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外国人问我:在你们中国有没有一尊佛,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有,这座佛的名字叫做乐山大佛。
说起乐山大佛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一个名叫释海通的贵州和尚。当年海通和尚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坐落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之处,水势十分凶猛。船只到此往往被大浪颠覆,每当夏天雨季多发的季节,江水便会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忍,暗下决心要凭崖刻造佛像,欲仰仗佛的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海通和尚走遍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这里面还有一段后来流传极广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史实),传说佛像动工后,嘉州有个官吏听说海通和尚为修建大佛化得了许多银两,便起了贪念,带上官兵找到海通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简直是目无王法,罚你纹银多少两(数目一定不少),限你多少日内交齐(限期一定不长)。”海通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住三江水患,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海通和尚不肯松口,就恐吓说:“要是交不出银子,就剜掉你的眼睛。”他以为海通和尚害怕失去双眼就会交出银子,哪知道话音刚落,海通和尚就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自己的眼睛剜掉,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银子。”说完,就自己剜出双眼,捧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海通和尚真地剜去双眼,顿时吓得不知所措,狼狈而逃。从此海通和尚为修大佛专诚忘身的事迹在百姓间广为传诵,再也没有贪官污吏敢来敲诈勒索了。
然而,海通生前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后来,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继承了海通的事业,组织人力物力继续开凿,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整整花了九十年,才修凿完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直到现在,洞内还有一个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眼珠的海通塑像。
相信这个故事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因为在我们小时候读书的课本中就曾经读到过,而每当我读到海通和尚“自目可剜,佛财难得”一段时,便不由得感到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了自己的心田,让我深深感受到海通和尚矢志不移,不顾一切也要将自己修建大佛的宏愿坚持到底的可贵。那一刻,其实他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象征,为后来修建大佛的人们树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如果说,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曾经让无数人举目仰望,那么,我要说,还有一尊佛比乐山大佛更值得人们从心底去仰望,他就是乐山脚下海师洞中的海通塑像。
末了,我想起了一位无名诗人的小诗:
让大佛矗立江滨,百代雄峙,引得无数游客,香客纷至,你自己却住进一个小小山洞,占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小位置。
乐山,从此有了一件稀世瑰宝。
而你,何曾因大佛而洋洋自恃?
化缘,愿化去劳苦功高,斋钵里,仍盛着清贫、寡淡的日子……
我知道,你是不会稀罕金钱的,也不希图我燃点几炷香火祭祀,——呵,谨在你的斋钵之中,轻轻地,放上我的这首小诗……
——《海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