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缘佳偶
封捧儿和张柏结为夫妻后,为自己起名封芝琴。时间是愈合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家也接纳了女婿,张封两家取得了和解,封芝琴心里的最后一个疙瘩彻底解开了。她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公判大会上马锡五专员对她和张柏寄予的期望和祝福,为两家和解进行的苦心安排,感激之情终身难忘。她与张柏相约此生一定要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张柏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而又贤惠的农村女人。现在儿子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终于娶上了他青梅竹马、心心相印、漂亮能干的封家女儿作媳妇。她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她“安顿”儿子说,费了这么大的事才把媳妇娶回来,以后一定要把媳妇“当事”些,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免得这些好心人寒心。
近60年后的今天,已经80多岁的封芝琴还对当初回家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婆婆在前面安顿着,我就和张柏小声地商量咋过日子,他说咱们边区这么好,一定要把地种好,多产粮,交公粮。我说要把牲口喂好,再抓头小猪娃养上,过好日子报答边区政府和马专员的关心,反正我俩要争口气,不要让人等着看笑话。”
婆婆唠叨了几句后便再没说话,只是特别留意地听着两个年轻人的说话,听着听着,脸上堆满了笑容。
张柏家几孔窑洞又旧又破,崖畔上到处长满了青苔野草,夹杂着茂密的酸枣刺。掀开斑驳的窑门,里面黑糊糊的一片,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炕上铺着块旧羊毛毡,好几处露出被烟火熏黑的土坯块。婆婆内疚地说,这么个贫穷家,拿什么让小两口过好日子呀!她叹了口气转身走进窑里的厨房,挽起袖子开始做饭。
封芝琴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她把手里的结婚证递给张柏,转身便跟进厨房,帮着婆婆把火点着,把锅洗净,不顾婆婆的阻拦,硬和婆婆、嫂子一道用仅有的高粱面做了顿便饭,和家里的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晚上,睡在炕上的旧毡上,羊毛把全身的皮肤扎得又痒又疼,但封芝琴丝毫没介意,两颗年轻而相依相爱的心把清贫无助的愁云一扫而光,她暗下决心,一定和张柏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正如评剧《刘巧儿》中唱道的一样:
“我爱他身强力壮能劳动,
我爱他下地生产真有本领。
……
我爱他来,他也爱我,
我们两个相爱不愿分离”
张柏的确是个干庄稼活的好把式,什么活儿都难不住他,特别是婚后,张柏干起活儿来更有劲头了,从早到晚好像不知疲倦,白天把地里的活干完后,晚上还帮妻子干些家里的活儿。
拿封芝琴的话说,婆婆和丈夫都把她很“当事”,虽然穷得有时揭不开锅,可婆婆和丈夫从来舍不得把她饿了,也不让她干重活。她本来是一个从小就手脚勤快、干活麻利的农家女子,见婆婆和丈夫这样疼爱她,心里过意不去,总是抢着干活儿。
每天天不亮,封芝琴和丈夫张柏就早早起床了,她利索地收拾好窑里的卫生,就和丈夫一起喂牲口,清扫牲口圈,把精粪担出去用土压实。天刚蒙蒙亮,俩人就说说笑笑地上地里了,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俩干了好大功夫后,庄里的其他人才来到地里。张柏十分心疼妻子,不到歇晌午,就催着她回去歇一会儿,回去时,她又背着从山上打来的柴火,到家里顾不上喝一口水又忙乎起来。她用脱了粒的高梁穗子扎了许多笤帚、刷锅的刷子,用高粱秆扎起了锅盖,用麦秆扎成蒸馍用的蒸笼等等日常用具。婆婆比自己的女儿还心疼她,总让她歇一会儿,她只是答应而不放下手中的活儿。她还用柳条和榆树枝编制出许多的篮篮、筐筐;用面糊和废纸做了许多纸浆缸,用来装米盛面。那些农村常见的、不起眼的东西在她手里变成无比漂亮而又实用的用具。惹得村里的媳妇姑娘们都来看都来学,有时向她要一两个,她便很痛快地给她们。
最让婆婆引以为自豪的是儿媳妇封芝琴除了干活是好手之外,她的一手好针线简直让她喜上眉梢。婆婆是位勤快善良的女人,家务活儿干了一辈子,可就是针线活儿老让她烦心。特别是裁剪衣服,都要去求户里的嫂子或弟媳妇们,她们顾不上时就得求庄里的其他女人帮忙,麻烦不说,有时还挨白眼,费了多大劲缝出来的衣服总不能称心如意,为此受了公公的不少气。心灵手巧的封芝琴进门后,这些针线活儿自然全都揽了过去,把一家人的衣服鞋袜缝补得整整齐齐,特别是经过她手染出的丝线、帮庄里出嫁姑娘绣的嫁妆更是让人啧啧称赞。她还不厌其烦地用纸给庄里娃娃们剪个狗娃、猫娃什么的,过端午节时给娃娃做个“耍活”(即香包),让人喜爱得不忍释手。不久,她的“巧”名声便传了出去,婆婆乐得常常合不拢嘴。
张柏除了干自家几十亩地里的活儿外,还参加村上青壮年组织的驮盐队。华池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艰苦的战争年月里,华池县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3年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关于拥军运动月的指示》,华池县军民热烈响应,迅速掀起了“双拥”运动的热潮。为了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在1943年前后几年问曾利用农闲时组织农民去定边驮盐。张柏也参加了,驮回的盐除了供给部队和村里人家食用外,还卖到了庆阳城等地,挣到的钱供变工队及自家的开销。那时候驮盐队共有七头驴、两头牛,都在封芝琴家喂着。平日除了家里的活路外,封芝琴和丈夫张柏起日.贪黑,把驮盐的牲口喂得膘肥体壮。每当张柏动身驮盐的前两天,封芝琴白天干完活儿,晚上就一眼不眨地给丈夫烙馍,一直要烙一大口袋,足够张柏来回食用,她才在公鸡的打鸣声中揉着肿痛的胳膊歇息一会儿。张柏驮一趟盐得半个多月,到了张柏该返家的那一两天,封芝琴总是跑到山上去干活,一边干着,一边不住地往川里的那条道上瞅着,急切地盼望着,正如当地“信天游”所唱的那样:
三天没见哥哥的面,
拿起针来纫不上线。
三天没见哥哥的面,
口噙上冰糖也不甜。
三天没见哥哥的面,
崖洼上又画你眉眼。
只要见了亲哥的面,
知心的话儿要拉遍。
……
封芝琴进张柏家时间不久,婆婆就让她当起了“掌柜”。虽然这个贫穷的家当时连个柜子都没有,但见家里人都这么器重自己,她便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这副“重担”,没想到一当便当到了现在。
张柏是一位非常憨厚、老实而又勤快的年轻人。妻子挑起了管家的重担后,无论封芝琴让他干什么,他都乐呵呵的,从不多说一句话。村庄里的年轻人开玩笑说他“耳朵软”,他听后憨厚地一笑,从不在意。他想只要俩人把日子过好了,把这个家料理好,谁当家还不都一样?再说自己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有什么当头?每当张柏驮盐回来的时候,封芝琴总是喜上眉梢,忙着热水做饭,洗衣缝补,里里外外拾掇的井井有条。窑里添了不少她双手“拈弄”出来的摆设品。全家人虽然穿得旧,衣服上堆满了针脚细密的补丁可再也不破了,家里穷归穷,却有了许多生机,全家人和和气气的,从来没拌过半句嘴,张柏打心眼里佩服和高兴,便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让她心爱的妻子少操些心。封芝琴心疼地劝他歇一会儿,他只憨笑一下,抹一下头上的汗水,又忙乎开了。
人勤地不懒。他们的工夫没有白费,在边区政府的好政策扶持下,家境一天一天好起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里人和娘家人都开始对封芝琴和张柏刮目相看了,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这两个年轻人主意正决心大,他俩也让人们体会到两情相悦的婚姻才是最幸福的。
送夫参军
山丹丹开花红上红,
我劝我男人去当兵。
我的男人正年轻,
为啥还在家里盛。
荞麦花儿开遍地,
自幼爱个当兵的。
吃菜要吃白菜心,
当兵要当八路军。
二把把盒子红绳绳,
我男人当兵多光荣。
这首流传在华池县境内的“信天游”,真实地唱出了当年妻子劝丈夫参军的生动情景。
1947年初,国民党调集大军对陕甘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当年2月,陇东地委及分区机关从庆阳城撤退到华池悦乐镇,领导分区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革命成果,陇东专署副专员李培福在县长联席会议的报告中指出:1947年是一个战争年,总的工作方针是一切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号召全体军民紧急动员起来,保卫边区,保卫陇东,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获得民主模范县光荣称号的边区华池县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父子相送、兄弟相争参军的动人情景。仅1947年陇东战争爆发后,华池一次自愿入伍编入陇东独立营的就有154人。封芝琴的丈夫张柏,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张柏和哥哥张岳参加自愿入伍的动员大会后,都抢着要去当兵。当晚,张柏和封芝琴商量,说他准备第二天去报名参军入伍,让哥哥留在家里,因为嫂子有病长期卧床,他们生了三个女娃娃,万一哥哥参军上战场牺牲了连个男娃都没有留下。张柏则不同了,他现在不仅有了两个儿子,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封芝琴,他相信自己参军后,她一定有能力照顾好家庭!
封芝琴望着还没有满月的二儿子,实在舍不得丈夫参军,因为她深知打仗意味着什么。可是,她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在内心深处,她无比拥护共产党的政策,她从自己曲折的婚姻经历中,从解放区乡亲们的好日子里深深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和伟大!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丈夫的意见,并和丈夫一起做通了老人和哥哥、嫂子的工作,毅然送丈夫去参军。
1947年2月,封芝琴欢送心爱的丈夫参军去了。张柏和华池县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一样,抛雏辞母别妻,带着亲人的千叮咛万嘱托,满怀豪情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陇东独立营当战士。
张柏走后,封芝琴的担子更重了。婆婆在上一年就去世了,嫂子因病卧床不起,她忙完了地里的活儿,家里的大小事儿还在等着她。每当她利用仅有的粗粮和野菜把一大家人的饭做好后,总是先给嫂子舀出一碗稍稠一点的,紧接安顿三个小侄女和她的儿子吃饭,等到给自己碗里舀的时候已经稀得能照出人影来了。嫂子的病越来越重,身子骨一天比一天虚弱,瘦得没有人样,最后什么都吃不下去了。在张柏参军三个月后的一天,久病的嫂子永远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一直紧捏着封芝琴的手,眼睛大睁着,留恋地瞅着围在自己面前哭叫的三个幼小女儿,然后双眼定定地盯着弟媳妇封芝琴,仿佛有千言万语,可她那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喉咙干响着却发不出一点儿声音,怎么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封芝琴心里十分难过,她拉着嫂子的手哽咽着告诉她一定会把侄女当亲生女儿一样拉扯大。
嫂子放心地点点头咽了最后一口气,带着一身的牵挂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她的三个女儿老大六岁,老二五岁,老三才两岁。就这样,照料她们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封芝琴身上。
平常除了忙碌和艰辛外,战争年代许多危险和恐惧时时在威胁着她和家庭。1947年3月1日,陇东地委及分区所在地庆阳城被敌人占领:4月11日,马步芳、马鸿宾部占领了环县、曲子、悦乐,陇东地委及分区机关被迫撤离悦乐,迁移到华池县元城;5月1日,胡宗南、马鸿逵部盘踞悦乐、元城、白马川等地;6月胡宗南刘勘部烧毁东华池原抗大七分校礼堂。在那白色恐怖笼罩的日子里,封芝琴一面响应党的号召,和家人一起将所有的粮食等物资藏了起来,“坚壁清野”,坚决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每当接到敌人来犯的警报,她总是背上背、怀里抱,携带着幼小的侄女和儿子,跑到深山老林里藏起来,有时一藏就是几天几夜。为了不让又渴又饿的小侄女和儿子哭出声来,她总是将自己两只奶头分别塞在小侄女和小儿子嘴里,咬紧牙撑过那艰难的时光,更让她揪心的还有战火中的丈夫不知道怎么样了!
张柏刚参军时是一名普通士兵,跟随部队转战于陇东地区,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1947年4月,陇东分区独立团在华池县红土崾岘伏击胡宗南骑兵团与罗生发带领的伪保安队取得胜利,俘敌18人;5月30日,失地大部收复,惟悦乐区的三乡、五乡,温台区的三乡、七乡仍不时受到敌人的骚扰。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于5月30日早晨开进华池县境内的悦乐、将台进行战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陇东战役”。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张柏跟随所在的陇东独立营,和战友们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而他的妻子封芝琴在家也毫不示弱,除了“撑”好这个家外,她还和许多妇女一道转移伤病员,给子弟兵们烧水、煮鸡蛋、生豆芽、做饭菜,通宵达旦地纳鞋底做军鞋,夫妻二人在前方和后方共同为革命胜利流血流汗。
不久,张柏因为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班长。他的工作主要是带领班上的战士为部队买粮买药,提供必需的军需物资和后勤保障,在战斗打响时他负责带领班上的战士给战友们送饭。有一次,他刚带领班上的战友把黄米饭焖好,把大肉臊子揽好,正往一个马勺里装时,突然大批的敌人包围上来,由于寡不敌众,上级下令让他们撤退。他一听急了,忙把饭装在袋子里扛上,这时子弹打在窑门上“嗖嗖”作响,他另一只手端上装有臊子的马勺就往外跑。也不知跑了多久,和别的战友汇合时,有些战友已经连着打了几天几夜的仗,又累又饿,瘫在地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忙着从袋子里抓出一把米饭塞在他们嘴里,吃了饭的战士缓过劲儿来,立即起来又投入了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