计划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投资公司总经济师)

文华楼承载的厚重师恩

【李昆麟】

为了《回望昙华林》,我再次探访昙华林。走进校园,最先跳入眼帘的,是尘封已久的体育馆。圆拱门,红砖墙,两边宽楼梯,中间木格窗,四檐琉璃瓦,馆外长廊长。在我眼里,它仍然高大、威武、古朴、雄壮。与它规格模式相仿的大礼堂已经看不到了,留下的西式红砖建筑只有女生宿舍小三楼。五十年前,住在这别致小洋房里的我,总是抱着书本步履匆匆地顺着夹在大树之间的、宽宽长长的石板阶梯下到文华楼去上课;晚饭后还要按时跑向那里集体读报,然后上晚自习或听老师的辅导课……文华楼是令人神往的,虽然它已消失,我还是很想找到点什么。

校园内,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牌子的“文华大学礼拜堂”和“文华大学文学院”吸引了我,这不就是原来的图书馆和什么部门的办公室吗?“礼拜堂”是矩形平面,两坡铁板屋顶,四面壁柱重檐。碑文说,这是建于1871年的“基督教圣公会”在中国最早的两座教堂之一。“文学院”是两层楼房,中间石板天井,四周木制文廊。碑文说,这是建于1915年的典型中西合璧的教学楼之一。远处凝望“礼拜堂”,读出了昙华林的历史;近处观看“文学院”,见到了文华楼的缩影。

“文华楼”建造在很大很大的矩形平面上,是一幢围成一圈的三层楼房,楼顶高耸着一座钟楼,是它最特别的地方。从钟楼往下看,地面是若大一个铺满条石的天井,天井四角有不高的树,天井中间有古老的井……从天井往上看,二楼、三楼是宽大的教室和窄小的宿舍,房间外面,有着四角连体的木栏木柱走廊。一楼多半是教室,从教室下到天井还得走四五级台阶,下了台阶可以看见整幢大楼的屋基高出地面一两米,全都由规整、厚重、坚硬的大石块垒成。文华楼啊文华楼,你的确承载了许多许多……你几经变迁,却没有丢失传播文化的重任;你几经风雨,却没有改变培育英才的苦心。

文华楼,五十年前我的脚步奔向你,五十年后我的思绪飞向你。我仿佛听见你的钟声响起,那些刚才还在喧闹、雀跃、嘻笑的年轻人,立刻安静下来,楼内齐呼“老—师—好!”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当文化在中国还没被教授的讲坛和学者的理论弄糟时,我还能够感受一些它所能传达的纯粹的力量。而今当之文化在商业包装、媒介炒作、市场绑架下而尊严丧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力量也随之消失了。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作者用自己良好的文字功底形象的描绘出那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读。《大厂》系列叙事体散文——《偷来的生活》发在2009年第二期《散文》杂志,《工作服》发在2009年第五期《文学界》。省内外还有一些刊物,对这个长篇系列叙事体散文也感兴趣,稿件正在终审中。《盘点四十年》这本散文随笔选,没选《大厂》系列散文只言片字,是考虑到《大厂》系列的系列性和连贯性。
热门推荐
  • 野蛮校花的梦幻奇缘

    野蛮校花的梦幻奇缘

    一段尘缘未了,她该如何............白马王子的出现,让她沉浸在此,她该如何?
  • 重生废材王妃

    重生废材王妃

    一枚古钗让她莫名穿越,出嫁当日夫君出征,她成了整个京城的笑话,却也算合了她的心愿。面对皇后、贵嫔、长公主等各种带着尊贵身份光环的敌对者她锉了,惜命要紧,她忍!面对各种撬她墙角的小三的步步紧逼,反正她又不爱,她继续忍!面对冰冷弑杀的夫君、强硬冷酷的小姑子一号、刁蛮任性的小姑子二号她也只能忍!反正她智商不够脾气来凑,可是绑架、刺杀、下毒接连不断,泥人还有三分脾性呢,更何况她的身份也不低,看她怎么扮猪吃老虎,帮贵妃姐姐斗皇后、帮化敌为友的长公主追求真爱、把两个小姑子一一嫁出,至于那些个牛鬼蛇神更是毫不手下留情,废材王妃也可以活出自己的无限精彩。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自此之后,帝国主 义国家纷纷效仿,神州大地一时间硝烟四起。1883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 南北圻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中法之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挥之不去的伤痛,为后人留下了万般的无奈与叹惜。 宋莉莉编著的《中法战争》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之一,图文并 茂地讲述了晚清中法战争的全过程。 《中法战争》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校草大大的独宠小娇妻

    校草大大的独宠小娇妻

    夏熙雯,在受到闺蜜的背叛和自己暗恋了3年的男生羞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贵族学校,不小心误惹了那里的四大校草。她将会如何化解那四个校草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 国民王子轻轻亲:强宠99夜

    国民王子轻轻亲:强宠99夜

    万世一系的圣人后裔,当是翩翩君子,温润如玉。扯淡!孔钦泽根本就是个抖S暴君!名门高中子在川上,师生和谐,团结友爱。扯淡!这里根本就是一个大写的封建社会!弱鸡平民虞七七,走了狗屎运,傍上孔家二公子。扯淡!明明是那个死不要脸的非拉着人家说要生猴子!校园的战争开始,世家的仇恨展开,在这里生存唯一的方法就是——斗争!【本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又宠又爽么么哒(女主前期还是要吃几个亏,不然怎么栽倒男主手上呢~)】
  • 灵女不悔

    灵女不悔

    她是世间唯一一个灵女,可她却不知自己的身份,遗落六界之中。原本属于六界之外的人,在六界中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当她的身份揭晓,却迎来了世间的一场浩劫。“灵女救世”是天地之主消失前所说的预言。上万年来,六界中的人都在寻找遗世灵女,却没有人曾找到,渐渐地人们都把灵女当做是一个传说,把浩劫当做是一个传说……
  • 九朔之夜

    九朔之夜

    在九朔之夜时,轮回轮回几百年的九家的传人若有一人去世,带有怨恨,即可重生,富有神奇的力量......
  • 灵魂之役

    灵魂之役

    当我们还在探讨人类死后是否会有灵魂时,他已置身灵魂世界!当他以为自己可能要过四处飘荡的虚体生活时,灵魂宿主赋予他新的肉体!这里的所有一切都超出他的想象!灵魂繁多的种族和自己的世界息息相关,绵绵不绝的战争充斥在灵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灵魂磨练成叱咤灵魂世界的风云大亨
  • 破晓战争

    破晓战争

    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上,黑暗的力量蠢蠢欲动。七个种族,七把传说中的武器,是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战还是为了个人的命运逃避?究竟是选择苟延残喘还是洒血疆场?一场生与死、光荣与怯懦的抉择即将在大战中展开。
  • 豪门陷阱老婆对不起

    豪门陷阱老婆对不起

    她和他认识了15年,在这15年里,他对她忽冷忽热,她对他喜欢至极,直到他为了就他的女朋友用枪指向她的心脏说道:“你只不过是我报复你父母的棋子罢了。”便勾起玉指来了枪。当他把女朋友带回自己的别墅时,发现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了,似乎自己的心死了,为什么呢,自己最爱的人不就在身边吗。当他的朋友一次一次的告诉他“她已经死了,是你亲手开的枪杀死的。”他的心为什么这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