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现状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孩子在童年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关乎他整个漫长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在教子方法上出现失误。教育孩子不能走极端,过阴或过阳都是极端的方式,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分裂,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过于阴——“小皇帝”与“小公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生下来,在性格和精神上都是纯净无瑕的,如同一张洁白的纸。孩子本身并不存在是非观念,是家长左右着他们性格的发展方向。有些家长自感很失败,但是却不肯检讨自己,而是骂孩子不争气,把错误都推到孩子身上。其实,孩子是非常无辜的,“玉不琢,不成器”,要知道,不成器的关键原因并不在玉,而在于琢玉的人。
我国流传最广的一句关于育儿的古语是:子不教,父之过。我们现在看这句话,应该撇开里面的封建思想,这里的“父”,应该指代“家长”,包括父亲,当然也包括母亲。人所共知,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二人共同的责任,因此,如果孩子出现问题,那就是家长教导无方造成的。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践行《易经》的阴阳理念,要注意平衡施教,过阳或者过阴都会出问题。有些家长过于束缚孩子的自由或者对孩子的强制行为,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感,有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无所适从,更加懦弱,所以,我们不主张家长对孩子实施“过阳”教育。与此相反,更多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是“过阴”教育,他们把孩子奉为“小太阳”,全家人围着孩子转,毫无立场地支持孩子的一切举动,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与“小公主”。
萍萍虽然只有六岁,可是在家里却是老大,她想要什么,爸爸给买什么,想吃什么,妈妈给做什么。在生活上的养尊处优,使她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在家里说一不二,对大人颐指气使,稍不如意就撒泼哭闹,连摔带砸,活脱脱一个刁蛮的“小公主”。萍萍的妈妈是个孤儿,从小缺乏母爱和关怀,心灵上受尽创伤,因此,她决心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爱给女儿。萍萍爸爸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对他的生活约束很多,学习上要求也十分严格,使他觉得自己的童年毫无乐趣,因此,他决心给女儿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她有一个极度快乐的童年。出于这样的原因,妈妈对萍萍百般呵护,连穿衣服换鞋子这些小事情,都是由妈妈代劳。爸爸对萍萍更是有求必应,看到萍萍喜欢玩弄手机,爸爸就花了一千元给她买了一部崭新的手机。有一次,萍萍提出要和爸爸换手机,爸爸说手机里存有很多客户资料,暂时不能换,萍萍就发起脾气来,抓过爸爸的手机使劲摔到了地上。
做父母的爱子女,这是天性使然,但是这个爱要有一个度,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溺爱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分的溺爱会使子女遭受毁灭的命运。”我们国家也有一句类似的俗语——“纨绔子弟少伟男”。身边的很多实例向我们证明:过分的宠爱会使孩子失去一颗平常心,使孩子的情感变得残缺。他们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而又极端自私,在家里如此,在幼儿园和班级里,也是如此。因此,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吊销”他们的所有特权,不要让他们动不动就搞特殊,也不能轻易满足他们的非分要求。要让他们懂得平等待人,学会与其他人共融、共处。当孩子犯下错误的时候,很多家长无动于衷,有一些“护犊子”的家长,还会百般地袒护孩子,想尽办法为他们开脱,这样的溺爱方式只会泯灭孩子的是非观念。孩子们本来就分辨不清善与恶,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及时批评和纠正。如果家长一味地纵容,他们就会错上加错,甚至完全颠倒黑白。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但是,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约束和教导。我们不能让爱子的初衷,变成毁灭孩子的助推器,只有理性的爱,才能够帮助你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想。
过于阳——棍棒底下出“仇人”
《易经》中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其中最著名的是“蒙以养正”,主张在幼儿启蒙时期培养孩子的正气。正气也可以称之为阳气,但是阳气过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过犹不及,什么东西过头都会出现问题。
在我国古代,人们一直把家庭的兴盛寄托在子孙身上,认为“子孙贤则家道兴,子孙不贤则家道消散”。正因为子孙的贤愚关乎家道的兴衰,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多是“棍棒式”教育,而且多是由父亲来执法——“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否则打板子!”《礼记》中明确提出:“家无怒笞,则竖子之过立现。”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必定要“挞之流血”,并且要求他们“不得疾怨”。打得皮开肉绽已经够无情了,还不许孩子心生不满,这个要求实在是过于苛刻了。事实上,棍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憋足了劲儿和家长对着干,那么再粗的棒子也无济于事了,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棍棒底下出仇人”。
小超从小就是个让人费心的孩子,每天放学妈妈去接他,都会有好几个孩子追着告他的状。要说小超犯的错误也不算大,但是“案发”的频率很高,今天调皮弄坏了人家的铅笔盒,明天又往人家的衣服上画卡通……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教导他应该如何去做,他们对小超犯错的唯一反应就是责骂和体罚。这种方式对小超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他依旧到处惹是非。有一次家长会后,老师特意让小超的爸爸留下来,向他说了小超最近的表现,并列举了小超的几项劣迹。爸爸气坏了,回到家就把小超关到屋里狠揍了一顿。从那次挨打以后,小超不但没有悔改,反倒变本加厉,爸爸也因此在一个月之内被请到学校三次。每次爸爸从学校谈话回来,都会对小超进行体罚,而小超呢,却变得比原来更加倔强。这样越打越错,越错越打,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一次妈妈整理小超的书桌,发现他在日记中写道:“难道爸爸就是一部打人机器吗?我恨爸爸!”短短几句话让妈妈感到无比震惊。
我国父母有“望子成龙”思想,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日后有所建树,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成为强者。现在日益严重的“独生子女”现象,让一些家长产生了很重的危机感,他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被惯坏,于是盲目地加大了对孩子的管辖力度。在教育过程中,偶尔的批评或是适时的惩戒,都是正常的,但是,父母绝对不能以此作为惯用手段。
一些父母对孩子爱之愈切,责之愈深。一旦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点儿怠惰,或是成绩出现滑坡,父母都会痛加责罚,轻者训斥、责骂,重者拳脚相加。我们育儿准则的第一条就是要“严格要求子女的思想和行为”,然而,这里的“严格要求”绝对不等同于体罚。现代教育注重的是个性教育,单纯地使用棍棒,只会打出唯唯诺诺的“乖乖女”和“乖乖男”,却不能从心底里赢得孩子的尊重。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一些好品格的培养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总是用苛刻的眼光去评判孩子,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从小超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粗暴的责罚只会激化孩子的对立情绪,弱小的孩子无法在体力上与大人抗争,但是他们却可以选择无声的对抗。有的孩子因为经常受到父母的责打,所以心灵变得扭曲,开始仇视家庭,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报复心理。如果家长此时仍毫无觉察,照打不误,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