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0800000031

第31章 宋元(2)

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宋太祖召见赵普,问他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考虑。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宋太祖对赵普的意见十分认同,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兵权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句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兵权在政治局面的变换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小军官到殿前都点检,又从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十分懂得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了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他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忙问其中缘由,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知道他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一席话,软中带硬,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吓得胆战心惊,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说,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那些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享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这样,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纷纷上表声称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一分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的三弟赵光美。

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还建立了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链接: 枢密院

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军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清废。

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京城,一半戍守各地,既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的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无论屯驻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对抗了。

宋太祖的做法一直为后世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致后来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四、澶渊之盟

五代后唐清泰末,辽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灭后唐称帝后,从石晋王朝攫取了燕云十六州,并以此为基地不断袭掠中原。从中原王朝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其中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西北,称为“山后”。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而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所以,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了与辽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战争。

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北宋王朝之后,辽继续支持北汉与宋抗衡。为了实现统一,赵匡胤在实施先南后北进军方略的过程中,曾寻机分兵攻取北汉,以便收复燕云,但每次进攻均遭辽援军阻挠而未果。乾德二年(964年),宋派兵攻打北汉辽州(治辽山,今山西左权),辽遣耶律挞烈率军六万支援,这是宋辽之间首次大规模作战。开宝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打北汉,兵围太原,辽又出兵支援北汉,被宋军击退。直至开宝末年,不仅未能灭掉北汉,反而使宋辽间冲突迭起,矛盾日益加深。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南方统一大局已定,遂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率大军攻打北汉,先击败辽援军,继而破太原,北汉灭亡。这一战为进取燕云创造了条件。自此,开始了长达25年多的宋辽战争。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围攻定州,来势汹汹。此消息传至京城,朝野震惊,真宗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主和、主战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王钦若、陈尧叟等人主张迁都金陵或成都避难,而宰相寇准则力排众议,坚决要求真宗北上亲征,安定民心,鼓舞士气,打退辽军的进攻。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也反对南迁,原想一逃了之的真宗极不情愿地把南迁计划压了下来。为了防止王钦若再向真宗进言,寇准便把王钦若调离京城,出任地方官。朝廷中的主迁派失去了核心人物,懦弱的真宗也只得决定亲征,却迟迟不肯出发。

链接:寇准

寇准(961—1023年),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丞相,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反对南迁。真宗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后,军心渐渐稳定,后射杀辽军先锋挞览,于是订立了“澶渊之盟”。景德二年,升任中书侍郎

兼工部尚书。三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病死于当地。留有《寇莱公集》。

为了催促真宗早日启程,寇准颇费了一番心思。前线战事日趋紧急,急报一封接着一封发到朝廷,他故意都扣留下来,等积多了一并呈给真宗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就慌了手脚,忙问该怎么办。寇准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是想尽快解决此事呢,还是想慢慢来?真宗当然是想尽快解决。寇准趁势说,只要陛下御驾亲征,此事五日之内就能解决。无奈之下,真宗只得同意立即出征。此后,朝廷确定了亲征的相关事宜,安排雍王赵元份留守京城,真宗于十一月二十日出发亲征。

两天之后,真宗一行抵达韦城,但前方战况不明,王超的部队又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南下接应,真宗开始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张撤回京城,寇准则坚决反对。他对真宗说,陛下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若是现在撤退,军心必然大乱,辽军趁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真宗听后大惊失色,加之有其父太宗亲征失踪的前车之鉴,于是不敢再提撤退之事。

与此同时,辽军继续南下,其主力早于真宗到达澶州(河南濮阳)城下。宋朝大军行动迟缓,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达澶州南城。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全。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劝真宗说,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澶州,不会有什么危险。高琼也劝真宗过河,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卫兵们护送真宗前进。真宗勉强到了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

巡视完毕,真宗把军事大权交给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内心还是颇为忐忑,生怕出现意外。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忧虑决不亚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来而已。为了稳住真宗,寇准每日与杨亿等人饮酒作乐,装出毫不在意的模样。真宗得到密探关于寇准动静的汇报后,以为寇准胸有成竹,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形势对宋军相当有利,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大将萧挞凛,辽军士气一落千丈。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秘密派人前来求和。真宗生性优柔寡断,并没有与辽军一决胜负的决心。早在亲征之前,他就曾经暗中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议和,只是因为战事激烈,曹利用一直未能到达辽营。这时辽朝主动提出议和,正中真宗下怀,于是急忙催促曹利用前去议和。

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规定: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据说曹利用在议和之前曾面见真宗,询问给辽朝财物的数量限度。真宗提出了可以接受的底线为100万。寇准知道后警告曹利用说,皇上虽然说可以给100万,但是若超过30万,回来我就砍你的头。曹利用最后果真以30万代价谈判成功。

曹利用回来之后,真宗派宦官去问他答应给辽多少钱物。曹利用没有回答,只伸出三个手指。来人回去告诉真宗,曹利用伸出三个手指,估计是300万吧。真宗惊呼太多了!但想到能了结此事,真宗居然认可了如此巨大的赔付数额。等到召见之时,曹利用只是一味谢罪,真宗问他到底许给辽朝多少财物,曹利用说许了30万。真宗大喜,重重奖赏了曹利用。

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还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五、元昊立夏

元昊(1003—1048年),西夏开国皇帝,本姓拓跋,以唐、宋赐姓,亦称李元昊、赵元昊,后改名曩霄。

元昊是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之孙,李德明的长子,性格刚毅,博学多才,通晓兵法。少年时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带百余骑兵,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三盖相随,左右簇拥,煞是威风。他幼读诗书,对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尤其倾心于治国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于思索、谋划,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使元昊崭露头角的是1028年进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的战争,这一年元昊24岁。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联络而挟制党项的盟友。元昊之父李德明为了巩固和发展西夏政权,首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战略,并由其子元昊担当西攻的重任。元昊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使回鹘可汗来不及调集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此后,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相继降夏。元昊由于这一显赫战功而被李德明册封为太子。接着元昊又按其父亲的意图,在率军回师的途中,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乘势突破了西凉。突袭甘、凉的成功,不仅使党项的势力扩展到河西走廊,也使年轻的李元昊赢得了荣誉。

链接:回鹘

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亦称回纥、乌护、乌纥,隋朝时称韦纥。回纥是唐朝早期的翻译,而后回纥人要求更名为“回鹘”,取其意有“鹘隼”般的勇猛。回纥是维吾尔族及裕固族等族的宗源。在7世纪初,回纥和吐蕃在北方和西方立国,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首,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突厥语的回纥为团结、同盟辅助之意,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李德明病逝后,李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以太子的合法身份,取得了党项政权的最高统治权。此时,西夏所控制的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事实上已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类推荐
  • 李秀成亲供手迹(线装本)

    李秀成亲供手迹(线装本)

    本书为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供词。该《供词》记录了太平天国的兴衰过程及人物、战役等。书中有曾国藩杀李秀成后对《供词》的删改痕迹。
  • 宋朝好男人

    宋朝好男人

    青楼名妓,豪门千金,可爱丫鬟,来者不拒。身为一个穿越者,李青有一个很低俗的梦想,他说他是要成为宋朝首富的男人————成功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或香艳,甜蜜,伤感,或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 大漠孤军

    大漠孤军

    宣宗为了征伐外患,召了他的同胞兄弟齐王李宇领军出塞,李宇集结了许多英杰领着十万近卫军成功大破吐蕃人,正要深入大漠追击,以求一劳永逸时,后方却不再有补给...只得回军长安,一探究竟发生何事。就在征西军出塞不久,京城发生地震,山顶的永栋层崩塌,一块洁净异常的巨冰滑落至山底,宣宗发现便令人取回城里,犒赏近卫军,此举唤醒沉睡了万年邪恶种子,一夜之间,数十万近卫军全变成只想咬人的狂尸,寻常百姓根本无力抵抗...看大唐残存子民如何与孤军协力逆天重振大唐!
  • 重生之乱战国

    重生之乱战国

    一个老人穿越到异国,面对落后,陈腐,未开化的时代,他将何去何从?少年身,老人心的他又如何面对理性与欲望?是为母国而战,还是为了忠心追随他的臣子而改革?跟随本书体味曾经鲜活的历史吧。
  • 纨绔少年之纵横天下

    纨绔少年之纵横天下

    一个纨绔子弟由于在家的胡作非为、不学无术,导致家人讨厌他、看不起他。由于忍受不了亲爹的轻视,他愤然离家出走,立志开创一番事业。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爱的泡沫

    爱的泡沫

    步雪,嫁给了易家大公子易天鸣,只是她心里念得是曾经的青梅竹马,当她看到易家二公子易天羽时只恨天意弄人,虽相见但却依旧只能保持着大嫂与弟弟的关系,易天羽在外留学回来之后很快与顾家小姐顾颜相识,并且很快与她成亲,而步雪这个时候只能痛苦,眼睁睁的看着从小与自己许下誓言的男人与其他女人成婚,步雪嫁给之后易天鸣之后喝了一年的避孕汤,只因不想有他的孩子,心里惦记着易天羽,而易天鸣喜欢的人也不是她……
  • 残剑弑仙

    残剑弑仙

    大学屌丝意外穿越修仙世界,没有门派,没有导师,要想活下去只有无尽的战斗,唯一能信任的只有手中的剑。他终于踏上了修仙之路,却意识到自己似乎发现了更大的秘密。这就是所谓的修仙?这就是所谓的仙人?我陆子墨以手中残剑起誓,我要将这些贪婪可悲之辈全都送入地府,至于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仙人,不是在下无义,而是汝等太过无情。
  • 纹剑成神

    纹剑成神

    这是一条快意恩仇的王者之路,这是一场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以兵为纹,以剑为君,他携着稀世兵体从天而降,莫名的卷入了八大古族与三大古剑的宿命纠葛。那遗憾了千年的夙愿是否,能成就一段动荡大陆的强者传说!用他之眼,纵他之剑,领略这玄幻盛景,异世情怀。他执起神剑,道出偈语:“天命不归莫相争,魂寂断死生!”跟我一起,逐鹿天下!!
  • 龙傲九玄

    龙傲九玄

    龙凤合,天地变。龙珠现,苍生盖。
  • 恐龙庄园

    恐龙庄园

    一个隐匿在参天古木之间的茅草屋。亦是可以无限进化的超级城堡!拥有了它便可以在远古世界与繁华都市之间穿梭。当苏维小心翼翼的将触角从这茅草屋中探出之后,他的野心开始膨胀。将远古世界的物种贩卖至地球,让那些怀恨自己的人都去远古世界成为奴隶!升级神秘城堡,打造恐龙庄园。在这里,他是绝对的王者!
  • 活尸美人

    活尸美人

    (这是以前用另一个笔名写的一篇旧文,绝非抄袭或盗文,求围观,本故事纯粹虚构,与正史无关!)晚清末年,纷乱的年代,他们从尸骨中走出来,最后又跌回乱尸堆里;是非成败,谁定功过?有人说他们是袅雄,有人说他们是妖孽;一百多年后,禁锢的界域,被人无意间闯入;尘封的怨念,再次记起;前生,谁欠了谁的,统统都得还来,一场隔世的报复杀戮拉开了序幕。
  • 江山决技

    江山决技

    仙魔自古以来便存在于华夏传说中,世上真有仙魔存在吗?天下之道皆是有形,唯仙尘无迹!但是,在人间,确实有一群特殊的人群存在,他们拥有高超的手段,强大的修为!在平凡人的眼中,他们就是仙神!这部作品,是在《风尘绝迹》的基础上创建的,10W字的《风尘绝迹》只能算是一个比较长的前序而已!这部作品,将展现华夏名族真正的巅峰武技!群雄争霸,仅是灯前作秀?万山谷中群英战,谁是万山之王?消失的英杰,重归的战魂……都在《江山决技》!
  • 浅浅爱过深深痕

    浅浅爱过深深痕

    明明已物是人非为何又情深似海?到底是谁应了谁的情谁又成了谁的执念?阴谋?泪水?仇恨?最终“对不起我们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来一次”“即使能重来我依然会选择再爱你一次”爱情匆匆开始又寥寥结束懵懂的年纪青涩的爱恋美好的承诺原来都是假的“你是一个很棒很棒的女孩儿,你天真善良,大方可爱,你完美到无可挑剔,可一个人的心,只容得下一个人。。”————杨歌沐诺离愿你无悔————叶晴[作者的话:内容比简介更精彩,你们的支持就是十二写作的动力,十二,加我,和十二一起讨论小说剧情哦,么么哒]
  • 王牌刁妻求调教

    王牌刁妻求调教

    她本是豪门千金小姐,处处处心积虑,却不料反被暗算,她对他低声下气过,却被他踢开,“我会加倍还给苍家的”他说,这句话在那个夜晚实现了,她的希望在一夜之间崩塌。等她涅槃重生回来,他却苦心追求她回来,时间可真是个温柔的美人,她始终无法恨他,可最后,她的真心又被辜负。“我剩下的时间不久了,我们可不可以再约会一次,我保证是最后一次”她笑道;“这种东西那么旧了,还是不要的好”他不屑地看着那条星星手链,把它往垃圾桶随手一扔……
  • 月满倾华

    月满倾华

    一本无字史书使得洛瑶穿越时空来到了乱世之中。三国并立,战争频发,不得已中她忍气吞声,在乱世中拼命存活。她是关国第一美女,众人争抢的对象,只是江山美人,注定难以两全。“我看过了人世间的苍茫无情,便总是想起你温柔的笑脸,如此我愿意用今生的时光成就你的霸业雄途。”他是敌国君主,表面温柔缱绻,实则冷情无心,却从未想到会执爱一人,深深迷恋,生死相守。“有时一转身便是生离死别,所以不要回头,就这样看着我直到天荒地老。”。他是阴暗中的权谋家,为权力背叛爱情,暮然回首往昔才长叹岁月匆匆,终是错过了最美好的那段人生。“看你那盈盈一笑,众生倾倒。幡然醒悟,回身追寻,已是落入深渊,终是要负你一生。”梦入仙境,飘渺如烟,月满楼台,倾世绝代。午夜梦回,化成一缕青烟。这一生注定的纠缠,就在那回首的不经意间,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