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300000017

第17章 读人(1)

读巴金

说到巴金,可以用“文坛泰斗”来形容,这不仅因为他的作品多,层次高,影响大,而且他经历丰富,德高望重,敢于直言。他26卷本的不朽着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着,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萌芽》《寒夜》《随想录》……他留下的文学艺术瑰宝,影响了好几代人的成长,而他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则是长存世间的精神财富。仁爱、忠诚、正义、人道相伴巴金的一生。“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这就是他内心的写照。

我走进巴金的作品世界是在“文革”下放期间,在那名家文学作品被横扫的日子里,我意外地在乡村的一位老先生家里寻到了一本《现代创作小说选》,是本没有封面纸页发黄的残本。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书里收集了郁达夫、郭沫若、鲁迅、王统照等人的作品,其中巴金的有两篇:《爱的十字架》《哑了的三弦琴》。那清新的文字,流畅的叙述,飘逸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深入心灵深处的感染力,让我久久不能放下那本已快散架的书。因为反反复复地看,有的精彩段落和描写都能默诵出来。以后在上大学时,我又通读了巴金的一些名着,当时是工农兵学员时代,巴金的书是专门给中文系开放的,属于参考书之类。因借巴金的书的人太多,常要找熟人,或从借到巴金作品的同学那里抢过来开夜车读。好像在上文学评论课时,老师还专门提到巴金的作品“影响甚大,流毒甚广”。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都窃窃私语:巴金不愧为大师啊!就是爱看他的作品。

电影《英雄儿女》是我喜欢看的电影之一,此片除了革命英雄主义主题外,就是片中表现了热情洋溢的阶级情、战友情,父子、父女、兄妹情,十分感人,成为一个时期电影艺术的范本,一个学习英雄的榜样。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改编的,这也可以看出巴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创作这种深入生活紧贴时代现在叫主旋律的好作品,在出身上世纪初老一辈作家里是值得称道的。就是在八九十岁的晚年,巴金仍笔耕不辍,写出了《随想录》这样的鸿篇力作。“讲真话”成为他晚年创作的主导思想。“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要走到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正是这种只争朝夕倾心中国文学创作事业的精神,所以赢得了“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大作大家”的赞誉。

有青年作家提到:巴金的作品欧化的痕迹比较明显,不如钱钟书、沈从文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浓厚。这个现象要怎么看。巴金到过欧洲、苏联等国家,并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存在决定意识,所以,他的作品肯定会有自己生活的故事、影子和语言。但他的文学之根还是立足于中国大地上,像《家》《寒夜》《随想录》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精品,表现形式和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我感觉巴金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处理上是上乘的,他用西洋抒情的文字把中国本土的故事演绎得传神入画,生动感人,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在文学创作中的典范。“她底少女的美丽的脸在月光里伴着那坚定而凄哀的表情,显得更是圣洁了。我痴立在她底面前如瞻仰一座女神底石像。”用这样的文字来描写一位乡村姑娘,有什么不妥,不是更有美感吗?!

2003年巴金获选《感动中国》的人物。颁奖词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他的不朽名言。

巴金给我们带来什么?那就是“人民作家”的典范。文化强国,文学先行。传承中国文化强国的薪火,巴金是一名当之无愧的领头人。他用自己燃烧的灵魂和生命照亮了无数中外学子,也照亮了中华文明通向未来的时光隧道。

2012年4月9日

读老舍

“老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他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最终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一个亚洲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文革把一切都化为乌有!”这是老舍的儿子舒乙说的话。

且不去考究这件事情的真伪,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和地位是无须质疑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我这一辈子》《龙须沟》。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30年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1949年10月13日,老舍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地,于12月9日抵达天津。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虽然他的足迹走向国内外,但他的作品却始终有民族的根。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作家,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我原本只知道老舍写长篇小说和话剧有名,没看过老舍的散文,想不到他的散文也是惊人之笔。《又是一年芳草绿》开头写:“悲观有一样好处,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轻了一些。这个可也就是我的坏处,它不起劲,不积极。您看我挺爱笑不是?因为我悲观……”作者在文章开篇运用中国古代散文常见的“立片言而居要”的文眼式构思,以“悲观”经纬全篇,围绕“悲观”来具体谈自己的志向、事业和做人原则。语言含京味,诙谐幽默显哲理,全无生涩做作之感,洋溢盎然的生活情趣。写内心、写真我,我总觉得这是好散文的要素,挖掘的越深,就越有个性。老舍解剖自己是敢于下刀子的,通篇是“我”,隔不了一二句就是“我”,我是、我想、我爱,我不愿、我没有、我究竟,我不希望、我老觉得、我只能说……没有一点气魄、一股勇气、一种胸襟,是做不到这样坦荡地亮出自我的。作者貌似写“悲观”,实际是在写自己的一种顺其自然、不为外物所累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格调是高昂的,充满乐观。

老舍原名叫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表示“舍弃自我”。后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他一生创作了800万字的作品,且不少传世精品力作。他舍得花心血,舍得下工夫,是真正的受人尊敬的“舍我”作家。可你舍得自己宝贵的生命,去自杀,就太不应该了。因为你自己说过:“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能轻易地舍掉。”如你挺过那场劫难,那又会给中国文学、中国戏剧留下多少宝贵财富啊,你老人家舍得离开你的读者、你的观众、你的讲台?

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像老舍这样的中国纯正文人,秉承中国士大夫传统的观念:士可杀,不可辱。和中国古代文人屈原、王国维,和同时代的文人邓拓、吴晗、傅雷一样,采取了舍身求真理、求清白、求骨气的极致行动,十分壮烈。何况是发生在“文革”那样极端疯狂的年代,作为“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吴晗语)是很难挺过来的。设身处地,换了我,作为一个小文人,也是难挺得过去。从这一点上说,彻底否定“文革”,不让这场历史的悲剧在中国重演,是多么需要人们时时刻刻的警钟长鸣!

2012年3月17日

读梁衡

认识梁衡是在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创刊1500期庆祝活动时,那时我在想请北京的两位着名作家来昌,以增加庆祝活动的分量。最后选定梁衡和缪俊杰。理由是两人都在我们的老大哥人民日报工作,文坛大家,与报纸副刊有密切关系。老缪是江西老乡,我们很熟悉。梁衡是山西人,听说到过江西多次,仅庐山就去了三四趟。过去虽读过他不少新闻和文学作品,但没打过交道。记得省里有一次新闻出版工作会上,有领导还说过这样的话:梁衡是什么人,为什么对江西的报纸评头论足。他曾是国家出版部门的领导,又是新闻界的名人,还是文学界的大腕,我担心此人能否请到。

到了北京,请老缪引见,去梁衡办公室,那时他还没退位,正忙着呐。当我提出邀请时,他很爽快地答应,说江西很值得去。甚至还教我怎样去说,让他的上级准他的假。以后的江西之行,除到南昌参加活动外,还到瑞金、赣州、长汀,最后从井冈山机场回北京。梁衡给我的印象好极了,思维缜密,才华横溢,勤奋认真。在车上,他说他就写庐山这题材就考虑了好多年,未轻易动笔,但他一直在脑海里边琢磨,他要在想成熟了,就会去写。他的很多作品都有好些年的素材积累反复思考后才问世的。“熟稔在心,厚积而发。”应是他的创作原则。在以后我读过他的散文中,我发现,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都可见智慧的哲理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智性散文的气韵。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许多是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的文人。这些名人从作者的笔端上鲜活起来,在于他情理并重,以评带传,对写的人物在已有定论基础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他从历史的、人性的深层重新来诠释一位人物。而在梁衡的人物散文中,其主人公如诸葛亮、范仲淹、辛弃疾、林则徐、瞿秋白等,大多带有某种悲剧性的色彩。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悲剧能令人崇高。梁衡在他的散文中能思接千载、情有所钟,哲理和现实生活血肉一体地融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感觉,作为一名有个性、有特色的散文作家,梁衡的写作成功还有两个要点:一是材料的翔实。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鲜的甚至是第一次看到的历史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作者精心收集整理、深入采访得来的,这就为他文章的观点和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特别是一些历史的细节,作者从浩如烟海的文史档案中梳理出来,这种发现式的细节,让文章有了一种翔实感,更有一种可读性。这些自己的材料和大众化的“掉书袋”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现象可以从他的《大有大无周恩来》《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等篇章看到。二是作者的胆略。对历史人物的结论,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辈的评价是需十分谨慎的。作者在写毛泽东、瞿秋白、张闻天、梁启超、宋子文等人物时,都有大胆的评价,有些观点是和过去的结论是不相同的。说透一点,就是一般文人不敢说,即使想到了也不愿说。有评论说,梁衡的散文是政治散文。政治是有风险的,写政治是要有担当的。这种责任对具有官员、文人经历的梁衡有了优势、有了底气,实践的磨炼,让他的文章有了别人没有的豪气和胆识。但总体的观点是官方和民众都能接受认可的,这很不容易,是要通达智慧的。

梁衡的代表作应该是《觅渡,觅渡,觅何处》,这篇作品作者酝酿六年,几易其稿,发表后反响很大,瞿秋白的故乡常州在秋白故居前立石壁将此文章雕刻。瞿秋白的女儿赞作者:“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先生的笔让人沉思,先生的犀利更让人振奋。”我认为作者的功劳在于对瞿秋白给力,通过文学给这个有争议的人物以崭新的形象,寓悲显壮,表诚示心,以多彩人生塑造完美人格。瞿秋白的高大形象由于这篇文章传给了现代人甚至后代人,作者功不可没。

在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梁衡提出了“大事、大情、大理”的散文创作观,追求“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他说:“我认为一篇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或知识,还不能叫文章,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又因为文章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往来的方舟,其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都是有思想的人,所以它一定要传递一些新的有个性的思想。”“美”和“美丽”常在他文章的标题和文中出现,给广大读者送去沁人心脾的美感;而厚重的理性思考在他的文章中频频闪现,给读者带去长久的记忆和思索。一篇文章能有这两大功能,是作者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魅力,也是作家行使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梁衡努力做到了自己的追求,做出了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2012年4月30日

读于丹

同类推荐
  • 泥土哪去了

    泥土哪去了

    南帆的散文随笔因兼具学者、批评家、作家之长而独具一格。细节和史料齐飞,逻辑和见识共舞。文笔丰满润泽,风格洁净从容,以含蓄克制显深长韵致。虽是选集,却因涉及诸多层次侧面而自成格局。《泥土哪去了》是南帆最具代表性、精粹汇集的散文集子。南帆作为智性散文的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此集中,《泥土哪去了》《机器之瘾》等篇呈现出了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一个作家的社区生活》等篇又似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热门推荐
  • 穿越千年之花千骨

    穿越千年之花千骨

    在21世纪,电视剧花千骨风迷全国的时候。普通女学生慕歆在同桌的喋喋不休之下出去喝咖啡。在回来的路上捡到一本叫七绝谱的书,看着看着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第一门派长留的时候,她震惊了。后来白子画的师傅看逸悦异域常人,就收她为徒。逸悦成为了后来的寒尊。一天夜里,逸悦突发奇想,她想改变白子画与花千骨的命运。最后是改变了,她把白子画与花千骨的结局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当她察觉花千骨已经爱上自己时,她该何去何从。请观看《穿越千年之花千骨》
  • 睡梦奇谈

    睡梦奇谈

    红色的灯笼,指引着亡灵走向黄泉的奈何桥上。
  • 今日孕产育儿十万个怎么办

    今日孕产育儿十万个怎么办

    本书对于妈妈经常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讲解,内容从准备怀孕到分娩再到产后育儿,所有妈妈容易遇到的问题全部包含其中。
  • 无衣之西汉风云异闻录

    无衣之西汉风云异闻录

    西汉武帝时,双亲被匈奴人所杀,一心想要参军复仇的13岁少年无衣,敲开了汉军屯营的大门,却因年幼投军未果,命运的因缘际会让他遇见了西汉的帝国将星侯霍去病,经过与霍去病的一番对立、冲突和较量后,居然被他选作了自己的贴身侍从。无衣一路追随他行军打仗,见证了这位天才的少年将军一路征战,历经打通河西走廊、河西受降、漠北之战、封狼居胥等等历史上重大战役与事件,结识了李敢、韩嫣、公孙敬声、卫长公主等历史人物,被迫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却逐渐揭开了自己身世血缘之谜,搅入了风云诡谲的权谋宫斗、复仇倾轧的乱局里……
  • 墨起宫翎

    墨起宫翎

    这个世界是没有叫嚣着的恶的。当然,我却相信有叫嚣着的善。善是不允许悲剧的存在。然而,造成悲剧的往往都是善人。我更不想写出悲歌,但更想的是歌颂那些在悲歌旋律中仍能不迷失本心的人物。笔者相信,有欲望的地方,便有违背。但笔者想奉献给大家的是那欲说中的一丝温柔,一丝期待,一丝感动。
  • 咒师回忆录

    咒师回忆录

    “咒师”有着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职业,有可以害人的恶毒诅咒,也有救人于水火的福咒。当我真正的踏上这被诅咒的职业,身边的人就开始不停的出现意外包括我自己,为了保护身边的人我面对了恐怖的噬魂咒,前往神秘的咒陵,千年一现的无尽诅咒岛。这一切都是巧合?还是在背后黑手的操控?上古神兽、千年恶魔、地狱的入口、这一切都只是开始。亲爱的读者们,这虽然是小驴的第一个作品,只要有一个人看,小驴就会把它写完,请放心阅读。
  • 小小三国志

    小小三国志

    中考分数低,通过关系进入到了高中的江辰希因为暗恋校花颜如玉,尾随她来到了神秘的庙塔,却无意间触碰到了武魂石,成了三国英灵的转世者。争武魂,夺玉玺,一百零八颗武魂石的纷争在所难免。
  • 我的天道之旅

    我的天道之旅

    :“我是天道,我是众生主宰,我是……”(“魂淡,让你穿越不是让你在这吹牛的!”撂倒拖走)不要在意,细节而已。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别在意!Ps:本书无11,不11,(女主什么的到时候看,可能没有,11什么的更不可能,千万别想歪了,暧昧什么的应该有的),主角略无敌!捂脸)其实我也不怎么会写,不过有句话怎么说的,“没见过猪跑的,难道还没吃过猪肉吗?”本书纯属无聊之作
  •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泉魔君

    黄泉魔君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