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3200000064

第64章 节令民俗(3)

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还有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

“雪顿节”是在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很多人还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

“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

藏族的“沐浴节”

藏族的“沐浴节”是在七月初的一天。当天空中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时,所有的藏族人民,不论男女大小,都会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关于“沐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他为许多人都治好了病,人们都很感激他。他去逝后不久,当地就闹起了瘟疫,很多人和牲畜都死了。农历七月一天,病得很厉害的人梦见名医告诉他,在明星高照时下河沐浴,病就会好了。他醒来后,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人。果然,他们去河里洗过澡后,病全好了。后来,藏族人民就在七月初的明星高照时,都跳到河里洗澡,认为这样可以让身体健康。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沐浴节”。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不仅彝族过火把节,同属彝语支民族的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要过火把节。

每逢节日,彝族人家家门前要竖一个火把,村口竖一个高四、五丈的大火把。通常选一松树,拿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巨大的宝塔,上面插花挂果。白天,人们都穿上新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跳起欢乐的舞蹈,还举行摔跤、斗牛、赛马、打秋千、选美活动。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欢呼声此起彼落。老人们举杯畅饮。年轻人围着火把,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人们挥动着火把绕山串田,意为烧死田里的害虫,迎来光明迎来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与黑暗势力做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传统节日,于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

在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时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但对长者则要舀一勺水,把衣领拉开,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要高兴地接受祝福。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热闹的欢呼声、喝彩声。划龙舟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

“泼水节来历”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苗族的“四月八”

“四月八”是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苗族人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英雄“亚努”,所以又叫“亚努“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有官兵来霸占此地,苗族首领亚努率领众多苗族同胞抗击,反抗压迫剥削,在强大的统治官兵进剿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后来,每逢他的遇难日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穿着节日盛装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直到民国时期各地才先后中断。到了一九八一年国家民委批示,同意在京的苗族过“四月八”而才得到恢复。

每年参加节日的人在20万人以上。人们在一起吹笙、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壮族歌节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他们劳动时唱,走路时唱,在田间山唱,在房前屋后唱。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关于歌节的来历,跟刘三姐有关。

刘三姐不仅爱唱山歌,而且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鱼峰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来,有人看见刘三姐成了歌仙,唱着歌飞到天空中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节就此形成。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节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歌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现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有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土家族的“过赶年”

土家人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过赶年,即按农历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月大的腊月二十九晚上过年,月小在腊月二十八晚上过年。

据说过赶年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的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出征抗倭的传统节日。明代嘉靖年间,土家族人民正准备过年,朝廷突然下了圣旨,由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调湖广士兵前往江浙抗倭。为了使马上就要赴抗倭战场的这批土家官兵过了年再走,就提前一天过年。前线的战将们,首战告捷,屡立勋功。为了纪念出征的日子,每年都提前一天过春节,代代相传,形成了土家族今天的“过赶年”。

·现在,土家族人过赶年时,远离家乡的亲人也要回家。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同桌吃“团年饭”。团年饭用甑子蒸,并将坨子肉、粉丝、白菜、萝卜等煮在一起吃,“煮合菜”。据说当年土家官兵一起过年,人数众多,只有架甑子蒸饭。肉也没有时间切细,只好砍成坨子。至于其他的白菜、萝卜更没时间切细、分炒了,只好放在锅里煮成合菜,后来称为“贺菜”。吃团年饭时,要关着门,不让外人进来。半夜子时以后开始吃,吃到天亮,预示来年越来越兴旺。

世界环保节日

目前国际上共有11个有关环保的纪念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目的是保护湿地禽类的生息和迁徙,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此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目的是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该节日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关注香烟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会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人类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敲警钟。

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惊醒人们关注地球人口增长问题。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是为了保护动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10月6日是世界粮食日,目的是倡导人类爱护节约粮食,满足飞速增长人口的吃饭问题。

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为了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

同类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热门推荐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首席宠妻成瘾:墨少追妻99天

    首席宠妻成瘾:墨少追妻99天

    “宝贝,你不要妈咪了吗?”某女可怜巴巴的说道。“不,我没有不要妈咪。我只是太喜欢和爹地在一起了。”“他不是你爹地。”“妈咪,你不要小看我,这点儿常识我还是有的。更何况,我和爹地长的这么像。”“女儿啊,你不要学你哥哥那样,不要妈咪啊。”“妈咪,如果你和我们一起跟爹地在一起,我是会.认你的。”纳米?她怎么养了一群小白眼狼。“老头,我跟你做笔交易,怎么样?”“你说。”“你认回我和妹妹,我们把妈咪双手奉上,怎么样!”“此话当真?”某个酷酷的小男孩点点头。“好,成交。”可怜的缪菥蓂被两个小盆友给卖了都不知道。(宠文,宝贝,欢迎大家来跳坑。)
  • 天价婚约:拒嫁亿万冷妻

    天价婚约:拒嫁亿万冷妻

    争风吃醋似乎是女人的专利,偷香窃玉又好像是男人的专长,但当他们的身份颠倒,这一切竟全都变了样,她是慕家千金,冷酷无情,因家族原因从小女扮男装。他是温家少爷,腹黑温柔,因妹逃婚,不得不扮成女人替她出嫁。一场商业联姻,将豪无相干的两人牵扯在一起。拈花惹草本是她的业余工作,嫁给她后,斗白莲花虐渣却成为了他的日常生活,慕洛青,别以为穿了男装就真成了男人,他欺身上前,一改温润的模样,“说,谁才是老公!”她冷冷的瞪了他一眼,“怎么,今晚想跪搓衣板?”读者群:颜家小窝488187894欢迎加入催更~
  • 八零后的困境

    八零后的困境

    讲述80后成长的故事
  • 原狱

    原狱

    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 东三省舆地图说

    东三省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熙宫渡靖风华

    清熙宫渡靖风华

    罗琇瑜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大龄圣女,从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但是老天却让她穿越了。穿越到康熙后宫就直接免费征用了在成为女人的重要时刻被炮灰的后宫骄横菜鸟郭常在——郭络罗氏·琇瑜的身份,从此带着空间开始她在康熙后宫努力打怪升职的宫妃精彩生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河让道

    山河让道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七颂堂识小录

    七颂堂识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