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文的电视由希腊文tele(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连接组成,意为远距离传达的可视画面。电视刚诞生时,主要用于播映现成的舞台剧和电影。当时,人们称电视为“家庭的戏剧”、“小电影”或“屏幕电影”。现在,电视节目包罗万象,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
1936年,英国播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1958年5月1日,中国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播出节目。1940年,美国研制成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我国1973年5月1日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电视剧:电视剧是在电视发展过程,出现的一个新艺术品种。电视剧是融文学、戏剧、电影等表现方法于一体,运用电子技术制作,通过电视传播综合性艺术。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口含鲜花的男人》于1937年在英国播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于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播出,在一间约60平方米由办公室改建的演播室里直播了此剧。当时,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电视剧”这个名称,由《一口菜饼子》的主创者胡旭第一次叫出。
电视的诞生晚于电影,但由于它用无线电传送画面和声音,不仅和电影一样视听兼备,现场感也强,可信度高,及时甚至同步播出,可在家庭近距离收看,又囊括几乎所有的艺术种类,极受观众欢迎,成为电影强劲的竞争对手。
电视剧的特点:电视剧的特色是“快”。电视剧多使用录像设备制作,导演和演员在录像时,马上就可以看到每个场景、每个动作,这缩短了电视剧的制作时间。电视剧多借助现代高科技制作,节目一旦完成,很快就可播映。在国外,有的电视剧仅两天就拍完了。
由于电视接收机屏幕小,电视剧多用中景和近景,很少用全景(除非必要),特写镜头也较多。这样,电视剧演员的表演离观众相当近,这种表演,必须更真实、细腻和生活化。
电视观众对节目有充分选择的自由,不爱看就关机或换台,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决定了电视剧必须通过强大的吸引力抓住观众。
单本剧电视剧:单本剧即一部电视剧,介绍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一次播完。单本剧无固定时限,但一般为0.5~1小时,有的也可长一点,如日本单本电视剧《望乡之星》长达2.5小时。
戏剧集电视剧:这类电视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人物贯穿各集,但每部电视剧的情节各自独立,无连续性。如英国电视剧《007》,一集一个故事,独立成章,所有故事都由代号为“007”的詹姆斯·邦德贯穿,各个故事都表现“007”的大智大勇;另一种以作家为单位,将各单本戏集合成为某作家的戏剧集。如把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改编为37部电视剧。戏剧集这种形式的电视剧主要出现在国外。
连续剧:又叫系列剧,其人物和情节连贯,每集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集一般40分钟(有的仅15分钟)。如英国的《居里夫人》、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台湾的《春去春又回》、中国的《渴望》等。
连续剧是最常见的电视剧,长篇连续剧在国外、港台尤盛行,有的一播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
小知识
电视剧带来的巨大冲击
电视剧猛烈冲击了戏剧、电影。在美国,每年摄制的故事影片约200部,而电视剧却有几千部,就连好莱坞也要集中80%的生产能力生产电视剧。在日本,每年生产电视剧也达2000~3000部。英国BBC广播公司每年用于电视剧的开支就达2000多万英磅。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大批知名电视导演和演员,许多知名的电影或戏剧演员,同时也是知名的电视演员。
电视剧如此重要,不妨将其称为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戏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
影视创作手段
影视是一个综合艺术,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影视内容丰富、完美,表现情感,展现主、客观世界,达到其创作宗旨。
影视时间:影视画面是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在表现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时,完全不受局限。它可表现一昼夜间人事的变化,也可表现人物一生乃至几代人的命运变化。有的影片,几个镜头一闪,就表示一年或几十年过去了。
运用技巧,电影能让时间停顿或重复,如在《原野》中,仇虎杀死大星后,从屋里走出这个动作重复三次,表现出仇虎杀人后良心受谴责的心慌意乱。
电影可以让时光倒流,在正在进行的生活画面中插入过去的生活画面。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对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就是时间的回溯。
电影还可利用特殊手段将时间拉长或缩短。拉长时间的方法是:用多架摄影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事物的运动,然后组接,从而使该事物的运动时间拉长几倍;重复同一个动作也可看做是时间的拉长;有些快速拍摄的慢动作,都是时间的拉长。如将人物奔跑的动作放慢,时间延长。缩短时间的主要手法是省略和减速拍摄。这种手段在卓别林的独具魅力的无声影片中经常用到,如在其《摩登时代》中,为表现把人变成机器的主题,操作机器的动作比正常时间快得多。这种时间缩短技巧,有时会产生滑稽、幽默、夸张的艺术效果,有些喜剧片常有使用它。
时间表现方法,是电影、电视的一大特性,给影视艺术表现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影视特效:在电影、电视中,经常出现火车相撞、洪水泛滥、飞机坠落、地震惨祸、墙倒房塌,以及神话片中的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镜头,这些都不是实景拍摄的,而是使用特技,以求以假乱真。
有的特技,可以利用摄影机的性能和照片洗印技术完成,如利用延时摄影,拍出花在瞬间开放;利用停机后再拍,出现神话中的隐身术;利用倒拍、倒放,即做出武侠跃上高崖的效果。有的利用模型、图画或照片完成,如火车相撞、飞机坠落等;有的模型可坐人,有的不比玩具大,拍摄中真、假景交替结合,使观众看不出破绽。
科幻片多用模型拍摄,有的用背景或透镜合成,如汽车穿过城市的镜头,演员在真车里表演,车不动,用已拍好的胶片,在半透明的银幕上变换,观众就可看到汽车在那个城市急驶。
有的特技靠遮片完成,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姐妹俩由一人扮演。在游击队会面时,两人同时出现在银幕上,拉手交谈,就是通过两次曝光完成的。
用“拟音”特技,可摹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如马蹄声、格斗声等。
电子计算机参与影视片制作后,各种特技效果更显扑朔迷离。
影视画面:影视语言,就是导演按预定顺序,将各个形象和要素(镜头)一个个接连而成的语言。
电影是“看”的视觉艺术。一部影片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审美效果,均靠活动画面体现。有声有色的活动画面,是电影的语言。画面包括画面构图、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等)、镜头的拍摄角度(如俯、仰、垂直等)、镜头的景别(如远、全、特写、中、近等)和镜头的连接方式等。
早期的无声电影,虽无台词和任何音响,但仍能叙述出完整故事,刻画出性格鲜明、感情丰富的人物,使人具有强烈的审美享受。如无声影片大师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城市之光》、《淘金记》等影片,都充分显示了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绝妙和魅力。
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纪实性、直观性、流动性、连续性,以及绘画感和雕塑感,又像戏剧一样具有部分幻觉性。有人把电影称为“视觉交响乐”。
节奏:影视是时空艺术,其节奏表现更显著。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手段,导演用这种节奏可使观众激动,也可使观众平息。影视是运动的艺术,节奏以镜头运动为基础。长镜头可以有控制地快慢交错,创造出适中节奏;短镜头可以通过快速剪辑,超越现实生活地压缩时间和空间,可形成快节奏。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一场戏中,用了139个镜头,使镇压和被镇压两种画面反复出现20次之多,通过镜头长度的变化,用节奏加强了戏剧冲突。
节奏可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指故事情节本身的节奏、演员形体动作、语言表情、镜头调度、场面调度,以及景物、色彩影调、音响、音乐等。外部节奏就是蒙太奇节奏,决定于镜头的组接。内部节奏主宰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又影响内部节奏。影视片中,该细致描述的,不能一晃而过;观众已经明白的,绝不拖泥带水。节奏要符合观众的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