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0800000032

第32章 宋元(3)

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吾祖”。“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元昊自以为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同时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服从者,任何人都可以处死他。一时间,党项民众争相秃发。

1034年,李元昊改年号为广运,后知此为晋朝年号,遂又改为大庆。同年五月,又升首都兴州为兴庆府,并在城内大兴土木,扩建宫城,广营殿宇。兴庆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长安、宋都东京。李元昊还依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设立文武百官,地方分别设州、县。对文武百官和民众的服饰分别做了严格的规定。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元昊深知他占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广大地区后,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及严格的兵制,对内统治和对外防御都将失去保证。因此,在原有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元昊将12个部落武装改变为12个军事行政区,分别在各驻地置十二监军司,诸军兵总计50万。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戚豪右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伺禁官等数十员,党项人、汉人都可以充任。除步兵外,属于常备军性质的还有骑兵、炮兵、“擒生军”、侍卫军等。“擒生军”是担任后勤或警卫部队的总称,由10万人组成。又有25000精兵驻扎在首都近畿担任卫戍,给他们配备服役的副兵就达7万人。此外,还从出身豪族而擅长骑马射箭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5000侍卫亲军,由元昊亲自掌握。近畿卫戍或宫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国家保卫部门颁发的刻有“防守侍命”或“内宿侍命”西夏文的铜牌作为标志。

大庆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元昊在兴庆府的南郊,高筑祭坛,在亲信大臣野利仁荣、扬守素等人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这一年元昊34岁。

西夏文字

元昊不仅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作战时,多针对客观情况制订战术,为了争取作战的胜利,元昊不惜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各种力量,用谋略取胜。每战或诱降,或诈降,或行间,或偷袭,或设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派牙校贺真等率部向宋金明寨部都监李士彬诈降,又令将士与士彬相遇时不战而退,称士彬为“铁壁相公”,说“我等闻铁壁相公名,莫不坠胆”,以使李士彬越加骄傲,松懈防务。然后李元昊用突袭战术围攻金明寨,原来诈降的党项士卒在内部接应,一夜之间就攻破寨城,俘虏了李士彬。接着元昊围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宋朝驻延州的长官范雍十分惊慌,立即牒令驻守庆州(今甘肃庆阳)的刘平和石元孙率军赴援。刘、石二人带领人马赶到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汇合处三川口时,已经人困马乏。西夏兵按照元昊的部署,在此设伏以待,从山地四出合击,将宋军万余人消灭殆尽,刘平和石元孙被俘。三川口之战是西夏建国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充分显示了元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西夏军事力量的强大。

元昊建国后,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元昊时期的对外政策,既不同于继迁时期的一贯联辽抗宋,又不同于德明时期的与宋、辽和平相处,而是根据实际利益,随机应变,抗衡宋、辽二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这是十分灵活的外交政策。元昊继位后,同辽联姻,受辽封号。一旦两国因党项叛附问题发生纠纷,元昊在给辽以重创之后又立即以胜求和,恢复两国友好。对待宋朝,结盟于辽,有恃无恐,悍然发动攻掠战争。当元昊看到辽以出卖夏国利益从中渔利,便立即决定同宋媾和,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向宋做出了让步。这一步不仅使元昊摆脱了由于长期战争造成的困境,而且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同时还可以从宋得到经济实惠,可谓一举三得。

元昊在建国的过程中,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网罗。西夏建国初,因忙于战争,教育事业并不发达,所以元昊特别注重吸收汉族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他的“智囊团”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其余皆汉人。重用张元、吴昊,更说明了元昊对汉族人才的重视。张、吴二人为宋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为了引起西夏统治者的注意,他们到酒馆中豪饮后,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饮此”。西夏巡逻兵发现他们的所作所为,遂将二人带入宫中。当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回答,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讽刺元昊接受赵宋赐姓。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到西夏,让他们安心为西夏服务。张、吴二人帮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业,充分显示了汉族知识分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作用。

六、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任过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官职,遇事敢言,多所建白。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擢升司马光为翰林学士。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由于其意见不被重视,于是主动要求调到地方上去。熙宁三年(1070年),他以端明殿学士的官职被派往西安,统领永兴军。第二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东)御史台。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召司马光为门下侍郎,进尚书左仆射,成为反对变法的领袖人物。他任丞相不到一年,就尽罢新法。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病逝,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学史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链接: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要他继续写下去。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15年,全力编修《资治通鉴》。他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于是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宋神宗亲自为《资治通鉴》作序,赐给司马光。正是这篇序,后来保护《通鉴》免遭毁版的灾难。

《资治通鉴》编修工作十分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加以增删,再由其子司马康检订文字。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就有17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300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以夏历为主,作为全书的骨干,若同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号,则以后来的为定。在撰写过程中,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各人先修“长编”,编写“长编”时常在每一事中间空一行以备剪贴,务求其详尽,“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接下来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同异,删其繁冗。如范祖禹的《唐纪》成书600余卷,经司马光剪裁、编订为81卷。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最后方能定稿。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为了支持司马光编撰此书,朝廷允许他“自辟属官”。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作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史家,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负责。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资治通鉴》,负责检订文字。删改定稿则完全由主编司马光一人完成,故行文颇为一致。刘恕之子刘羲仲说:“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资治通鉴》写作时间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才完成。司马光一生不写草字,《资治通鉴》草稿全部以正楷写成。由于过度劳累,元丰五年秋天,司马光已罹患“语涩疾”,乃预作遗表,内容提及反对变法的事。元丰七年十一月,司马光《进通鉴表》自叙曰:“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页,就哈欠连连。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资治通鉴》引起了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省思,史学家在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资治通鉴》所体现的地方史观与社会史观,也有别于官修的新旧唐书的中央史观。例如《资治通鉴》在写庞勋时,不但用郑樵的《彭门纪乱》,还引用了韦昭度的《续皇王宝运录》,贾纬的《唐年补录》等私家著述。

此外,司马光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30卷、《资治通鉴目录》30卷、《通鉴举要历》80卷三书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七、宋江方腊起义

宋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在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为第一号人物。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为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人称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社会矛盾相当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而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个个都是强悍猛勇之士,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起义军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钢刀,令统治者闻风色变,“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队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宋徽宗赵佶闻知,采纳亳州知州侯蒙“赦过招降”的建策,颁旨招安,但因侯蒙不久去世,此事不了了之。宋徽宗又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前往征讨。宋江避其锋芒,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宣和三年初,转向南攻打沂州,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结果终因寡不敌众,被知州蒋园率兵击败。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接着又占据楚州(今江苏淮安),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谋略过人,战术灵活多变。同时,正如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所说的那样:“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宋江作战非常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打出了威风,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认其有勇有谋。

与此同时,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也率义军连破处州、秀州(均属浙江),其攻势凌厉,北宋王朝十分惊恐。为了瓦解、镇压这两股农民起义军,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书指出,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赏,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

张叔夜到达海州后,起义军正准备攻城。宋江和起义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他们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十余艘。然而这一切,都被张叔夜所派的侦探窥视到了。张叔夜连忙招募敢死队一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呢?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讨方腊的问题展开。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攫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

同类推荐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三国之八极纵横

    三国之八极纵横

    滚滚长沙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乱世,出现了太多英雄,又埋没了太多英雄,高顺以八百陷阵营无敌天下,麹义率先登死士决胜幽州。看古武术传人韩麒带着这群埋没名将如何争霸天下。
  • 汉末黄巾天下

    汉末黄巾天下

    所恨世家,五胡乱华。百姓要的是什么,一饭一衣一屋尔,庶民百姓的力量,发出呐喊吧,宁愿站着死,不要欺压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少司命妇好传奇

    少司命妇好传奇

    本书共三卷:一卷成长记;二卷纵横记;三卷远征记。成长记主要讲述妇好修习法术,武丁寻得治国之才。最后粉碎恶神及邪魔的计划。纵横记主要讲述妇好和武丁共同抵御四方来敌,一统华夏的故事,其中不乏宫斗,权谋,古战等情节。远征记主要讲诉妇好率华夏百姓抵抗远欧雅利安人的入侵。本书看似玄幻和神话,以此为基础重新定义了某些历史实情,比如鬼谷的由来,戈壁滩的来历,还有欧冶子为何铸剑技艺高超。。。凡此种种,虽看是胡编滥造,但细看之下,也觉合情合理。希望大家喜欢。
  • 极品王爷

    极品王爷

    意外穿越到古代,附身落魄地主的儿子,因地制宜,运用前世的经营策略开始圈地。直至最后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土皇帝,这皇帝老子不当也罢,就当个逍遥王爷岂不更快活!
热门推荐
  • 柠檬沐初夏

    柠檬沐初夏

    她,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而他们,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一场车祸,层层谜团……其实,我一直喜欢你的~跟我在一起好不好?……那个夏天,认识你们,真好……
  • 一击圣堂

    一击圣堂

    【公告:所有穿越者请注意,《一拳超人》世界出现超能量级反应,请避开该世界,不听警告者,后果自负。】看着面前瑟瑟发抖的穿越者群众,潘翔很无奈的说着。“我只是个圣堂武士,而且还面瘫,不用这么害怕的。”说完,他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开始充能。“哦,顺带一提,我姐其实比我更厉害呢。”20级行星碎裂炮!发射!
  • tfboys之始终输给你

    tfboys之始终输给你

    沫沫,是我的计划才造成对你的伤害,失去了你我才知道你对我是多么重要。——易烊千玺Jackson,你没错,错的是我,我赢了太多人,却唯独输给了你。——安雨沫背叛让她变得坚强,但三年来累积的坚强却在他的面前完全倒塌。“我这一生赢了那么多人!却输给了他!”她崩溃地跌坐在地上,脑子全是那个狠心的男人带给她的算计,哈哈哈哈这就是她爱的人!这就是她拼了信命也要保护的人!到头来都是他的出卖与背叛。她又悄无声息的走了,带走的不仅仅是她内心仅存的温柔和善良,带走的还有让她又爱又恨的人的心。“这辈子,你只能输给我。”
  • 林先森,早安

    林先森,早安

    那人身着一身黑色的西装,带着领结,低低一笑,邪魅诱惑。江筱吞了吞口水,一个趔趄:“都说了!我们只是形婚,没有任何爱情的婚姻!”“不好意思,既然你和我领了证,你就是我的人了。”他勾起好看的唇角,眯了眯凤眼。“你!不要脸!”江筱咬牙切齿的看着面前这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少爷,少奶奶又逃走了。”面前的菲佣小心翼翼的看着总裁的脸色。“全城封死!我就不信找不到她!”男人手中的高脚杯,随之破碎,“砰”的一声,红色的液体顺着他的手掌渐渐滑落在华丽的地毯上。
  • 绝世神医:废后乖乖让朕爱

    绝世神医:废后乖乖让朕爱

    这是一个腹黑恶女玩转异世调戏众美男,被迫上演古代版霸道总裁爱上我后,最终被某变态恶男坑蒙拐骗吃干抹净的血泪史。
  • 三国风云笑

    三国风云笑

    烈马神枪,铸华夏疆域美人如酒,看大江东去
  • 冷面成叶

    冷面成叶

    黎国;黎笙街;有一间古香古色的茶馆它的馆长是一个仅仅年仅13岁的小女孩儿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名,她只是让人叫她:百色妖姬她帮人探查前世今生很多人不相信殊不知她是她是那个因为铁血手段闻名各个大陆的她是那个杀伐果断的她.......
  • 仙魔战异界

    仙魔战异界

    他本是平凡的打工仔,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域。所有的一切都与原来不同。然而命运却让他遇到了两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人,他知道了一些震惊的秘闻,并且得到传承修炼仙法。在这个陌生的异界大陆,看我们的主人公如何以东方玄法大战各路豪强。最终问鼎寰宇!!!!
  • 都市召魂

    都市召魂

    一个拥有两个召魂的小人物,却莫名陷入了一次次不由自主的争斗当中。亲情,还无法寻觅。爱情,却败于现实。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不出意外的话,一天最少两更。请大家放心收藏。)
  • 中国新篇章

    中国新篇章

    本书以中国新篇章为主题,文章包括预测中国、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迈入新时期、在PC+时代登上新高峰:杨元庆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公司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