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3200000063

第63章 节令民俗(2)

月饼最早出现在唐朝。开始时,它只是人们祭月时的一种供品。由于月饼的味道甜美,形状极似圆圆的月亮,于是人们给它赋予了美好的意义,将它看成合家团圆的象征。到了宋代,月饼成了亲朋好友之间表示美好祝福的中秋节礼品。这时,还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风味月饼。

现在,到了八月十五这天,举国欢庆,欢度佳节。这一天,中国人讲究要合家团圆,一边吃着可口的月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明月。

关于中秋吃月饼,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元朝末年,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朝廷害怕人民的反抗,就规定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器具,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家供养一个兵丁。有一位叫张士诚的人暗中串联起义,他找人制作了许多月饼,并在里面夹上字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这些月饼很快被分发出去,起义的消息也被秘密地传递开来。到了中秋之夜,人民群众纷纷行动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活动,每到中秋节,人们便特别重视吃月饼。就这样,在中秋节吃月饼逐渐成为重要的民间习俗。

中国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感恩节

西元1620年,五月花号载著大约有大人和小孩共一百多人的英国清教徒在现在麻萨诸塞州的普利斯敦登陆,而当年的寒冬让他们受尽苦难,到春天来临,只剩下50多人存活。春季来临后,得到印地安人给予协助,而有了较好的丰收。为感谢上帝及印地安人朋友,清教徒门每年举行感恩欢庆,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教堂,点起舞火举行盛宴。

1789年华盛顿总统就职声明中宣布,11月26日星期四为感恩节,以鼓励美国人发扬祖先感恩精神,成为美国正式节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假期;之后感恩节的日期也经过几次变动,至1941年经过国会通过,开始改回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没有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圣诞袜的来历

平安夜,西方父母会将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孩子也都知道一起床就到床头袜子里探寻自己的圣诞礼物。

传说古代有个没落贵族,他因没钱为自己的女儿置办嫁妆而难过不安。到了平安夜,老父亲看着早早上床歇息的女儿更是闷闷不乐。善良的圣诞老人不忍看到圣诞节还有人不快乐,就决定靠自己的法术来帮他们。他穿过烟囱在他们家里放了很多金子,金子恰好都落在女儿烤在火炉旁的长统丝袜里,第二天女儿穿袜子时发现一长统的金子,从此家里富裕了,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就这样,圣诞节的袜子就产生了。

现在的西方小孩子都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因此睡前都在自己床头悬挂圣诞袜。

母亲节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费城的安娜·查维斯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位于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他们拟以安娜·查维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石竹花作为母亲的象征,母亲健在的子女们佩戴红色石竹花,丧母的则佩戴白色石竹花。之后,安娜和支持者们开始写信给部长、企业家和政治家,要求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他们很成功的被接受了。

1914年5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为“母亲节”。现在很多国家如丹麦、芬兰、义大利、土耳其、澳洲、比利时和台湾,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母亲节的康乃馨

康乃馨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母亲节那天大家都要送康乃馨给育养自己的母亲。

美国1934年的5月首次发行了母亲节邮票,图案是一位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的看着前面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这个温情的画面就留在人们心里,以后就把康乃馨和母亲及母亲节联系在一起了,康乃馨便成了母爱的象征,这种花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敬重。

随着母亲节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也赋予康乃馨不同的含义:如红康乃馨代表祝母亲健康长寿,粉康乃馨意味着母亲永远年轻、美丽,黄康乃馨表示母子间长久的友谊等。人们把对母亲的感情对寄托在康乃馨上,愿康乃馨越开越艳、越美。

父亲节

当美国的安娜·查维斯在1907年建议订立母亲节后,有人就开始建议订立父亲节。

据说第一个提出订立父亲节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

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父亲健在的子女们都佩戴红玫瑰,父亲已故的子女们都佩戴白玫瑰。但过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后来,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

满族五月节

满族过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满族的“端午节”是为了避瘟防疫。

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在街上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都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老翁告诉那个不买油的老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莆,可以躲过瘟灾。”老头把这一办法挨家挨户地告诉所有人,人们都得救了。

现在,到了五月初五那天,家家房檐插艾莆,人人身佩荷包,里装雄黄面,消毒祛毒。凌晨,到郊外踏露,用露水洗脸洗手,喝一口溪水,可以不生眼病,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可以避免生疮疗、闹眼病,也不生疮、不肚子疼。

藏族节日

藏族普遍信奉喇嘛教,许多传统日都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

每年藏历正月初一是藏历年,这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

同类推荐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梦回浮生

    梦回浮生

    凌云王朝武穆宗年间,丞相段骞休妻迎娶青楼花魁,轰动京城。不久发妻病逝,段骞废除其二女之位,仅立新夫人的女儿为唯一千金。有的人说,那两个女儿已经被杀。有的人说,她们侥幸逃出来了。她微微一笑,眸光清冷不言不语。她说:"我只求你来结束我的梦魇,其他尊位恩宠我从来不求。"他说:"我不能信你心中毫无怨言,却愿意带你逃离噩梦,信你辅佐于我。"他愿意帮助她复仇,也是在帮助自己巩固势力。随着层层抽丝剥茧,却意外发现她的接近不只是为了朝堂之上的恩怨博弈,还牵扯到江湖,引出更大的玄机……
  • 无敌中国人

    无敌中国人

    <无敌中国人>是一部长篇历史军事体裁小说。主人公仲国仁,后改为中国人,他从小离家,15岁入伙当土匪,25岁蹬上通天寨头一把交椅,成为上百人马的大当家。主人公靠一匹白马,两把匣枪,驰逞在东北嫩江两岸。主人公虽是土匪,他却与其他土匪截然不同,他杀贪官污吏,抢恶霸土豪,他不但不抢穷人一分钱一粒粮食,还把抢来的衣物粮食分给当地穷人。更让百姓敬佩的是,他有一颗爱国爱民赤子之心,他还敢打敢杀日本强盗,曾与日冠展开多次交锋。后来因抗联进入,主人公认清形势,毅然决然放弃土匪行业,率手下众兄弟一同投奔抗联,从此正式走上抗日救国新的征程,,,
  • 清源祭

    清源祭

    ——我懂得太迟了。——是,你懂得太迟。——抱歉,不过我答应你不会再错过。——也没关系的,你只是迟到了一小会。——幸好,你还在等着我。——是,我还是等到了你。已逾天命之年的两人亦发觉这对话的怪异,不禁同孩子一样相视而笑。藏在被子里的手,十指相扣。如此,没有谁还能分开你我。即便是死亡。
  • 仙之列传

    仙之列传

    人世间之事,莫过于生死错杂,因果交杂,一引一啄,似有天定!话说大道煌煌,规则纵横,欲明对错,知前后,又该问道于谁?天之极有圣人,或浩浩呼如大日,明光万丈,吞吐天下,金衣玉袖,垂首亿万!或青衣粗袍,逍遥万界,观日月轮回,抚宇宙变化!然,何人知其何为圣?为何圣?圣为何?朝至苍梧暮碧落,斩断因果跃五行。转眸开阖万年逝,更笑他仙一黄土。
  • 无限,生存乐园

    无限,生存乐园

    我翻开一本名称为“现实”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仁义道德”,但是却怎么也看不懂它,当我在床上因为这本书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一股寒冷的风从窗外吹来,将我原本放在桌上的书吹开,这时我借着月光看去,书上写满了“吃人”。
  • 惊世狂后

    惊世狂后

    女杀手风华被未婚夫和闺蜜谋害,穿越成为郡主,深陷重重杀机,为生存也为复仇,风华斗姨娘斗姐妹,意外发现身怀五灵同修体质,走上修灵道路,且看主角如何筑城敛财战五界。【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来袭:亲亲小老公

    总裁来袭:亲亲小老公

    某记者采访会上。“江总,请问你是否会感情用事呢?”一记者八卦发问。江总浅笑,“不会。”记者不死心:“如果面临着江氏和萧氏的危机,您会选择救哪个?”众所周知,江总追萧总大张旗鼓,还直接跑到萧总所在的大学死皮赖脸。江总:“救完江氏,再救萧氏。”萧总默默走过来,“我病危呢?”“你敢?!”江总一脸没好气。“我说如果。”“救你!”记者:“这难道不是感情用事?”江总沉默了一会儿,“等他就我。”
  • 我在异界开网吧.CS

    我在异界开网吧.CS

    某三星宗门宗主:“嘿嘿,凡哥,让我玩会呗。”“啥?档次太低,不行!”某幻天境强者:“小友,这是绝品丹药,你看可否?”“嗯?这不是我每天当糖豆吃的吗?垃圾!”我是网管我怕谁,想玩游戏?可以,先哄我高兴再说。
  • 三国群枭传

    三国群枭传

    曹操俘虏了吕布之后刘备谗言杀死吕布,在这时陈灵说话了:“主公,还是别杀了,吕布张辽给你,貂蝉给我吧。”————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后开展官员表彰大会,在开展之前他问了荀彧一个问题:“你说我应该先表扬谁?”“先表扬郭嘉和陈灵,但是主公切记:先谢郭嘉。”————赤壁之战之后败走华容道,曹操等人离开了关羽的伏击后他们又经历了一波伏击。诸葛明笑道:“我哥真是料事如神,看来曹操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了。”曹操还没说话,陈灵立马杀了过去:“主公,这妞你别跟我抢。”
  • 不知名的世界

    不知名的世界

    没错,这个世界的名字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有着拥有无限可能的东西——源。不论是先天继承的,还是后天习得的,都有着无限可能。摆脱了死亡命运,怀着独一无二的理想,主角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