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显得比别人更聪明,否则你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人
聪明,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聪明,于是处处显露自己的聪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那你就太傻了。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告诉他儿子:“你要比别人聪明,但是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这句话非常有智慧。
为什么既要比别人聪明,又不能告诉别人你比他更聪明呢?这是因为人性的本能是希望自己更出色,如果一个人发现身边有个比自己更聪明的人,那么他就无形中被衬托得不如你。试问,谁希望自己不如别人呢?
有一位年轻的女律师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在辩论中,法官对年轻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年轻律师愣了一下,然后直截了当地说:“不,《海事法》没有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
法庭内马上安静下来,气氛似乎降到了冰点。尽管年轻律师的回答是对的,但是法官并不高兴,反而脸色铁青。尽管最后法律站在律师这边,但年轻律师却当众表现得比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法官更聪明,这对她日后的发展并不利。
毫无疑问,这位律师犯了“比别人聪明”的错误。她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更委婉一点、更高明一点呢?要知道,不少人都有武断、偏见的毛病,不少人还自负、固执,他们不愿被别人当众指出错误,不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更聪明的事实。所以,说话太老实并不明智,因此要学会委婉。
曾有一位先哲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当我们比别人表现得更优秀、更聪明时,别人就会被比下去,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对我们产生嫉妒;而当别人表现得比我们更优越、更聪明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
如果你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能让别人从你身上找到一种优越感,获得一种自信和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那么别人一定会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和你交朋友。与此同时,如果你能隐藏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在不经意间发现你的真实才华,那么别人心里会暗自佩服你,从而更加欣赏你。所以,有实力但不要轻易表现,聪明但不要随意张扬,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我们要时刻记住,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关键是不要凸显自己的高人一等,而要善于把光彩让给别人,这样才能换得别人的认同、支持和帮助。否则,你只会失道寡助,在职场中郁郁不得志。
举个例子,公司来了一位女员工,毕业于名牌大学,自认为学历高,口才好,爱表现自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结果呢?大家都看不惯她,不喜欢她。不到一个月,连续碰了几颗钉子,刚进公司时的那股“舍我其谁”的锐气,也被磨得差不多了。这才一点点变得低调起来。
总之,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只能逞一时之快,而得不到长久的认同和支持,还会给自己埋下人际关系的祸根,完全得不偿失。所以,说话不要太直接、做事不能高调,必须牢记下面几点:
第一,正视自己与他人。
无论你在某方面是否有过人的天赋和才华,都没必要自傲自大,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聪明的话还是赶紧调整心态,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实力对比,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
第二,适当地收敛自己的锋芒。
也许你真的有几把刷子,但如果你不懂得收敛锋芒,在职场上也是难以立足的。因为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容易无形中把别人比下去,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所以,你应该认清形势,分场合、有选择地收敛锋芒,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职场前进。
第三,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在日常交往中,很多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别人不同的意见,你没必要和对方争辩出谁是谁非,不妨包容别人的观点,欣赏别人的观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脉。
再伟大的交情,也要拿捏好尺度
“再伟大的交情,也要拿捏好尺度”。这是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意思是说为人处世的尺度要把握好,给彼此都留一些余地。不管做什么都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可太过。若苦苦相逼,把一件事或一个人逼到了悬崖边,那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凡事不做绝了,留一丝回旋的余地,在未知的道路上将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我们在生活中,唱的并不是独角戏,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分寸得当、见好就收的处事方式,给了对方或某事转机的余地,这也是一种宽容。这样做,有利于我们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设置一个标尺,这对于处在残酷社会中的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学会见好就收,因为留有余地,才有足够的回旋空间。
给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若一味把人逼到死角里,就算赢得了胜利也不一定是好事。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因此留一丝回旋的余地,既是宽容大度的表现,也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就像走马行车一样,如果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想要再调头就不容易了。因此,为人处世分寸得当,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坠入地狱》是英国当代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的作品,当时,安尼什就凭借这一雕塑一举成名。
有一天,英国一名记者采访了安尼什·卡普尔。这位记者在工作外,也是一个雕塑爱好者,在聊了一阵后,他向安尼什·卡普尔请教怎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安尼什·卡普尔笑着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诀,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讲,要当好一名雕塑家,要塑造出一个好作品,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二就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对这个答案感到很迷惑,于是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而且鼻子大眼睛小的话,那雕出的人像岂不会很难看吗?”
安尼什大笑起来,解释道:“因为鼻子大眼睛小,才会有修改的余地啊!如果鼻子大了,就可以往小里修改;如果眼睛小了,则可以雕刻得大一点。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把鼻子雕小了,便无法再加大;而眼睛如果雕大了,要想再改小可就太难了。”
记者笑了笑,顿时明白了留有余地的智慧。
其实仔细想想,安尼什留有一丝余地的智慧,在做人做事上也可以很好地体现。也就是说,为人处世,分寸得当,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丝回旋的余地,话不说满、事不可做绝。这既是一种美德、智慧,也是一份情怀。
遇事拿捏分寸,留够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做人处世中很关键的一个策略,也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思想升华。余地和后路每个人都有,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留出来。这一条后路,既是一种保全自我的策略,也是一个再生的机会。
一个善良之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下余地,虽然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金钱或名利,但最终却获得了比金钱更重要的感恩之心。我们应当灵活地处理事务,给人或事留有余地,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把人和事往绝路上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对自己来说结果一定是好的。
在一个深夜,科朗先生加班回来。突然看见自己门口有一个人在东张西望,另一个在撬门锁。科朗先生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报警电话,就在这两个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科朗先生发现他们都还只是孩子,其中小的一个仅有10岁。
经过法院审判,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但是科朗先生于心不忍,觉得这事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向法官求情道:“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惩罚吧!”
经过科朗先生的再三求情,陪审团最终通过了请求。科朗先生把他们带回自己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友好地对待他们。不仅教他们学习,还和他们一起吃饭劳动,讲做人的道理。半年后,两个孩子不仅身体强健,还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他们已经不愿离开科朗先生了。科朗先生说:“你们还年轻,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很多年后,两个孩子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而且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赶来与科朗先生聚在一起。
科朗先生本可送他们去监狱受惩罚,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凡事不可做绝,见好就收,留一丝余地比较好。于是科朗先生在解救了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相反,如果科朗先生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孩子送进监狱,那么半年后他们出来还是小偷,说不定还会向科朗先生报复。做事不留余地,那么以后遭灾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拿捏分寸。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一些回旋的余地,才会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分寸这东西,就像一颗潜在的种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但谁都明白,只要大家达成共识,最终必然都会受益。
话不说满,要给自己留后路
有些人总喜欢拍着胸脯,给人打包票:“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了,保证没问题。”他们把话说得满满的,总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却不知,事情还未开始之前,结果还难以预知,如果最后事情圆满解决,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万一出了差错,事情没办成,就会给人留下话柄,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把自己搞得很狼狈。实际上,生活中的很多尴尬,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原因就是话说得太满。
有一个推销员,每次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总是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产品是行业中最好的,绝对没有问题,其他厂家的产品不如我们的产品,千万不要买……”这种推销方式并没有为他赢得多少订单,大家反倒觉得他话说得太满,总觉得他在吹牛,因此,反感他的推销。
有一个人,面对朋友的求助时,他拍着胸脯说:“交给我吧,我明天准能给你办好。”可是到了第二天,他没有一个音讯。朋友着急,就打电话找他问事情办得怎样了。没想到,他支支吾吾地说:“这件事办起来有些难度……”要知道,这件事非常紧急,朋友听他那样说,才把希望全压在他身上,也没有另找他人,可现在他一句“这件事有些难度”,让朋友陷入非常狼狈的境地。
有一个人下班时,坐同事的顺风车回家。为了早点回家,他怂恿同事抄近路、违规绕路,并信心十足地说:“你放心,这条路绝对不会有警察,我在这里住了20年,经常从这条路上走,从来没看见过警察……”可是话未说完,就发现警察出现在前方。
有一个员工,在公司召开产品销售会议时,自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对领导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前用这种方法销售过,效果非常好,我敢保证,如果公司采用我这种方法推销我们的产品,一定可以使销售额翻一倍。”公司领导见员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心想:他之前肯定有这类经验。于是,领导采用了他的营销计划。结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出了问题,公司陷入了困境之中,而这位员工则灰溜溜地辞职了。
……
把话说得太满,往轻了说是自信过了头,做事太高调,往重了说是做人不诚信,说话不算数,欺骗、忽悠,是人品败坏的表现。作为男人,谁愿意得到这样的臭名呢?把话说得太满,得罪了客户,欺骗了朋友,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前途和声誉,损害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你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不知道你是否有炒菜的经验,在炒菜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先少放盐,待菜快熟时,尝一下菜的咸淡,如果味道淡了,再加一些盐,以保证菜味可口。如果你一开始就放太多盐,一旦味道咸了,就再难以改淡了。说话其实也是如此,俗话说得好:“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话不要说得太满,留些余地,日后方能进退自如,轻松从容。
当别人请你帮忙时,不要信誓旦旦地许诺什么,特别是在朋友之间。因为说出诺言很轻松,但办事并不容易。如果日后你无法兑现承诺,就会导致朋友对你失去信任,并且给朋友日后的交往带来障碍。
当然,你也可以承诺,但前提是你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兑现承诺的能力。任何时候,都不要仅凭一时头脑发热或主观愿望去承诺。要知道,虽然你的承诺是那么动听,可以满足对方一时的心理需求,但如果美丽的诺言无法兑现,你将一人吞下苦果。
“话不说满”不仅是给自己留余地,有时候也是给别人留面子,不让别人为难。比如,当别人求助你时,你说:“我试试看,一定尽力而为。”这样就能让对方感到有些希望,有利于稳定对方情绪,也有利于融洽彼此的关系。如果你把话说满:“帮不了,你找别人吧。”对方遭到你的拒绝,很可能会失望、沮丧,甚至对你有怨言,不利于你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气球里面有空间,才不会轻易爆炸;杯子留有一定的空间,液体才不会轻易洒出来。说话也是如此,留有一定的空间,才能避免把自己架在高处下不来,没有退路,空有尴尬。举个例子:
当上司征求你的意见时,你话不说满,模糊表态,在你发表个人意见之后,不忘加一句:“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还要看领导最终的决策。”这样,事情办成了大家都开心,但如果出了问题,你也不会被视为众矢之的。所以说,话不说满,留一些空间,有时候是一种生存哲学,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智慧。
即使你不喜欢对方,也要笑脸相迎
一间小杂货店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这家商店有即将打垮杂货店的景象。杂货店的老板忧愁地找牧师诉苦。牧师建议他:“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门前祈祷你的商店生意兴隆,然后转过身去,和那家连锁商店搞好关系。”杂货店的老板照做了。一段日子后,正如杂货店的老板当初所担心的,自己的商店关门了,但因为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和与对面连锁商店全体人员的良好关系,他被聘为了那家连锁店的经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多。
人际关系的经营也是如此,在我们所认识的人当中,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喜欢你,你也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甚至会十分讨厌某一个人,看到对方就让你心里不舒服。但是人际交往的规则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更多的朋友,就要尽量减少敌人的数量。所以,即使是面对你不喜欢的人,也要笑脸相迎,说不定在你的感化之下,对方也能够成为你关系网中的一员。
刚刚毕业不久的王玮,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工作环境、同事、待遇,各方面都让他很满意,唯一让他觉得不好的就是他的舍友。王玮住在单位的职工公寓,宿舍里还有三个人,其中一位舍友就很不好相处。
王玮的这位舍友是几个同事中年龄最小的,但他平时似乎就没有朋友,大家也都不喜欢他。每次他加班,下班回到宿舍时声音总是很响,影响了舍友们的休息。大家都说他人小鬼大,心眼很多,常在人前搬弄是非。他还爱翻弄别人的东西,至于宿舍的卫生,他也总是借故不清理。