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0100000004

第4章 商战决策的真相(2)

某机场出口,人流如潮,一位男士正焦急地等待延误的班机。突然,他兴奋地朝检票口的女友挥了挥手。“嗨!这儿呢!看到我了吗?”“哦,看到了!”“终于回来了,感觉怎么样?”“这儿的人真多!”“是的,但是我一眼就看到你了!”“天啊,你怎么瘦成这样?”“这样不好吗?”“我说怎么找了半天,看到的胖子都不是你呢!”

对话中所传达的双方心理活动,正是选择性知觉的惯常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位男士能够在拥挤的机场环境下很快找到女友,是因为选择性知觉使他特别关注最重要的信息,并将其从背景中优先选择和区分出来。

其次,女友依赖于她对这位男士固有的形象——胖,去辨别,结果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也就是说,选择性知觉常导致惯性思维,其解释事实并非依据“亲眼所见”,恰恰相反,人们会先在内心做出结论或者定义之后,再对“看”到的事实加以诠释。

如上所述,选择性知觉也可以支配决策行为,在实际商业运作领域,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但遗憾的是,它并不能给决策的一方带来积极影响,反而会干扰他对决策的正确判断。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性知觉中的另外一个事实:知觉者本人意识上无关紧要的事情会被自动忽略掉。被忽略的事情本身真是无关紧要吗?大概未必。

商业决策经常出现这种“先定义,后佐证”的选择性知觉,这很危险。

雀巢公司曾在2005年遭遇过一场严重的中国市场危机。主导事件是其在市场上销售的“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存在“碘超标”,雀巢方面表示知道“碘超标”的问题,但认为“不会有影响”,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仍采取暂不召回问题奶粉的措施。决策的失误不仅造成“问题奶粉”被纷纷撤柜和退回,雀巢品牌的其他系列产品均受到连带影响,整个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遭到重创。

作为全球享有盛誉的百年品牌,雀巢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失误,而这种失策正是因为受到选择性知觉的影响,一方面,决策方主观上认为“碘超标”不会有问题——先入为主,缺乏佐证;另一方面,寄望于“品牌效应”平息风波——忽略其他细节的影响。

与此案例相似,2008年我国食品市场的“毒奶粉”事件中,众多知名企业几乎一致性的错误和严酷的打击,无不体现出“先定义,后佐证”的选择性知觉所导致的灾难。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知觉上选择性的缺失和偏差,百害无益。

依照心理学的解释,“先定义,后佐证”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决策预期。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考虑某项决策时,不是依照事件本身的需要,而是依照我们早己产生的那个期望来“考虑”该事件。

决策者在面临重大决策之时,或许应该反复考虑这样的问题:我对待事物是否受某种动机的驱使?是否夹杂自身的定义和预期?是否跟动机和预期与我不同的人交流?如果答案有过多不确定因素,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即将做出的决策。降低或者预防选择性知觉带来的危害,就必须摆脱“定义式”思维顺序,避免心理定势造成的成见与误差。换句话说,理想的决策不是先定义,再佐证,而是先佐证,再定义。

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如果一个商业决策者存在选择性定义,那么他在决策的时候是怎么考虑问题的?心理学研究证实的一个重要心理特质就是:事后聪明式偏差。通俗一点说,就是事后诸葛亮。

比如,当股市开始低迷的时候,认为股票下跌是预料中的事;经济危机逐渐蔓延时,判断市场萎缩是足以显见的趋势;得知运动员受伤,做出赛前弃权的结论早成为必然……事后诸葛亮最大的危险便是,认定事情早已尽在掌控,而没意识到这种认知建立在事件“已发生”的基础上。

但是,从已经发生的某一事件推导而出的结论未必就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为下一次决策和判断带来了“未必正确”的前提,形成了我们客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得出对未来的准确判断的巨大心理障碍。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巴鲁克·菲什霍夫关于事后聪明式偏差曾有这样的研究。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一主要事件之前,要求几组以色列学生估计以下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尼克松总统会否宣布访问成功?美国会否在北京建立大使馆?此次会晤历时多久?第二阶段,在访问进行后的两周至六个月内,同一组学生会被告知重新回忆他之前所做的预测。同时要求学生指出已知的结果中,哪些预测确实实现了。

实验最后的结果显示,对于已发生的结果,初次预测比回忆预测的概率低;对于未发生的结果,初次预测比回忆预测的概率要高。

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事后聪明式认知的偏差,就在于将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不可避免和显而易见的事,却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已受到已知结果的影响。

心理学对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经典定义是这样的:在事情发生之后再找理由解释它发生的必然性。但是这个“必然性”未必就是真实的。这种类似于“自我满足”的心理,总是会为我们下一步的失误找到恰当的借口。这时,决策者的心智事实上正完全停留在对过去的解释之中,而不是打开视野创造更好的未来。这样的决策者也必然一次一次验证失败的命运。

比如,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出现以后,股市低迷、地产降价、失业率增高、消费力减弱等预测接踵而至,企业转而投入到相应的决策调整,以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但仍有很多企业无法及时转身,比如珠江三角洲的外贸小企业,因缺少资金周转的方案,最终无力地倒闭。

如果危机没有袭击整个经济环境,还能看到企业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吗?如果不是市场呈现低迷和动荡,又如何发现上一个战略性决策是否匹配未来需求?换过来想,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经济危机后房价必然下滑、消费力必然减弱是不是一定是正确的?在某些具体的行业,情况并非“一定”如此。这样的事后聪明所造成的误导,往往导致企业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中,最难打的仗不是与危难正面搏斗,而是危机四伏却无法察觉。最大的不幸不是知道不幸而无法避免,而是把机会当成不幸,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真正的不幸之中。

事后聪明式偏差为决策者设下一个心理陷阱,使得商业决策者总是从过去的经验中预设下一轮的决策,将某些成功或失败理解为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像超然的旁观者那样,分析每一次成功或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得出下一次判断真正客观的依据。

很多成功的企业尽管未必理解事后聪明式偏差的原理,却在克服这种现象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一些跨国企业在商业环境的投资风险评估中,考虑进入东道主国家的风险指标,一定是在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如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等。投资冷热国的判断并不是依靠单纯的市场潜力是否巨大,而是它的各要素的综合性特征以及这些要素特征的未来动向。

所以,减少事后聪明式偏差,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考虑当下的决策可能引发多少可能性或者非预期情况。做到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从“未来发展”而不是“事后聪明”中得出判断,从而脱离事后聪明式偏差的恶性循环。

失败者的心理样板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成败取决于经营决策是否正确有效,那么选择性定义和事后聪明式偏差,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决策心理误区。但是,无论是选择性定义还是事后聪明式偏差,都只是决策误区的表现形式。真正影响我们做出突破性决策的障碍,还是我们心理上对情境的依赖。可以这样说,情境依赖是这些心理反应的集结号,是所有失败决策者心理状态的样板间。

情境依赖表现在生活中,可以是这样一种形式:双手放进热水里浸泡,适应温度后再将手迅速放进温水,你会感觉温水是凉的。倘若最先适应的是冰水,那么就会感觉到温水是热的。

产生这种感知偏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已经适应的热水或冰水存在认知的依赖,再判断水温时,仍然依赖于此前的情境感应。这显然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情境依赖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心理现象。比如,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个人对同一刺激的认知可能完全不同,其原因是这个人对同一刺激在心理上的情境感应是不一样的。同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去感知某个事件,一定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曾发生的情境,形成新的理解和解释。

我们都生活在情境中,你无法想象一个不存在情境依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没有情境,没有参照系统的认知和判断,又如何立足于思维体系?所以说,每个人在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同时都表现出或轻或重的情境依赖。

商业决策同样如此。但是,对于一项理性和科学的决策来说,情境依赖不仅无助于理性地透析事件本质,准确地评判决策价值,反而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羁绊。情境依赖式思维往往导致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环境的不确定性动荡越频繁,情境依赖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剧烈。

沃尔玛一直以其“天天低价”的营销策略,占领着绝大份额的全球零售业市场,它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也似乎证明,“规模”比“地点”更加重要。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沃尔玛“一站式购物”与“永远低价”的优势并没有给它带来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较之下,推行本土化策略的家乐福表现更为灵活。

究其原因,还在于沃尔玛太过依赖它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而没有真正关注到中国消费者的内在需求。比如,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远没有美国消费者平均;由于中国消费者使用公共交通购物的居多,零售商店的选址有时比规模重要得多;等等。

由此可见,沃尔玛企图完全依赖于销售美国市场的成功模式,在中国市场行不通。或许应该说,以往的成功模式成为沃尔玛难以跳出的情境依赖,如果不能体察这种心理认知,很可能在未来永远失去新的市场。

对于任何一个新进入的企业,即使拥有可以对照的情境,也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消费市场具有太多不确定性,相应的市场环境也处于无法钉牢的动荡状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企业决策者内在心理上的情景依赖就会占取上风,以致迷失方向或者故步自封,看不清新的形势和局面,轻则错失良机,重则造成无法挽回的败局。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认为,在美国做投资决策,就要把在我国成功的经验统统放在一边,必须因地制宜。这意味着每一个决策都应该是不同的、全新的。对商业竞争来说,越是充满不确定性动荡,企业越是要能够经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并且能充分利用突然出现的机会,才能在情境中摆脱固有的依赖。

3.在不确定性动荡中生存

计划中的会议突然被迫取消,使预定讨论的方案不能尽快实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仍摆放着急待会后审阅的文件;打开电脑存档,项目跟进的回函一再提示设定日期就在明天……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办公室、公司、市场等,无不处在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环境中。

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焦虑或者烦躁,因为我们感到某种秩序被突然打破。这时你会发现,社会强调公共秩序,企业期望运行轨道,人的内心同样渴望井井有条——这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渴望形成的心理秩序感。

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种情况:“管理者陷入昨天”是为了坚持一种惯有秩序,心理依赖是为了对新事物建构一种旧秩序,选择性定义是为了平衡固有秩序,事后聪明式偏差是为了满足一种虚幻的秩序感。以上所有行为都与我们内心对秩序的渴望息息相关。

心理秩序是人们在心理上寻求的一种平衡感。但应对复杂多变、不断更迭的商业环境,心理秩序必会变成消极的自我保护,不利于积极主动地争取竞争。而竞争促成进步,竞争也意味着变动。

一旦决策者建立起某种心理秩序,就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其一,心理秩序感强化既定状态,当某种新的变化出现,可能打破既定的心理规律时,决策者为了保持一贯的心理平衡感,往往会选择自动排除这种新的变化。

其二,心理秩序感逐渐转化为决策者赢得全然控制的满足感,心理满足的膨胀使决策者只能看到企业良好的一面,而失去对企业问题或者外部环境的敏锐观察。

其三,良好的现状使决策者不期望失去企业现有的运行秩序,或者开始期望保持目前的状态,最终淡化创新和竞争意识,削弱企业进取心。

心理秩序还可能引发另外一种局面,长时间的有序状态突然经受强烈的动荡,心理和行为反应机制会产生滞后和混乱,决策局面变得难以应付。

商业永远不能排斥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不断前进,直面竞争甚至主动制造竞争。因此,更应该认识到心理秩序带来的惰性危害,积极打破停滞不前的常态。

井井有条就是好的吗

海尔集团有一条著名的管理思想: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显然不符合遵守我们内在的心理秩序的惯常需要。然而,海尔理念的成功就在于,用危机感打败内在秩序感,使企业管理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便处在风口浪尖,也能应对自如。

一个勇于打破常规的企业,才可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维持秩序实际上就意味着保持原有状态,意味着必须按部就班,甚至是周而复始地原地踏步。无形中,内在秩序感会扼杀企业的进取心,使企业易陷入死气沉沉的僵局。

比较常见的是,企业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但随着组织机构的变化,该管理制度并不一定适应新出现的企业活动,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绩效。如果一味遵守约定俗成的秩序,则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混乱。除此之外,原有的秩序有迹可循,就会从心理上排斥全新的变动;同样的秩序被重复千次,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也在逐渐冷却。

有时候,解决制度上的守旧并不难,难以扭转的是遵守秩序者的内在秩序感。从心理学角度看,内在秩序感是自我保护机制中的重要零件。当内在秩序感被打破,为了寻求新的平衡,随之会产生否定、合理化、反向以及隔离等思想或行为,而这些都是自我保护机制的惯常表现。

某企业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其管理者也觉察到这已触犯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但如果做出立即停产的决策,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损失,并对产品一贯良好的声誉造成损害。

最终,决策者选择否定事件被曝光的情况,甚至佯装不知道实情,试图将质量问题合理化。而真实的情况是,问题产品被公之于众,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但损害了企业信誉,而且使该企业倒闭。

同类推荐
  •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诠释服务广告内容与效果的理论著作,由三个相互联系并呈递进关系的主题构成,分别解答了如下问题:“如何推进服务广告研究?”“服务广告的内容有什么规律”“这些内容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如何产生这些效果?”本书以信息不完全状态下戏服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在服务广告研究中将服务营销范式和一般广告研究范式进行整合的有效路径。
  • 医药保健品热销有绝招

    医药保健品热销有绝招

    作为医药保健品企业内训与经销商大会王牌课程“医药保健品销售实战情景训练”的完整教材,针对医药保健品销售中每天都会遇到却又难以应对的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完全量身定做,极具操作性,是医药保健品导购、店长及销售主管、经理、加盟商必备的实战宝典,更是馈赠员工和经销商的最佳礼物。 全书每节分为六大部分,其中“销售情景”让人明白是什么;“常见应对”诊断分析为什么;“引导策略”教人应该怎么办;“话术范例”授人以鱼;“方法技巧”授人以渔;“举一反三”教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读者每天只需花上几分钟,学会三五句销售妙语,每天多卖三五件医药保健品,3天内成为销售高手,妙语连珠、业绩飙升!
  •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与引进的关于“领导力发展”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不同,本书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文化情境、采用跨文化视野系统研究西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如其所是”回答英美语境下“组织领导力发展是什么”和“怎样发展组织领导力”两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汉语世界第一个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框架——它为宝钢集团、中兴通讯等跨国企业所认同,具有十分显著的实践价值。
  • 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本书深入分析了由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原因、影响和危害,具体介绍中国、企业几个人如何应对。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责任”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责任”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了责任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体包括:责任就是机会、责任感、负责任的误区、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构建企业责任体系等。
热门推荐
  • 致,执手拾年

    致,执手拾年

    "Aglanceoftenthousandyears."人们总说一眼万年,时忻年也是在16岁那年才懂得是什么意思。那一年,那一眼,注定此生的缘分。他靠在那棵榕树上,眼睛里仿佛有星辰大海,,却又有着时忻年看不懂的东西。三年后,他们上了同一所大学。又是四年,他们分开了。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去往不同的城市,断了联系,开始各自的,没有对方的生活。又过了两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再次见面,时忻年才发现,自己已经能淡定地说出“好久不见”了……或许,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视野和成就。如果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风雨之后迎来彩虹;如果悲观消极,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压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平凡!
  • 卦离爻

    卦离爻

    “你信命么?”“万般皆是命。”我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你的命,很不好。”
  • 口袋妖怪之青炎传奇

    口袋妖怪之青炎传奇

    孤独天才少年自创机器穿越,失忆后肩负使命。亲情,友情,爱情;严肃,搞怪,虐心,欢迎光临
  • 三国兵者诡道

    三国兵者诡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判仙

    判仙

    苍茫仙域,浩瀚无边。五彩玄龙划过天际,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序幕。这里有:睁眼为虚,闭眼为真的太古苍冥焚灭虚无,纳罗时空的九翅冥乌更有那可毁灭天地的阿喃龙图象少年从部落走出,踏灭蛮荒,逆阴圣阳劫,入九死之道。何为凡,何为仙,众生皆拜仙神,唯我叛仙!!!
  • 灵魂与命运

    灵魂与命运

    这本小说讲述的是孤女和千金小姐的事她们两个的灵魂互换还有就是她们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 暗杀者列传

    暗杀者列传

    命令为天职,任务为主导,杀人为荣耀,失败为耻辱!!!
  • 风雪星月

    风雪星月

    风雪之中一座小木屋,一座避世的偶接待旅客的私人客栈。背负不幸身世的少年,该如何谱写他自己的命运……
  •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前世是她,今生变成了他,老天爷你耍人玩?面对如此结局他只有认了,还好作为一个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小王爷也没什么不好!于是一个被敌人视为魔鬼;一个被万千女人仰慕;一个被千万男人嫉妒与无可奈何的蓝夜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