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崆峒山悠久光辉的历史,加之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士、骚人迁客。司马迁曾慕名登临;东汉大哲学家王符曾流连忘返;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曾隐居山中采药著述,研习针灸,著成《针灸甲乙经》。此后历代文人名士有的虽没有到过崆峒山,但题咏盛赞崆峒的佳篇妙笔。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赵时春;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尤其是1986年胡耀邦同志视察平凉时,欣然命笔题写了“崆峒山”。这些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五)地方民俗文化
崆峒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生活在陇山地区、泾河上游的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上这里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群落,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迁往他乡,有的与汉族人民融合在一起,不管哪种情况,他们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是崆峒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崆峒山和陇山地区历史上生活过的民族主要有:先秦时期的戎族,如乌氏戎、卢人、犬戎、义渠戎、混夷等;汉魏时期的羌族、氐族;唐宋时期的吐蕃、党项;元明清以来的回族等。这些民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要从事畜牧业,或者农牧业并举;二是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现在平凉方言和地名中尚保留着这种民族语言的子遗,如“朝那”、“乌氏”、“庄浪”等;三是这些民族大多崇尚勇武,骁勇善战;四是有着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如服饰、建筑、婚丧等。
(六)崆峒武术
崆峒武术也是崆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始祖于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其第十代掌派燕飞霞,曾在1956年北京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1997年随中国武术团出国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和拂尘五项冠军。1959年离开崆峒先后在新疆、上海、南京、无锡、广州等传授弟子,名扬海内外。崆峒武术传统源远流长,据《尔雅·释地》载:“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诗“世传崆峒勇”,杜甫诗“崆峒足凯歌”。道教武术讲究关系密切,以保护宗教和强身健体为宗旨,经代代相传发展至今。崆峒武术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强功力为目的,其拳路有五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和神拳门五大门,每门又有十六套拳术和器械套路,还有留传下来的各种秘谱,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崆峒武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峨眉、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其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中。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崆峒派武术分五大门,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术和器械套路,每套套路又有几样“奇兵”。除此,还有一套先天十八罗汉手,此拳是达摩所创的少林母拳,是崆峒派武术基本功。崆峒派武术的飞龙门是初级门,套路有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铲、飞龙棍、飞龙双鞭等。追魂门和夺命门与飞龙门内容相似,只是一级比一级技高一筹;醉门是功夫较深的一门,有些功夫属于绝技,如醉双剑、“醉八仙”堪称拳中之王,有跃、翻、扑、腾等高难度动作,变化莫测,复杂惊险,不易掌握;神拳门是最高武功,可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是崆峒派武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功夫。
二、崆峒文化的旅游开发
崆峒山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通过为国家4级旅游区。2007年1月上升为国家5A级名胜区。崆峒山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一个亮点。
黄帝问道天下闻,崆峒雄奇遐迩传。近年来,平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以崆峒山为龙头、其他景点为补充的串珠式旅游产业格局。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在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先后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区”、“中国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取50个地方”之一,“崆峒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十五”期间,平凉市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2005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平凉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但是,旅游市场的发展要求不仅要从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的角度下工夫,更要注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开发,创造一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挖掘崆峒文化内涵,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打造崆峒旅游黄金品牌,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
要做大做强崆峒旅游产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1. 凸现崆峒山问道宫、博物馆、哲理碑林建设,开发十万沟——大阴山景区,不断扩大景区游览面积,进一步完善崆峒山景区游乐设施。着眼于未来消费趋势,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集休闲、度假、餐饮、文化、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崆峒古镇建筑群。一期计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突出明清建筑风格和道教文化主题,建成既能展示崆峒文化内涵,又能体现传统居民风范的小城镇。
2. 挖掘崆峒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围绕特色文化名区和文明城市建设,以举办崆峒文化旅游和崆峒文化论坛为载体,深度挖掘崆峒文化资源,整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大力弘扬崆峒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3. 整合旅游资源,开辟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以崆峒山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黄金品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开辟乡村特色游、丝绸之路平凉精品游、绿色平凉游、寻根访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组合优势线路,串联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建立起大空间、大跨度,开方式旅游网,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性合作,使崆峒旅游融入西安、兰州、银川黄金旅游圈,努力构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旅游格局。
4.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崆峒旅游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和购物中心,对现有宾馆饭店进行改造,新建一批星级宾馆饭店。创新机制,吸引区内外资本进入崆峒旅游产业开发领域,促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到“十一五”末,力争建成1个5A级旅游区、2个3A级旅游区和3个2A级旅游区。
随着崆峒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平凉市的旅游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兰州市第十中学一级教师
以武显崆峒开拓求发展
李恒达
由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甘肃省体育局和平凉市人民政府主(承)办的“崆峒杯”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于2005年8月5日~7日在平凉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4所武术馆校代表队、466名武术好手在平凉电力局俱乐部和柳湖体育馆分别进行了套路、散打比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新闻媒体和《中华武术》都宣传报到了这一赛事。
在这届武术赛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 平凉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旅游优势,让武术赛事和崆峒文化旅游相结合。利用文化旅游及大赛造声势;利用名山、名人的社会效应促进平凉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比赛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和赛事的成功举办,默默无闻的平凉一下子成为众多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崆峒山、黄帝问道、崆峒武术等人文景观跃然出现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报端和荧屏上;尤其是崆峒山也成为全国武术界同仁向往和关注的亮点。2. 主(承)办方将崆峒武术作为平凉崆峒文化深厚底蕴的一大优秀品牌,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正式向国内外进行了宣传推介。(1)在兰州举行的比赛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公平指出:“办好这次比赛,对于挖掘整理崆峒武术的精华遗萃,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平凉乃至甘肃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平凉市委书记王耀东在会上也指出:“这次大赛的主题是“弘扬崆峒武术,打造开放平凉”。(2)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比赛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在会上指出:“平凉是中华崆峒武术的发源地。通过武术比赛,挖掘整理崆峒武术这一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通过这届武术大赛,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崆峒武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由于有着崆峒武术深厚的文化根基,历史上陇东平凉人就崇德尚武,平凉市的崆峒区、庄浪县、静宁县都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武术名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凉的武术在甘肃省名列前茅。崆峒武术在这块沃土中孕育,由古代先民创造,不断演变而形成的许多拳术、功法和器械,至今传承着。这些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套路、功法和器械是崆峒武术的精华遗萃。我们应看到崆峒武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从打造崆峒文化精品的角度上来认识,崆峒武术亟待挖掘整理和开发。目前,崆峒武术的现状是,许多传统武术套路、功法、器械无人继承,有些传统套路、功法、器械如“崆峒八仙拳”、“崆峒六合拳”、“黑虎出洞鞭”、“进山条子”等优秀套路正处于失传的边缘。比赛结束的时候,笔者与几位国家级裁判员交谈,有位裁判员是某大学的武术教授,他说:“来到平凉,各方面都感觉很好,遗憾的一点就是没看到崆峒武术!”教授的话又使笔者想起这庙武术大赛开幕式上的武术表演,作为中华崆峒武术的发源地,我们平凉人应拿出特色,表演崆峒武术,然而拿出的集体表演项目却是国家竞赛套路42太级剑和自选组合,没有特色。说实在的,现在人们对崆峒武术的看法是虚幻性强(武侠小说、电视武侠剧中的崆峒派武术)而现实感弱(听其有、寻其无)。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如果在发展崆峒文化方面不提出这些问题,可能要不了多少时间,崆峒武术的精华就会失传,在中华武术的百花园变得面目皆非,失去它特有的价值和文化影响。
崆峒武术是崆峒文化中的瑰宝和不可多得的丰富人文资源之一,要不失时机地弘扬崆峒武术,以崆峒武术的神韵和魅力来展示开放的平凉。要以崆峒武术展示平凉,必须将崆峒武术做大做强;要做大做强,就要用开放的思路,全新的认识,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和正视崆峒武术:一是要大力对崆峒武术内涵进行广泛的宣传,消除对崆峒武术方面的误解和偏见,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和看待崆峒武术,打破保守、封闭的状态,树立新型开放的武术文化理念。二是以政府牵头,文体职能部门实施对崆峒武术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工作。组织班子从历史源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上对崆峒武术进行开发,通过有组织的科学探讨,对其精粹进行保护性的整理。使崆峒武术讲之有源、看之有书、练之有拳,否则,崆峒武术就是“有其名,无其实,难以立足武林”。三是重视武术馆校建设,积极培养人才。武术馆校是传承崆峒武术技艺和文化,培养崆峒武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崆峒武术发扬光大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在政策、投资、招生办校和建设等方面给以大力地扶持:(1)逐步探索出一条公办、民办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2)鼓励扶持平凉民间有能力的人开武馆、办武校、带娃娃,传承光大崆峒武术;(3)立足平凉实际,重点发展能代表崆峒武术特色的品牌武术馆校,培养出一支或几支能登台表演的崆峒武术队伍,带动崆峒武术事业的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武术协会的职能作用,凝聚和团结民间武术骨干和武术健身群体,继承和发扬崆峒武术的优良传统。目前,从平凉的情况来看,各县群众性的武术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地促进作用,平凉市武术协会远远适应不了崆峒武术和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六县一区恢复、成立县、区武术协会,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市武术健身活动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崆峒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五是对崆峒武术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文精神进行宣传。崆峒武术优秀品牌的锻造,离不开对武术名人的宣传。翻开崆峒武术的历史,彪炳史册的人物历历可数:崆峒武术的创始人广成子;抗击外族入侵永留史册的吴、吴麟、法淳;20世纪50年代受到贺龙元帅接见的朱文芳;为崆峒武术的继承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魏琪、童天祥、居世安、马恒福、韩元觉等,他们在崆峒武术的历史上都写有辉煌的篇章。六是加快崆峒武术产业的发展。武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都把武术与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郑州的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的国际太极拳年会等都举办的非常成功,从而促进了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从“平凉是中国崆峒武术的发源地”这一点上来说,平凉已具备了申报“全国武术之乡”的基本条件,应努力为把崆峒武术打造成优秀品牌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对于崆峒武术文化事业,要以发展产业的眼光,积极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崆峒武术这一瑰宝,向海内外展示平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平凉社会经济的发展,把平凉推向全国,进而推向世界。
作者:平凉崆峒山管理局武术馆馆长
皇甫谧归属争议中的疑问与思考
周守群
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去世1713年后,就其归属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议,最后形成两种说法,即“固原彭阳说”和“平凉灵台说”。浏览双方文章,虽都有一定根据,但仔细推敲,也有疑惑,现将疑问坦言于后,以求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