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3800000026

第26章 中国篇(25)

第一度来北京,我先后在北长街兴隆胡同和王府大街大鹑鸽寺住过,共不到三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匆匆离开了北京,一去就是十四年多。我怀念北京,更多的是怀念这两条安静的胡同;它们的分量在我心中似乎超过了一些商市和游乐场所。故宫我只去过一次,而颐和园连一次也没有去过。在兴隆胡同时我结识了一个交往不超过一年的女朋友。在大鹑鸽寺我单恋过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女孩子。她是一个女高音,每每在黄昏时练声,我爱她那声音。现在,我在兴隆胡同里那个大杂院里是绝对看不见那个女友的面容了。而大鹑鸽寺早已完全消失。那些东西的确存在过,我也的确怀念过,而它们都不见了,如同一个轻轻的梦。

我再度来到北京,则已走人了中年。

一九五一年春天我住在中南海庆云堂。一九五三年我迁进了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现在叫六十号),这就是被萧乾称之为“大酱缸”的那个奇怪所在。

这个拥有三个大院连带一个临街铺面、一个作坊的大房子前身确实是一个大酱缸,一九五三年春被“作协”买过来改修为“作协宿舍”。

我的待遇算是不错的。我被分到第一进院子里的一所南屋里。这南屋原来只有一个屋顶,四面没有墙,是驴推磨的作坊。现在加上了墙和门窗,内部隔断成为四间小屋,居然有模有样,容纳下了我一家七口人。当然,孩子们睡上下两层的木床。我还单独占有了一个小小的“书房”。

夜深人静,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听见不远处“环城有轨电车”的隆隆运行声和车铃的叮咚声,不禁产生了一种幸福感。我这个天生的小市民打内心深处感谢一个类似上帝的神秘力量,只希望世界上从此以后保持“永久和平”,逐渐实现共产主义,让孩子们顺利长大,我也坐下来写点小东西……我这个觉悟不高的笨蛋,一点也没有考虑以后那无穷无尽的“阶级斗争”。

除了一九六四年秋到一九六五年夏我去山东曲阜参加“四清”工作一年,一九六九年秋到一九七二年冬三年多在湖北咸宁“下放改造”外,我一直都住在“大酱缸”,算是这里的老住户之一。除了一两个人秘密进行的“机密”活动外,这所房子内许多人命运的兴衰成败,我大致也目睹了一些,至少也是耳闻了一些。

几十年来,一些“高级作家”荣升当官了,一些“机灵人”“弄巧成巧”或弄巧成拙地离开了,一些作家被放逐走了,一些作家故去了。各式各样的新住户因时势搬了进来。院内树木几乎伐尽了;各式厨房和各种小屋占满了“空地”,墙边堆满蜂窝煤,过道塞满了自行车,“作协”那本来不多的“文气”跟着“破四旧”已被扫荡一空;过去的“娃娃”长大了,很快他们又生了更多的新娃娃。哭叫声此起彼伏。于是,作家协会的“宿舍”连影儿也没有了。

如果我是曹雪芹,就可能利用这“大酱缸”的历史为原型写出一部滋味复杂的巨着来,可惜我不是曹雪芹。

我只能写一点没啥分量的回忆文章。

我已经回忆过了萧乾,现在我打算回忆赵树理,他住在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时的一些片段。

赵树理从山西山沟沟里走出来,住进了北京的胡同,是幸还是不幸,至今我也说不准。胡同既然是住人的,赵树理为什么就不可以来住住呢,虽然我认为他住在胡同里并不自在。

我这个胸无大志不会写“远方大事”的笨伯注定了只能写我所知道的“身边琐事”。谈赵树理我也只能谈他在东总布胡同的一些琐事。好在老赵这个人为人宽厚,如果他在天有灵,对我所写的这些琐事,即使不准确,他也一定会付之一笑而给予宽容的。他决不会担;他在“中国文学史”里保不住一个位置。

五十年代初的老赵,在北京以至全国,早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想不到他在“大酱缸”里却算不上个老几。他在“作协”没有官职,级别不高;他又不会利用他的艺术成就为自己制造声势,更不会昂着脑袋对人摆架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土特产”。不讲究包装的“土特产”可以令人受用,却不受人尊重。这是当年“大酱缸”里的一贯“行情”。

“官儿们”一般都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或北京熏陶过的可以称之为“洋”的有来历的人物,土头土脑的老赵只不过是一个“乡巴佬”,从没有见过大世面;任他的作品在读者中如何吃香,本人在“大酱缸”还只能算一个“二等公民”,没有什么发言权。他绝对当不上“作家官儿”,对人发号施令。在“四十六”第三进院子北屋给他分配了一间房子,这已经算是特殊待遇了。

我认识老赵,大约是在一九五一年冬季。在这以前,肯定他不会知道我这个人。现在,我们忽然变成了庆云堂的一个院子里的紧邻居。他住在西屋一间,我住东屋一间,每天见面几次,这才有了交往。

老赵没有担任党内什么具体职务,在中南海这样一个神圣所在,来访者要来找他可不容易。可能是闷得慌,有时他来找我聊聊天。他之所长,正为我之所短,一般都是他谈我听。我多次去过山西;他那口上党话,对我不算难懂。我们之间的交流,进行得很顺利,我们就变成了。

从而我知道了一些老赵的过去。我的记忆力素来不好,下面一段文字,我没有信心保证它的准确。

赵树理上过师范学校。二十年代末期或三十年代初期他就入了党,后来失去了关系,直到抗曰战争初期,他又恢复了这个关系。他流浪过。干过几种收入微薄的职业,例如文书、小学教员、乡村医生(中医)等。他也曾在太原的报纸副刊上写过“新文艺”作品,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还读过不少“五四”时期的文艺作品和一些外国作品的译本(包括林琴南的译作)。他的科学常识很丰富。我这才明白,老赵并不是一个“土包子”,他肚子里装的洋货不少。四十年代初期,甚至更早,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这类作品上,显然是在实践自己长期思考得来的艺术主张。这条路是他自己开辟的,比谁都早。他会干各种农活。他热爱上党绑子和民歌民谣。他喜欢书法,懂得中国古诗古文。我想,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不会出现这个独特的赵树理。

我觉得他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有些像狂热的宗教徒。他不可能被人说服。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可是和颜悦色,态度温和。他对他的信仰很有自信。

他爱好上党梆子,可以说是爱得入了迷,经常给我“送戏上门”。有天晚上,我正打算干点什么,他突然推门而入。

“老严,我来给你唱段上党梆子。”

不等我让座,他就在书桌边坐下了。接着就双手齐用,以敲打手指头代替打板和锣鼓,节奏急促紧张,同时哼着高亢的过门,一段我一字不懂的上党梆子就吼了出来。我没有偏见,但实在品评不出这段唱腔的滋味。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老赵马上又自我介绍:“还有一段更好的。”

又是双手击打桌边,口哼过门,近乎喊叫似的高声歌唱。我只有不做声,耐心听着。

这个晚上,老赵倒是尽了兴,而我则有苦说不出。

也许上党戏原来的腔调是好听的,而被老赵唱走了调。他五音不全,可能是耳朵和嗓子都不。

他有一把三弦,时常叮叮咚不知弹些什么,也是不成腔调。但他自我陶醉,真有一种“贵在投入”的精神。

我从不扫他的兴,让他过戏瘾,因此他常常来光顾这个“听众”的门。一九五三年,我和老赵都迁到了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在新居里,老赵还继续给我这优惠待遇,隔不了几个晚上,就突然推门而入,“老严,我来给你唱一段。”

也许是老赵太天真,我这个人太世故,他始终不知道我并不欣赏他的歌喉。

我隐隐感觉到老赵的寂寞。他一再唱上党绑子,可能是在思乡。北京引人入胜的胡同毕竟有些东西不女卩他那山沟沟。

老赵也有他的狡猾之处,他并不是不了解他所嘲讽过的东西,可他就不肯承认那些“异端”也有点长。

有时候我放西方古曲音乐唱片,他悄悄推门而入,也坐下来听一段,不加以评论。我也不打算诱使他说什么称赞的话。有一次,我正在听一个花腔女高音的咏叹调,他忽又闯了进来,说了一句俏皮话“猫尾巴又被门夹住了。”我不答腔,他竟然坐下陪我听那个被夹了尾巴的“猫”叫声。他面带微笑,猜不透他是在欣赏自己的警句,还是或多或少也感到那个女高音的某些动人。

有一个晚上他来谈天,告诉我:上党梆子里也有和声,演员的歌唱和伴奏的乐器不是一个声部平行进行的,并举了实例示范。可惜我当时没有用简谱记下来,现在则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看来,这个老“师范生”是学过一些乐理,并具备一定的西方音乐知识的。他曾经讽刺某些救亡歌曲的“轮唱”,不过是在表明他属于另一“教派”而已。

我很佩服老赵的记忆力。除了大段上党梆子,他可以连唱几个小时不断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些小戏和诗歌,也能一口气一字不落地流利地背了出来。

他在写《灵泉洞》的时候,曾经告诉我!他每天一定要写五千字。起床后!他就构思这五千字,包括刻画形象,调整语句,修饰词藻的功夫在内。五千字一个一个按顺序在他脑子内都安排妥当并记住之后,就坐下来一个字不改、一口气写了出来。因此他的稿纸从来都是很干净的。

他爱酒,但量不大。他常上胡同口一家小酒馆里独酌。有好几次他很得意地对我说今天晚饭又是三菜一汤。”不待我问,他就道出了那“三菜”:一为花生仁,二为豆腐干,三为蒜肠。诸如此类。只是我忘了那一“汤”是什么,大概不外“二锅头”或别的什么酒。

他怕冷,秋末一降温,他就穿上了皮大衣。五十年代初,北京各个商场出售的旧皮大衣很多,价钱虽不高,销路却不好。在“新社会”,人们不愿意把自己打扮成不久前的那些官僚、地主和大商人的样。老赵不在乎,就穿上了这种大衣,像一个过去的土“老财”。但他的每件大衣都穿不久,不是送给人了,就是忘在什么地方了,又得去买另一件。我记得一九五二年冬天他穿的是一件女式大衣。他缩着头,只把那个长而勾曲的红鼻子从那个长长的翻皮领中伸出来,像个寒风中的老母鸡,可他还显得有些陶然自得。

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满不在乎。

一九五三年夏天有个黄昏,我听见老赵唉声叹气从院子里经过,嗓门特大,情况显然异常。等我赶出去,他已经左右开弓,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来。我跟随他到了他那间北屋,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不回答,一边自打耳光,一边哭出声来:“儿子呵!爸爸对不起你。只怪你爸爸不争气,没有面子……”

原来他是在为儿子入学的事生气。

这年秋天,北京市可以容许学生住宿的重点小学“育才”小学有两个名额分配给“作协”。当时“作协”该入学的孩子不少,暗中竞争很激烈。老赵也为自己那个男孩争取过。让孩子住了校,自己可以省很多事。好像那时他还没有把全家搬到北京来,没人管家务管孩子。竞争的结果,老赵自然归于失败者的行列中。许多话,老赵又不愿意明说,在气头上,他就采取了农村妇女通行的那种自我发泄方式。

我还知道老赵一件生气的事,他气得那么厉害,是很难令一般人理解的。

我在少年时代胡乱下过一阵围棋。后来我明白了自己不是学棋的材料,就及时洗手不干了。认识老赵以后,不知怎么向老赵谈起了这件往事。谁知老赵是个大棋迷,房间里总力求有一套棋具,说什么也一定要和我下一盘。没想到我这个好多年不下棋的“臭棋”手居然不费力就取胜了。老赵当然不服。再来一盘,还是他输。于是他要求下第三盘。这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我的妻子见这么晚我还不回家,便打发孩子来找我。从庆云堂到“四十六号”,老赵总是未尽兴,未打一个翻身仗,我便离开了。有一次可惹火了老赵。仍然是一个第三盘未下完我被叫走的局面,当时老赵没发火。第二天,“作协”秘书长陈白尘来告诉我,昨晚老赵大怒,说了一番十分激动的话。大意如下“李叔华不把人当人。我和她两个人,总有一个先死。要是我不先死,我每天早上到她门前去砸碎一颗棋子,把棋子砸完为止……”白尘连忙笑着回答:“别砸,别砸!那要砸多少天,你把棋子和棋盘都送给我得了。”

老赵喜欢书法,他曾送给我好几本碑帖,其中有《争座位帖》、《兰亭集序摹本》等。他那笔钢笔字颇有点“兰亭集”的味道。

他会中医,曾在农村行过医。我有点小病,他总自告奋勇来看病开方。但我从未照方买药。不是我不相信他的医术,而是我不喜欢吃药。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老赵为农村问题向中央写了一封长信,就农民的疾苦和农村经济问题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后来这封信被批回作协,要作协党组和老赵讨论。参加这个讨论会的人不多,我也是其中一个。会议由邵荃麟主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老赵受到了大家的批评。大家一致都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不像老赵说的那么悲观。老赵虽然处于孤立的地位,却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让。那个会开得还算“和风细雨”,没有什么火药味,可是谁也没有说服谁。可惜我已经忘掉了老赵的原信,和所辩论的具体问题。我只记得老赵发言中有这么一个意思农民交出了自己种的粮食,国家总应该给他们一些东西,哪怕是小商品,比方针头线脑这样的东西。我们总应该给农民一点东西嘛!

这个会只有不了了之。

我当时觉得老赵这个人“农民性”未改,“迂阔可笑”。现在看来,可笑的倒是我们那些不了解农村而又自以为代表“真理”、自以为“是”的人。

几经周折,老赵终于离开了北京的胡同,回到山西的山沟沟里去了。

没想到在“文革”中,他这颗棋子终于被人砸碎了,死得那么惨。

北京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的寓客当中有一个赵树理,一个真正的作家。

碧野

(1916-2008)散文家、小说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抗战期间参力P华北游击队和农村巡回演剧队以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当过中学教员。1948年到解放区,在一些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协、新疆文联等处工作。1960年任中国作协胡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出版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多种着作。

天山景物记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稳。

同类推荐
  •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本书由数篇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组成,内容生动感人,不要说我们太爱流泪,因为,每一个感动都是对生活的感恩,都足以让我们洒下一捧感动之泪。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边缘人

    边缘人

    “当初在确定书名之前,颇费了些脑筋,某天在去新村玩,路过宜宾农校门口时,突然想到边缘一词,“边缘人”就立即出现在我脑中,当即我就兴奋不已,将它作为我这个专集的名字。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热门推荐
  • 栎社沿革志略

    栎社沿革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

    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明友走进科学,了解我们究竟生话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张佳音等用心编辑了《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50个科普小故事汇集成册,内容涵盖太空、地球、气象、动物、植物、科技、历史、人体奥秘等多个方面,既涉及青少年明友应该了解的最新科学领域和科技动态,又包含了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话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其中有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精彩篇目。每个故事之后,我们还附有一个问题,希望通过阅读和知识点链接的启发之后,每个读者都能给出一个更具有“科学性”的答案。
  • 十道黑

    十道黑

    在四川境内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一户人家找到了一块破布,后来离奇死亡,听那里的人说那破布和人一起消失了,这其中又有什么怪异。
  • 血脉主宰

    血脉主宰

    这是一个崇尚血统力量的世界。一代狠人罗锋,穿越到这个世界,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他的血脉力量,上不得台面。血脉可传承,高贵的血统,让罗锋垂涎得咬牙切齿。血脉可吞噬夺取,你的会成为罗锋的,而罗锋的,却还是他的。且看一代狠人,成就无上血脉主宰!
  • 流浪之魔武大陆

    流浪之魔武大陆

    一个远古遗留的奇阵,一段历史尘封的记忆。当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天空是美好还是危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龙天啸

    龙天啸

    一个绝世强者诞生了,在这片战火不断的大陆上。本应该享受和妻子的甜蜜生活。可是美丽善良的妻子,在他回来的时候被杀了,从此他走上了复仇之路,最后争霸整片大陆的开始。
  • 带着娃儿跑

    带着娃儿跑

    她,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商人之家。她的出生就注定了命运的悲剧。他,狂傲且不可一世,坐拥亿万资产,对爱情却哼之以鼻。当一枚冰冷的戒指戴入我的手指,我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已成了事实。从此,我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精灵召唤师

    精灵召唤师

    精灵召唤:亚德炎!精灵召唤:冰奈斯!精灵召唤:瑟冥特克!精灵召唤:雷沃斯!精灵,是召唤师创造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