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24

第24章 青春华章(7)

现在回想起来,上大学的那几年,的确够苦、够穷困的。但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不满与牢骚,已入老境忆当年,一是年轻,大多数同学都过惯了苦日子,还吃得苦;二是有精神追求,渴望上进,求知欲强。孟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我们当时的座右铭。比起当下物质生活富裕、奢侈,而精神生活空虚、迷茫之人,那时年轻的我们一辈人仍是幸福的。现在的科技迅猛发展,有了电话、电脑、电视,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当时都无法想像出来,而每每回忆那时的求学岁月,那样值得回味、留恋,总是不能忘怀……昙华林是培养我们人文精神的摇篮,是指引我们走进文学殿堂的大门,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从那里扬帆起航。

那时候,中文系强调师范规格,对学生提出了“一口话、一笔字、三百篇诗文”的要求。简明、务实、具体,对于中文系的师范生,这个口号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难忘当时的课堂,当时上课,从没有点名,清查人数一说,几乎未听说有“逃课”的。上大课时,人多,经常先去抢位置,争取坐前面。在没有多媒体的年代,全靠记笔记,勤读多背,养成读书习惯,是那时中文系的传统,背诵经典也是老师们的基本功,华师教授们的传统。方步瀛先生背诵经典的说法很多,如说他每年除了背经书外要把前四史全背一遍,石声淮先生博闻强记,能背颂离骚。我现在还能记得的许多诗文,都是那时在昙华林背下的。小径、草地、树下,吟诵诗经、楚辞,背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中的名曲等,如琵琶行、长恨歌,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曲子,多年以后还能随口而出,都是那时的“修行”。严谨治学,勤于抄录的习惯也一直铭记在心。记得上二年级时,读到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汇释》,爱不释手,那是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一部工具书,但因长时间没有再版,也无法买到,况且也没钱,我竟用了一年多的零碎时间,很工整地抄录在一本很厚的硬红笔记本(相当小32开本)中,有近三百页。现在看来似乎很“傻”,而在那个很喜欢一本书而不可得的年代,这种抄录既可以磨炼意志,也能帮助记忆理解。梁启超《志未酬》诗曰:“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贫困的年代,同学们在名师的指点下,读诗书,攻经典,心目中还装有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思想淳朴、精神生活充实,力求上进。我们的文学功底、尤其是古典文学、古汉语的扎实基础都是那时打下的。它使我们终身享用、受益。

师辈缅怀录

听君好似听晨钟,红玉为心耿耿胸。

公而忘私人似凤,为而不有迹有龙。

襟怀阔受云梦泽,觉悟高登日观峰。

一自彩笔褒美后,烟花锦绣更重重。

书近作雷锋颂,应少川同学之瞩

方步瀛 1964年7月22日

一本小的绿色封面的硬壳笔记本,珍藏了48年,它留下了昙华林求学期间,诸位师辈的题词、祝愿与寄语。这首七律诗便是毕业前夕,方步瀛老师的赠诗,用毛笔书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是他留下的珍贵的墨宝。

1960至1964年正是反“右”、反“右倾”之后,文革之前的四年。这个岁月是文化大革命前相对比较安稳的年代。回忆当时的中文系,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可谓建系以来的鼎盛时期。许多当时极享盛名的教授在教学第一线任教,给我们上课。当时课时最多的是古典文学与古汉语课。前者约五百多学时,后者开了两学年。

当时的系主任方步瀛教授50出头,给我们讲明清文学。他亲自编写的《元明清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近半个世纪了,我至今还保存着。方步瀛教授博学多才、学术造诣深厚。他说一口江西的普通话,讲课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背诵诗词随手拈来。他在文华楼一楼靠北边的一间教室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在教材上所作的听课记录现在字迹还很清晰,用红、蓝两种墨水笔写、划着,那红色字迹居然仍很鲜艳。我翻阅教材,两节课,方教授重点讲授了“醉春归”、“皂罗袍”、“好姐姐”几只曲子,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许久以后我才知道,当时他已发表了几篇研究《牡丹亭》的学术论文,而且受教育部委托,亲自参与执笔起草了“元明清文学教学大纲”的编写。我当时担任古典文学的课代表,毕业时我到华中村方教授家,请他为我写几句话作留念,他欣然同意了,过两天,我在笔记本上读到他写的七律诗《雷锋颂》,兴奋不已。没想到,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方教授。多年以后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没想到他58岁就离开了人世,呜呼哀哉,英年早逝。

高庆赐老师编写的“古代汉语知识”系列教材,他授课的听课笔记,我近五十年走南闯北,多次搬家,今天居然都完整保留着,一直珍藏至今。高庆赐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曾兼任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华中师范学院副教务长。他学养丰厚,学术造诣深,著述甚丰。二、三年级高老师一人独挑重担,给我们全程讲授古汉语课,他是我们求学四年中,给我们上课最多的老师。高庆赐老师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操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起课来,声音洪亮,滔滔不绝,激情四溢,乐此不疲,常常是一边板书,一边讲授,双管齐下。对同学提问,更是有问必答,诲人不倦。我保存的“古代汉语知识”之一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封面下方有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印字样,时间是1962年6月,正是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现存的三本教材,封面分别为白色、蓝色与浅褐色。书上的标记、批语、波浪线、横线符号密密麻麻,从头至尾,没有一页有空白,现在回忆起来,仿佛看到老师授课时的风采与身影,这里面该融进了多少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这些年来,读到艰深难懂的古文,我还会翻阅先生的那套旧教材。

石声淮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女婿,钱钟书的妹夫。他给我们讲先秦两汉文学,他谙习经史子集,治学严谨,精于考据。他身材清瘦,经常一袭长衫,仿佛会被风刮倒似的。记忆中,他像一位老学究,其实给我们上课时,还不到五十,印象最深的是石老师讲诗经、《离骚》,常常板书中配画,低吟诵唱,摇头晃脑,一板一眼、声情并茂。文革后,我调回华师中文系任教,八十年代初,我有幸参加了由石声淮先生任总主编的语文新四书的写作。

欧阳德威老师是当年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主讲唐宋文学,口才特好,有激情,极富感染力。听他的课,同学们常常先去放书包或书本抢位置。毕业时,我请欧阳德威老师写几句话,他书赠七律一首:

铁杵成针费琢磨,潜修四载功夫多。

鹏搏东海扶摇远,豹变南山初跃坡。

续汇百川求广博,不嫌块土愈磋峨。

红专道上无止境,聊以片言慰骊歌。

书赠少川同学欧阳德威 1964年7月26日

临别勉励之情尽在诗中,多年难以忘怀。当时二十上下的我们,对中文系的老师们的尊敬、钦佩、感激之情是发自肺腑的,但我们还不太知道更多的隐情,他们曾历经坎坷、曲折,遭受过严重的伤害、冤屈和不公平的待遇。如方步瀛教授在反“右倾”中曾被作为白专典型受到批判,高庆赐老师五七年被划为“右派”,连石声淮先生也因钱基博先生划为右派而受到牵连。现已古稀之年的吾辈,想起来就心痛不已,可是他们当年在课堂上,那样认真,坦荡,一丝不苟,培育桃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从未听到半点的牢骚、委屈与不满。其实他们当时,年龄都在五十上下,比现在的吾辈要年轻得多,反观多年前的恩师,那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何等之高尚、灵魂何等之纯净。或许,那时没有科研项目、评奖之类金钱、物质的诱惑。他们严谨治学、清白做人,为人师表的风范,是留给学生辈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其他还有许多老师虽未一一叙来,但也都铭记在胸。

昙华林,你是我心中的永远,是百年华师真正的根脉。

(江少川,1960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文系主任)

昙华林寻踪

【汪昌松】

大学四年是在风光如画的昙华林度过的。2011年9月19日同学聚会,大家相约,重游昙华林,踏访文华院。

五十年前进华师求学时,那是一个饥馑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带来国家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缺衣少食。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我们这群年青学子,本来处在青春喷火、生命燃烧的人生旺季,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因饥饿的重压而消减了激情,因时代的重负而没有浪漫。五十年巨变,沧海桑田。当年一二十岁的小伙子,如今都已经七老八十了。再次聚首,重游旧地,大家兴致勃勃,情趣盎然,似乎都想去追回曾经失去的激情,都想去补偿未曾浪漫的遗憾。

去昙华林时,天公不作美,秋风乍起,秋雨绵绵,城区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凉意也阵阵袭来。虽是天气恶劣,却挡不住这群老者寻踪的步伐。从桂子山出发,驱车近半小时,昔日熟悉的老校园终于到了。

我们在雾雨中,在雨伞下,踏访故地。边漫步,边交谈,追怀过往的岁月。走进曾经熟悉的昙华林,眼前的景象却面目全非了。极目所见,是一排排,一栋栋钢铁水泥浇注的密集楼群,原来校址上的教室,寝室,饭厅,回廊全部拆除了。只有几座作为文物保存下来的建筑,尚可勾起依稀的记忆。于是我们只得到当年的图书馆凭吊,到中文系办公楼行礼,到韦卓民校长别墅前膜拜,到曾经住过女生的红楼旁注目,到体育馆铁栅外引颈遥望。而最具昙华林标志性建筑的文华书院则已荡然无存,只有靠记忆碎片的联缀来恢复她的原貌了。

记得我们曾经住了四年之久的文华书院,是典型的西式大学校园布局。校园里古木参天,浓荫敝日,地面上曲径通幽,藤萝缠绕,鸟语花香,幽雅静谧。一色的西式建筑,红墙红瓦,密集的楼群,金字塔顶,高大雄伟。楼宇造型,有方形,有圆形,有菱形,也有井字形,钟楼高耸,平房栉比,一派异国风情。我们住的地方叫钟楼,井字形的建筑结构。楼高数十米,楼的上方四面墙上各有一座巨钟,为报时所用。据说该楼是1871年开办文华书院时所建。而文华书院首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钟楼是书院建筑群的主体。它的东西南面是两层连为一体的楼群,呈封闭式。井字形楼群中间数百平方米地面上,靠主体楼旁开凿一眼深井,井水清澈见底,取之可用。空地的四角各种植一兜梅树,每到寒冬,梅花迎风怒放,香气袭人。井字楼上下两层用作教室和宿舍,上课住宿十分方便。楼的底层回廊环顾,四通八达:向南通餐厅,澡堂,开水房直至运动场;向北与文华楼、大礼堂依次相邻近;向西则可出入于校西大门和校南大门。所以,我们上教室,回宿舍,进餐厅,入厕所,沐浴,饮水,晴天不用遮阳,雨天不必打伞,住和学都在宿舍,足不出户。

同类推荐
  • 追梦

    追梦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女人,年轻时有许多梦想,到了这个年龄,在她回忆旧时的梦想时,那文字就显得愈加深沉,让读它的人有许多同感。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本书旨在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热情地赞扬真善关,深恶痛绝地讽刺揭露伪恶丑,意在使每一位读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寓言的真谛;而且每篇结束都有相应的寓意点拔,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冥渊世界

    冥渊世界

    创始者的觉醒历练死亡乐章的旋律校园帮派的热血争霸最新练气者等级最强少年逆天这一次他,是否可以再一次拯救世界是灭亡还是新生?
  • 都市之断指狂魔

    都市之断指狂魔

    不就是断了根手指,然后又掉下了悬崖吗?只要还没死!金钱会有的,权利会有的,美女也会有的……而他的仇一定也会报的……不要着急嘛,什么事儿都得一样样来!
  • 重生之生活就是还债

    重生之生活就是还债

    韩谨言自从死了之后,就不断的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界做任务。终于得到了恩赐可以重生一回,却要同时重新穿越各个世界,当他终于明白了重生就是来还债之后,韩谨言看着剩下的世界泪流满面:生活**!!!
  • 天音少女:超完美恋人

    天音少女:超完美恋人

    在艾加拉斯学院里,有三位翩翩美少年,一个是只交女友不谈感情的花心王子,一个是外表看起来温柔,实际上却很腹黑的殿下,另一个是行为古怪的少爷,他的出场每次都是笑料百出,超级的无厘头。她是一个酷而霸气的少女,是那飚车界的后起之秀。当她陪同那个帅气的阳光男孩,闯入了他们的领地,威胁到了他们在学院的地位,于是一场保卫尊严的战斗在学院里面华丽丽的上演了。他说:侵我领地者,必受我制裁。她说:想制裁我者,必败我脚下。他和她之间,究竟谁才会是胜利的那一方......
  • 狂影

    狂影

    李毅是一个考古学家,被一个戒指指引到了雷山之巅,突然天降神雷,等他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出现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
  • Essays and Lectures

    Essays and Lectu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朽的时代

    不朽的时代

    (不朽的时代重新写作版)是英雄造就了时代,还是时代成就了英雄?四千年前女皇拔出了父神之剑,驱逐了诸神建立了帝国;两千年前冉王重铸了人族,终结了五族之乱建立了摄政王体系;现今一架飞机消失在了原时空位面,这又会给大陆带来怎么样冲击?精灵强势回归,兽人重新崛起,短暂的战争之后,人族的出路又在何方?被迫穿越的人,又能否找到回家的路途?
  • 匿名战争

    匿名战争

    核战没有爆发,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向二维沉入。窃取真理的狂徒发出了宣告。不想世界毁灭,就给我去玩游戏吧!于是,故事开始了。
  •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宋真宗君臣篇(长篇小说)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从即将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历程即受到一连串挑战:宋时契丹百万铁骑厉兵秣马南侵.小说展现双方制订战略战术的筹谋,后勤保障的施行,攻城略地的生死肉搏,金鼓连天、短兵相接的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边防,间谍战、新式武器给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军万马造成阻遏.在西北,党项部族越来越强大,如何在战斗与和平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把握机会?已经式微的吐蕃重又日渐堀起,如何加以制衡?小说展现宋朝君臣努力做到炉火纯青的平衡术..连年征战将宋朝的经济拖垮,经济上入不敷出,而发展骑兵,巩固国防,需要巨额经费.小说描述宋真宗如何挣得到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巨额财富.小说展现了宋朝茶马古道的开辟,沿海港口的设立,丝绸及粮食、茶叶、瓷器等商品生产的细致过程.小说以重墨描绘汴京、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广东、浙江、辽国等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当时各行业的繁荣程度.文笔细腻似乎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小说是一卷宋时历史的小百科全书,力图让读者领会做事和做人的窍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