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来自《太湖美》中的这段歌词便是我对太湖最初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从未到过太湖,但太湖宛若一位梦中情人已经萦绕在我心中多年,直到有一天我来到了江苏省的无锡城,才算了结我梦中的这段情缘。
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有一个半岛名为鼋头渚,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这里就是我与太湖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据载,南北朝时,梁武帝曾在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诗,留有“鼋头渚边濯足”的遗迹。甚至连大文豪郭沫若也曾在此吟道:“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一代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我此次的鼋头渚之旅平添了几许风韵。
此时正是春天里樱花盛开的季节,鼋头渚上的樱花更是开得格外灿烂,仿佛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游人们在樱花树下流连忘返,即使天空中正落着小雨也丝毫没有减少游兴,这使我想起故乡武汉来了,那里这时也正是樱花盛开的时候。只不知与这里的比起来,谁的风韵更加动人。
细雨中,我走到了鼋头渚的灯塔旁,看到了一块极大的景名刻石,以黄石之古拙更衬托出书法的遒劲雅致。主石正面镌刻的“鼋头渚”三个大字,系清末“梁溪七子”之一秦敦书手书。该石背面的“鼋渚春涛”,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写。听说,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那么当夜深人静、波涛击打到这里的时候,如果侧耳聆听,那是否就是历史的回声?
我站在大刻石的旁边,望着碧波荡漾的太湖水,心中油然而升起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听说当年范仲淹写此佳作时并没有到过岳阳楼,也有人说《岳阳楼记》中洞庭湖其实是以太湖为背景想象而成的,岳阳楼我很久以前就已慕名去过,当时并未感受到文中的那种气概,但这次只是站在太湖一角的鼋头渚上却已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岳》文中的感觉。至于文中描写洞庭湖春日景色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我想如果没有下雨,并且太湖的绿化能还原到北宋的程度,这段描写的确十分吻合眼前的景色。而且鼋头渚与岳阳楼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湖上有君山;鼋头渚则面对太湖,湖上有仙山。隔湖看岛,同样置身有“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境。所不同的是岳阳楼紧贴长江,而鼋头渚与长江距离远了一些。不过,鼋头渚自身的山势,却要比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壮美得多。难道当年范仲淹真是站在这鼋头渚上作的《岳阳楼记》不成?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上船返回的时候,可我却还没有体会够这细雨中太湖的风韵,那么就权当作我与太湖一次短暂的约会吧,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太湖的景致比现在更加美丽,湖水更加清澈,重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诗画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