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6200000018

第18章 丧葬新风俗(4)

幼儿诞辰礼俗

一个孩子自出生至周岁,家里人、亲属给他庆祝,实行许多仪节,他自己对此却是茫无所知。小孩幼弱非依赖家庭而不能生存。到了能够行走之后,感觉渐灵知识渐开,而社交范围也渐渐扩充。这一段童年叙述大约从三岁起,到十六岁成年期止。从此就可以详细观察,一人从出生开始,他的地位如何变迁,他的关系如何扩大,从父母和家庭至宗族和外族。

断乳

孩子长成大约两三岁的光景,他的母亲因生了小的弟妹,就要把他吃乳的习惯戒掉。小孩自己当然不愿断乳,时常抓着母亲乳头,做母亲的没有法子,只得暗地用姜汁涂抹乳部,小孩吃着觉有辣味未免痛哭流涕,经过数次试验,也就放弃吃乳的习惯了。

断乳显然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阶段。断乳前期母子关系十分密切,不论吃睡玩游,终日都紧跟着母亲,母亲工作时,也把他负在背上。断乳之后饮食不必依赖母亲身上供给,母子关系渐渐放松,又因和同辈小孩游玩发生兴趣之故,常和母亲间隔。这么一来孩子渐渐离开完全依赖母亲的生活了。小孩的母亲回到她的娘家时,或她姊妹家时,就把幼儿带去。因此小孩又认识了族外的戚属,戚属也使他的社交范围又扩大一层。如果幼儿是长子,他第一次到外祖母家时还有特别礼物。

“过关”

乡间小孩未成年而死亡者为数不少。村民皆以此归罪于邪煞作祟。厌禳之法莫如“过关”。“过关”一词,乃指道士为小孩作法越过关煞以免死亡的意思。每个男孩子在一、三、六、九诸岁的周日,都逢关煞,必请道士作“过关”法。十六岁时又过最后的一个成人关。这些作法不免带有迷信色彩。

“收惊”

所谓“收惊”里面,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

小孩到了五六岁以后,便可自己出门游玩。回来时有时疯狂发作,家里就以为他在外面受了惊,致把魂魄散去,所以得病。治疗之法莫若“收惊”,收惊法有多种——一是陈夫人收惊法。小孩受惊,母氏量米一杯,用布包之,来到娘奶神像前,恳求祷告,双手捏着米杯,频频摇动,口里唱着:“天灵灵,地灵灵,收惊娘奶第一灵,乞猫惊,乞犬惊,乞鸡惊,乞鸟惊,乞墙惊,乞壁惊,我涕都不惊。”唱毕,开布视米,觉有低浅,添米使满盏,包而复摇,也和前面一样再唱一遍,唱毕又开布添米,一直到达杯中米紧满,添无可添之时为止,那小孩的惊就收回来了……二是母亲呼喊收惊法。小孩的母亲问明孩子游玩的地点,拿着孩子的一件外衣和一个镜子,来到原地用手向地上连拍三下,口里念着:“某某不要惊,赶快跟着依嬷回去。”然后从地上拣一块石头带回,一路上狠命地呼喊着,某某回来,某某回来,到家后,把镜子、外衣和石头都放在孩子床上,据说这样的惊也就收了。此种“收惊”又谓“喊惊”。

入学

孩子长成七八岁的光景,就送到私塾去读书识字,入学之初,由做父母的带他到学馆里去拜谒教师,又由教师带他到孔子像前焚香膜拜,这叫做“拜谒万世师表”。孩子入学以后交朋结友,生活方式又扩充一层,家庭环境之外,又有学校环境。无论其数年辍学,抑是终身读书,他这时所交的朋友,往往是最亲密的知己,一生往来感情坚固,如为异姓,将来常订为儿女亲家。入学时期也是男女分离时期,家里兄弟入学,姊妹们则学习针线女红。以是男女此时渐形间隔,到婚嫁时则根本分开。

“灿斗”

凡男孩子自一岁到十六岁,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陈夫人生辰的那一天,都必须行“灿斗”礼仪。“灿斗”与平常斗不同,届期陈设五光十色。斗中置一“童子佛”。“童子佛”代表男孩子,如果一家之内,有三个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子,则斗内须置三个“童子佛”,每人有一个,各个写着名字记号不可混乱。“灿斗”陈设完毕,置厅堂几上,由道士前来作法。

道士在这一天十分忙碌,必须挨户作法,他进门即吹“鸣角”摇法铃,俄顷移“灿斗”于小孩床中,如果孩子不止一个则置年龄最长者的床中。道士去后,“灿斗”仍置床中,俟“流芳灯”熄灭后,始可移动。“流芳灯”须待自熄,如中途吹灭,则认为不祥之兆。娘奶生辰行“灿斗”礼,小孩每年自己的生辰也必备办菜肴、钱纸等供奉陈夫人,民间之俗谓之“烧娘奶纸”,这也是颇为迷信的。

“出幼”

“出幼”是男子成人之礼,“上头”是女子成人之礼。现在二者皆在婚嫁时行之。男子行“出幼”礼时,必起一个名字,留为登载族谱之用。旧社会男女到成年期有“人社典礼”仪式,未行此礼的男女都不算为完全资格之人,行礼之后,他们方才能够享受成人的一切权利义务。周代有冠笄之礼,与人社典礼意义颇似。在今天看来,这所谓“出幼”与“上头”,恐为冠笄之礼的演变罢了。

成人诞辰礼俗

生辰寿诞礼俗

我国人生礼俗以诞生礼和丧葬礼为两级,以成年礼、婚礼为中介,分成两个大的段落。

在这两个段落之间,人生礼仪比较稀少,只有不同年岁的寿诞礼仪,并且显得不那么重要。

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重视寿诞礼仪,即使寿星们不在意,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做面子的礼仪上作文章。

寿诞的基础

寿诞礼仪的基础,是源于较独特的文化信仰传统。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讲的是五种人生理想。民间的说法是福、禄、寿、喜、财。古籍的说法略有不同,寿排在五福之首。《尚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不仅寿居首位,而且其他几福也多与此有关,比如康宁、考终命。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基于上述观念,古人今人都十分重视寿龄。在古代文献资料中,这方面的记载不计其数。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领域千方百计地寻求、实践长寿之道,也苦心孤诣地在信仰、礼仪生活里创造、应用长寿之术。首先,人们创造了祝福、庆贺长寿的礼仪——寿礼。其次,人们根据社会价值观等赋予一些行为以特定的意义,比如拣佛头儿上寿,对人弄刀折寿……从而趋利就福、远祸避患。再次,人们还创造了寿星这样一位吉祥人物,时常加以寿礼;把寿字用许多形体写出来,组成“百寿图”;择定许多长寿的象征物,入诗入画,借以寄托长寿愿望。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我国传统寿诞礼俗的丰富画卷,而其中寿礼最为突出。

寿诞的仪式

寿诞礼仪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终生要重复好多次。虽然礼仪的中心意义都在于祝福、庆贺健康长寿,但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小时候的一般不叫寿礼,而俗称“过生日”。人们认为,小孩子、青年人做寿是不妥的,要折寿。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举行寿礼。不过,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做寿”的,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

过生日对儿童、少年以及青年人来说,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情,父母家人一般都要以某种仪式予以庆贺、祝福。这种礼仪虽不像其他人生大礼那样隆重,却也明晰地记录着青少年成长的脚步。当此之时,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往往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信心和智慧。

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要举办家宴庆贺。山东俗称小孩生日为“长尾巴”,中午的家宴要吃面条,称喝“长命汤”。生日忌喝“米汤”、“黏粥”,俗话说喝了要“一年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不长。世家大族小孩过生日也有接受贺礼的。

寿礼也叫“过生日”,此外还有“做寿”、“祝寿”、“庆寿”、“贺寿”等名称。特定年龄又有特定称呼,如“庆八十”、“贺六十”、“古稀之寿”等等。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因为我国古代以椿萱代父母,“椿萱并寿,兰桂齐芳”

里的椿萱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寿礼一般在40岁以上才开始举行,甚至更晚,各地、各代风俗不同,没有统一的年龄。

山东泰安地区从66岁开始庆寿,湘西土家族是50岁开始祝寿。有的地方则不论年龄,只要添了孙子、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但一致的规律是:越做越大,越做越隆重,整数之寿(俗称“整寿”)较零数隆重。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因而这个年龄以后的寿礼很是隆重,“八十大寿”往往是寿礼之极。逢十、逢五之外,其他零数一般不大办寿礼,要办,规模也比较小。

传统寿礼有一套仪规。先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到了生日那天,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之位,司仪主持仪式,亲友、晚辈都要来上寿。辈分不同,礼数有别。平辈往往只是一揖,子侄辈则为四拜。有的并不设寿翁,客人只是到寿堂礼拜,而由儿孙辈齐集堂前还礼。当然平常人家也有不设寿堂,只设寿案的。旧时北京这情形时,多是到香蜡铺请一份木刻水印的“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儿,夹在神夹子上,头前摆上寿桃、寿面,点上一对红蜡,压一份敬神钱粮而已。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主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宴席的馔肴不外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少不了的是面,俗称“长寿面”。贺寿的来客都要携带寿礼,诸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万年伞等。这些礼品中但凡能缀饰、点画图案的,一般都要加上一些象征长寿的图案等。此外,各地又有独具特色和意蕴的礼品。山东掖县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为父亲祝寿,一定要做祝寿饽饽一摞(五个),然后再加一个,一摞祝寿,另外一个供寿星(神)。蚕乡浙江海宁则要给老人做绸衣、绸裤、绸面鞋子,用抽不尽的蚕丝祝福老人长寿绵绵。

民间信仰是建立寿诞礼仪的基础,因此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壮族寿礼,举行寿礼时晚辈要用猪肉、鸡来祭祖先,有的地方还要请师公念经。行礼之后,大家还要簇拥着老人唱“祝寿歌”。土家族的寿礼,其仪俗和寿星的年龄大小有关系。60花甲的寿礼一般就比较隆重了,亲友都要送礼品来祝寿。其礼品除一般的食物以外,还要有面和鱼,面称“寿面”,鱼则象征“百岁有余”,此外还送寿幛、寿匾、彩对、福禄寿喜星图或瓷像。若是百岁大寿,则不论平时交往疏密,人们都慕名前来祝寿,因为“山中虽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大家还要为寿星立碑刻传,宗族还要将此事书于族谱,主家亦要向来宾馈赠礼品等。

人寿俗信

寿诞礼仪的许多仪式是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上的,了解这些俗信,对于理解寿诞仪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人的寿命的俗信很多,诸如:一些地区小孩十岁的生日由外婆家给做,称“爱子寿”;青年20岁的生日由岳父家做。“做九不做十”,即逢整十时在虚岁数九的那年做寿。有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十、九和当地方言贼、鸠谐音,故不做。40不做,因四与死谐音。

做冥寿,也叫做阴寿,指祖先亡故以后,每逢整十,子孙就设神像或神位于堂中,对之行礼,设坛延僧,诵经礼忏,以此表示后人的孝念。冥寿亲戚朋友有送纸扎锭者,也有登堂拜祝的。

人们相信行善积德延年益寿。扶贫济弱、修桥补路都是善举,可以积德。不过,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就产生了可以积寿、增寿的象征性行为,诸如诵经礼忏、烧香祷告,庙观施舍,放生,抄写经卷等。壮族则有“添寿”之举——旧时不少地方年过五六十的人都有寿米缸,平时总要在缸中放上几斤米,不能断,表示延年益寿。每年到新节,儿女们要选上好的白米,倒入缸中“添寿”,亦称“养缸”。缸里面的米平时不能动,只有做寿时才能舀一些出来煮干饭,敬给老人,表示儿女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民间信仰认为,寿命在天,寿数有定,该活多大年纪就能活多大年纪。因此,寿数就像个人财产一样可以出借、转让。“借寿”仪俗就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凡家人有病,医治无效,深知没有活命可能的时候,人们便认为此人寿到,只能借寿给他,以求延寿。出借寿数的多是病人的子女或亲戚至友,并且必须自觉自愿,否则不会灵验。借寿时,出借寿数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拜祷,祈求老天爷允许借寿。如果病人出乎意料地转危为安,人们就认为老天已经准许借寿,因此要焚香许愿,答谢苍天。假如病人一命归天,出借寿数的人也要烧香祷告,取消前言,以免冥府阴司的阎罗判官阴差阳错,把出借的寿数误判给了别人。

借寿之外还有补寿之说,毛南族的“添粮补寿”即是如此。毛南人认为吃“百家米”可以补助健康、延年益寿。其仪式有讨粮补寿,即由老人亲自到粮行去讨粮,一般粮行都允许老人抓一把米,老人也留几分零钱。讨几十个粮摊,可得三四公斤米,然后专供老人食用。

如果吃后不起多大作用,便要办酒席请亲友来“添粮补寿”,并举办“添粮补寿”仪式。添粮补寿仪式是由子女来操办。选定吉日后备办酒席,亲友各带三五公斤米来,还用红纸剪一个大寿字贴在方形蓝布或黑布上,称“寿屏”,以为贺礼祝寿。主家把亲友带来的米倒在箩筐里拌匀,然后师公来到神台前,手拿符告,节奏均匀地拍打,口唱“六马歌”和“十二月添粮添禄”等歌,并把箩筐里的米按仪俗舀起,供老人“补寿”食用。之后,把寿屏挂在香头堂下面,宾客一起入席就餐。席间,来宾多讲一些吉利话,祝老人长寿健康,师公还要唱“祝寿歌”。“添粮补寿”一般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一世只办一次,在满60周岁的那年;但也有高寿的人一世搞几次的,即隔三五年便搞一次。毛南族的“添粮补寿”和借寿不同的是,后者以为寿数命定,前者以为事在人为,但它们共同的是,人们长命百岁的愿望是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满足的。

民间祝寿礼俗

我国民间习惯以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从60岁开始,各地风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

庆祝寿辰,一般不能自己给自己庆祝,而应由子女或亲戚朋友出面举行。

子女或亲朋在决定给“寿星”庆祝寿辰之后,如果较讲究的,应预先发请帖给其他的亲朋好友。请帖要大方、庄重,措词要精练达意。内容主要说明:为谁祝寿、寿期何日、地点何处即可。较一般的,则只需作口头邀请。亲友接到请柬后,一般都应准备一些寿礼。寿礼的范围很广,但最常见的有寿糕、寿桃(如季节不当令,也有用米粉做成桃子样的)、寿面、寿联、寿幛等。但并非全部,只准备其中一两样即可。

主办庆寿活动的人家,应预先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纸或绸剪贴一个大红“寿”字;有的则挂一幅书法家书写的“百寿”中堂。两旁张挂寿联。按照旧俗,寿辰庆祝活动从寿辰的前夕就已开始。亲友寿礼都先行送到;当天晚上先由女儿女婿设宴为“寿星”庆寿,并款待宾客,在我国民间这叫做“暖寿”。第二天才是寿辰正日,宾客云集,向“寿星”道贺,并由宾客推举代表致祝寿词。寿宴席终,当宾客们辞谢时,主人也要适当回赠一些纪念物品。

当然这种旧式的祝寿活动。它时间长、仪式繁,破费钱财又耗费精力。而且封建礼教气氛浓重,目前已完全无此必要照搬。通常只需在寿辰的当天亲友聚会,送上若干寿礼表示致贺,主人家也只需招待一餐宴席,主客都感到尽兴就可以了。

同类推荐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传说哈密

    传说哈密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热门推荐
  • 塞上作

    塞上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黑暗王国

    我的黑暗王国

    黑暗王国的掌门人意外附身于一位妈妈身上,从此掌门人和这位妈妈的命运……
  • 异世界日常生活

    异世界日常生活

    魔法和科技的融合,属于异世界的日常。.....
  • 封魔圣记

    封魔圣记

    他底蕴神秘,却平淡如水,他手段狠辣,却心存柔情,他本不该活着,却在命运的剿杀下屡屡苟得生机,一次偶然的邂逅,他与一位职场强人产生了意外的纠葛,平凡的过往,不凡的人生,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就此展开…
  • 穿越之三界传说

    穿越之三界传说

    伟大的文学家奥尘多大公爵改变了历史,创造了人类思想界的解放,命运的洪流让他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拨开了黑暗,找到了光明,他引领我们在蒙昧中不断前行。在神圣的圣所前,面对圣洁的光辉,在帝国至高的皇家议会中,直视王权的金冠,在大陆最为崇高的至高山峰上,平视苍穹之巨龙,然后,他总是会拿出标志性的战斗十字架,翻开记录着无数灵魂篇章的笔记本,并郑重告诉所有人:说我偷看公共女澡堂,那是诬陷!
  • 重生为豪门独子

    重生为豪门独子

    一个职场与情场全都失意的少年刘耀,因为偶遇百年一见的天象奇观顺利重生,来到一个家财万贯的首富家庭,从而成为这个家庭的独子。从此,刘耀过上了富家子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纨绔,反而奋发图强,依靠家族给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大战天下。在刘耀奋斗的过程中,美女时时环绕,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什么11头头,官场大亨,商界大鳄都渐渐唯刘耀马首是瞻···
  • 天魔之道

    天魔之道

    天道!魔道!天魔之道!跟随林东,看林东的人生经历。
  • 今日那年的我们

    今日那年的我们

    那年初遇,正是青涩年华今日重逢,却已满目沧桑岁月变迁,同样的景物,同样的人不同的,只有心罢了遇见本没有对错,分离是为了最后的重逢,等待只因那年,树底下我们共同许诺过的,誓言。有些事,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有些事,坚持了,才知道对错……
  • 兑换英雄联盟

    兑换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最强的技能是什么?疾步?引燃?闪现?不不不,现实中,重生技能才是王道啊!那么,英雄联盟最强的英雄是什么?虚空行者?流浪法师?时光老头?不不不,我觉得是莫雷洛,亦或者敖兴???但是英雄列表没这两个英雄啊!张凡阳对此表示很苦恼!行走虚空什么的,一点也没有毁灭世界来的带感!
  • 富少贫女的罗曼爱情

    富少贫女的罗曼爱情

    京城集团总经理张辰轩帅气多金高学历,偶遇林语,这个帅气、短发、行动干脆利落的林语俘虏了辰轩的心,然而两人之间经济水平以及阶级地位的巨大差异,让林语内心十分矛盾,随后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成就了这对富少贫女的罗曼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