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泛指引用别国的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国是春秋时期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但楚国对人才不怎么重视,有许多有才干的人因为怕遭受迫害而跑到别的国家去,也有的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而到别国去,因此,楚国的人才就流失了很多,而楚国的当权者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他的朋友王子牟犯了法,逃到别的国家去了。楚国就有人散布谣言,说伍举跟王子牟是同伙,是他护送王子牟逃跑的。伍举害怕楚王冤枉他,就带着家人逃到郑国,准备再逃到晋国去。因为晋国很重视人才,而且很重用这些人才。
伍举到了郑国,遇到了他的一个好朋友,蔡国大夫声子。声子正要出使晋国,就问伍举:“你怎么跑到郑国来了?”伍举就把情况讲了一遍,并表露了想回楚国的愿望。声子说:
“你先到晋国去,我一定想办法让你回到楚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了事,就到楚国去为伍举伸冤。楚国令尹子木接见了他,向他打听晋国的情况。子木问声子:“晋国的大夫与楚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大夫更贤德?”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的卿。但晋国的大夫却很贤德,都是当卿的人才,如杞梓、皮革等,都是从楚国过去的。楚国虽然有许多人才,但实际上却是为晋国培养的。”
声子又说:“善于治国的人,赏罚分明,如果刑罚太滥,就会使善良的人都惧怕。”然后又列举了许多楚国的人才到晋国,帮助晋国打败楚国的例子,说明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带来的恶果。
声子最后又说:“现在伍举因为有谣言说他护送王子牟逃跑,非常恐惧,逃到晋国去了,但他希望楚国能赦免他,因为他与王子牟事件毫无关系。目前他将被晋国重用,要是他真的与楚国为敌,那不是一大祸患吗?”
子木听了声子的话,省悟过来,感到很害怕,就去向楚王说明了情况。楚王就派人到晋国去把伍举请回来,并答应给他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